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 分析胸腺瘤的MRI表现。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并有完整影像学资料的29例胸腺瘤患者,分析平扫、DWI及增强扫描MRI表现,并根据病理结果分为低危组(n=18)和高危组(n=11),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的差异。结果 肿瘤均为单发,28例病灶位于前纵隔,1例位于左锁骨上窝;21例肿瘤形态不规则,21例与邻近结构分界清楚。24例病灶T2WI呈高/稍高信号;20例T1WI呈低—中等信号;9例病变内有囊变坏死,7例可见分隔,1例可见液平;全部病灶DWI呈均匀或混杂信号。9例病灶增强扫描轻度强化,11例中度强化,9例明显强化。低危组与高危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结论 胸腺瘤常规MRI及DW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术前诊断胸腺瘤。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维吾尔族女性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MRI表现及其与Ki-67指数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97例经病理证实的TNBC患者,其中维吾尔族28例(维吾尔族组;28个病灶),汉族69例(汉族组;70个病灶),比较两组MRI特征;分析维吾尔族组TNBC的MRI特征与Ki-67指数的相关性。结果 维吾尔族及汉族患者TNBC均以浸润性导管癌(3级)为主,两组间Ki-67指数及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维吾尔族患者年龄小于汉族患者(P<0.05),肿瘤最大径和早期强化率均大于汉族患者(P均< 0.05);两组间TNBC病灶边缘、强化特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维吾尔族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以流出型为主,汉族组以平台型为主(P < 0.001)。维吾尔族组Ki-67指数与肿块形态及TIC类型呈正相关(r=0.464、0.606,P均< 0.05)。结论 维吾尔族女性TNBC的MRI特征与汉族女性有一定差异,且部分特征与Ki-67指数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MRI对乳腺非肿块样强化(NME)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6例乳腺NME病灶的MRI,参考2013年BI-RADS观察并比较良恶性病变间分布方式、内部强化特征、脂肪抑制T2WI信号、时间信号曲线(TIC)类型的差异,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获得NME恶性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 96例患者中良性28例,恶性68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内部强化方式上,良恶性病变间表现为均匀强化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在脂肪抑制T2WI信号上,良恶性病变间表现为高信号和等信号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0.045);在TIC类型上,良恶性病变间表现为Ⅰ型和Ⅲ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脂肪抑制T2WI等信号和TIC Ⅲ型是恶性病变的危险因素,优势比分别为5.228和10.841。结论 MRI征象对鉴别乳腺良恶性NME病变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HE)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8例肝脏EHE患者的MRI资料,观察肿瘤分布、大小、形状、边界、信号强度、强化方式等,探讨其MRI特征,并测量病变及周围正常肝组织的ADC值。结果 18例EHE均为多发病灶,其中结节型10例,融合型8例。病变于平扫T1WI均呈低信号,16例T2WI呈"靶征"(边缘稍高信号伴中央更高信号),2例呈混杂信号;DWI均呈高信号,病灶ADC值为(1.58±0.25)×10-3 mm2/s,高于周围正常肝组织ADC值[(1.34±0.12)×10-3 mm2/s,t=4.014,P=0.001]。增强扫描10例结节型中7例呈环形渐进性向心强化,其中3例见"双环征",3例呈持续环形强化;8例融合型中,7例呈云絮状渐进性强化,1例呈环形渐进性向心强化。16例病灶内见血管穿行,13例血管止于病灶边缘或病灶内,15例伴肝包膜回缩。结论 肝脏EHE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瘤内及瘤周表观弥散系数(ADC)影像组学特征预测髓母细胞瘤(MB)患儿预后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4例MB患儿资料,根据术后2年随访结果将其分为进展组(n=29)及无进展组(n=45),并按6:4比例分为训练集(n=44)或验证集(n=30)。基于ADC图提取并筛选瘤内及瘤周影像组学特征,分别建立瘤内、瘤周及瘤内+瘤周影像组学模型,并以之结合临床及常规影像学特征建立联合模型;比较各模型预测MB患儿预后的效能。结果 训练集中,临床-常规影像-瘤周影像组学模型、临床-常规影像-瘤内+瘤周影像组学模型曲线下面积(AUC)均大于单一瘤周影像组学模型(P均<0.05);验证集中,临床-常规影像学-瘤内+瘤周影像组学模型的AUC最大,但与其他模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瘤内及瘤周ADC影像组学特征可用于预测MB患儿预后;联合临床及常规影像学特征或有助于提高预测效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以高分辨MRI(HR-MRI)观察初发脑梗死(PCI)与复发脑梗死(RCI)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并分析RCI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75例大脑中动脉或基底动脉狭窄并接受HR-MR检查的脑梗死患者,根据既往有无脑梗死病史分为PCI组(n=41)和RCI组(n=34),比较2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HR-MRI特征及临床资料,并分析脑RCI危险因素。