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直肠癌中p53蛋白和Ki67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p53蛋白和Ki67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 检测80例结直肠癌和癌周黏膜组织中p53蛋白和Ki67表达.结果 p53蛋白和Ki67在结直肠癌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5%,90%),癌旁组织阳性率分别为(88.2%,88.2%);正常结直肠组织中p53无蛋白表达,Ki67蛋白可见表达.p53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分化程度有显著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Ki67在结直肠癌中表达与分化程度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结论 p53蛋白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表达强度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转移及预后有关,Ki67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表达强度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转移及预后无相关性.p53蛋白可作为评估患者预后的指标,Ki67是评估细胞增殖的较好指标,并不能作为评估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凋亡酶激活因子1(Apaf-1)、p53和Ki-67在结直肠腺瘤、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SP染色法,检测结直肠癌、腺瘤组织中Apaf-1、p53和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组中,Apaf-1、p53、Ki-67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2.7%、31.8%和90.9%,无淋巴结转移组分别为43.6%、89.7%和6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直肠癌A、B期的Apaf-1、p53、Ki-67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6%、89.7%和61.5%,C、D期的Apaf-1、p53、Ki-67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7.7%、31.8%和90.9%。结直肠癌组织中Apaf-1阳性率(39.0%)低于腺瘤(88.0%),p53阳性率(77.0%)和Ki-67阳性率(68.0%)均高于腺瘤(分别为49.0%、2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f-1阳性表达与p53、Ki-67阳性表达均呈负相关(r1=-0.358,r2=-0.361,P<0.01)。结论 Apaf-1、p53与Ki-67表达在结直肠癌、腺瘤的发生、发展与转移过程中有一定影响,对诊断结直肠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53蛋白、Ki67在结直肠管状腺瘤和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对71例结直肠癌,16例结肠腺瘤,进行了p53蛋白和Ki67的检测。结果①结直肠癌组织中p53蛋白、Ki67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85%(29/71)、77.46%(55/71),均显著高于腺瘤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9,P=0.000)。②在结直肠癌组织中p53蛋白的阳性表达与结直肠癌的临床分期、浸润深度、组织学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直肠癌中Ki67的表达阳性率与结直肠癌的临床分期和浸润深度有关(P<0.05),与组织学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③p53蛋白和Ki67共同阳性者26例,共同阴性者13例,相关性分析显示,两者之间呈正相关(γ=0.508,P=0.000)。结论 p53蛋白和Ki67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明显升高,可作为判断结直肠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survivin在直肠癌的表达以及与p53,bax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直肠癌组织survivin,p53和bax表达以及相应癌旁正常直肠黏膜组织survivin表达。[结果]直肠癌组织survivin的表达(63.33%)显著高于正常直肠黏膜组织(0)(P<0.01),其表达与年龄、性别、大体病理类型、浸润深度、分化程度、Dukes分期无显著性相关,p53表达阳性直肠癌组织中survivin表达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Survivin过度表达在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survivin表达与p53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直肠癌组织Akt-mTOR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Akt和mTOR蛋白在60例直肠癌组织、30例直肠腺瘤组织及10例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并对60例患者进行随访。结果:Akt蛋白在直肠癌组织、直肠腺瘤及正常直肠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0%(36/60)、33.3%(10/30)和10.0%(1/10),其在直肠癌组织与直肠腺瘤组织、正常直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692和8.600,P值分别为0.017和0.003),直肠腺瘤组织与正常直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48,P=0.152;mTOR蛋白在直肠癌组织、直肠腺瘤及正常直肠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7%(37/60)、36.7%(11/30)和10.0%(1/10);其在直肠癌组织与直肠腺瘤组织、正常直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022和9.220,P值分别为0.017和0.002),直肠腺瘤组织与正常直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40,P=0.111。两者在直肠癌组织中过表达并成正相关,r=0.583,P<0.05。Akt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的术前CEA水平、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有关,P<0.05;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形态和分化程度无关,P>0.05;mTOR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的术前CEA水平、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有关,P值均<0.01;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和形态无关,P>0.05。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远处转移是直肠癌的独立预后危险的因素。结论:Akt-mTOR信号通路在直肠癌组织中表达水平均与CEA水平、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有关,但其与预后的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简称肝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bcl-2和bax蛋白在66例人肝癌组织和24例人正常肝组织,以及3种人肝癌细胞系HCC-9204、SMMC-7721、HHCC和1种人正常肝细胞系QZG的表达情况,并分析肝癌组织的bcl-2和bax蛋白表达阳性率与其病理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bcl-2蛋白在正常肝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只有4.2 %(1/24),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25.8 %(17/66),二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bax蛋白在正常肝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为70.8 %(17/24),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43.9 %(29/66),二者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肝癌组织的bcl-2和bax蛋白表达阳性率与其病理分级之间均未见明显的相关性.在正常肝和肝癌组织中,bcl-2蛋白的阳性率均明显低于bax蛋白(P<0.01,P<0.05).在正常肝细胞系QZG中未见明显的bcl-2阳性信号,bax蛋白的阳性细胞计数率为61.0%.肝癌细胞系SMMC-7721和HHCC的bcl-2蛋白阳性细胞计数率分别为14.3%和11.8%,bax蛋白阳性细胞计数率分别为58.3%和47.1%.肝癌细胞系HCC-9204中未见明显的bcl-2阳性信号,bax蛋白阳性细胞计数率为43.2%.结论:与正常肝组织相比,肝癌组织可出现bcl-2蛋白表达低度升高,bax蛋白表达下降.正常肝和肝癌组织的bcl-2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bax蛋白.肝癌和正常肝细胞系的bcl-2蛋白表达水平很低,可见中等程度的bax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7.
