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肝移植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瘤体内植入125I粒子治疗兔VX2肝移植癌的疗效及其病理变化,探讨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肝癌的可行性.方法:建立荷瘤兔肝移植癌动物模型.对照组(A组)植入空白剂量(OmCi)125I粒子,B组植入1.0mCi125I粒子,C组植入0.7mCi125I粒子,D组植入0.4mCi125I粒子.观察植入前后各组肿瘤体积并计算抑瘤率,切除肿瘤组织进行常规病理检查.结果:各治疗组肿瘤大小在治疗前后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1),均小于同期对照组(P<0.01).在不同观察时期抑瘤率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抑瘤率变化显著;各个组间抑瘤率差异在治疗后2周最为明显(P<0.01),以后减小,但均高于D组(P<0.01).病理切片显示靠近125I粒子处肿瘤细胞坏死,但远离粒子处仍可见存活肿瘤细胞.1.0mCi粒子对正常肝组织损伤较大.结论: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肝癌有效,单个粒子活度以0.7mCi左右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2.
125I粒子近距离照射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125I粒子近距离照射对肝癌细胞及肝癌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用四唑盐(MTT)法检测125I粒子近距离照射对BEL-7402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125I粒子近距离照射对BEL-7402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观察125I粒子近距离照射后肝癌移植瘤的生长曲线,并计算抑瘤率.结果125I粒子近距离照射48 h后细胞增殖抑制率为(16.72±3.23)%,96 h为(36.60±7.14)%.照射48 h后细胞位于G0~G1、S、G2~M期的比率分别为(40.47±0.64 )%、(38.18±0.91)% 和(21.35±0.65)% , 而对照组分别为(54.47±1.17)%、(35.83±0.41)% 和(9.71±1.27)%;照射48 h后细胞凋亡指数为(7.31±1.41)% ,对照组为(0.69±0.14)%.125I粒子植入裸鼠肿瘤近距离照射28 d后抑瘤率为66.72%.结论 125I粒子近距离照射可抑制BEL-7402肿瘤细胞增殖,阻滞细胞于G2~M和S期,促进凋亡,显著延缓肝癌移植瘤生长,可用于原发性肝癌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放射性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肝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癌是世界多发肿瘤之一,全球每年有近60万人死于肝癌。我国是世界肝癌高发国家,肝癌发患者数占全球发病总人数的50%以上,在我国肿瘤发病谱中排第二位。肝癌的治疗方法繁多,但疗效皆不甚让人满意,患者生存状况很差,平均生存期从诊断起不到6个月,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放射性粒子植入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治疗肿瘤的新技术、新手段,在对肝癌的治疗中显示了独特的优势[1,2]。现对其做一综述。一、放射性粒子治疗肝癌的条件放射性粒子种植治疗属于近距离治疗的范畴,一般需要四个基本条件。1.放射性粒子:粒子种植治疗包括短暂种植和永久种植两…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瘤体内植入125I粒子治疗兔VX2肝移植癌的疗效及其病理变化,探讨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肝癌的可行性.方法:建立荷瘤兔肝移植癌动物模型.对照组(A组)植入空白剂量(OmCi)125I粒子,B组植入1.0mCi125I粒子,C组植入0.7mCi125I粒子,D组植入0.4mCi125I粒子.观察植入前后各组肿瘤体积并计算抑瘤率,切除肿瘤组织进行常规病理检查.结果:各治疗组肿瘤大小在治疗前后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1),均小于同期对照组(P〈0.01).在不同观察时期抑瘤率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抑瘤率变化显著;各个组间抑瘤率差异在治疗后2周最为明显(P〈0.01),以后减小,但均高于D组(P〈0.01).病理切片显示靠近125I粒子处肿瘤细胞坏死,但远离粒子处仍可见存活肿瘤细胞.1.0mCi粒子对正常肝组织损伤较大.结论: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肝癌有效,单个粒子活度以0.7mCi左右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5.
^125I粒子近距离照射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肿瘤防治杂志》2005,12(10):750-752
  相似文献   

6.
