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对129例(次)的胃镜检查患者进行了胃液pH值的测定,观察到经各项检查而确诊的29例胃癌中,其中25例(86.2%)的胃液pH值在2.5-8之间,有4例(13.8%)pH为1—2.5;Ⅲ型溃疡癌的胃液pH值几乎100%(11例)在2.6—8之间,与Ⅰ型瘜肉样癌有显著差别(X~2=4.1,0.05>P>0.02)。说明胃癌患者胃液的pH值多数在2.6—8之间;而且癌浸润愈广,pH变化得愈明显。从萎缩性胃炎发病率较高,以及萎缩性胃炎与胃癌的关系,我们应注意:对于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正确的治疗和追踪观察,乃是胃癌防治的一个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2.
杜勤  钱可大 《浙江医学》1998,20(12):743-743
我院于1995年8月起开展胃镜下胃液pH值测定,现将506例检查结果报告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506例均为本院胃镜检查病人,男317例,女189例,年龄21~76岁。经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25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102例,胃溃疡25例,十二指肠溃疡12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5例。  相似文献   

3.
根据胃液成分的6项参数,用POMS程序,就6种(510例)慢性胃病,按3种组合进行 Bayes 准则逐步判别。结果显示:1.胃癌、胃溃疡和萎缩性胃炎之间具有十分显著的差异,有判别作用的参数依次为 DNA、胆汁酸以及蛋白酶和游离酸;其判别距阵示萎缩性胃炎的符合率达78%。2.胃癌、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3种病之间,胃液参数判别的差异亦十分显著;粘液、DNA、胆汁酸及 pH 值的判别效果有显著性;胃癌和十二指肠溃疡的判别符合率分别为63.3%及92%。3.浅表性、浅表-萎缩性和萎缩性胃炎进行判别时差异有显著意义,本组有判别作用的参数则依次为粘液、胆汁酸以及蛋白酶和pH值4项;判别距阵显示的符合率,萎缩性胃炎为51%,浅表性胃炎为75.8%,而浅表-萎缩性仅13%,表明后者具有很高的重叠性。  相似文献   

4.
对105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行胃镜检查时抽吸胃液做细菌培养;发现细菌阳性率为55.24%,其中萎缩性胃炎组细菌阳性率为80%,浅表性胃炎组为52%,十二指肠溃疡组为35.7%,三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共培养出5类细菌,较多见的是卡他球菌、大肠杆菌和干燥球菌。  相似文献   

5.
收治缺铁性贫血(IDA)225例,女:男为8.4:1。经上消化道造影50例,发现胃炎、慢性胃窦炎或萎缩性胃炎共23例。胃镜检查58例,发现慢性萎缩性胃炎26例,萎缩浅表性或浅表萎缩性胃炎10例,浅表性胃炎6例。测游离胃酸47例,31例为(-)或(±)。胃液分析77例,低酸及无酸分别为23例及32例。5例萎缩性胃炎,贫血纠正后复查胃镜,看不出补铁对胃粘膜病变的作用。指出造成 IDA 仍为常见的病因(月经过多、营养不良、慢性失血、多胎生产及多因素综合病因),而不是胃本身的异常。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132例正常及胃十二指肠疾病五肽胃泌素胃酸分泌试验结果。本组12例正常值 BAO 及 PAO 分别为2.92±2.1及18.97±7.2mEq/h。十二指肠溃疡显示高酸分泌;复合溃疡、胃溃疡和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结果正常或接近正常;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和高选迷切术后则显示明显低酸,与文献报道相符或近似。作者尚比较了国内外敬组的正常值,重点讨论了提高试验精确度应注意的问题,胃酸分泌功能试验的临床价值,并综述了各种胃十二指肠疾病 BAO、PAO 的参考数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30名健康人、33例慢性浅表性胃炎及13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空腹胃液pH、总酸度、游离酸、硝酸盐与亚硝酸盐的含量进行了研究,上述数值在萎缩性胃炎患者与健康人相比均有显著差异,浅表性胃炎患者的胃液亚硝酸盐含量也较健康人高。当有浅表性胃炎病变时,胃内环境有了改变,发展到萎缩性胃炎时,胃内环境改变愈加严重。慢性胃炎病变愈严重,胄内环境改变愈明显。  相似文献   

