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23G玻璃体切割手术下玻璃体切割术(PPV)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并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随机数表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90例白内障并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患者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接受常规PPV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观察组接受23G玻璃体切割手术下PPV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对比两组术前、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时的最佳矫正视力(LogMAR视力)和眼压水平;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1个月、6个月时的最佳矫正视力(LogMAR视力)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6个月时的眼压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3G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并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临床疗效好于常规手术,有利于最佳矫正视力及眼压水平恢复正常,且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焦晓玲  张俊凇  王霞  陈伟  张悦 《国际眼科杂志》2023,23(10):1634-1637

目的:评价25G玻璃体切除(PPV)联合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DEX)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继发玻璃体积血伴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临床效果。

方法:前瞻性临床病例研究。选取2020-07/2022-01天津市眼科医院收治的PDR继发玻璃体积血伴DME的患者40例40眼,所有患者均行玻璃体切除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随机分为PPV组(20眼)和PPV+DEX组(20眼)。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3、6mo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及黄斑中心凹厚度(CMT)。

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术后6mo随访。术后1、3、6mo PPV+DEX组患者BCVA均优于PPV组(P<0.05)。术后1mo,PPV+DEX组CMT低于PPV组(P<0.05)。随访6mo,PPV组术后出现视网膜新生血管或CMT消退小于5%者8眼行补充抗VEGF治疗,PPV+DEX组仅有1眼(P<0.05)。

结论:玻璃体切除手术联合应用地塞米松植入剂可以产生协同效应,为PDR继发玻璃体积血伴DME的患者提供更优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3G玻璃体手术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合并玻璃体黄斑牵拉或视网膜黄斑前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2例22眼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合并玻璃体黄斑牵拉或黄斑前膜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2例12眼行23G玻璃体切除手术并剥离视网膜前膜和/或内界膜作为观察组即手术组;另外10例10眼未行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并收集全部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3、6mo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中央视网膜厚度(CRT)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BCVA和CR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5、0.206).观察组术后各随访时间点BCVA较术前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95,P=0.048);CRT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6.431,P<0.01).对照组随访期内1、3、6mo BCVA及CRT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期3、6mo时,观察组BCVA较对照组提高,CRT较对照组时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1mo时,观察组BCVA及CRT较对照组无明显改善.结论:23G玻璃体切割手术可以有效地提高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合并玻璃体黄斑牵拉或黄斑前膜患者视力并降低中央视网膜厚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高分辨的频域光学相干层析成像(SD-OCT)技术,探究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术前异常中心凹内层厚度(EIFLT)与术前、术后视力的相关性,找出预测IMEM术后视力恢复的可靠量化指标。方法基于SD-OCT图像4级分级方案对纳入本研究的93例(103眼)IMEM患者进行分级,除1级组外,2级、3级、4级组受试者均接受23 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剥除黄斑前膜及内界膜,同时联合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析术前EIFLT及其他OCT参数与术前、术后视力的相关性,建立术后视力的预测模型。结果除了年龄、外层黄斑厚度(OFT)在不同分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术前参数在4组间均不全相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存在线性关系的术前参数:2级组包括年龄、术前BCVA,3级组包括术前EIFLT、术前BCVA。采用多重共线性回归法建立患者术后BCVA的预测模型。结论不同分级组IMEM的视网膜结构参数不一样,需进行分级研究。术前EIFLT是IMEM患者术后视力恢复的负影响因素,无异常中心凹内层存在的2级IMEM是一个很好的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5.
费芸  汪浩 《国际眼科杂志》2017,17(8):1501-1503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高度近视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变化与术后视力的相关性.方法:随访67例67眼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1wk,1、3mo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并行OCT检查测量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FT).于术后3mo根据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分为A组(BCVA>0.5)和B组(BCVA≤0.5).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后两两比较、Spearman相关分析以及独立样本t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BCVA(LogMAR)术后各时间点较术前均好转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5.04,P<0.01).CFT术前较术后1wk,1m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02),较术后3m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术后3mo较术后1wk,1mo增厚,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1).排除黄斑中心凹病变眼术后3mo的BCVA与CFT在统计学上显著相关(r=0.28,P=0.03).术后3mo A、B组间CF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4,P=0.03),年龄及人工晶状体度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术后黄斑中心凹区视网膜各层结构的完整及其厚度预示可达到较好的最佳矫正视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手术(PPV)联合地塞米松玻璃体腔植入剂(DEX)治疗重度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的疗效。方法前瞻性临床病例研究。2018年12月至2021年5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检查确诊的重度IMEM患者24例25只眼纳入研究。其中, 男性7例7只眼, 女性17例18只眼;年龄(57~ 84)岁。IMEM分期为3~ 4期。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SD-OCT)检查。采用SD-OCT仪测量患眼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将患眼随机分为PPV组、PPV+DEX组, 分别为11、14只眼。均行标准经睫状体平坦部三通道25G PPV。手术中均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剥膜、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完毕时PPV+DEX组患眼行玻璃体腔注入0.7 mg DEX治疗。手术后1周及1、3、6个月采用手术前相同设备和方法行相关检查, 对比观察两组患眼BCVA、CMT变化。组间BCVA、CMT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与手术前比较, 手术后1、3、6个月, PPV+DEX组患眼BCVA明显提高(t=3.974、4.639、4.453), CMT显著降低(t=2.955、3.722、...  相似文献   

