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基于CT平扫图像纹理分析鉴别诊断浸润性肺腺癌与非钙化结核球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经病理证实的单发肺结节患者的平扫CT资料,其中31例浸润性肺腺癌,21例非钙化结核球。采用MaZda软件于2种病灶各提取300个纹理特征,之后以费希尔参数法(Fisher)、最小分类误差与最小平均相关系数法(POE+ACC)、相关信息测度法(MI)分别筛选出10个最佳纹理特征,并将其合并得到3种方法联合的最佳纹理特征组合(MPF)。采用线性判别分析(LDA)和非线性判别分析(NDA)对4组最佳纹理特征进行分类,LDA及NDA分别以K-近邻分类器(K-NN)及人工神经网络(ANN)进行分类。分析4组纹理特征鉴别2种病变的最小错误率,比较2组病变间30个最佳纹理特征的差异,并绘制其鉴别2种病变的ROC曲线,计算AUC,评价其诊断效能。结果 对于单组最佳纹理特征,NDA/ANN-Fisher法的错误率最低,为7.69%(4/52);对于MPF,NDA/ANN-MPF法的错误率最低,为5.77%(3/52);而NDA/ANN-Fisher法的错误率与NDA/ANN-MPF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P>0.05)。2种病变间存在10个纹理特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差异熵S(1,1)、差方差S(1,1)及梯度方差的诊断效能较好(AUC=0.71、0.71、0.70),3者间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基于CT平扫图像纹理分析可较好地区分浸润性肺腺癌和非钙化肺结核球,为鉴别诊断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CT纹理特征术前鉴别表现为亚实性肺结节的微浸润腺癌(MIA)和浸润腺癌(IAC)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胸部CT表现为亚实性肺结节、经手术病理证实为MIA或IAC的100例患者,包括43例MIA和57例IAC。选择4个CT主观征象(密度、大小、分叶、形态)构建诊断MIA与IAC的CT主观征象模型。提取896个CT纹理特征,并构建CT纹理特征模型。绘制ROC曲线评估纹理特征模型、CT主观征象模型鉴别诊断MIA和IAC的效能。结果 CT主观征象中,亚实性结节的密度和大小的一致性非常好,选择密度征象[优势比=8.177,95%CI(1.142,58.575)]为CT主观征象模型的独立预测因子;于896个纹理特征中,选择4个纹理特征构建模型。训练集中纹理特征模型诊断MIA与IAC的敏感度为0.85(33/39),特异度为0.90(28/31),AUC为0.94[95%CI(0.88,0.99)];验证集中纹理特征模型的敏感度为0.89(16/18),特异度为1.00(12/12),AUC为0.97[95%CI(0.92,1.00)]。结论 CT纹理特征有助于提高术前鉴别诊断表现为亚实性肺结节的MIA和IAC的效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基于影像组学特征构建的机器学习模型鉴别表现为肺纯磨玻璃结节的浸润性腺癌与非浸润性腺癌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7例CT表现为纯磨玻璃结节的肺腺癌患者,其中浸润性腺癌32例,非浸润性腺癌55例(原位癌17例,微浸润性腺癌38例)。应用ITK-SNAP软件勾画ROI,A.K.软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筛选有意义的特征参数,以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Lasso回归分析进行特征降维。选取降维后的特征参数,分别构建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RF)及逻辑回归(LR)3种机器学习模型,采用十折交叉验证法得到最优模型,绘制ROC曲线,评价3种模型的性能。结果 共提取396个影像组学特征,通过特征筛选后最终得到19个影像组学特征。SVM、RF、LR 3种机器学习模型可有效鉴别浸润性腺癌与非浸润性腺癌,准确率分别为93.30%、86.70%和83.30%,AUC分别为0.94、0.92和0.83。结论 基于影像组学特征构建的机器学习模型有较好的分类性能,可于术前有效鉴别肺浸润性腺癌与非浸润性腺癌。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基于CT影像组学预测肺腺癌中的原位癌(AIS)和微浸润腺癌(MIA)以及浸润性腺癌(IAC)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42例经手术病理确诊且病理亚型明确的肺腺癌患者,将AIS及MIA归为第1组,IAC为第2组。比较2组患者性别和年龄差异。采用特征提取软件提取病灶三维纹理特征参数,分析组间差异明显的影像组学特征,筛选最佳影像组学特征构建预测模型。按2:1比例将数据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采用6种机器学习算法对5倍交叉验证数据集进行分类,选择最佳分类器;以之分析5倍交叉验证数据集、训练集和验证集,获得模型预测肺腺癌病理分型的ROC曲线及相应AUC、特异度、敏感度及准确率。结果 第1组235例,第2组307例,组间性别和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56、t=-0.19,P=0.63、0.98)。共提取病灶1 766个三维纹理特征参数,其中988个影像组学特征存在明显组间差异,最终以10个最佳影像组学特征构建预测模型。以Perceptron分类器为最佳分类器。模型预测验证集病理分型的AUC为0.95,准确率、特异度、敏感度分别为0.88、0.87、0.84。结论 基于CT影像组学模型能有效预测肺腺癌中的AIS及MIA与IAC。  相似文献   

5.