结果 RCI组吸烟史占比、同型半胱氨酸(HCY)及尿酸(UA)水平高于PCI组(P均<0.05),组间其余临床资料及实验室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HR-MRI示RCI组责任血管重度狭窄占比及斑块负荷高于PCI组,斑块较易出现T2WI、T1WI高信号,且强化程度高(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斑块T2WI高信号、管腔重度狭窄、高HCY及高UA均为RCI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RCI的HR-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斑块呈T2WI高信号及管腔重度狭窄为脑梗死复发危险因素;联合临床相关危险因素有助于对患者进行分层管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 采用常规MRI与弥散加权成像(DWI)鉴别诊断良、恶性周围神经鞘肿瘤(PNST)。方法 回顾性分析119例经病理证实的PNST患者 MRI资料,比较恶性PNST(MPNST,n=31)与良性PNST(BPNST,n=88)病灶直径、MRI表现及DWI所示实性部分表观弥散系数(ADC);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以病灶实性部分ADC鉴别诊断良、恶性PNST的价值。结果 MPNST病灶直径大于BPNST,T1WI、T2WI信号不均、形状不规则、瘤内出血及囊变、边缘不清、瘤周水肿及骨破坏占比均高于BPNST(P均<0.05),而脂肪分裂征、脂肪环征、靶征及骨重塑占比低于BPNST(P均<0.05)。共于12例MPNST及27例BPNST测得病灶内实性部分ADC,MPNST最小ADC及平均ADC均低于BPNST(P均<0.05)。以最小ADC 1.27×10-3 mm2/s、平均ADC 1.38×10-3 mm2/s为阈值鉴别良、恶性PNST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5、0.755。结论 良、恶性PNST常规MRI及DWI表现存在差异;病灶直径、形状、信号、实性部分ADC及瘤周改变等有助于鉴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早期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弥散加权成像(DWI)表现及T2廓清效应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51例乙脑患者,观察其好发部位及DWI、表观弥散系数(ADC)图、T2WI及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等信号特点。结果 乙脑好发部位主要为丘脑(41/51,80.39%)、脑干(黑质和脑桥)(28/51,54.90%)及海马(16/51,31.37%)。14例DWI呈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7例DWI呈稍高信号,16例DWI呈等信号,ADC图、T2WI、FLAIR均呈稍高或高信号;4例DWI、ADC图、T2WI、FLAIR均呈高信号;10例DWI呈高、稍高或等信号共存,ADC图呈高、低信号共存,T2WI和FLAIR呈等或稍高、高信号共存。乙脑急性期细胞毒性水肿、血管源性水肿及2种类型共存病例发病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71,P=0.413)。结论 早期乙脑DWI表现不同,廓清效应可使病灶表现为假性正常,综合ADC图及常规序列可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的MRI特征。方法收集2015年3月~2016年12月行3.0 T MRI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病例187例,所有病例都能区分不同分子亚型。比较各型乳腺癌在年龄、组织学分类、病理分级、病灶形态、肿块数目、肿块大小、肿块形状、肿块边缘、肿块强化特征、病灶T_2WI信号、TIC曲线、ADC值、瘤周血管上的差异,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Luminal A组45例(24.1%),Luminal B组91例(48.7%),HER-2过表达组26例(13.9%),三阴性乳腺癌(TNBC)组25例(13.4%)。TNBC多表现为边缘光整、圆形肿块、环形强化、T_2WI高信号;而TNBC和HER-2过表达型共同表现为具有较高的ADC值、瘤周血供丰富及较高病理分级;Luminal A型则多表现为瘤周血供较少,病理分级较低。结论不同分型乳腺癌特别是TNBC具有一定的MRI特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观察胰腺腺鳞癌(ASqC)与胰腺浸润性导管腺癌(IDAC)的影像学及病理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ASqC(ASqC组)和22例IDAC(IDAC组)临床资料、CT、MRI表现及病理特征。比较分析2组影像学(病灶位置、大小、形态、中心坏死、强化峰值时间、胆管扩张、主胰管扩张)及病理表现(神经束受侵、淋巴结转移、脉管癌栓、Ki-67)的差异。结果 2组病灶CT所示直径、形态、中心坏死、强化峰值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34,6.82,10.25,5.57,P均<0.05)。MRI示2组病灶T1WI及动态增强信号无显著差异,但IDAC组病灶T2WI信号低于ASqC组。病理结果显示ASqC组出现脉管癌栓比例(5/11,45.45%)高于IDAC组(2/22,9.09%,χ2=5.80,P=0.02)。