肝细胞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中国肿瘤临床》2001,28(6):411-414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简称肝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bcl-2和bax蛋白在66例人肝癌组织和24例人正常肝组织,以及3种人肝癌细胞系HCC-9204、SMMC-7721、HHCC和1种人正常肝细胞系QZG的表达情况,并分析肝癌组织的bcl-2和bax蛋白表达阳性率与其病理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bcl-2蛋白在正常肝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只有4.2%(1/24),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25.8%(17/66),二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bax蛋白在正常肝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为70.8%(17/24),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43.9%(29/66),二者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肝癌组织的bcl-2和bax蛋白表达阳性率与其病理分级之间均未见明显的相关性.在正常肝和肝癌组织中,bcl-2蛋白的阳性率均明显低于bax蛋白(P<0.01,P<0.05).在正常肝细胞系QZG中未见明显的bcl-2阳性信号,bax蛋白的阳性细胞计数率为61.0%.肝癌细胞系SMMC-7721和HHCC的bcl-2蛋白阳性细胞计数率分别为14.3%和11.8%,bax蛋白阳性细胞计数率分别为58.3%和47.1%.肝癌细胞系HCC-9204中未见明显的bcl-2阳性信号,bax蛋白阳性细胞计数率为43.2%.结论与正常肝组织相比,肝癌组织可出现bcl-2蛋白表达低度升高,bax蛋白表达下降.正常肝和肝癌组织的bcl-2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bax蛋白.肝癌和正常肝细胞系的bcl-2蛋白表达水平很低,可见中等程度的bax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8.
Zhang MS  Yuan HY  Xiong B  Deng Q  Tang ZJ  Xia D 《癌症》2002,21(11):1226-1230
背景与目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nsulin-likegrowthfactorⅡ,IGF-Ⅱ)能促进细胞分裂、增殖,B细胞淋巴瘤-2(bcl-2)蛋白能明显抑制细胞的凋亡,使细胞寿命延长.近来发现两者在结肠直肠癌中均存在过表达,但两者在结肠直肠癌中的联合检测尚未见报道.本文通过观察结肠直肠腺癌中IGF-ⅡmRNA、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合肿瘤中细胞增殖和凋亡状态的研究,探讨IGF-Ⅱ,bcl-2基因表达的相关性以及与结肠直肠腺癌浸润、转移的关系,并探求两者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8例结肠直肠腺癌石蜡标本,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检测IGF-ⅡmRNA,S-P法检测bcl-2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多媒体图文分析系统定量肿瘤阳性细胞率.以10例正常结肠直肠组织作为对照.结果结肠直肠腺癌中IGF-ⅡmRNA,bcl-2蛋白阳性细胞率[(38.70±7.80)%和(30.97±7.40)%]均显著高于正常结肠直肠组织[(23.12±4.07)%和(12.69±1.31)%](P<0.01),IGF-ⅡmRNA和bcl-2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5),且均与肿瘤Dukes′分期有关和淋巴结转移有关,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部位,分化程度无关.IGF-ⅡmRNA与PCNA,细胞凋亡显著正相关(P<0.01),bcl-2蛋白与细胞凋亡显著负相关(P<0.01),而与PCNA表达无关(P>0.05).IGF-ⅡmRNA阳性而bcl-2蛋白阴性者预后最差.结论结肠直肠腺癌中IGF-Ⅱ,bcl-2的过表达共同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两者联合检测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结直肠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p53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TM plus法,检测40例结直肠癌、20例结直肠腺瘤和20例正常结直肠组织中MMP-2和p5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4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MMP-2和p5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0%(32/40)和82.5%(33/40),明显高于正常结直肠组织、结直肠腺瘤组织中的阳性率(均为0、30.0%)。MMP-2和p5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发生部位均无相关性(P〉0.05),与组织学分化程度呈负相关,分化程度越差,蛋白阳性表达率越高,有淋巴结转移组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与TNM分期呈正相关(P〈0.05)。MMP-2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有关(P〈0.05),有远处转移组MMP-2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远处转移组(P〈0.05),p53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以及远处转移均无相关性(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MMP-2表达与p53蛋白表达呈正相关(γs’=0.3742,P=0.0069)。结论MMP-2表达与结直肠癌淋巴结侵袭转移有关,p53基因突变后MMP-2表达增强。联合检测MMP-2和p5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对评估结直肠癌病情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凋亡酶激活因子1(Apaf-1)、p53和Ki-67在结直肠腺瘤、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SP染色法,检测结直肠癌、腺瘤组织中Apaf-1、p53和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组中,Apaf-1、p53、Ki-67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2.7%、31.8%和90.9%,无淋巴结转移组分别为43.6%、89.7%和6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直肠癌A、B期的Apaf-1、p53、Ki-67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6%、89.7%和61.5%,C、D期的Apaf-1、p53、Ki-67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7.7%、31.8%和90.9%。