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改良的林格氏灌注液对角膜的影响。方法73例(73只眼)无系统性疾病或者眼部其它异常接受超声乳化手术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按术中使用灌注液的不同分为2组,平衡盐液组(38只眼)和改良林格氏液组(35只眼),用接触式角膜内皮镜和超声角膜测厚仪分别在术前、术后1 d、1个月和3个月测量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角膜厚度及内皮细胞变异率。结果术后1 d、1个月和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角膜厚度及细胞面积变异率两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在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平衡盐液和改良的林格氏液灌注对角膜的影响程度相似;改良的林格氏液可以替代平衡盐液用于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前房灌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林格液和乳酸林格液(RL)在超声乳化术中作为冲洗液的差异,并探讨其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方法:这是一项前瞻性介入性双盲临床研究,包括100例(100眼)年龄在50~65岁之间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眼)。组1使用林格液,组2使用乳酸盐林格液冲洗液。

结果:组1患者平均年龄57.5±8岁,组2患者平均年龄58.6±9岁。3mo后,组1内皮细胞密度平均下降8.5%,组2平均下降3.6%(P=0.013)。此外,组1中央角膜厚度平均增加6.9%,组2平均增加1.5%(P=0.006)。通过将测厚仪和高光显微镜参数的变化率与灌水量相关联得出两者间无显著相关性。

结论:与乳酸盐林格液相比,使用林格液作为冲洗液可减少术后内皮细胞的损失,也可减轻术后水肿。  相似文献   


3.
随着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技术的提高 ,前房灌注液等非技术因素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重视。我们比较了三种临床常用的前房灌注液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对象 :2 0 0 0年 7月~ 2 0 0 1年 9月在我院行超声乳化术的白内障患者 2 68例 ,2 89眼。其中男 15 4例 ,170眼 ;女 114例 ,119眼。年龄为 45~ 82岁 ,平均 63 7岁。选择其中由同一术者完成 ,晶体核为Ⅱ~Ⅲ级 ,术中顺利 ,无玻璃体脱出 ,术后眼压正常者 167眼 ,根据术中使用灌注液的不同分为三组 ,Ⅰ组为使用复方乳酸林格氏液者 5 2眼 ,Ⅱ组为使用加拿大生产的BSS眼内灌注液者 5 3眼 ,Ⅲ组为…  相似文献   

4.
微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Yang RB  Tang X  Sun HM  Sun J 《中华眼科杂志》2004,40(5):358-360
自1949年Ridley发明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es,IOL)植入术以来,白内障摘除联合IOL植入术不断发展,已成为现代眼科学领域的主要成就之一。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出现(1967年Kelman发明),标志着白内障摘除手术已从大切口阶段(以囊外白内障摘除术为代表)进入小切口阶段。目前,超声乳化手术已成为治疗白内障的重要  相似文献   

5.
双线性超声乳化仪在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如何充分利用超声乳化仪的双线性特点,安全有效的完成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方法 对263例核硬度为Ⅲ级及Ⅳ级的白内障,应用双线性超声乳化仪,采用乳化劈裂技术实施超声乳化摘除术。结果 术后1d,视力≥0.5者占78%,术后1wk,视力≥0.8者占91%。轻度角膜水肿9例,后囊膜破裂4例。平均超声能量29%,平均超声乳化时间1minl4s。结论 利用超声乳化仪的双线性特点,可以在任何负压条件下应用超声能量。充分发挥手法劈核技术优势,减少超声乳化时间及超声能量,使手术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地塞米松眼内灌注液应用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炎症的作用.方法 将198例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合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者随机分为两组,平衡盐液加地塞米松组96例,对照组96例,观察术后角膜、前房、后囊的反应炎症反应.结果 术后前房炎症和角膜水肿、后囊混浊,地塞米松加入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平衡盐液加入地塞米松后用在白内障手术,可减轻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合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炎症反应,减少后发性白内障是一种安全、方便、有效的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7.
前房维持器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6,自引:6,他引:20  
目的 研究前房维持器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中的应用特点,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及成功率。方法 68例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出术,术中均应用前房维持器。结果 术后两组病例3-5天视力≥0.5达90%,术后1月以上达96%,术后角膜散光较同类切口者小。结论前房维持器使用简单有效,能维持恒定前废 深衣主眼内压,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角膜内皮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唐维强  李海生 《眼科研究》1998,16(3):181-182
目的研究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角膜内皮的影响。方法应用非接触式角膜内皮显微镜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和囊外摘除术两组病例术前和术后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结果超声乳化术组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为15.8±6.7%,囊外摘除术组为16.1±4.5%,二者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但将超声乳化术组按核硬度分组比较则发现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这种差异的产生是和使用的超声能量、时间,以及手术医师的经验、技巧有关,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提高手术技巧,此手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李战梅  黄海  黄学文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10):1925-1927
目的:比较超声乳化术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临床疗效。