直肠癌术后复发率高,再治疗困难,单纯化疗和再手术疗效不佳,因而放射治疗受到重视.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是一种新兴的近距离放疗手段.因其独特的优势故在复发直肠癌的治疗中居重要地位.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用于复发直肠癌的治疗至今只有20年的历史,其技术上及临床实践中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放射性粒子^125I和^103Pd植入治疗肝癌的计量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国内外关于放射性粒子^125I和^103Pd植入治疗肝癌的计量学研究。方法:应用Medline及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系统,以"肝癌,碘-125,钯-103"为关键词,检索2000-01-2010-06相关文献。纳入标准:1)125I和103Pd的物理学和生物学性质;2)^125I和^103Pd在治疗肝癌的相关计量学;3)疗效评价及适应证、禁忌证。根据纳入标准分析28篇文献。结果:粒子植入治疗肝癌简单易行,抑瘤效果明显,总体抑瘤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可以达到〉70%,并发症很少,止痛效果好,疼痛缓解率〉70%,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粒子植入治疗肝癌关键是设置合理的周边匹配剂量,125I的周边匹配剂量(MPD)设置在80-100 Gy,103Pd的MPD为90-130 Gy是合理的。迄今为止,^125I和^103Pd粒子植入治疗肝癌没有统一的剂量标准,更没有形成系统性规范,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结论:制定出适用于^125I和^103Pd植入治疗肝癌精确、科学的剂量学标准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结直肠癌患者放射性粒子125I植入后近期不良反应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放射性粒子植入的安全性。方法手术切除肿瘤后在瘤区、相应引流血管根部或瘤体内植入不同剂量的放射性粒子^125I。结果血液系统的不良反应,粒子植入组与非粒子植入组患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粒子植入组患者腹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4.0%,非粒子植入组为7.8%(P〉0.05)。粒子植入组患者中,年龄〈60、60~69和≥70岁三组腹部并发症率分别为4.3%、8.6%和30.8%(P〈0.005);有、无并存疾病患者并发症率为25.9%和4.5%(P〈0.005)。结论手术中放射性粒子植入较为安全,但是,高龄和并存疾病可能增加放射性粒子植入后腹部并发症发生的危险性,对于高龄及有并存疾病的患者要慎重。  相似文献   

9.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无法手术切除的胰腺癌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125I放射粒子植入术治疗手术无法切除的胰腺癌的治疗疗效。方法:选择胰腺癌患者50例,内放射治疗组30例,肿瘤内部^125I放射粒子植入,有梗阻症状者,加行胆-肠吻合术和胃-空肠吻合术;对照组20例,均行单纯剖腹探查或胆-肠吻合术和(或)胃-空肠吻合术。观察肝肾功能和总胆红素变化、肿瘤大小变化、并发症发生情况、腹痛和背痛变化等。结果:两组患者总胆红素术后4周时均接近正常,肝功能明显改善,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粒子植入组患者手术前后腹痛和腰痛明显改善。有效率100%(30/30),完全缓解率97%;粒子植入组肿瘤直径有缩小趋势,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两组患者均无吻合口瘘、胆瘘、胰瘘、腹腔出血和腹腔感染。结论:^125I粒子植入对不可切除的胰腺癌具有确定疗效,不仅可以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而且对胰腺癌引起的疼痛有明显的缓解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碘[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对人肝癌细胞裸鼠HepG2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构建20只人肝癌HepG2的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3个治疗组分别接受18.5MBq(A组)、29.6MBq(B组)、37MBq(C组)的碘[125I]粒子治疗,对照组(D组)不接受治疗。采用经皮肿瘤组织直接植入的方式分别将不同剂量的碘[125I]粒子植入各治疗组小鼠的瘤体内,每只小鼠瘤体内植入一粒碘[125I]粒子。观察各组小鼠的体重及瘤体体积的变化。至治疗第28d时处死所有小鼠,剥离肿瘤并称重。[结果]各治疗组小鼠瘤体的体积增长速度随碘[125I]粒子的剂量增加而逐渐降低。A、B、C组小鼠与D组小鼠的肿瘤体积相比,抑瘤率分别是41.81%、64.45%和69.69%;A、B、C组小鼠与D组小鼠的肿瘤重量相比,抑瘤率分别是31.11%、62.22%和64.44%。[结论]碘[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可抑制荷HepG2肝癌裸鼠肿瘤的生长,抑瘤作用与剂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盼生安对BEL 740 2肝癌细胞的抗肿瘤作用。方法 :以 5 -氟尿嘧啶 ( 5 FU)作为阳性对照药物观察盼生安对BEL 740 2肝癌细胞存活曲线、生长曲线和有丝分裂指数的影响 ,应用FACS观察该药物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应用FADU法测定该药对DNA的损伤作用。结果 :盼生安对肝癌细胞 5 0 %的抑制浓度 (IC50 )为 40μg /mL,可明显抑制人肝癌细胞生长 ,其细胞毒作用为 5 FU的 1/67,对肝癌细胞的有丝分裂指数有明显抑制作用 ,可将细胞阻滞于细胞周期的G1/G0 期 ,持续用药 2 0h后出现G1/G0 期的积聚 ,到 2 4h可高达82 9%。盼生安各剂量组间Qd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故认为不造成DNA损伤。结论 :盼生安是周期特异性药物 ,通过将细胞阻滞于G1/G0 期而抑制其增殖。其抗增殖作用与DNA损伤无关  相似文献   

12.