7.
目的:运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术(OCT)回顾性分析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BCVA<0.3组和BCVA≥0.3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分析其与术后视力的相关性。

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临床研究,共纳入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的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70例70眼,于术后1wk; 1,3mo进行随访,记录最佳校正视力(BCVA),并根据术后1wk BCVA分为BCVA<0.3组和BCVA≥0.3组,两组患者于术后1,3mo行OCT检查,测量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采用相关分析研究术后BCVA恢复情况及其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的相关性。

结果:患者术前,术后1wk; 1,3mo的BCVA<0. 05的眼的比分别为30%,14%,11%,7%。BCVA<0.3组术后1,3mo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均较BCVA≥0.3组明显增加,两组术后3mo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均较术后1mo明显降低(P<0.01)。术后3mo BCVA和OCT检查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之间存在统计学上显著相关(r=-0.716,P<0.05)。

结论:在本研究中,术后所有患者在3mo的随访时间内视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且术后OCT检查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与术后视力的恢复情况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23G与20G玻璃体切割技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的玻璃体出血临床疗效.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0年3月至2012年9月在宣武医院眼科诊治的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所致玻璃体出血需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患者,分为23G玻璃体切割组及20G玻璃体切割组,记录患者术前个人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糖尿病患病时间、玻璃体出血至手术时间、术前糖化血红蛋白以及眼科检查结果视力、眼压、散瞳眼底情况,并行眼B超检查.两组患者分别行23G及20G玻璃体切割,记录每例患者的手术时间及眼内玻璃体切割操作时间,术后患者1周、1、2、3月复查分别记录视力、眼压、眼底检查、黄斑OCT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3G玻璃体切割组完成31例,男21例,女10例,平均年龄(65.2±23.7)岁,20G玻璃体切割组26例,男12例,女14例,平均年龄(63.6±18.4)岁,两组对比的手术时间:23G组(74.39±15.61) min,20G组(93.96±18.74)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眼内玻璃体手术操作时间:23G组(62.35±13.95) min,20G组(59.35±16.07)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眼压:术后1d、1周、1、3月复查眼压,23G组分别为(10.46±2.11)、(11.74±2.52)、(14.26±3.11)、(14.85±3.73) mmHg; 20G组(15.20±3.33)、(14.49±3.36)、(14.76±3.50)、(15.62±4.02) mmHg,术后1d、1周眼压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黄斑OCT结果:术后1周、1、3个月复查OCT结果,23G组(356.93±88.82)、(313.77±92.21)、(273.74±66.09) μm,20G组(336.50±116.1)、(301.43±100.65)、(283.69±84.39) μm,两组各复查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视力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最佳矫正视力(BCVA),23G组BCVA<0.05者2只眼;0.05~0.09者5只眼;0.1~0.2者17只眼;≥0.3者只7眼;20G组BCVA<0.05者2只眼;0.05~0.09者4只眼;0.1~0.2者14只眼;≥0.3者6只眼,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G组手术后出现多量的眼内出血3只眼,1只眼需再次冲洗手术,1只眼术后第1天眼压4 mmHg术后5天发现术眼脉络膜脱离,经激素抗炎治疗逐步吸收.20G组手术后出现多量的眼内出血4只眼,2只眼需再次冲洗手术.结论 23G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所致玻璃体出血与20G玻璃体切割手术相比同样有效,完成手术所耗时间更短,但存在术后短期低眼压情况.  相似文献   