随着胸部低剂量CT (LDCT)的普及和高分辨率CT的广泛应用,肺部磨玻璃结节(GGN)的检出率明显增高,GGN的恶性率较高,准确识别GGN的性质及早手术切除,恶性GGN的5年生存率近100%。提高患者生存率且避免过度治疗是临床LDCT筛查目的,只有准确识别GGN的CT诊断征象、精准诊断GGN的性质才能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因此,本文就磨玻璃样结节肺腺癌的CT征象及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基于平扫CT瘤内及瘤周影像组学模型联合临床及常规CT特征鉴别肺原位腺癌(AIS)与微浸润性腺癌(MIA)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80例孤立性AIS及180例孤立性MIA肺结节患者,随机将其中各160例纳入训练集(n=320)、各20例纳入测试集(n=40)。以训练集AIS与MIA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及常规CT特征构建临床模型;勾画瘤内(CTi)及包含瘤周2 mm(CTi+p2mm)、4 mm(CTi+p4mm)ROI,提取并筛选其影像组学特征,分别以之构建CTi模型、CTi+p2mm模型及CTi+p4mm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各模型效能,遴选预测测试集MIA效能最佳者,联合临床及常规CT特征构建联合模型,观察临床模型、最佳影像组学模型及联合模型的AUC、校准度及净收益。结果 训练集内,相比AIS,MIA结节直径较大、密度不均匀、伴血管穿行结节占比较高(P均<0.05)。CTi+p2mm模型鉴别测试集MIA与AIS效能最高(AUC=0.838,P<0.05);以之结合临床及常规CT特征构建的联合模型鉴别诊断效能更佳(AUC=0.867,P<0.05)。联合模型的校准度及0.60~0.90阈值概率区间的临床净收益较高。结论 基于平扫CT构建的瘤内和瘤周2 mm ROI影像组学模型能有效鉴别肺MIA与AIS,联合临床及常规CT特征可进一步提高模型鉴别效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图像纹理分析对小于10 mm纯磨玻璃结节的侵袭性的诊断价值。 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在无锡市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0 mm纯磨玻璃结节148例,其中浸润前病变组73例,浸润性病变组75例,运用ImageJ软件对其图像进行纹理特征提取,并找出2组有差别的参数,运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进行特征性降维,找出独立的预测因子,再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独立预测因子的诊断效能。 结果影像特征提取得到31个CT图像纹理特征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有19个,经降维处理最终得到3个与肺腺癌浸润性相关的独立参数,即角二阶矩、相关性和逆差矩,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5、0.720、0.736。 结论CT图像纹理分析对判断早期肺腺癌的浸润性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磨玻璃密度(GGO)肺腺癌血管异常CT表现与病理亚型及磨玻璃分型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0例GGO密度肺腺癌患者的影像学及病理资料,观察病灶内血管的走行及其异常表现(增粗、增多),分析血管异常表现与病灶的病理亚型及磨玻璃分型的相关性。结果 共55个GGO肺腺癌病灶,浸润前病变5个,均无血管增粗,1个原位癌病灶仅出现血管增多;微浸润腺癌(MIA)16个,11个出现血管增粗,16个血管增多;浸润腺癌(IAC)34个,均有血管增粗及增多。浸润前病变、MIA、IAC 3个病理亚型血管增粗、血管增多的整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7.67、20.08,P均<0.05),且病理亚型与血管增粗和血管增多均存在相关性(r=0.61、0.66,P均<0.01)。两两比较,浸润前病变、MIA、IAC血管增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浸润前病变与MIA:χ2=9.19,P=0.01;浸润前病变与IAC:χ2=29.87,P<0.01;MIA与IAC:χ2=12.63,P<0.01)。两两比较,浸润前病变与MIA、浸润前病变与IAC血管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5.45、20.79,P均<0.01)。55个GGO肺腺癌病灶中,25个为纯GGO(pGGO),出现血管增粗17个,血管增多21个;30个为混杂GGO(mGGO),出现血管增粗28个,血管增多30个。pGGO和mGGO肺腺癌血管增粗和血管增多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12、6.69,P均<0.05)。