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 分析二甲双胍联合西格列汀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2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T2DM患者128例,采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60)和联合组(n=68)。对照组患者在常规低糖饮食和运动辅助治疗下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联合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西格列汀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疗效、血糖、血脂、炎症因子、肝功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联合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2.6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血浆C肽(FCP)、糖化血红蛋白(HbA1c)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后BMI、FPG、2hPG水平及HbA1c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联合组患者BMI、FPG、2hPG水平及HbA1c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联合组患者治疗后TNF-α、IL-6及IL-8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TNF-α、IL-6及IL-8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素氮(BUN)、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血肌酐(Sc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组患者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甲双胍联合西格列汀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可控制血糖和炎症因子水平,且不影响肝功能水平,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门冬胰岛素联合地特胰岛素与单纯使用门冬胰岛素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0年9月-2013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新诊断的T2DM 患者100例,随机分两组,A组联合使用门冬胰岛素和地特胰岛素强化治疗,B组单纯使用门冬胰岛素,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静脉空腹血糖(FPG)、FPG达标率、糖化血红蛋白(HbA1c)、HbA1c达标率、静脉餐后2h血糖(2hPG)、2 hPG达标率、低血糖发生率情况.结果 强化治疗后两组FPG、HbA1c、2hPG均下降,A组较B组相关指标下降明显,且A组的FPG达标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低血糖发生率较B组低.结论 在控制T2DM患者的血糖方面,采用门冬胰岛素联合地特胰岛素的强化治疗方案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临床应用瑞格列奈与格列齐特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及区别,评价两药的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OO8年6月-2O12年6月收治的18O 例 T2DM,随机分为瑞格列奈组与格列齐特组。瑞格列奈组给予瑞格列奈治疗,三餐前服用;格列齐特组每天早餐给予1次格列齐特,两药均依患者治疗过程中血糖水平调整用量。疗程12周,监测 BMI、空腹血糖(FPG)、口服糖耐量试验时2h 血糖(OGTT 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 ),记录不良反应及低血糖事件。结果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患者的 BMI、FPG、OGTT 2hPG 及 HbA1c 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O. O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O. O5)。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O. O5)。瑞格列奈组轻度胃肠道反应17列(18.89%);餐前低血糖有11例(12.22%)。格列齐特组轻度胃肠道反应29例(32.22%);餐前低血糖有17例(18.89%);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O. O5)。结论瑞格列奈与格列齐特治疗 T2DM 的疗效相似,但前者较后者更为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西格列汀对首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波动、炎症因子及低血糖事件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10月在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24例首诊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2例。对照组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观察组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西格列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日内血糖平均波动幅度(MAGE)、日内血糖波动次数(NGE)、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体质指数(BMI),以及低血糖发生率和甘精胰岛素用量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MAGE为(2.53±1.19)mmol/L、NGE为(1.53±0.93)mmol/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MAGE、NGE的差值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CRP水平为(2.76±1.03)mg/L、TNF-α为(19.83±8.41)ng/L、IL-6为(18.61±4.73)ng/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血清CRP、TNF-α、IL-6差值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BMI为(23.24±2.83)kg/m2,对照组为(24.29±3.05)k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为1.60%、甘精胰岛素用量为(25.54±5.09)U/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西格列汀能够减少血糖波动,减轻机体微炎症反应,减少低血糖发生率和甘精胰岛素用量。  相似文献   

5.