9.
张燕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7):1260-1262
目的:比较 23G经结膜无缝线玻璃体手术与传统20G玻璃体手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IEM)的疗效。 方法:将2008-03/2011-06在我院诊断为黄斑前膜并需行玻璃体切割的连续病例56例56眼随机分为23G组与20G组,分别行23G及20G玻璃体切割手术。统计分析术后1d,1wk,3mo时最佳矫正视力、眼压、术中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及术后前房炎症反应及眼部刺激征的严重程度,术后随访5~22(平均16)mo。 结果:23 G组术后3mo内平均对数视力log MAR逐步提高,三个时间点分别为1.78±0.94,1.51±0.88,1.48±091,术后第1d,1wk,3mo视力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t=3.3917,P=0.003;t=11.1779,P=0.0000;t=4.3424,P=0.0000);20G组术后平均对数视力也逐步提高,三个时间点分别为2.11±1.00,1.93±1.02,1.64±1.00,术后第1wk,3mo视力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t=2.3578,P=0.033;t= 3.5552,P=0.003)。两组术后3mo内三个时间点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9582,P=0.34;t=12761,P=0.211;t=0.4897,P=0.628)。23G组术后3个时间点眼压分别为11.62±9.7,15.86±6.6,16.84±56mmHg,20G组术后3个时间点眼压分别为18.56±7.71,15.33±5.21,14.72±3.56mmHg,两组术后第1d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23G组平均手术时间41.20±7.47分,少于20G组平均手术时间52.28±7.11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术后无视网膜脱离、黄斑前膜复发及眼内炎的发生。23G组术后的炎症反应及刺激症状明显轻于20G组。 结论:23G TSV治疗IEM简化了手术步骤,增加了患者舒适度,提高了手术效率和质量,实现了玻璃体切割手术的微创化,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0.
任辉 《国际眼科杂志》2017,17(8):1508-1511
目的:研究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辅助25G+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术(vitreous retinal surgery,VRS)治疗严重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03/2016-06确诊为严重PDR患者61例74眼,根据自愿原则,31例37眼在VRS前行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治疗,设为联合组,30例37眼行纯VRS,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术后的玻璃体积血率、BCVA(LogMAR)、平均眼压、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及并发症.结果:联合组术后1wk玻璃体积血率为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73,P=0.032);联合组术后>1~4wk玻璃体积血率为0,而对照组为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联合组术后>1~3mo玻璃体积血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8);术后3mo联合组的BCVA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0,P=0.023);术后3mo两组平均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16,P=0.608);术后3mo联合组平均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为298.8±78.3μm,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7.1±86.2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45,P=0.003);联合组一过性高眼压率为1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差异有统计学(x2=10.385,P=0.001);联合组的视网膜前膜率、复发性牵拉性视网膜脱落率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率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辅助VRS虽存在一定争议,但在合适的剂量、频率和时间下能取得显著的疗效,安全性也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性研究25G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严重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伴黄斑皱褶移位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6-01/2017-12在江苏省人民医院眼科病房接受玻璃体切割手术的严重PDR伴黄斑皱褶移位的患者36例36眼的临床资料,其中2016-01/12入院的患者18例18眼纳入对照组,行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2017-01/12入院的患者18例18眼纳入联合组,行25G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观察术前,术后7d,1、3、6mo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区厚度(CMT)、眼压及并发症。结果:术后6mo,两组患者BCVA较术前显著提高(均P<0.05);联合组CMT小于对照组(P<0.001)。术后6mo内,联合组中2眼(11%)高眼压、1眼(6%)黄斑水肿;对照组1眼(6%)高眼压,1眼(6%)黄斑前膜,1眼(6%)玻璃体积血,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均P=1.000)。结论:采用25G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严重PDR伴黄斑皱褶移位能安全有效地提高患者视力及降低黄斑中心区厚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巩膜扣带术结合23G玻璃体切割术对眼球内异物伴视网膜脱离的治疗效果。

方法:将2014-01/2018-01收治的72例眼球内异物伴视网膜脱离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行23G玻璃体切割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巩膜扣带术,观察两组术前、硅油取出3mo后眼压及视力变化、复位成功、复发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术前两组眼压及BCVA均无差异(P>0.05),硅油取出后3mo,两组眼压及BCVA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组间无差异(P>0.05); 观察组与对照组一次手术解剖复位成功率分别为97%、81%(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6%、25%(P<0.05);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对照组31%(P>0.05)。