结直肠癌组织中Apaf-1阳性率(39.0%)低于腺瘤(88.0%),p53阳性率(77.0%)和Ki-67阳性率(68.0%)均高于腺瘤(分别为49.0%、2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f-1阳性表达与p53、Ki-67阳性表达均呈负相关(r1=-0.358,r2=-0.361,P〈0.01)。结论 Apaf-1、p53与Ki-67表达在结直肠癌、腺瘤的发生、发展与转移过程中有一定影响,对诊断结直肠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对结肠癌ls174t细胞及其鼠移植瘤组织生长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二苯基溴化四氮唑蓝(MTY)法检测白藜芦醇对体外ls174t细胞的抑制作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的改变,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bcl-2和bax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将ls174t细胞移植至裸鼠皮下,观察白藜芦醇对皮下移植瘤生长的影响;RT-PCR法检测瘤组织中bcl-2和bax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瘤组织中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 (1)白藜芦醇具有体外抑制ls174t细胞增殖的作用,25、50、100、200、400 μmol/L的白藜芦醇作用ls174t细胞24 h,抑制率分别为1.0%、9.1%、17.4%、27.8%和66.5%;作用48 h,抑制率分别为3.6%、13.7%、30.2%、58.4%和86.1%;作用72 h,抑制率分别为18.1%、33.0%、48.6%、61.2%和8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作用ls174t细胞后,随自藜芦醇浓度的增加,bcl-2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baxmRNA和蛋白表达增强.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白藜芦醇能诱导ls174t细胞的凋亡,使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2)白藜芦醇可抑制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最大抑制率为47.9%.200 mg/kg白藜芦醇治疗组和800 mg/kg白藜芦醇治疗组的裸鼠皮下移植瘤重量分别为(4.10±0.18)g和(3.05±0.35)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白藜芦醇可使裸鼠肿瘤组织中bcl-2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而bax mRNA和蛋白表达增强.结论 白藜芦醇具有抑制ls174T细胞和皮下移植瘤生长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诱发细胞凋亡和调节bcl-2、bax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p53蛋白及cyclinD1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联合检查p53蛋白及cyclinD1蛋白在胃癌组织及正常胃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它们与胃癌分化程度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FCM)对13例正常胃组织及27例胃癌组织细胞进行p53蛋白及cyclinD1蛋白的检测。结果p53蛋白在正常组的表达均为阴性85.2%(23/27)的胃癌组织p53表达阳性,p53蛋白表达量(F1值)和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与胃癌组织分化程度有明显相关性(P<0.01)。cyclinD1蛋白在正常组的表达均为阳性77.8%(21/27)的胃癌组织cyclinD1呈阳性表达,cyclinD1表达量(F1值)和cyclinD1阳性表达率与胃癌组织分化程度有明显相关性(P<0.01)。p53蛋白表达与cyclinD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678)。结论p53蛋白及cyclinD1蛋白过表达与胃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有明显相关性,联合检测p53及cyclinD1蛋白可做为判断胃癌恶性程度的有效指标。p53及cyclinD1蛋白的高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背景与目的 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和p16参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本研究旨在探讨端粒酶逆转录酶和p16在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117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痛旁组织,21例肺良性疾病组织中端粒酶逆转录酶和p16的表达情况.结果 hTERT mRNA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的表达量为2.937±0.836,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2.042±0.378(t=-5.242,P<0.01);肺良性疾病中p16蛋白表达率为85.7%,高于癌组织中的4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hTERT mRNA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病理类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16蛋白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细胞分化程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TERTmRNA与p16蛋白表达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 hTERTmRNA表达对非小细胞肺癌诊断具有潜在临床价值,端粒酶逆转录酶和p16蛋白的表达情况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4.