方法:白内障患者355例393眼分成A、B两组,其中A组180例193眼施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B组175例200眼施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术后观察视力、角膜散光、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情况。

结果:术后1d,患者视力恢复情况超声乳化手术组明显优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组,但术后7d和30d两组无显著差异。术后7d,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组角膜散光度明显高于超声乳化组,但术后30d无显著性差异。对核硬度在Ⅳ~Ⅴ级的患者,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少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组,统计学分析有显著差异。

结论:应针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核硬度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0.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高度近视眼角膜内皮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高度近视眼角膜内皮的影响.方法采用上方弧形5.5cm巩膜隧道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用非接触式角膜内皮显微镜分别于术前、术后1月拍摄正常组30例(50眼)与高度近视眼组24(48眼)角膜内皮细胞图像并行计算机图像处理及自动分析.结果各组中术前与术后细胞密度、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六角形细胞比例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术前与术后细胞密度、细胞面积、细胞丧失率,六角形细胞比例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两组年龄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度近视眼在白内障手术中其内皮细胞比同龄正常眼更易受到损伤,临床上应该慎重手术.  相似文献   

11.
陈奇  李敏 《国际眼科杂志》2018,18(10):1786-1791

目的:观察伴有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与单纯白内障患者在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内皮的变化情况。

方法:选取2016-10/2017-06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确诊的白内障(cataract)患者78例92眼,按照有无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其中糖尿病组40例44眼,非糖尿病组38例48眼。所有患者均由同一经验丰富的眼科医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于术前,术后1、4、8wk采用非接触式角膜内皮计数仪检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corneal endothelial density,CED)、六角形细胞比例(hexagonal cell percentage,HCR)、变异系数(variation coefficients,CV)、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利用共焦显微镜记录术前、术后4、8wk的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分别观察两组术中虹膜松弛综合征的发生情况。

结果: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术前比较,角膜内皮六角形细胞比例降低,变异系数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中央角膜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相比较,六边形细胞比例减低,变异系数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中央角膜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术后1、4、8wk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六角形细胞比例相较于术前均明显降低,变异系数相较于术前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wk的中央角膜厚度相较于术前明显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4、8wk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术前、术后4、8wk的角膜内皮细胞形态比较,术前糖尿病组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异型性较大,胞体大小不一,术后4wk糖尿病组的内皮细胞多形性增多,胞体大小各异,可见较大细胞核,术后8wk糖尿病组恢复较慢,仍可见不规则的内皮细胞及尚大的细胞核。糖尿病组术中虹膜松弛综合征的发生率为14%,非糖尿病组发生率为0。

结论:糖尿病及超声乳化术都会对角膜内皮细胞造成损害,同时超声乳化术对糖尿病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影响较大且恢复较慢。糖尿病可能与虹膜松弛综合征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合并有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的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方法:选取40例40眼 LN合并白内障患者(LN组),以及50例50眼单纯性白内障患者(对照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前以及术后1mo通过角膜内皮细胞显微镜检测内皮细胞密度(cell density,CED)、平均内皮细胞面积(average area of endothelial cell,AVE)、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所得数据通过SPSS 13.0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1mo,LN组和对照组的角膜内皮形态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CED均减少,AVE和CV均增加(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术后LN组的CED减少的更加显著,AVE和CV增加的幅度更大(均P<0.05)。

结论:LN白内障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对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产生的损伤更加敏感,所以手术操作中应当格外谨慎。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反向超声乳化针头斜面朝向后方(反向超声乳化)对角膜内皮的保护作用。

方法:对60例60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常规超声组和反向超声组,术前常规进行全身及眼科专科检查,并详细记录每位患者的性别、年龄、核硬度分级、角膜内皮计数、眼压、前房深度、轴深等数据; 两组患者分别采用常规超声乳化和反向超声乳化的方式完成超声乳化和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的植入,记录术中超声乳化时所使用的平均超声能量和有效超声时间,最终可计算出平均复合超声能量(平均超声能量×有效超声时间),同时记录术中出现的手术并发症等情况; 术后第3d对两组患者进行眼压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检查。

结果:经统计,术前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分别经不同的超声乳化方式治疗后,两组患者在手术中所接受的平均复合超声能量和术后第3d的眼压无明显统计学差异(t=-0.95,P=0.924>0.05; t=0.34,P=0.735>0.05)。而两组患者术后第3d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数量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t=-9.89,P<0.01)。

