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目的探讨瑞格列奈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42例进行短期瑞格列奈口服降糖治疗,观察血糖达标情况及低血糖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采用瑞格列奈治疗后,42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能迅速达标,夜间无明显低血糖事件。结论瑞格列奈治疗能有效模拟人体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有效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对我院2011年7月-2012年11月就诊的57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每天三餐前给予0.5~1mg的瑞格列奈,(剂量可以根据血糖值进行适当调节),两个月为一个疗程。对治疗前和治疗后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值(HbAlc)变化以及进餐2h以后的血糖(2hPBG)进行检测。结果通过瑞格列奈治疗,显效21例(36.8%),有效31例(54.4%),无效5例(8.8%);治疗后,HbAlc下降,2hPBG及FBG值与治疗前比较,其值也都降低的很明显(P〈0.01),且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通过临床疗效观察,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不仅效果良好,而且不良反应很少,用药也比较安全,具有推广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临床研究探讨口服降糖药西格列汀治疗初诊断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收集31例初诊断并未给予药物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DPP-4抑制剂西格列汀治疗12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 PG)、全血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压、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脂及体重变化,并记录服药后是否出现低血糖、体重增加等不良反应。结果:经西格列汀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了FPG(P〈0.05)、2h PG(P〈0.01)、Hb A1c(P〈0.05),患者体重和体质指数(BMI)均有所降低,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患者血压、肝肾功能、血脂、血红蛋白、白细胞无明显变化。用药期间均能耐受治疗,无严重低血糖事件发生。结论:西格列汀可有效地降低初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并可降低体重,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9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1组口服瑞格列奈,1组口服格列齐特.分别测定FBG、2hBG、HbA1C、BMI及发生低血糖反应情况.结论,瑞格列奈控制餐后高血糖的作用较磺脲类好,引起低血糖机会少.  相似文献   

6.
瑞格列奈是甲基甲胺苯甲酸家族的第一个新型口服抗糖尿病药 ,是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 ,通过与胰岛B细胞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 ,刺激胰岛素分泌而发挥作用。口服后 ,可被迅速吸收 ,对胰岛素分泌的促进作用较快 ,1h达高峰 ,但持续时间短 ,其半衰期约 1h。可在 2型糖尿病患者中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 ,有效的控制餐后高血糖。瑞格列奈在肝脏代谢成非活性物质 ,主要通过胆汁排泄。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根据WHO(1999)标准诊断的 2 0 0 1年 10月~2 0 0 2年 12月我科住院及门诊 2型糖尿病患者 6 9人 ,其中男性 36人 ,女性 33人 ,年龄在 35~ …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将64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以糖尿病教育、控制饮食、运动疗法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同时注射甘精胰岛素和口服瑞格列奈,对照组注射预混胰岛素.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等变化,并记录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在治疗后FBG、2 h PBG、HbA1c、Homa-IR、Homa-β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且HbA1c、Homa-IR的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治疗组药物不良反应轻微,未发生低血糖事件.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安全、有效,是临床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的患者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预混胰岛素治疗,10个月后统一进行检查,检测研究两组患者血糖的控制情况。结果检测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糖尿病方面的基本知识、饮食以及运动疗法、口服降糖药物以及胰岛素注射法、低血糖时的表现和处理方式、定期监测血糖的重要性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的遵医情况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提高治疗效果,安全性更好,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瑞格列奈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燕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217-218
瑞格列奈(诺和龙,诺和诺德制药有限公司)是新型的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系氮基酸衍生物,属于超短效药物,可有效模拟生理性胰岛索分泌应答,降低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本研究对初诊2型糖尿病(T_2DM)患者应用瑞格列奈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观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摘 要 目的:评价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予胰岛素强化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西格列汀片100 mg,po qd。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血脂各项指标及药品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G)、低密度脂蛋白(LDL)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B组FPG、2hFPG、HbA1c、TG比A组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R)均较前明显改善(P<0.05),且B组胰岛β细胞功能的改善优于A组(P<0.05)。