人参皂甙Rg3诱导细胞凋亡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付静  赵翌 《实用肿瘤杂志》2006,21(2):125-127
目的观察人参皂甙Rg3对小鼠肝癌淋巴结转移模型中肿瘤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探讨人参皂甙Rg3抗肿瘤淋巴结转移的机制。方法建立小鼠肝癌淋巴结转移模型;利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原发瘤及转移瘤各组(Rg3预防组,Rg3治疗组,Rg3与顺铂联合治疗组,顺铂治疗组及对照组)中肿瘤细胞的凋亡。结果在原发和转移瘤中,对照组Bcl-2高表达,Bax低表达,Bcl-2在人参皂甙Rg3预防组、Rg3治疗组、Rg3与顺铂联合治疗组,顺铂治疗组中是低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Bax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参皂甙Rg3抗肿瘤细胞淋巴结转移的作用与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贲门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能否代替肿瘤细胞进行体外药敏试验,以指导不能行肿瘤细胞化疗药敏检测患者的临床化疗。方法:采用MTT法体外药敏试验,检测28例贲门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和肿瘤细胞对9种临床常用抗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贲门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与其肿瘤细胞的体外药敏试验对9种抗癌药物的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为0·500~1·000。两种细胞药敏试验对5-FU、DDP、CBP、MTX、Vp-16、CTX和THP敏感,对ADM不敏感。结论:贲门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与其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外周血淋巴细胞化疗药敏检测对临床选择化疗药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125I粒子肿瘤内植入联合易瑞沙治疗老年周围性肺腺癌的临床价值,对26例患者行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均确诊为肺腺癌,其中8例为肺泡细胞癌,Ⅰ期6例,Ⅱ期4例,Ⅲ期16例。所有患者均拒绝或无法手术,接受口服易瑞沙联合经皮穿刺CT导引下肿瘤内植入125I粒子治疗。结果CR10例,PR8例,SD5例,PD3例,有效率为69%(18/26),疾病控制率为88%(23/26)。73%(19/26)患者纳差、乏力明显改善,81%(21/26)患者KPS评分改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8,P=0.025。治疗过程中毒副反应轻微且可逆,主要为皮疹(69%,18/26)和腹泻(31%,8/26)。初步研究结果提示,125I粒子肿瘤内植入联合易瑞沙治疗老年周围性肺腺癌疗效好,创伤小,不良反应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放射性粒子125I联合化疗药物多柔比星(阿霉素,ADM)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按2×2析因设计将乳腺癌敏感株MCF-7细胞随机分成A、B、C、D 4组,A组:空白对照组;B组:单纯125I粒子组;C组:单纯ADM组;D组:125I粒子+ADM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干预后的细胞周期分布及细胞凋亡率。结果 (1)单纯125I粒子近距离低剂量率持续照射后将MCF-7细胞阻滞于G2~M期1。25I联合ADM将MCF-7细胞周期主要集中在G0~G1期,同时伴有较大比例的细胞凋亡。(2)各组细胞的早期凋亡率分别为:A组(0.99±0.05)%、B组(19.22±4.92)%、C组(16.57±4.73)%、D组(3.16±1.08)%;各组晚期凋亡及坏死率为:A组(0.32±0.18)%、B组(3.16±1.39)%、C组(3.24±0.75)%、D组(28.99±7.96)%,D组晚期凋亡及死亡率明显提高。结论 125I放射性粒子能有效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与化疗药物ADM联合作用除诱导细胞凋亡,还可导致大量细胞死亡,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放疗联合肝动脉介入治疗肝肿瘤的疗效、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05年2月至2008年2月,对42例肝癌住院患者实施了放射性粒子^125I组织间放疗联合肝动脉介入治疗。其中肝细胞癌38例,胆管癌4例。病例均经CT、超声、MRI检查或病理穿刺活检证实。全部病灶在接受肝动脉介入治疗2周内,在CT、超声导向下将^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肿瘤碘油栓塞区内及其周围,随之继续介入治疗1~2次。结果2个月后增强CT复查,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27例,无变化(NC)9例,进展(PD)3例,总有效率为71.4%。