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合并特发性黄斑前膜的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2008-01/2011-10于我院行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合并特发性黄斑前膜的白内障患者112例118眼,根据临床表现和OCT检查结果按早期、增殖期、牵拉期予以分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wk;6mo检测患者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OCT检测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及视网膜组织变化情况并予以比较。 结果:所有患者术后6mo裸眼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早期组≥0.5者100%,增殖期组≥0.5者73%,牵拉期组≥0.1者53%。术后6mo,OCT检测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较术前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牵拉期组患者有2例最终行玻璃体切除+黄斑前膜剥离术。 结论: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于合并特发性黄斑前膜的白内障患者可以改善视觉质量,并不会加重原有眼底病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对于黄斑前膜已处于牵拉期的白内障患者,单纯白内障手术对术后视力改善有限,建议联合或再行眼底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赵智晶  刘瑶 《国际眼科杂志》2017,17(12):2311-2314
目的:比较玻璃体切除术+黄斑前膜剥除术联合或不联合空气填充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的效果.方法:特发性黄斑前膜42例46眼均合并有老年性白内障,A组23例25眼,行玻璃体切除并黄斑前膜剥除术联合空气填充;B组19例21眼,行玻璃体切除术+黄斑前膜剥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和组间视力、黄斑中心区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年龄、术前视力、黄斑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wk,3、6mo,两组患者视力均显著改善,CMT均明显减小,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间视力、CM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两组患者视力与黄斑厚度均无相关性.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玻璃体切除术+黄斑前膜剥除术联合或不联合空气填充术均能安全、有效地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同时联合空气填充术未显示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3G玻璃体手术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合并玻璃体黄斑牵拉或视网膜黄斑前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2例22眼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合并玻璃体黄斑牵拉或黄斑前膜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2例12眼行23G玻璃体切除手术并剥离视网膜前膜和/或内界膜作为观察组即手术组;另外10例10眼未行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并收集全部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3、6mo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中央视网膜厚度(CRT)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BCVA和CR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5、0.206).观察组术后各随访时间点BCVA较术前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95,P=0.048);CRT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6.431,P<0.01).对照组随访期内1、3、6mo BCVA及CRT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期3、6mo时,观察组BCVA较对照组提高,CRT较对照组时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1mo时,观察组BCVA及CRT较对照组无明显改善.结论:23G玻璃体切割手术可以有效地提高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合并玻璃体黄斑牵拉或黄斑前膜患者视力并降低中央视网膜厚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白内障合并特发性黄斑前膜(IERM)患者行超声乳化术前后黄斑前膜(ERM)分级、黄斑区形态及最佳矫正视力(BCVA,LogMAR)情况。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纳入2016-03/2019-05于我院接受超声乳化术的白内障合并IERM患者51例54眼,分析术前和术后1mo ERM分级、黄斑囊样水肿(CME)、椭圆体带中断和神经上皮层脱离(NSD)的发生及BCVA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术前5眼(9%)ERM 1级,23眼(43%)ERM 2级,21眼(39%)ERM 3级,5眼(9%)ERM 4级;术后1mo ERM分级保持稳定。术后1mo BCVA(0.47±0.17)与术前(0.45±0.16)相比无显著变化(P>0.05),但CME、椭圆体带中断及NSD发生率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结论:超声乳化术并没有显著加快ERM进展和影响BCVA,但显著增加了视网膜黄斑中心凹的炎症反应,故对合并IERM的患者进行白内障手术后需密切随访,如果黄斑区改变影响了BCVA,应尽早行玻璃体切割手术。  相似文献   