结论 GGO肺腺癌血管增粗及增多提示病变浸润性增加,血管增粗及增多均可单独出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瘤内及瘤周影像组学联合临床和CT特征预测浸润性腺癌(IAC)周围脉管侵犯(LVI)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90例经术后病理确诊IAC患者,其中65例LVI(+)、125例LVI(-),按照7∶3比例将其分为训练集[134例,46例瘤周LVI(+)、88例瘤周LVI(-)]和测试集[56例,19例瘤周LVI(+)、37例瘤周LVI(-)]。对临床及CT表现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筛选IAC瘤周LVI(+)的独立预测因素,构建临床-CT模型。分别基于瘤灶(GT)、肿瘤-瘤周过渡区(GPT)及瘤周区(PT)提取影像组学特征,以其最佳者构建影像组学模型(模型GT、模型GPT和模型PT),并筛选最佳影像组学模型;基于最佳模型影像组学评分与临床、CT独立预测因子构建联合模型,并绘制列线图。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模型预测IAC瘤周LVI的效能;以校准曲线评估模型校准度,以决策曲线分析评价模型的临床价值。结果 年龄、术前癌胚抗原水平及毛刺征均为IAC瘤周LVI(+)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肺微浸润性腺癌(MIA)的高分辨率CT(HRCT)表现,提高MIA的CT诊断准确性。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4例患者共92个MIA,术前均行常规HRCT扫描。结果 92个MIA最大长径0.4~2.6 cm,其中纯磨玻璃密度结节(p GGN)56个(61%),病灶密度(-534.40±137.71)HU;混合磨玻璃密度结节(m GGN)36个(39%)。54例患者为单发病灶,30例患者为多发病灶(共38个MIA);空泡征5个,结节边缘清晰84个,分叶征32个,血管聚集征65个,血管供应征(血管增粗)40个,细支气管扩张征9个,胸膜牵拉、凹陷31个。结论 MIA多数表现为p GGN,CT值(-534.40±137.71)HU,少部分表现为m GGN,病灶多<2 cm,单发、边缘清楚,伴有血管聚集征。HRCT有助于MIA的显示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1.
CT纹理分析技术鉴别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CT纹理分析技术鉴别诊断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SPN)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97例SPN患者(恶性组54例,良性组43例)行胸部CT平扫,测量结节CT值及最大径。采用MaZda软件对肺结节进行CT纹理分析,获得纹理特征参数(熵、熵和、熵差、对比度、相关及均和)。比较2组CT值、最大径及各纹理特征参数。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纹理参数及其不同组合建立ROC曲线,计算AUC,确定阈值,评价各参数及其不同组合鉴别诊断良恶性SPN的特异度及敏感度;比较各参数组合之间AUC的差异。结果 良恶性SPN最大径、CT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98、1.16,P=0.079、0.087)。良性组SPN纹理特征参数熵、熵和、熵差值均低于恶性组(P均<0.05),2组对比度、相关、均和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纹理特征参数熵、熵和、熵差鉴别诊断良恶性SPN的效能均较高(AUC均>0.700);熵、熵和、熵差的阈值分别为1.564、1.212、0.987时,敏感度分别为72.70%、88.40%、63.60%。上述纹理特征参数的不同组合鉴别诊断良恶性SPN的效能均较高(AUC均>0.800),各组合间AUC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基于CT平扫的纹理分析技术有助于鉴别良恶性SPN。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磨玻璃结节样多灶性肺腺癌(MLA)的CT征象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方法 收集16例(共36个病灶)经病理证实的MLA患者资料,并依据病理结果将病灶分为浸润前病变组(n=7)、微浸润腺癌组(n=20)、浸润性腺癌组(n=9),对3组病灶的CT征象进行分析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36个病灶中,圆形/类圆形19个(52.78%),分叶征19个(52.78%),毛刺征12个(33.33%),空泡征13个(36.11%),血管集束征12个(33.33%),瘤肺界面清晰32个(88.89%)。浸润前病变组7个(7/7,100%)病灶均表现为纯磨玻璃结节;微浸润腺癌组12个(12/20,60.00%)病灶表现为纯磨玻璃结节,8个(8/20,40.00%)病灶表现为部分实性结节;浸润性腺癌组仅有1个(1/9,11.11%)病灶表现为纯磨玻璃结节,余8个(8/9,88.89%)病灶表现为部分实性结节。3组间纯磨玻璃结节、毛刺征、空泡征及血管集束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浸润前病变组与浸润性腺癌组间纯磨玻璃结节、毛刺征、血管集束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3、0.001);微浸润腺癌与浸润性腺癌毛刺征、空泡征及血管集束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0.014、0.001)。