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胶质母细胞瘤与单发性脑转移瘤在MR增强前后的不同影像表现,以提高对胶质母细胞瘤与单发性脑转移瘤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胶质母细胞瘤26例与单发性脑转移瘤35例在T2WI/FLAIR常规MRI增强即T1WI增强的不同MR表现。结果我们发现两个较为重要征象:①假缩小征,脑胶质母细胞瘤在T1WI增强后强化的边界比在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T2WI上显示的边界小时我们称之为假缩小征,而单发性脑转移瘤则无此MR表现。②瘤外浸润征,脑胶质母细胞瘤呈环形强化时,环外常可见到斑片状异常强化信号,而单发性脑转移瘤强化环外则无异常强化信号。这种强化环外尚有斑片状异常强化信号,我们称之为瘤外浸润征。结论T2WI/FLAIR与T1WI增强前后对照假缩小征及瘤外浸润征可作为脑胶质母细胞瘤与单发脑转移瘤鉴别诊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T2WI直方图鉴别诊断胶质母细胞瘤(GBM)与单发转移瘤瘤体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诊的GBM和单发转移瘤患者103例,其中GBM组57例,单发转移瘤组46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MR检查(T1WI、T2WI、T2-FLAIR和增强后T1WI)。采用Image J软件于肿瘤最大层面手动勾画瘤体边界,计算直方图相关参数,包括均数、标准差、中位数、峰度值和偏度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GBM与脑单发转移瘤的直方图各参数,评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 GBM组的均数、标准差及中位数均高于单发转移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均数、标准差及中位数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2[95% CI (0.681,0.862),P<0.001]、0.719[95% CI (0.616,0.822),P<0.001]和0.767[95% CI (0.674,0.860),P<0.001]。以均数临界值为509.575,鉴别两种病变的敏感度为0.719,特异度为0.783;以标准差临界值为58.844,鉴别两种病变的敏感度为0.702,特异度为0.652;以中位数临界值为550.500,鉴别两种病变的敏感度为0.719,特异度为0.826。结论 肿瘤瘤体T2WI直方图均数、标准差和中位数均可用于GBM和脑单发转移瘤的鉴别,其中以均数的鉴别诊断效能最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SC-MRI)鉴别诊断胶质母细胞瘤、单发脑转移瘤及脑淋巴瘤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活检或术后病理证实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17例、单发脑转移瘤患者15例、淋巴瘤患者17例。患者术前均接受MRI常规平扫、增强及DSC-MRI扫描,获得脑血容量(CBV)伪彩图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分别测量瘤体、瘤周水肿区及对侧正常白质区的CBV值,计算相对脑血容量(rCBV)值和瘤体的信号强度恢复百分比(PSR)。应用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3种肿瘤的诊断效能。结果 胶质母细胞瘤、单发脑转移瘤及脑淋巴瘤均表现为肿瘤实性区域明显强化伴瘤周水肿。瘤体rCBV除胶质母细胞瘤与单发脑转移瘤无差异外,余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瘤周rCBV除单发脑转移瘤与淋巴瘤无差异外,余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瘤体PSR值除胶质母细胞瘤与单发脑转移瘤无差异外,余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OC曲线示瘤体PSR为鉴别淋巴瘤及非淋巴瘤的最佳指标,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100%和81.3%;瘤周rCBV为鉴别胶质母细胞瘤及单发脑转移瘤的最佳指标,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4.1%和86.7%。结论 rCBV和PSR结合可提高鉴别诊断3种脑肿瘤的效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常规MRI纹理分析在眼眶淋巴瘤和炎性假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或治疗随访证实的15例眼眶淋巴瘤及17例炎性假瘤患者的MRI资料。应用MaZda软件手工勾画ROI,并提取T1WI、脂肪抑制T2WI及脂肪抑制T1WI增强扫描图像中病变的纹理特征。通过Fisher系数、分类错误概率联合平均相关系数(POE+ACC)、交互信息(MI)及三者联合(FPM)的方法选择最佳纹理参数集合。使用线性判别分析(LDA)和非线性判别分析(NDA)进行纹理分类。比较最佳分类序列上两种病变的纹理特征差异。结果 T1WI及T2WI最佳纹理参数主要源于共生矩阵及游程矩阵,增强T1WI最佳纹理参数主要源于共生矩阵及直方图。T2WI纹理特征鉴别眼眶淋巴瘤及炎性假瘤能力最佳,其中FPM选择纹理特征联合NDA分类的误判率最低,为1.56%。眼眶淋巴瘤T2WI纹理特征参数中的能量及长游程补偿均高于炎性假瘤(P均<0.005),而熵及短游程补偿均低于炎性假瘤(P均<0.005)。结论 常规MR图像纹理分析可用于鉴别眼眶淋巴瘤和炎性假瘤。