结论:反向超声乳化较常规方式超声乳化有明显的保护角膜内皮细胞、减少损伤的作用,值得临床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14.
15.
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角膜内皮水肿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角膜内皮水肿的相关因素并探讨其防治原则。方法选取不同硬度白内障314眼,记录术中平均相对超声功率和平均超声乳化时间。对术中的相对能量复合参数(RECP)和术后角膜内皮水肿的发生率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平均相对超声功率和平均超声(乳化)时间随晶状体核硬度的增加而增加。术中RECP与术后角膜内皮水肿的发生率呈显著正相关(r=0.392,P<0.01)。结论术中累积超声能量和时间与术后角膜内皮水肿的发生密切相关。术中应用劈核技术、提高超声乳化效率、保持前房稳定等,是降低角膜内皮水肿发生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术对抗青光眼术后五方位角膜内皮的影响。方法:试验组:选取小梁切除术后需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白内障患者30例32眼,对照组:随机选取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36例40眼,由同一熟练眼科医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用非接触式角膜内皮显微镜对患者分别于术前及术后7d;1,3,6mo拍摄中央、鼻侧、颞侧、上方及下方共五方位角膜内皮细胞图像,并对图像自动分析。结果:在白内障手术中试验组五方位角膜内皮细胞均比对照组易受到损伤(P<0.01)。结论: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对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产生的损伤更加敏感,所以术前评估、手术操作及术后处理很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及角膜内皮形态结构的变化。方法:选择在我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79例91眼,按晶状体核密度分为两组,其中Ⅲ级以下核(包括Ⅲ级核)43眼,Ⅲ级以上核48眼。在术前及术后3d时,应用非接触式角膜内皮显微镜观察其中央角膜的内皮细胞密度(CD值)及角膜内皮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CD值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Ⅲ级核以下(包括III级核)CD值下降6%,Ⅲ级核以上CD值下降13%。CD值随着晶状体核硬度上升,呈现下降趋势。术后细胞形态也发生改变,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CV)值则增高,Ⅲ级核以下(包括Ⅲ级核)内皮细胞面积平均值及CV值变化均小于III级核以上。结论:老年患者角膜内皮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产生的损伤敏感,术前应将角膜内皮细胞镜作为常规检查,术中术者可根据患者核硬度随时调整能量和负压的参数组合,尽可能降低超声能量,缩短超声时间,最大限度地保护角膜内皮的正常功能,以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张健  邹留河  李航  李莹  郭丽 《眼科》2006,15(6):415-418
目的应用共焦显微镜(CMTF)观察超声乳化手术(Phaco)后角膜内皮层的形态学改变特征。设计前瞻性、非对照干预研究。研究对象19例(22眼)老年性白内障行Phaeo术后患者。方法应用CMTF对由同一手术医师所行Phaco术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中央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内皮细胞层图像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形态学比较。主要指标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内皮细胞层CMTF形态。结果CMTF检查显示术后角膜内皮形态异形性升高,可见内皮细胞表面沉着物、内皮细胞水肿、缺失和类似假性内皮营养不良等表现;同时见到坏死细胞周围的内皮细胞呈火山口样隆起、细胞面积增大、伸出伪足填补缺失区等修复过程的表现。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术前平均为(2491±602),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分别为(2112±640)、(2058±673)、(2129±711)、(2084±635),与术前比较有统计意义的下降(P均<0.05)。结论Phaco后角膜内皮的丢失为非再生性;内皮细胞损伤可表现为水肿、坏死后的丢失以及假性营养不良等表现;损伤的内皮细胞修复主要通过周围内皮细胞的移行填补过程完成。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Deproteinized extract of calfblood,DECB)作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冲洗剂和术后留置剂对角膜内皮细胞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采用纯种日本大耳白兔24只制作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动物模型,右眼为实验组采用加入DECB的BSS(平衡盐灌注液)作为术中冲洗剂和术后留置剂,左眼为对照组采用BSS必施为术中冲洗剂和术后留置剂.术前及术后即刻,术后6,12,24,72,168h分别裂隙灯下观察角膜;使用接触型角膜内皮反射显微照相系统定量分析内皮细胞平均面积(average size)、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bility)、细胞密度(cell density);术后即刻,术后24,72h行内皮细胞染色计算内皮细胞活性率;术后6,24h、术后3d取实验兔角膜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术后裂隙灯下实验组和对照组兔角膜无明显差别;术后即刻、术后6,12h角膜内皮平均面积,变异系数和内皮细胞密度(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72h,角膜内皮细胞平均面积,变异系数,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内皮细胞密度(P<0.05);术后168h角膜内皮细胞平均面积,变异系数和内皮细胞密度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术后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兔角膜内皮细胞超微结构:实验组细胞损伤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DECB能够促进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角膜内皮细胞损伤的修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糖尿病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前后角膜内皮的变化。方法:随机选取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50例56眼和单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50例60眼(对照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前及术后1wk;1,3mo应用共聚焦显微镜分别对中央角膜厚度、内皮细胞密度、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及六角形内皮细胞百分比进行观察,分析结果。结果:两组术前中央角膜厚度、内皮细胞密度、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六角形内皮细胞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跟术前相比,术后两组角膜厚度、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均增加,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百分比均呈下降趋势;术后1wk;1,3mo糖尿病组中央角膜厚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内皮细胞密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wk;1,3mo糖尿病组六角形内皮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内皮细胞变异系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合并糖尿病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内皮的损伤更严重,且创伤愈合的速率和效率均差于单纯相关性白内障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