结论 ASqC与IDAC影像学及病理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结合临床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MRI评估可切除软组织肉瘤(STS)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0例经病理证实STS且接受根治术患者的术前MRI,测量肿瘤大小,观察肿瘤T2信号均匀程度、肿瘤强化程度以及是否存在瘤周水肿、瘤周强化、血管/神经或骨质侵犯等征象,分析无进展生存期(PFS),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随访中14例(14/70,20.00%)局部复发,22例(22/70,31.43%)远处转移,中位进展时间22个月,第1、2、3年PFS患者占比分别为62.86%(44/70),51.43%(36/70)及51.43%(36/70)。年龄、病理分级、术前接受治疗与否、肿瘤长径、T2信号均匀程度、存在瘤周水肿与否、瘤周强化、血管/神经或骨质侵犯、筋膜尾征及不同区域浸润是STS根治术后PFS的影响因素(P均<0.05);肿瘤长径、是否存在瘤周强化、血管/神经或骨质侵犯是STS根治术后PFS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 MRI对预测可切除STS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价值;肿瘤长径、是否存在瘤周强化、血管/神经或骨质侵犯是术后PFS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MR T2WI呈等低信号的肾脏肿瘤的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MR T2WI主要呈等低信号、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脏肿瘤的资料,对肿瘤大小、形态、坏死、岀血、假包膜、信号、强化程度等进行分析,并对肿瘤的T2信号、T1双回波信号、DWI的ADC值及强化程度等进行定量测量。结果 本组病例包括透明细胞肾癌26例,少脂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0例,嫌色细胞型肾细胞癌13例,乳头状细胞肾癌7例,嗜酸细胞腺瘤2例,其他少见肿瘤4例。少脂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平均发病年龄低,女性比例高,边界较清楚,假包膜及出血少见。透明细胞肾癌T2信号相对更不均匀,易发生出血,平均ADC值高于其他各组。乳头状细胞肾癌强化程度较低。肿瘤的T2信号、T1双回波信号对肿瘤类型的鉴别未能提供帮助。结论 MR T2WI呈等低信号的不同类型肾肿瘤的影像学征象各有一定特征,综合分析有利于准确判断病变的性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比观察MR脂肪抑制(FS)-T2WI (FS-T2W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与增强MRI鉴别乳腺黏液癌(MBC)与乳腺黏液样纤维腺瘤(MFA)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4例MBC (MBC组)与22例乳腺MFA (MFA组),比较组间FS-T2WI信号强度(SI)指数、DWI-表观弥散系数(ADC)、强化特点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等MRI表现差异。针对FS-T2WI联合DWI及增强MRI参数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拟合回归方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2种回归方程鉴别MBC与乳腺MFA的效能。结果 组间FS-T2WI信号SI指数(Z=3.780,P<0.001)、DWI-ADC (t=4.230,P<0.001)、强化均匀与否(P=0.006)、早期强化方式(P<0.001)、强化填充方式(P<0.001)及TIC类型(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延迟期强化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2)。基于FS-T2WI联合DWI参数建立回归方程如下:Logit (P)=-10.434+0.003×ADC+0.748×FS-T2WI SI指数;基于增强MRI参数建立回归方程Logit (P)=31.666+0.287×强化均匀与否-18.319×早期强化方式+19.945×强化填充方式-36.591×延迟期强化方式+20.225×TIC类型。上述2个回归方程鉴别MBC与乳腺MFA的AUC (Z=1.890,P=0.059)、敏感度(χ2=1.050,P=0.305)、特异度(χ2=1.100,P=0.294)和准确率(χ2=0.660,P=0.41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FS-T2WI联合DWI可鉴别诊断MBC与乳腺MFA,其诊断效能与增强MRI相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乳腺MRI特征及ADC值对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4类良恶性病变的预测能力,并尝试建立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MRI诊断为BI-RADS 4类病变、并取得病理结果的79例乳腺病变患者(82个病变)。采用单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及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各MRI特征和ADC值鉴别良恶性乳腺病变的统计学意义,并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绘制ROC曲线评价回归模型预测BI-RADS 4类病变良恶性的效能。结果 肿块型病变中,将边缘、内部强化及ADC值纳入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中(P均<0.05,伪R2=0.62),其诊断良恶性乳腺病变的ROC曲线AUC为0.981,敏感度为87.80%,特异度为100%。非肿块型病变中,无预测变量纳入建立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P均>0.1)。结论 乳腺MRI特征(边缘、内部强化)及ADC值对预测肿块型BI-RADS 4类病变的良恶性具有一定意义;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可有效鉴别BI-RADS 4类肿块型病变性质。  相似文献   

15.