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DWI和ADC值对脑实质室管膜瘤和胶质母细胞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术后病理证实的27例脑实质室管膜瘤和34例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对患者行常规MR平扫、增强扫描及DWI检查,并测量肿瘤实质的平均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ROC曲线评价ADC值的诊断价值。结果 15例脑实质室管膜瘤DWI呈高信号,ADC值为(0.90±0.14)×10-3 mm2/s,32例胶质母细胞瘤DWI呈明显高信号,ADC值为(0.72±0.07)×10-3mm2/s,低于室管膜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5,P<0.001)。以ADC值0.79×10-3mm2/s为阈值诊断脑实质室管膜瘤与胶质母细胞瘤,敏感度为85.2%,特异度为97.1%,准确率为91.8%。结论 DWI及ADC值在脑实质室管膜瘤和胶质母细胞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可提高其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不同序列MRI纹理特征分析预测宫颈癌新辅助化学治疗(NACT)疗效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接受NACT的宫颈癌患者,于NACT开始前及结束后各行1次盆腔MR,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将患者分为有效组(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及无效组(疾病稳定和疾病进展)。于治疗前MR T2WI、DWI及增强图像上分别勾画ROI,获得纹理参数,每组图像共采集106个纹理特征,比较2组参数差异。对每组选取诊断效能较高且相关性小的纹理特征参数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获得综合参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得到各序列单因素及回归模型的预测价值,并对各序列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T2WI、DWI和增强图像纹理特征中,分别有22、13和36个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0.05);T2WI、DWI和增强图像单个纹理特征预测宫颈癌NACT效果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09~0.839、0.745~0.813及0.552~0.786,综合模型预测疗效的AUC分别为0.839、0.885及0.766。结论 不同序列MRI纹理分析预测NACT对于宫颈癌的疗效具有较高价值,以DWI最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DWI (IVIM-DWI)鉴别诊断高级别胶质瘤与脑转移瘤的价值。方法 对24例高级别胶质瘤和28例脑转移瘤术前或放化疗前同时行MR平扫、增强及IVIM-DWI检查,测量肿瘤实质、瘤周1 cm水肿区及对侧半卵圆中心灌注系数(D*)、扩散系数(D)、灌注分数(f)值,计算肿瘤实质、瘤周1 cm水肿区各参数相对值(rD*、rD、rf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高级别胶质瘤与脑转移上述参数的差异。对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行ROC曲线分析,评价各参数诊断高级别胶质瘤或脑转移瘤的效能。结果 高级别胶质瘤肿瘤实质、瘤周1 cm水肿区D*值、rD*值均高于脑转移瘤对应区域(P均<0.05);f值、rf值均低于脑转移瘤对应区域(P均<0.01);瘤周1 cm水肿区D*值的AUC最大,但仅与肿瘤实质rD*的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结论 IVIM-DWI可区分高级别胶质瘤和脑转移瘤肿瘤实质和瘤周1 cm水肿区扩散和灌注差异,为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基于术前MR T2WI、弥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图多序列影像组学模型评估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4例经术后病理确诊单发直肠癌患者的T2WI、DWI和ADC图,按照7∶3比例将其分为训练集(n=52,21例淋巴结转移、31例无淋巴结转移)和测试集(n=22,9例淋巴结转移、13例无淋巴结转移)。由2名影像科医师以病理结果为标准基于常规MRI评价淋巴结转移,评估其诊断效能;分别基于T2WI、DWI、ADC图及三者联合提取病灶影像组学特征,筛选后构建影像组学模型,包括T2WI模型、DWI模型、ADC模型及多序列模型,并于训练集进行训练,于测试集评估其效能。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观察各模型诊断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效能。结果 训练集与测试集患者性别、年龄、病灶位置、T分期及N分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常规MRI评估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为58.11%(43/74),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67%(23/30)和45.45%(20/44)。T2WI、DWI、ADC及多序列模型评估测试集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AUC分别为0.78、0.68、0.77及 0.82,后者的准确率、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6.36%、88.89%及84.62%。