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柯兰  杨燕宁 《国际眼科杂志》2017,17(6):1087-1089
近年来,强脉冲光治疗作为一项新技术因其在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上具有无创、无痛、效果好等优点,在眼科领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本文从强脉冲光治疗的现状、作用机制、操作步骤、治疗结果、安全性等方面对强脉冲光在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强脉冲光(IPL)联合睑板腺按摩和单纯睑板腺按摩对睑板腺功能障碍(MGD)的短期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9-10/2020-01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就诊的MGD患者共40例80眼,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3次治疗,每次治疗中试验组双眼接受IPL联合睑板腺按摩,对照组双眼接受单纯睑板腺按摩,治疗时间间隔为2wk,整个试验期间两组均双眼应用玻璃酸钠每天4次,在每次治疗之前及最后一次治疗2wk后进行指标评估,从而评估IPL联合睑板腺按摩的短期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OSDI、SPEED评分均降低(P<0.05),两组间无差异(P>0.05)。两组睑板腺功能评估(MGE)、泪膜脂质层厚度(LLT)均升高,对照组升高较试验组慢,且第二、三次治疗后试验组MGE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泪膜破裂时间(BUT)均升高。两组角膜染色均下降,对照组下降较试验组慢,但两组间无差异(P>0.05)。两组视觉质量持续改善,但对照组改善较试验组慢,两组间无差异(P>0.05)。两组泪液分泌、不完全眨眼比例、睑板腺缺失率无明显变化(P>0.05)。所有受试者未出现皮肤、视力损害、眼压改变、眼前节炎症等并发症。结论:IPL联合睑板腺按摩与单纯睑板腺按摩对MGD均安全有效。IPL见效更快,效果可能有累积效应,在达到一定治疗次数后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强脉冲光(IPL)联合睑板腺按摩(MGX)(IPL/MGX)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MGD)的短期 疗效。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择2016年11月至2017年12月于汉口爱尔眼科医院门诊连续就诊 的MGD患者55例,最终完成随访的有48例(96眼),双眼均行IPL/MGX治疗,每3周治疗1次,共3次。 在治疗前、治疗结束后1周进行眼表疾病指数(OSDI)问卷调查、泪膜破裂时间、角膜染色、睑板腺 功能及成像、结膜眼红评分、共聚焦显微镜下睑板腺及蠕形螨检查等。使用配对t检验、Wilcoxon 秩和检验及Spearman秩相关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IPL/MGX治疗结束后1周与治疗前比较, OSDI评分降低(t=2.300,P=0.024),睑板腺分泌能力与睑酯质量均得到改善(Z=-3.617,P<0.001;t= 2.472,P=0.017),角膜染色评分、球结膜眼红评分降低(Z=-2.757,P=0.006;t=2.040,P=0.044),睑 板腺腺周炎症细胞密度下降(t=4.765,P<0.001),睫毛根部蠕形螨总数减少(t=2.121,P=0.037)。睑 板腺萎缩面积<50%的MGD患者,治疗后症状评分、眼表炎症状态及睑板腺功能显著改善,睑板腺 萎缩面积≥70%的MGD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均未见明显改善。结论:IPL/MGX可明显改善睑板 腺萎缩程度尚轻的MGD患者主观症状及睑板腺功能,减轻患者眼表炎症,减少眼蠕形螨数量,降低 眼表损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强脉冲光(intense pulse light,IPL)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MGD)性干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19年12月在东莞市东南部中心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MGD性干眼患者64例(64只右眼),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2...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应用睑板腺分析系统评估强脉冲光(IPL)联合睑板腺按摩治疗对睑板腺功能障碍(MGD) 相关干眼的有效性。方法: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19 年7 ─8 月在西安市第四医院干眼门诊就诊的 MGD相关干眼患者37 例(74 眼),给予IPL联合睑板腺按摩治疗,每3 周治疗1 次,共3 次。通过重复 测量的方差分析评估患者治疗前、第1次治疗后、第2次治疗后和第3次治疗后眼表疾病指数(OSDI)、 非侵入泪膜破裂时间(NITBUT)、非侵入泪河高度(NITMH)、睑板腺分泌功能评分(MGYSS)、睑 板腺形变系数及显影值等指标的差异,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探讨睑板腺形变系数和显影值与 眼表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OSDI、NITBUT、MGYSS及睑板腺显影值在3 次治疗后均较治疗前 有明显改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睑板腺形变系数在第1 次和第2 次治疗后,与治疗 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第3 次治疗后,较治疗前改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ITMH 在3 次治疗后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从指标变化趋势上看,OSDI、NITBUT、 MGYSS及睑板腺显影值于第1 次治疗后持续好转,于第3 次治疗后疗效最佳,而睑板腺形变系数于 治疗后变化平缓,在3 次治疗后才有所提升。睑板腺形变系数与OSDI呈正相关(r=0.379,P=0.01), 与NITBUT呈负相关(r=-0.427,P=0.01),与NITMH(r=-0.132,P=0.538)和MGYSS无相关性;显 影值与OSDI呈负相关(r=-0.904,P<0.001),与NITBUT(r=0.947,P<0.001)和MGYSS呈正相关 (r=0.467,P<0.001),与NITMH无相关性。整个研究过程中未见不可逆的眼睑皮肤损伤,未见眼前 节炎性反应、虹膜脱色素、眼表或眼底损伤、视力下降及高眼压等并发症。结论:IPL联合睑板腺按 摩对MGD相关干眼的治疗有效、安全。睑板腺分析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腺体分泌能力,可通 过显影值等具体量化数据作为治疗效果评估的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6.