5.
25G微创玻璃体手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25G玻璃体切除手术对特发性黄斑前膜的疗效。方法收集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43例特发性黄斑前膜手术的资料,其中23眼为传统的20G三通道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手术,20眼为25G经结膜免缝合玻璃体切除手术。对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视力、眼部表现等进行对比分析,并观察两组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 25G手术时间20~28min,平均25min,20G组30~40min,平均35.5min;两组术后视力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视物变形症状部分消失,大部分明显改善。眼底毛细血管点状出血两组大致相当,20G组1眼黄斑孔形成,无其玻璃体切除手术系统均能有效去除黄斑前膜,显著提高患者视力,并发症少见,25G玻切系统简化手术步骤,增加患者舒适度,提高了手术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6.
王震  荣翱  莫利娟 《眼科新进展》2012,32(3):253-256
目的探讨23G、25G联合经结膜免缝合微创玻璃体切割术(transconjunctival sutureless vitrectomy,TSV)治疗黄斑前膜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2眼应用23G、25G联合TSV治疗黄斑前膜的手术资料。对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黄斑前膜进行对比分析。术后随访2~9个月,观察对比手术前后视力和OCT检查的黄斑中心凹厚度。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视力均明显提高,末次随访最佳矫正视力好于术前矫正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术后视力提高0.15~0.2者6眼,提高0.1者12眼,提高0.05~0.1者4眼。末次随访时OCT显示术后黄斑中心凹厚度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3G、25G联合TSV治疗黄斑前膜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23G玻璃体切割联合双重多次染色黄斑前膜、内界膜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确诊的伴黄斑前膜的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19例19眼。接受三通道闭合式经睫状体平坦部23G玻璃体手术。手术在曲安奈德标记、亮蓝染色辅助下23G玻璃体切割,23G内界膜镊分层剥离黄斑前膜及内界膜,硅油填充。3个月后取出硅油填充C3F8气体。观察手术时间及术后最佳矫正视力、黄斑裂孔闭合和视网膜脱离复位情况,同时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随访6~10(6.0±0.2)个月。结果 手术时间60~90min,平均80min;黄斑裂孔封闭、视网膜复位率为94.7%;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01~0.04者3眼,0.05~0.10者12眼,0.12~0.25者4眼;术中剥离内界膜时部分视网膜点状出血,用笛针吸除大部分出血,必要时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后2眼高眼压,予以局部降眼压药物治疗,7~13d眼压平稳恢复正常。余未见其他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 23G玻璃体切割联合双重多次染色黄斑前膜、内界膜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取得了较好疗效,不同程度上改善了视力,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特发性黄斑前膜(iERM)合并白内障患者房水中细胞因子的表达及其与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预后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2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眼科住院并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iERM患者(iERM组)25例(27眼)和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对照组)23例(25眼)为研究对象,分别收集两组患者的房水,运用Luminex液相芯片技术对房水中48种细胞因子水平进行测定。同时分析iERM组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术前和术后3个月相关指标,包括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FT)、黄斑体积(MV)和黄斑平均厚度(MT)的变化与房水细胞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iERM组患者房水样本中生长调节致癌基因-α(GRO-α)、白细胞介素 (IL)-2、IL-7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 5)。iERM组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术后视力明显改善,CFT、MV和MT均明显升高(均为P<0.05)。iERM组患者房水细胞因子CTACK浓度与BCVA(logMAR)变化(术后与术前的差值)呈正相关(r=0.445,P=0.043);细胞因子IL-4浓度与MT变化(术后与术前差值)呈负相关(r=-0.471,P=0.031)。结论 对于iERM患者,房水中GRO-α、IL-2、IL-7和PDGF-BB可能参与了iERM的形成机制,CTACK可能与患者术后视力恢复缓慢有关,而IL-4则可能与患者术后黄斑厚度增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张燕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7):1260-1262
目的:比较 23G经结膜无缝线玻璃体手术与传统20G玻璃体手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IEM)的疗效。 方法:将2008-03/2011-06在我院诊断为黄斑前膜并需行玻璃体切割的连续病例56例56眼随机分为23G组与20G组,分别行23G及20G玻璃体切割手术。统计分析术后1d,1wk,3mo时最佳矫正视力、眼压、术中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及术后前房炎症反应及眼部刺激征的严重程度,术后随访5~22(平均16)mo。 结果:23 G组术后3mo内平均对数视力log MAR逐步提高,三个时间点分别为1.78±0.94,1.51±0.88,1.48±091,术后第1d,1wk,3mo视力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t=3.3917,P=0.003;t=11.1779,P=0.0000;t=4.3424,P=0.0000);20G组术后平均对数视力也逐步提高,三个时间点分别为2.11±1.00,1.93±1.02,1.64±1.00,术后第1wk,3mo视力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t=2.3578,P=0.033;t= 3.5552,P=0.003)。两组术后3mo内三个时间点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9582,P=0.34;t=12761,P=0.211;t=0.4897,P=0.628)。23G组术后3个时间点眼压分别为11.62±9.7,15.86±6.6,16.84±56mmHg,20G组术后3个时间点眼压分别为18.56±7.71,15.33±5.21,14.72±3.56mmHg,两组术后第1d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23G组平均手术时间41.20±7.47分,少于20G组平均手术时间52.28±7.11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术后无视网膜脱离、黄斑前膜复发及眼内炎的发生。23G组术后的炎症反应及刺激症状明显轻于20G组。 结论:23G TSV治疗IEM简化了手术步骤,增加了患者舒适度,提高了手术效率和质量,实现了玻璃体切割手术的微创化,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0.
张华  高晓明  王作龙 《国际眼科杂志》2017,17(11):2105-2108