高雅  潘天荣 《安徽医药》2017,38(9):1133-1135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联合沙格列汀或吡格列酮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安徽医科大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门诊符合入选条件的2型糖尿病患者70例,随机被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采用沙格列汀+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35例患者采用吡格列酮+二甲双胍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体质指数(BMI)等。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6周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FPG、餐后 2 hPG与HbA1c明显降低,HOMA-IR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6周后观察组BMI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BMI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沙格列汀或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可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沙格列汀不增加体质量且不良反应小,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摘 要 目的:评价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予胰岛素强化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西格列汀片100 mg,po qd。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血脂各项指标及药品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G)、低密度脂蛋白(LDL)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B组FPG、2hFPG、HbA1c、TG比A组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R)均较前明显改善(P<0.05),且B组胰岛β细胞功能的改善优于A组(P<0.05)。治疗过程中B组低血糖频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有效控制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显著减少低血糖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并具有一定的降血脂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与血糖控制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糖尿病组,治疗前、出院时、出院后1、3、6个月分别检测血清CEA、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同期选择90例接受常规健康体检的人群作为对照组。观察血糖和CEA水平在治疗和随访过程中的变化,分析血糖对血清CEA水平的影响。结果 糖尿病组患者入院时体质指数、血清CEA、FPG、2 hPG、HbA1c、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患者治疗前、出院时、出院后1、3、6个月的血清FPG、2 hPG、HbA1c、CEA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出院后3个时间点的血清CEA水平与FPG、2 hPG和HbA1c均呈正相关(P<0.05)。出院后6个月,4例患者血清CEA水平始终高于正常水平,2例患者确诊为早期大肠癌。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EA水平高于正常人,随着血糖控制水平变化,CEA水平随之变化。对CEA水平持续升高的患者,需关注是否有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摘 要 目的:比较阿卡波糖与瑞格列奈分别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餐后高血糖的效果。方法: 160例餐后高血糖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阿卡波糖组与瑞格列奈组,每组80例。分别给予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与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血脂与体质指数(BMI)等指标的变化,以及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及HbA1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瑞格列奈组FPG水平明显低于阿卡波糖组(P<0.05)。治疗后,瑞格列奈组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胰岛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而阿卡波糖组则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阿卡波糖组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和BMI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瑞格列奈组上述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格列奈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阿卡波糖组(P<0.05)。结论:阿卡波糖与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均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瑞格列奈降低FPG作用优于阿卡波糖,而阿卡波糖能使患者餐后胰岛素、血脂及BMI降低,对肥胖患者更为适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2年6月-2015年6月渭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5例2型糖尿病合并NAFL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单纯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西格列汀治疗,均持续治疗16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糖代谢相关指标,包括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标(HOMA-IR)和肝功能相关指标,包括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以及肝脏彩超的变化,比较分析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OMA-IR、FPG、2hPG以及HbA1c均有明显改善,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HOMA-IR与HbA1c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肝功能相关指标均有显著性改善,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AST、ALT、GGT及TG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的脂肪肝治疗总有效率为90.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期间,观察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6%,对照组为9.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合并NAFLD患者的代谢综合征及肝功能改善作用明显,治疗有效率高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0.
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11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6例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对照组采用诺和灵30R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IC)水平变化,及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FPG、2hPG及HbAlc水平均明显降低(均P〈0.05),但两组治疗后FPG、2hPG及HbA1c水平差异无均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能有效的控制空腹和饭后血糖,且血糖达标时间短,胰岛素用量少,大大降低了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西格列汀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8例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西格列汀联合地特胰岛素组)和对照组(瑞格列奈联合地特胰岛素组)各44例;观察12周,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FC-P)、体重指数(BMI)、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FPG、2hPG、 HbA1c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FC-P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0.05),BMI较治疗前略有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FC-P及BMI较治疗前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后FPG、2hPG、 HbA1c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FC-P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胰岛素用量显著减少(P<0.05),BMI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西格列汀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疗效确切,且可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2.