治疗过程中B组低血糖频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有效控制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显著减少低血糖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并具有一定的降血脂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与分析诺和锐30联合维格列汀治疗初诊重度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12月-2013年11月收治的初诊重度2型糖尿病患者60例,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诺和锐30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用维格列汀治疗,观察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HbA1c、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显著,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诺和锐30联合维格列汀治疗初诊重度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全面降低患者血糖,不良反应少,低血糖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利拉鲁肽与格列美脲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门诊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84例,随机分配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给予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治疗12周,观察两组糖化血红蛋白(lycated hemoglobin Alc,HbA1c)、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餐后2h血糖(2-hour post-prandial plasma glucose,PBG)、胰岛素敏感指数(insulin sensitivity index,ISI)、体重及低血糖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HbA1c、FPG、PBG均明显下降(P〈0.01),但两组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ISI均有改善(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体重下降明显(P〈0.01),对照组体重稍增加(P〉0.05);低血糖发生率对照组高于观察组;观察组出现5例一过性的恶心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0例。结论 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与格列美脲疗效相当,但具有减轻体重及低血糖发生率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案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缓解率。方法选择65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胰岛素"组、"胰岛素+二甲双胍"组、"胰岛素+二甲双胍+吡格列酮"组,定期监测血糖,调整用量,计算并比较各组患者糖尿病缓解率;同时,研究与之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治疗后,总缓解率为43.1%,"胰岛素+二甲双胍+吡格列酮"组缓解率为57.1%。根据结果,分为"缓解组"与"未缓解组",缓解组病程比未缓解组短(P<0.05),缓解组BMI明显>未缓解组(P<0.01),两组治疗前空腹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二甲双胍+胰岛素增敏剂"可能是更好的治疗方式,且病程短、BMI值高的患者更容易达到缓解。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门诊首次诊断糖尿病人应用胰岛素进行治疗的剂量。方法:32名门急诊糖尿病人,分别应用双相门冬氨酸胰岛素30(商品名:诺和锐30)(20例)及诺和灵30R(12例)进行血糖控制,观察血糖的变化,调整胰岛素的用量。结果:初次诊断时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IG)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两种胰岛素治疗1周后两组间空腹血糖(FPG)无统计学差异,而诺和锐30组餐后2h血糖(PPG)低于诺和灵30R组(P〈0.05);达到血糖控制标准时,诺和锐30组达标时间较诺和灵30R组短(P〈0.05);血糖控制达标后继续观察1个月,诺和锐30组胰岛素维持剂量低于诺和灵30R组(P〈0.05)。结论:对于门诊初次发现糖尿病的患者,应用诺和锐30的效果可能较诺和灵30R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格列吡嗪普通片和控释片对新发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疗效以及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经济学效果。方法选取136例新发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格列吡嗪控释片组(控释片组)和格列吡嗪普通片组(普通片组),观察和比较2组患者的FPG、2hPG、HbA1c变化和低血糖的发生率,并对不同剂型格列吡嗪的药物经济学进行评价。结果控释片组的血糖控制效果显著优于普通片组(P<0.05),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普通片组(P<0.05);控释片组餐后血糖下降22.35%,普通片组下降14.32%;使餐后血糖下降一个百分点的费用,控释片组为19.10元,普通片组为10.89元。结论格列吡嗪普通片的成本相对较低;格列吡嗪控释片血糖控制效果显著,低血糖发生率低,依从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水生权  汤宝海  朱旬 《中国当代医药》2014,(26):106-107,110
目的:探讨瑞格列奈与格列齐特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46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瑞格列奈与格列齐特进行治疗,通过测定患者的BMI、FPG、HbA1c、2 h PG等指标,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的BMI、FPG、HbA1c、2 h P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BMI、FPG、HbA1c、2 h PG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格列奈组治疗后的BMI、FPG、HbA1c水平显著低于格列齐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2 h P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瑞格列奈组的总有效率为91.8%,高于格列齐特组的8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优于格列齐特。  相似文献   

17.
王林坤  张婷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5):2229-2230
目的:探讨那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那格列奈组30例,格列吡嗪组32例,两组年龄、性别匹配具有可比性,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等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IC)均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药降低空腹血糖幅度无统计学意义,而对餐后2h血糖的疗效那格列奈高于格列吡嗪(P<0.01),那格列奈降低HbAIC疗效优于格列吡嗪(P<0.05),那格列奈能刺激胰岛素分泌,口服后2h血浆胰岛素浓度高于格列吡嗪。结论:那格列奈和格列吡嗪对空腹血糖均有显著性下降,那格列奈控制餐后高血糖和降低HbAIC明显优于格列吡嗪。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2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瑞格列奈单独用药组)22例,对照组(瑞格列奈与二甲双胍联合用药组)30例。治疗组给予瑞格列奈1.5mg/d,对照在治疗组的基础上再给予二甲双胍7.5mg/d,连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等变化,并记录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FBG、2hPBG、HbAlc等较治疗前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未观察到药物有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瑞格列奈无论单独应用还是联合用药,治疗糖尿病临床疗效好且安全性高,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每日3次诺和锐30对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择许昌市中心医院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新诊断的T2DM住院患者(诊断按WTO1999年标准)60例,随机分为MDI组及诺和锐30组治疗两周,比较PG、c肽、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日用量和低血糖发生人数。结果两组组内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每日3次诺和锐30能有效降低血糖,改善β细胞功能,有效降低低血糖事件的发生,可作为初诊2型糖尿病的强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