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初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3.0TMR扩散加权成像(DWI)及相应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3例志愿者及13例胰腺癌患者在3.0TMR上行胰腺DWI成像。比较DWI与T1WI、T2WI序列中胰腺癌相对于癌周的信号强度比(SIR);比较胰腺癌、癌周及志愿者正常胰腺的ADC值并绘制ADC值诊断胰腺癌的ROC曲线。结果DWI及T1WI图像中胰腺癌相对于癌周的SIR均明显高于T2WI(P<0.05),而DWI与T1WI相比则没有显著差异(P>0.05)。胰腺癌与癌周及志愿者正常胰腺的ADC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ROC曲线下的面积为(0.739±0.088)(P<0.05)。结论DWI成像及ADC值的测定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协助胰腺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子宫腺肌瘤与子宫平滑肌瘤3.0T MRI征象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3.0T MRI对子宫平滑肌瘤与子宫腺肌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比较分析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26例子宫平滑肌瘤与25例子宫腺肌瘤患者的3.0T MRI特征。 结果 肌壁间子宫平滑肌瘤26例, 共36个病灶,边界清晰,T2WI及T1WI显示均匀低信号32个; 4个肌瘤变性,T2WI信号不均匀;11例增强扫描见均匀或不均匀强化,11例DWI呈等、低信号。子宫腺肌瘤25例,共28个病灶,呈T2WI低信号、T1WI等信号,边界不清。所有肿块内见到斑点状长T2信号;6例行增强扫描见病灶均匀强化,内散在点状低信号;6例行DWI示病灶呈低信号,内见散在点状高信号。结论 3.0T MRI对于精确鉴别子宫腺肌瘤与子宫平滑肌瘤具有很高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MRI鉴别诊断表现为磨玻璃结节的早期浸润性肺腺癌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表现为肺部磨玻璃结节的肺腺癌患者的MRI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将其分为非浸润性腺癌组(包括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原位腺癌和微浸润性腺癌,n=15)和浸润性腺癌组(n=19)。测量并比较2组病变的最大径、T2WI信号强度和ADC值,绘制ROC曲线,评价其鉴别诊断浸润性腺癌的效能。结果 非浸润性腺癌组病变最大径小于浸润性腺癌组[(9.91±2.63)mm vs(13.12±2.71)mm,P<0.01]。非浸润性腺癌组病变T2WI信号强度低于浸润性腺癌组(92.97±8.33 vs 113.57±22.88,P<0.01)。非浸润性腺癌组病变ADC值低于浸润性腺癌组[(0.98±0.22)×10-3 mm2/s vs(1.34±0.31)×10-3 mm2/s,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病变最大径诊断浸润性腺癌与非浸润性腺癌的AUC为0.791,临界值为11.52 mm,敏感度为73.72%,特异度为73.33%。结论 病变最大径、T2WI信号强度、ADC值对鉴别诊断表现为磨玻璃结节的浸润性与非浸润性肺腺癌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肾脏罕见良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脏罕见良性肿瘤的影像学资料,包括肾嗜酸细胞腺瘤5例,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3例,孤立型纤维瘤3例,后肾腺瘤、血管瘤、平滑肌瘤和球旁细胞瘤各1例;其中12例接受CT检查,3例接受MR检查.结果 11例CT或MR平扫显示边界清楚的实性肿块.肾嗜酸细胞腺瘤明显不均匀强化,体积较大者可出现中央瘢痕.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MR T1WI、T2WI均以低信号为主,内夹杂索条状、斑片状高信号以及流空信号.血管瘤呈渐进性向心性强化,易发生囊变;孤立型纤维瘤T1WI和T2WI均为低信号,增强后延迟强化.后肾腺瘤、平滑肌瘤和球旁细胞瘤缺少特征性影像学表现.结论 肾脏罕见良性肿瘤大多边界清晰,影像学表现多有一定特征性,对术前诊断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