结论肝动脉介入治疗后联合CT导向下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肝脏肿瘤,并发症发生率低,治疗效果较二者单一治疗有所提高,是治疗肝脏肿瘤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小鼠肝癌H2 2 细胞LDLR活性。方法 :对小鼠肝癌H2 2 细胞和正常肝细胞进行受体结合的Scatchard分析和单点分析。结果 :①H2 2 细胞对LDL的亲和性与正常肝细胞相同 ,但H2 2 细胞Bmax明显增多 ;②H2 2 细胞对LDL的非特异性结合、内移和降解能力与正常肝细胞相同。结论 :小鼠肝癌H2 2 细胞LDLR活性增高 ,其对LDL的内移和降解功能未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顺铂(DDP)、丝裂霉素(MMC)、多柔比星(ADM)和长春新碱(VCR)4种化疗药物对人肝癌细胞株BEL-7404、耐阿霉素肝癌细胞株BEL-7404/ADM的细胞毒作用及其对端粒酶活性影响的关系。方法:采用MTT法测定常用4种(DDP、MMC、ADM和VCR)化疗药物对人肝癌细胞株BEL-7404、BEL-7404/ADM的体外抑制作用;以TRAP-PCR-ELISA法检测化疗药物作用后两种细胞端粒酶的活性。结果:DDP、MMC、ADM、VCR对BEL-7404均敏感,各种化疗药物IC50大小比较,DDP和ADM比VCR和MMC均小;而对BEL-7404/ADM这几种化疗药物敏感性均不同程度下降,其中以ADM及VCR尤其明显,耐药倍数分别为100·0倍、60·14倍。未加药前,肝癌亲本细胞BEL-7404和耐药细胞BEL-7404/ADM端粒酶活性均表达,加入化疗药物后,亲本细胞端粒酶活性下降明显,并呈现时间-剂量关系,而对于耐药细胞,只有高浓度的化疗药物才能抑制其端粒酶活性。结论:端粒酶活性的抑制与耐药细胞对药物敏感性存在一定关系,端粒酶可作为化疗敏感的潜在标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维生素E琥珀酸酯(VES)联合他莫昔芬(tamoxifen)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分析调控Fas/FasL系统表达在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方法:人乳腺癌细胞MCF-7(ER阳性)和MDA-MB-435(ER阴性)以VES联合他莫昔芬作用24和48 h,VES浓度为10和20μg/mL,他莫昔芬的浓度分别为1、5和10μmol/L。以MTT法测定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以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和细胞表面Fas/FasL表达的变化。结果:VES联合他莫昔芬对乳腺癌细胞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药物联合作用后,乳腺癌细胞表现为明显的G0/G1期阻滞,MCF-7和MDA-MB-435细胞的凋亡率分别由(3.30±0.2)%和(4.88±0.9)%升高至(25.61±2.7)%和(23.33±1.1)%,流式细胞仪提示,MCF-7和MDA-MB-435细胞表面的Fas分别由50.07和46.29升高至116.72和136.68;FasL分别由51.85和57.43升高至146.82和127.90。结论:VES联合他莫昔芬对乳腺癌细胞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细胞表面Fas和FasL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9-顺维甲酸(9-cic-retinicacid,9-cis-RA)对肺癌组织和对照肺组织RARβ转录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组织块法培养肺癌组织和对照肺组织,并同时应用冷消化法原代培养肺癌细胞,观察培养组织中细胞的活力,采用RT-PCR法检测9-cis-RA处理24h前后RARβ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9-cis-RA处理前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和小细胞肺癌(SCLC)组肺癌组织RARβ表达水平(0.5216±0.1671,0.5829±0.2116)较其对照肺组织(0.7236±0.1261,0.8432±0.0621)下降,P<0.05。经9-cis-RA处理24h后,NSCLC和SCLC组对照肺组织RARβ转录水平(0.7789±0.1326,0.8161±0.5102)较加药前(0.7236±0.1261,0.8432±0.0621)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织的RARβ的转录水平(0.7691±0.1366,0.7792±0.1766)较加药前(0.5216±0.1671,0.5829±0.2116)显著升高,P<0.05。并且升高后的转录水平与对照肺组织的基础转录水平相近,NSCLC组(0.7691±0.1366)和SCLC组(0.7792±0.1766)间肺癌组织的RARβ的转录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ARβ的表达下降可能与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9-cis-RA可诱导肺癌组织中RARβ的表达水平升高并且达到对照肺组织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