结论 术前基于MR T2WI、DWI及ADC图多序列影像组学模型能有效评估直肠癌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5.0T与3.0T平扫MRI显示胰岛素瘤质量。方法 前瞻性对12例胰岛素瘤患者以5.0T和3.0T MR仪采集术前腹部T1WI、T2WI平扫并行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比5.0T与3.0T各序列MR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及肿瘤-胰腺实质对比度评分,观察肿瘤信噪比(SNR)和对比度噪声比(CNR),比较各序列图像及总体肿瘤显示率。结果 5.0T T1WI和DWI显示胰岛素瘤的主观评分均高于3.0T T1WI和DWI(P均<0.05),5.0T T2WI主观评分与3.0T T2W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6)。针对肿瘤-胰腺实质对比度评分,5.0T T1WI高于3.0T T1WI(P=0.023),而5.0T T2WI与3.0T T2WI、5.0T DWI与3.0T DW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胰岛素瘤SNR在5.0T T2WI高于3.0T T2WI(P=0.015),5.0T T1WI与3.0T T1WI、5.0T DWI与3.0T DWI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胰岛素瘤CNR在5.0T与3.0T各序列图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5.0T T1WI、T2WI及DWI胰岛素瘤显示率分别为100%(12/12)、66.67%(8/12)及83.33%(10/12),3.0T T1WI、T2WI及DWI分别为75.00%(9/12)、58.33%(7/12)及66.67%(8/12);5.0T MRI胰岛素瘤总体显示率为100%(12/12),3.0T MRI为83.33%(10/12)。结论 相比3.0T MRI,胰岛素瘤5.0T MRI显示胰岛素瘤更佳并有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颅内原发性胶质肉瘤的MRI表现特征,分析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颅内原发性胶质肉瘤的MRI、病理及临床表现。结果 12例肿瘤均位于幕上,大小不等,边界较清晰;10例T1WI肿瘤实质表现为低信号、T2WI高信号,2例T1WI、T2WI均呈等信号;FLAIR均呈高信号;肿瘤实质区DWI为高信号;增强扫描11例呈明显不均匀强化,1例为轻中度不均匀强化。本组 3例误诊为脑膜瘤,1例误诊为室管膜瘤,1例误诊为淋巴瘤,1例误诊为毛细胞星形细胞瘤。结论 胶质肉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MRI能清楚显示病灶实质及周围水肿范围,有助于鉴别诊断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低场磁共振弥散成像(DWI)序列对脑梗塞的诊断及分期的作用。方法应用(0.35T)磁共振T1WI、T2WI、FLAIR和DWI序列对77例脑梗塞病人进行扫描,分析各序列显示的结果及信号强度特点。结果3例超急性期脑缺血病例中,DWI显示为高信号,而T1WI、T2WI、FLAIR信号均无变化,65例急性期脑梗塞,在DWI、T2WI、FLAIR上以高信号为主,在T1WI表现为略低或低信号,9例急性腔隙性脑梗塞在DWI等信号,在T2WI、FLAIR呈高信号。结论DWI对脑缺血病变高度敏感,并能区分不同时期的脑梗塞,有助于临床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DWI在检测软组织感染有无脓腔形成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14例经临床确诊的细菌性软组织感染伴脓腔形成病例,其中10例接受B超引导下抽吸排脓,2例接受手术切开排脓,1例接受病灶切除术经病理证实为软组织感染,1例病灶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腱鞘囊肿伴感染。使用1.5T MR行常规MR平扫、增强扫描及DWI。结果 14例共15个脓腔,其中13例为单发、1例为多发;多房脓腔3个,单房脓腔12个,11个脓腔呈稍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均无强化,所有脓腔DWI均呈不同程度的高信号;ADC图显示12个脓腔的水分子弥散明显受限、2个不均匀受限、1个受限不明显。脓肿壁及分隔DWI均无法分辨、ADC图上8个尚可分辨、增强扫描均呈明显强化且显示清晰。周围炎性水肿均呈长T2信号,其范围于T2W FATSAT 或STIR序列上最易分辨,于T1WI和DWI上最难分辨;增强扫描水肿区呈广泛连续的片状强化和(或)散在肌束样、线条状、斑片状不规则强化。结论 DWI可作为MR评价软组织感染是否形成脓腔的重要辅助序列,尤其对于磁共振对比剂禁忌者;常规MRI对显示感染范围、脓肿部位及其结构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3.
子宫腺肌瘤与子宫平滑肌瘤3.0T MRI征象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3.0T MRI对子宫平滑肌瘤与子宫腺肌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比较分析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26例子宫平滑肌瘤与25例子宫腺肌瘤患者的3.0T MRI特征。 结果 肌壁间子宫平滑肌瘤26例, 共36个病灶,边界清晰,T2WI及T1WI显示均匀低信号32个; 4个肌瘤变性,T2WI信号不均匀;11例增强扫描见均匀或不均匀强化,11例DWI呈等、低信号。子宫腺肌瘤25例,共28个病灶,呈T2WI低信号、T1WI等信号,边界不清。所有肿块内见到斑点状长T2信号;6例行增强扫描见病灶均匀强化,内散在点状低信号;6例行DWI示病灶呈低信号,内见散在点状高信号。结论 3.0T MRI对于精确鉴别子宫腺肌瘤与子宫平滑肌瘤具有很高价值。  相似文献   

14.