目的:探究20G三通道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术和25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的疗效,为特发性黄斑前膜的微创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采用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的方式进行疗效研究。选取 2014-01/2016-12于我院眼科治疗的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60例60眼。根据不同手术方式进行分组,将采用20G三通道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的患者28例28眼设为对照组,采用25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的患者32例32眼设为观察组,经术后3mo的随访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视力、OCT检查结果、舒适度,并记录手术时间、并发症以及复发情况。

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8~25(平均20±2.15)min,对照组手术时间为22~35(平均28±2.07)min,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视力均较术前提高,无视力下降。观察组视力提高患者比例为69%,显著高于对照组(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87,P<0.05),术前两组患者眼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d两组患者眼压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31.34,P<0.01; F组别=17.43,P<0.01),术后7d, 1mo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前两组患者OCT检查黄斑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7d,1、3mo OCT检查两组患者黄斑前膜均消失,黄斑厚度较术前比较均减少,黄斑水肿消退或者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时,两组患者均未发现黄斑前膜复发。术后7d,1、3mo两组间黄斑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d,对照组患者均存在异物感、肿胀、流泪、疼痛等眼部不适,其中 20眼有结膜充血、水肿,考虑结膜缝线造成眼部不适,给予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观察组中有12眼轻度结膜充血水肿,4眼切口处点状出血,5眼出现低眼压,眼压为6~8mmHg,未做特殊处理,术后7d出血均自行消除,水肿减轻,眼压恢复正常。观察组患者均未出现异物感,肿胀等眼部不适症状。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均未发现医源性视网膜脱离、白内障、眼内炎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 20G三通道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术和25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疗效相当,但25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除术手术时间短,患者舒适度更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23G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浅前房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白内障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1月~ 2019年5月收治的浅前房(中央前房深度<2.8mm)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1000/mm2)白内障患者64例(78眼),根据患者自愿原则,分为联合组(n=32例,40眼)和单纯超...  相似文献   

12.
杨帅 《国际眼科杂志》2018,18(12):2191-2194

目的:观察23G微创系统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合并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疗效。

方法: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将96例白内障合并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患者103眼分为观察组(48例51眼)和对照组(48例52眼)。观察组患者予以23G微创系统联合超声乳化术和玻璃体切割术,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超声乳化术和玻璃体切割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3、6mo最佳矫正视力(LogMAR)、眼压、角膜散光度数等指标变化情况,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术后1、3、6mo,两组患者视力(LogMAR)均较术前降低,且有逐渐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同时间点视力(LogMA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眼压均较术前降低,且有逐渐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同时间点眼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3mo角膜散光度数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mo角膜散光度数逐渐降低至术前水平,观察组患者术后1、3mo角膜散光度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微创系统联合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合并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好于常规手术,有利于视力、眼压、角膜散光度数等恢复正常,且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白内障施行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特点、手术技巧、并发症及防治措施。方法对65眼白内障施行无缝线5.5mm切口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0.5者38眼(58.46%),术后1周视力≥0.5者47眼(72.31%);术后1月视力≥0.5者53眼(81.54%)。术中术后主要并发症有后囊破裂3例(5眼,7.69%);角膜内皮水肿9例(11眼,16.92%)。结论采用无需缝合的反眉状隧道式切口行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获较佳视力,而手术成功的关键在手术者的手术方法和操作技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抗青光眼术后晶状体超声乳化摘出和人口晶状体植入术的技巧并评价其疗效。方法 对25例(28眼)青光眼术后发生白内障者施行晶状体超声乳化或合并小梁切除术。手术切口根据结膜滤过泡及眼压的情况选择巩膜隧道及透明角膜缘2种,随访3~12月。结果 术后视力明显提高,67.86%术后矫正视力达0.3~0.8,所有患者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结论 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合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青光跟术后白内障的有效方法,同时强调保护角膜内皮对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三联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行双切口三联术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47例(52眼),观察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并发症,随访3~6个月.结果 术后42眼视力提高,14眼视力<0.1,27眼视力为0.1~0.4,11眼视力≥0.5,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Z=-5.399,P=0.000).术后眼压平均为(12.59±4.33)mmHg(1 kPa=7.5 mm-Hg),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13.453,P=0.000),其中47眼眼压未采取措施控制良好.术中、术后3眼发生浅前房,其中2眼为脉络膜脱离所致,余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双切口三联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