8.
结合内镜检查,从粘液池抽取清晨空腹胃液进行 pH、游离酸、蛋白酶、粘液、胆汁酸及 DNA 的同步测定,运用微机处理数据。结果证示:pH值以十二指肠消化性溃疡组最低;胃癌组最高;浅表、浅表萎缩及萎缩性胃炎依次递升,后者稍低于胃癌组;胆汁返流组居第三位。游离酸含量的分布情况与 pH 恰好对应相反。蛋白酶含量的分布情况与游离酸相仿,但在浅表性胃炎组即有明显的减少。所有胃病组的粘液含量均明显低于正常,而以胆汁返流组最低,其次是胃癌,萎缩性胃炎组的粘液含量与胃溃疡组相似。胃液胆汁酸以胆汁返流组最高,其次为胃癌,三种胃炎与二种溃疡病组间未见明显差异,但均显著高于正常。DNA 含量以胃癌组最突出,其次是胆汁返流组,其余情况与胆汁酸的分布特点相同。上述研究为临床进行胃功能检查及鉴别诊断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9.
刘家凤  骆敏 《四川医学》2001,22(7):655-655
为了探索上消化道疾病时胃液微量元素的变化 ,我院胃镜室对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共 2 0 9例及正常人 18例测定了胃液铜锌铁的含量 ,以期发现其中一些共同的规律性变化 ,报告如下。1 材料及方法1.1 病例选择 :本组病例经病史 ,体检、胃镜及胃粘膜活体组织病检 ,排除其他疾病而确诊。慢性浅表性胃炎10 6例 ,男 6 1例 ,女 4 5例 ,平均年龄 37.8岁 ;慢性浅表性萎缩性胃炎 18例 ,男 12例 ,女 6例 ,平均年龄 4 5.3岁 ;胃溃疡 32例 ,男 2 6例 ,女 6例 ,平均年龄 4 2 .3岁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53例 ,男 …  相似文献   

10.
结合内镜检查,从粘液池抽取清晨、空腹胃液,以其pH、游离酸、蛋白酶、粘液、胆汁酸及 DNA 值绘制直方图,对比三种慢性胃炎及正常组的图型特征,并用微机进行多元直线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正常组的胃液谱图为 pH居游离酸柱之半,游离酸、蛋白酶与粘液柱基本相平,胆汁酸和DNA甚低,约居粘液柱之1/4及1/5。三个胃炎组的胆汁酸、DNA柱均高于正常,游离酸则随着病理的进展而渐次降低,蛋白酶与粘液柱均以萎缩性胃炎组最低,浅表与浅表、萎缩性胃炎组虽均显著低于正常,但在二种胃炎组之间未见明显差异。相关分析表明:游离酸、蛋白酶及粘液分泌存在着显著的相随性,慢性胃炎时的粘膜分泌功能受损和组织损伤与胃内胆汁酸含量升高密切有关。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检测胃液癌胚抗原(CEA)和甲胎蛋白(AFP),研究二者和癌前疾病的关系。实践结果表明:胃十二指肠溃疡病组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组间无显著差异,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组和慢性浅表性胃炎也无显著差异,而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慢性浅表胃炎有显著差异,表明溃疡病与萎缩性胃炎既和胃良性病有一定联系,又有一定差异,具有癌变的可能,只是接近癌肿的程度不同,胃十二指肠溃疡更接近于胃良性病,萎缩性胃炎更接近于胃癌。本文支持胃溃疡及萎缩性胃炎为癌前疾病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83例胃病患者胃液IgG含量,结果发现胃癌患者胃液IgG含量明显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及轻度萎缩性胃炎患者(P<0.01);而胃癌患者胃液IgG含量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腺化生及不典型增生患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提示测定胃液IgG可作为胃癌的一种辅助诊断指标,亦可用于筛选癌前病变和普查胃癌高发区人群。  相似文献   