结论:巩膜扣带术联合23G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眼球内异物伴视网膜脱离,可显著改善患者眼压及视力,提高复位成功率,减少复发,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To compare the anatomical and visual outcomes of 20 gauge (g) pars plana vitrectomy (PPV) with indocyanine green (ICG)-assisted internal limiting membrane (ILM) peeling and 23 g PPV with brilliant blue G (BBG)-assisted ILM peeling for idiopathic epiretinal membrane (ERM). 38 eyes of 38 patients with idiopathic ERM were included. They were divided in two groups: group 1 (18 eyes) underwent 20 g PPV with ICG-assisted ILM peeling and group 2 (20 eyes) 23 g PPV with BBG-assisted ILM peeling. Postoperative 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 (BCVA) and 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 (CMT) were compared. Average BCVA in group 1 improved significantly from 0.60 logarithm of the minimal angle of resolution (log MAR) at baseline to 0.3 log MAR postoperatively. Average BCVA in group 2 improved significantly from 0.60 log MAR at baseline to 0.3 log MAR postoperatively. Mean CMT reduced significantly from 473 to 375 μm in group 1 and from 486 to 396 μm in group 2.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BCVA and CMT between the groups. Both surgical methods appeared to be safe and provided similar anatomical and visual outcomes.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和评价23 G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撕除术治疗早期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探讨更适宜的手术方式。
  方法:收集2013-01/2014-06我院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患者29例29眼随机分为试验组(15眼)和对照组(14眼),试验组给予23 G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撕除+玻璃体腔内注气治疗,对照组给予23 G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撕除治疗,术后随访视网膜复位率和最佳矫正视力提高率。
  结果:两组术后视网膜复位率及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23 G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是治疗早期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7G玻璃体切除原位切膜法治疗晚期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临床疗效。

方法:收集2017-01/08晚期PDR 10例15眼临床病例,行27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采用切割头原位切膜法切除增殖膜,观察术中医源性视网膜裂孔发生率、硅油填充率、术前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眼压等指标。

结果:患者4眼(27%,4/15)术中发生医源性视网膜裂孔; 6眼(40%,6/15)硅油填充; 术后3mo时仅2眼视力不提高,13眼术后视力提高,最好视力0.6,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与术后7d,1、3mo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前平均眼压16.95±6.87mmHg,术后3mo平均眼压15.27±4.57mmHg,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27G玻璃体切除原位切膜法在晚期PDR术中处理视网膜前增殖膜时优势明显,疗效确切,可为晚期复杂PDR的优选术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23 G与25 G+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回顾47例47眼单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分别接受23 G玻璃体切割手术( A组27例27眼)和25 G+玻璃体切割手术( B组20例20眼)。记录手术时间和术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观察术后视力、眼压及视网膜复位情况,两组术后随访时间分别为3d,1wk,3mo,对相关记录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23 G组和25 G+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50.21±4.52、49.15±5.14min,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主要并发症为视网膜出血、医源性裂孔,23 G组为5眼(其中视网膜出血3眼、医源性裂孔2眼),25 G+组为2眼(其中视网膜出血1眼、医源性裂孔1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G组和25G+组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提高,两组间术后视力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3G、25G+两组术后3d低眼压分别为3眼和1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wk和3mo,两组间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mo 结果显示23 G 组视网膜复位26眼(复位率96%),25 G+组视网膜复位19眼(复位率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3 G与25 G+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相近,但25 G+玻璃体切割术可减少术中并发症及降低手术后早期低眼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比观察23G和20G玻璃体手术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临床结果和并发症.方法 接受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的PDR 52例(64只眼)纳入本回顾性对比研究.按其所接受的手术方式分为23G微创玻璃体切除手术组(23G组)和20G玻璃体切除手术组(20G组),分别为32例(40只眼)和20例(24只眼).手术后随访6个月,对比分析两组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及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1,3和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均比术前有显著提高(χ2=20.32,22.56,18.23,P<0.01).23G组术后第一天的眼压低于术前眼压(t=2.75,P<0.01).23G组的手术时间短于20G组(t=2.71,P=0.01).除23G组有9只眼(22.5%)发生早期术后低眼压(与20G组比较,χ2 =4.56,P=0.03),两组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无明显差异.结论 23G微创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PDR的有效性与20G玻璃体切除手术基本相同,两者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冯劼  李培凤 《国际眼科杂志》2021,21(9):1607-1611

目的:探究23G玻璃体切割术(PPV)后口服通脉糖眼明胶囊对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8-02/2019-10我院收治的PDR患者98例109眼,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54眼仅行23G PPV术,观察组49例55眼23G PPV术后口服通脉糖眼明胶囊治疗,每次750mg,3次/天,疗程12wk。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2wk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视野敏感度、黄斑中心凹厚度(CMT),测定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 随访12wk观察手术并发症及复发率。

结果:术后12wk,两组患者BCVA(LogMAR)、视野敏感度较术前改善(P<0.001),CMT下降(P<0.001),眼压无变化(P>0.05); 观察组术后12wk BCVA、视野敏感度优于对照组(P<0.05),CMT低于对照组(P<0.05); 术后12wk,两组患者血清IGF-1、VEGF、HOMA-IR均较术前降低(P<0.001),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01); 两组并发症及复发率无差异(P>0.05)。

结论:23G PPV术后口服通脉糖眼明胶囊较单独手术治疗更能促进术后视力恢复,提升视野敏感度,减轻胰岛素抵抗,降低IGF-1及VEGF水平,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生成及增殖,降低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