高颖  张波 《癌症》2009,28(12):1277-1282
背景与目的:TEIF基因是本室新近发现的一种调节端粒酶hTERT基因表达的转录因子,在多种肿瘤组织中均有表达。本研究观察TEIF基因在结直肠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中心体改变的关系。方法:通过原核表达TEIF蛋白免疫制备多克隆抗体,经免疫印迹鉴定后,对10例结直肠黏膜正常组织、30例结直肠癌和54例结直肠腺瘤(Ⅰ级18例,Ⅱ级17例,Ⅲ级19例)标本行TEIF蛋白免疫组化检测及γ-tubulin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正常组中TEIF蛋白的表达率(10.0%)与肿瘤各组之间(恶性肿瘤组表达率100%,良性肿瘤组98.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恶性肿瘤组与良性肿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癌组织组中TEIF强阳性率(≥++)(100%)均显著高于腺瘤组(61.1%)及正常组(0%)(均为P<0.001);腺瘤Ⅰ级(11.1%)与腺瘤Ⅱ级(76.5%)及Ⅲ级(94.7%)组织中TEIF强阳性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腺瘤Ⅲ级与腺瘤Ⅱ级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结直肠癌组中心体扩增阳性率(100%)显著高于正常组(0)及腺瘤...  相似文献   

15.
宫颈癌放疗前后肿瘤细胞凋亡及其相关基因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放疗前后肿瘤细胞凋亡及凋亡调节基因p53、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未经治疗的宫颈癌患者20例为试验对象,采集放疗前和放疗10Gy后宫颈癌组织标本,用原位DNA切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细胞凋亡相关基因p53、bcl-2和bax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在宫颈癌放疗前后,肿瘤细胞凋亡阳性率和平均凋亡指数分别为25.00%和0.11%、75.00%和3.40%,放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2)放疗前肿瘤细胞凋亡相关基因p53、bax和bcl-2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5%、10%和20%,而放疗后分别为25%、60%和25%,放疗后p53蛋白表达减少,bax蛋白明显增加,bcl-2蛋白无明显变化.结论:放射治疗诱导宫颈癌肿瘤细胞凋亡,可能与凋亡调节基因bax基因表达的诱导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直肠癌组织中CRD-BP的表达及其临床意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直肠癌组织、20例癌旁正常黏膜组织及20例直肠腺瘤伴不典型增生组织中CRD-BP的表达情况.结果:直肠癌组织CRD-BP阳性表达率为60%(36/60),显著高于直肠腺瘤伴不典型增生组织的25%(5/20)和癌旁正常组织的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是7.355和21.818,P值分别是0.007和0.000.直肠腺瘤伴不典型增生组织CRD-BP阳性表达与癌旁正常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14,P=0.017.CRD-BP表达与性别、年龄、病理分化程度、直肠癌部位及形态无明显相关,P>0.05;CRD-BP的表达与Duke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及有无远处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组织中CRD-BP处于过度表达状态,与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乳腺癌、癌旁和正常乳腺组织中PCNA、bcl-2与p53基因蛋白表达的差异及其在乳腺癌变中的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6例乳腺癌、癌旁组织和33例正常乳腺组织中PCNA、bcl-2与p53基因蛋白表达。[结果]①PCNA指数:乳腺癌与癌旁组织差异无显著性;乳腺癌和正常乳腺组织(46.03±8.76与32.13±6.78),乳腺癌旁和正常乳腺组织(42.90±7.92与32.13±6.78)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②bcl-2基因蛋白表达分值:乳腺癌、癌旁和正常乳腺组织分别为:0.62±0.47,0.91±0.58,1.56±0.84;分值大小顺序呈表达上升趋势。③p53基因蛋白表达分值:乳腺癌、癌旁组织和正常乳腺组织分别为:2.21±0.96,1.86±0.87,0.87±0.57;分值大小顺序表达呈下降趋势。④在乳腺癌组织PCNA指数与bcl-2呈中度负相关(rs=-0.537),与p53呈中度正相关(rs=0.628),bcl-2与p53呈中度负相关(rs=-0.476)。