7.
目的:对比两种不同部位M22优化脉冲激光治疗方法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MGD)所致干眼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汕头博德眼科医院干眼门诊患者105例,包括常规治疗组和改良治疗组两个组别,常规治疗组激光部位为下睑,改良治疗组激光部位为联合上下睑,所有患者行M22优化脉冲光治疗一个疗程(每月1次,共3次),治疗前后均采用keratograph SM干眼分析仪分析评估患者的泪河高度情况、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角膜荧光染色(corneal fluorescence staining,CFS)和睑板腺排出能力等参数。采用t检验分析对比治疗前后变化情况。结果:患者治疗后泪河高度较强脉冲光治疗前明显增高,BUT时间延长,角膜荧光染色和睑板腺排出能力评分均有好转,每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治疗前后各参数差异比较均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不同部位M22优化脉冲激光治疗方法在治疗MGD导致的干眼方面有较好的效果,是较安全有效地治疗方法,两种不同方法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治疗频率强脉冲光(IPL)联合睑板腺按摩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MGD)导致的干眼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于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眼屈光中心就诊的患有MGD导致的干眼症患者30例60眼,最终纳入25例50眼。分别在0周,间隔1周(第1周)、间隔2周(第3周)以及间隔4周(第7周)各进行1次IPL治疗,共治疗4次。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眼表疾病指数量表评分;采用眼表综合分析仪定量测定各间隔治疗期患者泪河高度、平均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首次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通过红外照相功能检测患者睑板腺缺失情况;对患者睑板腺分泌能力、睑板腺分泌物性状进行评分,并行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结果 治疗间隔1周、间隔2周和间隔4周时患者的眼表疾病指数量表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而治疗间隔1周、间隔2周和间隔4周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首次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在各治疗间隔期明显高于治疗前(均为P<0.05);两两比较显示治疗间隔1周、间隔2周的泪河高度高于治疗前(均为P<0.05),治疗间隔4周的泪河高度较间隔1周和间隔2周下降(均为P<0.05)。治疗间隔1周、间隔2周、间隔4周的睑板腺分泌能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均为P<0.05);治疗间隔2周和间隔4周的睑板腺分泌能力评分均低于治疗间隔1周(均为P<0.05)。治疗间隔1周、间隔2周、间隔4周的睑板腺分泌物性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均为P<0.05);治疗间隔4周的睑板腺分泌物性状评分低于治疗间隔1周(P<0.05)。治疗间隔1周、间隔2周、间隔4周的角膜荧光素染色等级均低于治疗前(均为P<0.05)。经IPL联合睑板腺按摩治疗4次后患者睑板腺的腺体较治疗前清晰,睑结膜面的新生血管及炎症的红外成像明显减轻,但未见缺失睑板腺腺体恢复。结论 IPL联合睑板腺按摩治疗可缓解MGD导致的干眼症患者的干眼症状,治疗间隔2周可以很好地兼顾疗效和安全性以及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强脉冲光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所致干眼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在河南省职工医院就诊的睑板腺功能障碍所致干眼58例(116眼)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强脉冲光治疗,每周1次,共3次,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2周、6周进行干眼评估。结果:治疗后6周,干眼问卷评分由治疗前(30.60±...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睑板腺腺管探通术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MG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配伍组设计。111例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按性别年龄相匹配分为3组,每组37人(37眼),选择症状体征较重的眼作为观察眼。常规治疗组采用抗生素激素滴眼液+人工泪液+局部物理治疗;腺管探通术组在常规治疗组的治疗基础上用直径仅76 ?滋m的不锈钢探针(美国Rhein Medical公司),每只眼探通6~9个睑板腺腺管;腺管探通联合管内注药组在腺管探通组治疗基础上,探通术中管内注入适量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观察MGD患者主观症状指标眼表疾病指数(OSDI)量表、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检查、角膜荧光素染色(CFS)、裂隙灯显微镜下睑缘评分共5项指标的变化并做对比分析。