陆翠荣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8):2747-2748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在门诊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治疗价值。方法将56例门诊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9%]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28例。治疗组使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对照组使用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诺和锐30R)联合阿卡波糖,治疗4周。两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空腹C肽(FCP)、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C肽(2hCP)、餐后2小时血糖(2hPG)、HbA1c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均有效,FPG、血糖谱(即三餐前血糖、三餐后2小时血糖、睡前血糖7个时间点)测得平均血糖(PG)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FCP、2hCP较治疗前升高(P<0.05)。两组患者达到理想的相同的血糖水平所需时间及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空腹血糖升高为主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在门诊治疗选择甘精胰岛素与阿卡波糖联合是一种方便、安全、有效的方法,患者依从性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对肥胖性糖尿病治疗的临床分析。方法肥胖性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为50例。实验组给与二甲双胍500毫克/次,1天2次,同时早晚餐前注射人胰岛素,对照组早晚餐前注射人胰岛素。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18周治疗后均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血脂(TC、TG、HDL-C、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体指数(BMI)等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血清FPG、2hPG、HbA1c、TG、LDL-C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同时,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患者血清TG、LDL-C和BMI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二甲双胍能明显改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和体质量指数。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探讨 2 型糖尿病(T2DM)患者骨密度(BMD)情况及其合并骨质疏松症(OP)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双能 X 线骨密度仪(DEXA)测定 220 例 T2DM 患者股骨颈(N)及腰椎 1~4(L1~4)的 BMD, 按 BMD 分为骨含量正常、 骨含量减少及 OP 组, 比较各组临床、 生化指标, 分析 T2DM 合并 OP 的影响因素。结果 OP 组女性比例、 年龄、 T2DM 病程、 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高于骨含量正常组和骨含量减少组, 体质指数 (BMI) 低于骨含量正常组和骨含量减少组、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骨含量正常组而高于骨含量减少组; 骨含量减少组年龄、 T2DM 病程、 HbA1c 高于骨含量正常组, BMI、 HDL-C 低于骨含量正常组(均 P < 0.05); 3 组腰臀比、 收缩压(SBP)、 舒张压(DBP)、 绝经后女性 (PMW) 比例、 空腹血糖 (FPG)、 餐后 2 h 血糖 (2 hPG)、 血磷、 血钙、 总胆固醇 (TC)、 三酰甘油 (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龄、 女性、 T2DM 病程长、 高 FPG、 高 2 hPG, 高 HbA1c 为 T2DM 患者合并 OP 的危险因素。结论 高龄、 女性 T2DM 患者为发生 OP 的高危人群, 应定期监测其血糖及 HbA1c 等指标,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或优降糖对单一磺酰脲类药物治疗失效的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采用胰岛素治疗,一组加服二甲双胍,一组加服优降糖,观察治疗12周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血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变化。结果两组FPG、2hPG、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优降糖组BMI增高明显,二甲双胍组TG、TC、LDL-C降低有统计学差异。结论2组均能很好控制血糖,但联合二甲双胍在纠正血脂紊乱,避免体重增加等不良反应方面较联合优降糖更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使用磺脲类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使用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法比较磺脲类药物治疗糖尿病的疗效,通过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eamoglobinA1c,HbA1c)和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的变化评估磺脲类药物的有效性,通过低血糖事件和总体不良事件评估其安全性。结果 共纳入50项RCT,共包括201 339例研究对象。网状meta分析显示,根据累积排序概率曲线下面积(surface under the cumulative ranking,SUCRA)排序结果,与其他治疗组相比,二甲双胍、格列吡嗪和格列本脲降低HbA1c的效果更好,其SUCRA分别为94.3%,83.9%和49.6%;格列吡嗪、格列齐特和格列本脲降低FBG的效果更好,其SUCRA分别为70.7%,59.6%和59.2%。与未治疗组相比,格列本脲和格列齐特不会增加低血糖发生的风险,其OR(95%CI)分别为1.51(0.89~2.16,P>0.05)和1.36(0.68~2.05,P>0.05)。结论 格列吡嗪和格列本脲治疗T2DM更有效,但格列吡嗪更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其结论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对初诊老年糖尿病患者给予小剂量药物治疗与非药物干预的临床疗效,探讨老年糖尿病的治疗.方法:将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诊断标准且年龄>60岁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格列美脲组、瑞格列奈组及非药物干预组,治疗12周,治疗前后检测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计算以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个药物治疗组在降低FPG、2hPG、HbA1c上明显优于非药物组(P<0.01),且治疗前后患者HOMA-IR明显降低(P<0.05).在改善脂代谢、低血糖发生率、肝肾损害上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观察中药物治疗组在血糖达标、减轻胰岛素抵抗等方面优于单纯非药物干预,应用的2种药物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较为安全,是老年糖尿病患者降糖药选择及治疗的有益探索,同时提示高龄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方案更应个体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参芪降糖胶囊联合格列本脲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来上海市徐汇区康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分泌科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和治疗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格列本脲片,2.5 mg/次,3次/d,于餐前0.5 h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参芪降糖胶囊,3粒/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糖达标率、达标时间、中医症候积分,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低血糖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的FPG、2 h PG、Hb A1C血糖指标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治疗组经治疗后FPG、2 h PG、Hb A1C下降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0.01)。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血糖达标迅速且达标率高,血糖波动相对较小,低血糖发生率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的中医临床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治疗后,治疗组证候积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4.23%,与对照组84.6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参芪降糖胶囊联合格列本脲片治疗2型糖尿病在血糖控制、血糖达标率、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方面优于单用格列本脲片,临床疗效确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