13.
蔡莉  王文富  陈菊平 《四川医学》2010,31(9):1316-1317
目的探讨内镜胃液pH值的检测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慢性萎缩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方法选取2008年1~12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4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观察组(A组),同时选取同期的46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为对照组一组(B组),46例健康人为对照二组(C组),分别采用内镜对三组胃液pH值进行研究统计,并将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严重程度与幽门螺杆菌的阳性率进行统计比较。结果经研究发现,A组胃液pH值明显高于B组及C组,P〈0.05,B组与C组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重度者幽门螺杆菌阳性率明显高于中度及轻度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胃液pH值的检测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中有较重要的诊断价值,且随着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加重,幽门螺杆菌的阳性率也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4.
就返流性及非返流性胃炎各40例进行胃粘膜组织学特征和胃液成分的对比观察。证示胃液中游离酸、蛋白酶和粘液含量以及胃粘膜的炎症、上皮非典型增生、核分裂、肠上皮化生及腺性囊状扩张等在返流性胃炎中的程度均远比非返流性者为甚,尤以萎缩性胃炎更突出。相关分析显示胃腺萎缩、腺上皮化生和非典型增生等病变的严重情况与粘液和游离酸的降低程度相一致。并表明胃粘膜的急性炎症程度与胃液胆沛酸升高呈正相关,与游离酸和胃蛋白酶含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报告宁夏吴忠胃癌高发社队居民唾液胃液硝酸盐、亚硝酸盐、硫氰酸盐和胃液 pH、胃液内细菌生长情况以及胃粘膜活检的检测结果。结果表明:(1)该地不少居民(80%以上)胃液内有较多形成 N-亚硝基化合物的前体和条件,这可能是该地胃癌高发的直接原因;(2)胃液内亚硝酸盐含量以萎缩性胃炎最高,浅表性胃炎次之,正常人再次之,据此推论,在萎缩性胃炎患者胃内,N-亚硝基化合物之合成亦最多;(3)慢性胃炎时,唾液及胃液内亚硝酸盐无依从关系,胃液内之亚硝酸盐可能由胃内硝酸盐还原而成;(4)伴肠化或不伴肠化的萎缩性胃炎,胃液内硝酸盐、亚硝酸盐并无显著不同,N-亚硝基化合物的存在似与上述两型萎缩性胃炎的发生无直接关系。从病因学的角度讨论了萎缩性胃炎与胃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与胃癌及胃黏膜疾病发生的关系;方法经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的胃癌患者47例作为观察组,经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消化性溃疡共16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进行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同时观察组47例胃癌患者胃镜分型按照Borrmann分类为Ⅰ、Ⅱ、Ⅲ、Ⅳ型,组织学按照Lauren分为肠型和弥漫型,按照位置分为贲门型和非贲门型,观察不同部位和分类中的Hp感染情况。结果慢性浅表性胃炎的Hp感染阳性率最低,胃溃疡Hp感染阳性率最高,慢性萎缩性胃炎Hp感染阳性率第二,四组病人经统计学分析,χ2=6.988,P〈0.05,存在显著性差异;胃癌Hp感染中非贲门与贲门感染相比较差异显著(72.7%vs 42.8%)。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的发生与Hp感染有一定的关联,非贲门位置的胃癌的发生率要显著高于贲门位置。  相似文献   

17.
应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166例接受胃镜检查者的胃窦部粘膜的生长抑素(SS)含量,比较几种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与正常人的差异,并探讨胃窦粘膜SS含量与胃窦部病理改变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患者胃窦部粘膜SS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胃窦部粘膜出现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改变者SS含量明显低于不伴这些改变者;SS含量与HP感染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