[结论]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PCNA和p53分值增大,bcl-2分值变小,预示组织恶性程度可能增加,对判定乳腺组织的良、恶性及预后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p21、p27、bcl-2和bax在肺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p21、p27、bcl-2、bax蛋白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5例肺癌患者及21例良性肺疾病患者术后组织标本中p21、p27、bcl-2、bax的表达.结果:p21、p27、bcl-2、bax蛋白总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94%、37.65%、61.18%、41.18%.各种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肺癌组织与对照组间均存在差异性(P<0.05).仅bcl-2蛋白表达与肺癌的不同病理类型有关,其中在小细胞肺癌中表达率最高、鳞癌次之、腺癌最低.p27、bcl-2、bax三者的阳性表达随病理分化程度的降低而降低(P<0.05).p21与bcl-2蛋白的阳性表达与肺癌临床TNM分期有关(P<0.05).bax蛋白的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27、bcl-2、bax三者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p21、p27、bcl-2、bax蛋白与肺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联合检测p21、p27、bcl-2、bax对于临床诊断肺癌及判断病情、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背景与目的:疱疹病毒相关性泛素特异性蛋白酶(herpesvirus-associated ubiquitin specific protease,HAUSP)是新近发现的一种去泛素化蛋白酶.最近的研究表明,HAUSP能在体内外使p53去泛素化,避免其降解,提示HAUSP可能通过稳定p53蛋白发挥胜瘤抑制功能.本研究旨在观察HAUSP在乳腺癌组织及非癌组织中表达的差异;探讨HAUSP与p53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13例新鲜乳腺癌组织及13例癌旁组织中HAUSP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69例乳腺痛组织和40例非癌组织以及13例新鲜乳腺癌组织中HAUSP蛋白及p53蛋白的表达.结合患者临床资料进行预后分析.结果:乳腺癌组织中HAUSP mRNA转录量为1.85±0.04,癌旁组织为2.74±0.03,HAUSP mRNA在乳腺癌中的转录量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差异有显著性(P<0.01).ItAUSP蛋白在乳腺癌及对照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9.4%和75.0%,乳腺痛组织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HAUSP蛋白表达与患者的年龄、瘤体大小、分化程度、病理类型、腋窝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均无相关性;HAUSP蛋白表达与其mRNA转录一致;HAUSP mRNA和其蛋白的表达与p53蛋白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同时具备HAUSP蛋白阳性和p53蛋白阴性的乳腺癌患者无病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高于HAUSP蛋白阴性或p53阳性的患者.结论:乳腺癌HAUSP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提示删USP基因可能与乳腺癌发生、发展有关.同时评价HAUSP蛋白和p53蛋白的状态可能有助于判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背景与目的:结直肠锯齿状腺瘤(serrated adenoma,SA)是2000年被WHO正式命名为独立的一种疾病,与传统腺瘤(traditional adenoma,TA)和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rcinoma,CRC)比较有其独特的性质。本研究通过对锯齿状腺瘤、传统腺瘤和结直肠癌组织中端粒酶、p53及Ki-67的免疫组化表达比较,探讨锯齿状腺瘤与普通腺瘤的恶性潜能异同及与大肠腺癌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化MaxVision法对37例锯齿状腺瘤、36例传统腺瘤,34例结直肠癌组织标本进行端粒酶、p53及Ki-67检测。结果:端粒酶在锯齿状腺瘤、传统腺瘤和结直肠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组阳性率高于锯齿状腺瘤组(P<0.05),锯齿状腺瘤组高于传统腺瘤组(P<0.01);Ki-67在锯齿状腺瘤与传统腺瘤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组的阳性率则明显高于锯齿状腺瘤和传统腺瘤组(P<0.01);结直肠癌组p53阳性率高于传统腺瘤组(P<0.01),传统腺瘤组高于锯齿状腺瘤组(P<0.01)。结论:端粒酶、p53及Ki-67检测显示:锯齿状腺瘤是一种具有较强活性的腺瘤,端粒酶的激活可能在其癌变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