对实施探通术2组的MGD患者分别于探通前及探通后1个月进行共聚焦显微镜检查,观察睑板腺腺泡单位有无损伤改变,以评价探通术的安全性。组内定量指标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多组之间比较采用配伍组设计的两因素方差分析,差异有显著性后采用 q检验进行两两比较。结果①3组MGD患者治疗前OSDI、BUT、CFS、SIT、裂隙灯下睑缘评分共5项观测指标基线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治疗后1个月3组之间5项检测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8、4.17、3.98、3.67、4.12,P<0.05);腺管探通术组与腺管探通联合管内注药组各项观测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管探通联合注药组经治疗后改善程度虽优于单纯探通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实施探通术的2组MGD患者治疗后5项观测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腺管探通术组:t=2.543、2.343、2.456、2.132、2.237;腺管探通联合管内注药组:t=2.713、2.443、2.496、2.143、2.249,P均<0.05)。常规治疗组MGD患者经治疗后与术前相比虽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共聚焦显微镜下睑板腺腺泡单位因光学切面不同,呈现不同形态,有圆形、卵圆形、长条形、不规则形等,腺泡外圈为轮胎样上皮细胞,伴有高亮反光颗粒,胞腔内呈灰色伴点状高反光分泌物,团块状聚集分布,排列不规整。探通后未见萎缩腺泡增加或疤痕形成。结论睑板腺腺管探通术能直接缓解睑板腺管阻塞,从而快速地缓解阻塞性MGD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是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强脉冲光(IPL)联合睑板腺按摩(MGX)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MGD)相关性干眼(DED)的有效性。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ClinicalTrials、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数据库,纳入2017-01/2022-09试验组采用IPL联合MGX,对照组单纯运用MGX治疗MGD相关性干眼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RCTs)。采用Review Manager 5.3和Stata 14软件对临床疗效、眼表疾病指数(OSDI)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CFS)评分、泪河高度(TMH)以及睑板腺分泌物性质评分(MGYSS)6个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5篇RCTs, MGD相关性干眼患者1 345例。Meta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治疗MGD相关性干眼可更好的提高临床疗效(OR=4.95, 95%CI:2.76~8.90,Z=5.35,P<0.00001)、BUT(SMD=1.26, 95%CI:0.84~1....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3%地夸磷索钠滴眼液联合强脉冲光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的疗效及睑板腺形态的变化。

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21-01/2022-05在我院确诊的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141例282眼,使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73例146眼,给予0.3%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强脉冲光治疗)及观察组(68例136眼,给予3%地夸磷索钠滴眼液联合强脉冲光治疗)。结束治疗后2wk对两组主观症状评分、体征评分、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泪河高度、泪膜脂质层厚度、睑板腺密度情况等进行比较及两组治疗前后的差异性。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主观症状评分、体征评分、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泪河高度、泪膜脂质层厚度、睑板腺密度等比较均无差异(P>0.05)。治疗后2wk两组患者眼部症状评分、体征评分均持续降低,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泪膜脂质层厚度均持续升高,睑板腺密度均增加,观察组泪河高度升高而对照组变化不明显。观察组各项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均未见明显并发症发生。