低场MR DWI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低场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诊断超急性期脑梗死的价值。方法对临床高度怀疑脑梗死且发病时间在6h以内的25例患者进行常规MRI和DWI扫描。结果25例脑梗死DWI均显示为高信号,T2FLAIR显示8例,T2WI显示5例,TIWI均未显示。结论低场强MR DWI对超急性期脑梗死的显示明显优于常规MRI。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颅脑MRI不同序列对小儿手足口病并发脑炎不同时期的诊断价值及其成像的病理基础。方法:对100例小儿手足口病出现脑炎早期临床表现的患儿行轴位常规序列(T2WI、T1WI)和T2FLAIR、DWI序列扫描,其中56例有MRI阳性表现,56例中30例首次MRI检查后分别于第2周(13例)、第3周(17例)行MRI复查,扫描序列同上。比较4种成像序列对小儿手足口病并发脑炎不同时期病变的检出率。结果:56例患儿显示病灶共147个,病灶多为对称性,MRI主要表现为T1WI稍低信号或低信号,T2WI、T2FLAIR、DWI呈稍高信号或高信号的片状、斑点状影,边缘模糊,部分病灶于T2FLAIR或DWI序列上显示更清楚。T1WI显示病灶50个(50/147),T2WI显示病灶65个(65/147),T2FLAIR显示病灶120个(120/147),DWI显示病灶109个(109/147)。DWI和T2FLAIR分别与T2WI、T1WI相比,P<0.05;T2FLAIR与DWI、T1WI与T2WI相比,P>0.05。30例复查病例显示病灶共73个,T1WI显示病灶55个(55/73),T2WI显示病灶57个(57/73),T2FLAIR显示病灶68个(68/73),DWI显示病灶15个(15/73)。T2FLAIR与DWI相比,P<0.05;DWI分别与T1WI、T2WI相比,P<0.05;T2WI与T2FLAIR、T1WI与T2WI相比,P>0.05。结论:T2FLAIR、DWI序列相结合对小儿手足口病并发脑炎早期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T2FLAIR对小儿手足口病并发脑炎恢复期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T2FLAIR、DWI可作为小儿手足口病并发脑炎早期检查的首选序列。  相似文献   

16.
高场DWI及FLAIR在诊断颅内表皮样囊肿中的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比较 3.0 T 高场下扩散加权成像(DWI)及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在诊断颅内表皮样囊肿中的价值.方法 23例常规MRI检查考虑为颅内表皮样囊肿的患者,术前20例加扫了DWI,21例加扫了FLAIR,二者皆使用者18例,其中4例获得了表观扩散系数(ADC)图.结果 22例为表皮样囊肿,其中19例加扫了DWI,均为高信号,边界清楚;病灶(4例)ADC均值为87.1×10-5mm2/s,明显低于脑脊液,但略高于对侧正常脑组织.而FLAIR(20例)上多为等、低或稍高信号影,仅6例为高信号;其中5例病灶边界欠清楚.结论 DWI和FLAIR对表皮样囊肿的定性均有很大价值,但DWI更敏感、准确,且能提供更多的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增强Cube FLAIR序列在颅脑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并与常规增强T1WI序列对比,是否可代替或作为补充扫描序列。材料与方法本研究纳入颅脑疾病患者25例作为研究对象,包括颅内单发肿瘤20例、脑炎2例、脑内多发转移瘤3例。25例颅脑疾病患者在GE 3.0 T上完成常规平扫各序列以及增强T1WI序列和矢状位增强Cube FLAIR序列的扫描。增强Cube FALIR序列扫描后在ADW 4.4工作站上进行横断面及冠状面的重建。结果增强Cube FLAIR与增强T1WI两序列上病变与白质及病变与脑脊液的信号强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增强Cube FLAIR与平扫T2 FLAIR两序列上病变与白质及病变与灰质的信号强度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在脑内单发肿瘤中有1例患者由于一侧面肌无力来诊,经检查发现右侧桥小脑角区占位,在增强Cube FLAIR序列上可以清楚地显示右侧面神经的增粗,而在其他序列上显示不清。2例脑炎患者在增强Cube FLAIR序列上较平扫T2 FLAIR序列及增强T1WI序列显示病变更清晰、范围更大。3例脑内多发转移瘤患者在增强Cube FLAIR序列上较增强T1WI序列显示的病灶数量更多,其中2例还可以看到脑膜的广泛转移。结论增强Cube FLAIR序列在颅脑疾病诊断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磁共振扫描中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