结论:地夸磷索钠联合强脉冲光在睑板腺功能障碍治疗中相互协同,疗效显著且能促进睑板腺修复,明显优于单纯强脉冲光治疗。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观察地夸磷索钠联合强脉冲光(IPL)对屈光术后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性干眼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03/12在本院进行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6mo内确诊的MGD性干眼患者64例128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33例66眼接受玻璃酸钠联合IPL治疗,试验组患者31例62眼接受地夸磷索钠联合IPL治疗。两组患者每次IPL治疗前均进行眼部症状评分,检查非接触式泪膜破裂时间(NIBUT)、泪河高度、泪膜脂质层分级、睑板腺缺失率及裸眼视力。结果:IPL治疗后,两组患者眼部症状评分、睑板腺缺失率评分均持续降低,NIBUT、泪河高度、泪膜脂质层分级均持续升高,裸眼视力无明显变化,且第3次IPL治疗前试验组患者NIBUT优于对照组(6.24±0.27s vs 5.51±0.24s,P=0.046)。结论:地夸磷索钠和玻璃酸钠联合IPL均对MGD性干眼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短期内疗效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干眼症(dry eye disease,DED)与近眼睑处的皮肤炎症性疾病(如眼红斑痤疮等)存在密切联系。目前,强脉冲光(intense pulsed light, IPL)是红斑痤疮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近期研究发现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 MGD)患者在接受IPL治疗时干眼的症状和体征有所缓解,但其具体机制尚未明确。本文综述IPL缓解干眼的可能机制,并讨论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强脉冲激光(IPL)治疗中重度睑板腺功能障碍(MGD)相关性干眼患者的短期疗效及对心理状况的影响。

方法:自身前后对照。收集2018-10/2019-10就诊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门诊的中重度MGD患者25例50眼,给予IPL联合睑板腺按摩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一个疗程后1mo评估患者症状、体征及心理状态的变化,采用眼表疾病指数(OSDI)问卷评分标准评估患者症状,泪液分泌试验(SⅠt)、泪河高度、平均泪膜破裂时间(Mean BUT)、睑板腺缺失程度以及欧卡斯双通道系统测量平均散射指数(Mean OSI)来评估患者的体征,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来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

结果:患者治疗前后OSDI评分(58.36±10.34 vs 49.12±8.05分)、SⅠt(5.64±1.6 vs 8.24±1.71mm/5min)、泪河高度(0.19±0.04 vs 0.23±0.04mm)、Mean BUT(5.65±1.72 vs 7.06±1.84s)、Mean OSI(0.89±0.24 vs 0.75±0.23)、睑板腺缺失程度评分(2.56±0.58 vs 1.84±0.85分)、SAS评分(46.92±8.49 vs 40.2±8.01分),CES-D评分(21.04±6.11 vs 16.92±4.24分),所有指标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OSDI评分与Mean BUT呈负相关(rs=-0.511,P<0.01),与Mean OSI呈正相关(rs=0.479,P<0.05),OSDI评分与SAS评分及CES-D评分均呈正相关(rs=0.775,0.856,均P<0.01),SAS评分与SⅠt和Mean BUT呈负相关(rs=-0.653,-0.713,均P<0.01),SAS与CES-D评分呈正相关(rs=0.730,P<0.01)。

结论:短期观察IPL治疗中重度MGD相关性干眼安全、有效,治疗后患者干眼症状、体征及心理状态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患者的抑郁和焦虑与眼表症状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强脉冲光(IPL)在睑板腺功能障碍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21-01/2022-06本院收治的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108例216眼,根据患者治疗方案不同分两组,IPL组54例108眼应用能量密度13.0J/cm2,脉宽6ms,延时50ms治疗,先进优化脉冲技术(AOPT)组54例108眼应用能量密度10.0~16.0J/cm2,脉宽7-4-4ms不等分模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眼表症状、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FL)、泪膜脂质层厚度(LLT)、眼表疾病指数量表评分(OSDI)、平均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NIBUTav)和首次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NIBUTf)、泪河高度、睑板腺分泌能力评分及其分泌物性状评分,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AOPT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106眼,98.1%)较IPL组高(90眼,83.3%,P&#x003C;0.05),治疗后OSDI评分、FL、睑板腺分泌能力评分及其分泌物性状评分、LLT值、NIBUTav、NIBUTf及泪河高度改善效果均优于IPL组(均P&#x003C;0.001)。但治疗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18眼,16.7%)高于IPL组(4眼,3.7%; P&#x003C;0.05)。结论:应用AOPT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效果更佳,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眼表症状和功能,但不良反应较多。应充分结合临床实际情况选择最优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