结论 综合分析多发磨玻璃结节的CT征象,有助于术前诊断MLA。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定量CT纹理分析鉴别透明细胞型肾癌和非透明细胞型肾癌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个透明细胞型肾癌和27个非透明细胞型肾癌病灶的CT图像,应用TexRAD软件分析各扫描期相两种类型肾癌的纹理特征。结果 增强图像上,非透明细胞型肾癌的平均灰度值、标准差、熵、正像素的平均值明显低于透明细胞型肾癌,而峰度高于透明细胞型肾癌(P均<0.001),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皮髓质期的粗糙纹理上,正像素的平均值鉴别两种类型肾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0.04,敏感度为0.85,特异度为0.93,准确率为0.87。结论 透明细胞型肾癌与非透明细胞型肾癌的CT纹理特征间存在显著差异,定量CT纹理分析鉴别诊断这两种类型肾癌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照分析肺内经病理证实的33例孤立结节型肺隐球菌病与31例肺癌的CT表现,探讨其鉴别诊断关键,以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肺隐球菌病的CT表现复杂多样,尤其孤立结节型难与肺癌鉴别,我们将被误诊为肺癌的33例孤立结节型肺隐球菌病挑选出来与CT表现类似的31例肺癌进行比较,分析其影像特征,总结二者的CT鉴别诊断关键。结果 33例肺隐球菌病:左肺6例、右肺27例,上叶15例、下叶18例,胸膜下26例,分叶征4例、毛刺征7例、支气管充气征28例、晕征11例、支气管穿过征22例;31例肺癌:左肺13例、右肺18例,上叶21例、中叶2例、下叶8例,胸膜下14例,分叶征20例、毛刺征20例、支气管充气征10例、晕征3例、支气管穿过征11例。结论孤立结节型肺隐球菌病与肺癌难以鉴别,但分叶、毛刺、支气管充气征或穿过征、晕征对于其鉴别诊断可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在临床工作中应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其他资料综合分析,配合支气管镜、穿刺活检等其他的检查方法,以做出正确诊断,减少误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肺部多发肿瘤性局灶性磨玻璃结节(fGGN) CT征象与病理结果,探讨CT征象对肺内多发fGGN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9例经病理证实的肺内多发肿瘤性局灶性磨玻璃结节患者的CT及病理资料,每例至少包括2个fGGN,根据结节内是否含有实性成分将其分为纯磨玻璃密度结节(pGGN)和混合磨玻璃密度结节(mGGN),分析结节的形状、大小、内部特征(空气支气管征、空泡征、血管改变)、外部特征(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29例患者共64个结节,其中pGGN 36个,mGGN 28个。两种结节间形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mGGN最大径大于pGGN (P < 0.05)。各种征象中,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血管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 0.05),空气支气管征和空泡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 0.05)。pGGN以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多见(12/36,33.33%);mGGN以浸润性腺癌多见(15/28,53.57%)。结论 观察肺内多发性局灶性磨玻璃结节大小以及分叶、毛刺、胸膜凹陷征及血管改变征象,可判断结节是否具有侵袭性,有助于帮助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肺部弥漫性磨玻璃阴影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以弥漫性磨玻璃阴影为主要表现肺部疾病的CT特征,提高对本类型肺部疾病的诊断以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以及临床综合诊断121例以弥漫性磨玻璃阴影为主要表现肺部疾病的CT、HRCT及临床资料,总结其各自CT特征,并寻求具有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的CT及HRCT征象。结果121例中,以肺固有结构异常为主的疾病主要为间质性肺炎18例和结缔组织病5例,磨玻璃影主要分布于中、下肺的外周部,且均伴有间质增厚及纤维化征象。以肺气腔充气状态异常为主的疾病有:过敏性肺炎10例、肺出血5例、肺转移瘤3例及肺泡癌2例,磨玻璃影按照肺叶、肺段分布,且伴有或不伴有小叶中心结节、腺泡结节或肿块性病变。以肺内血管外体液量增加为主的疾病有肺水肿21例及肺挫伤5例,肺水肿性磨玻璃影具有沿下垂部分布的趋势,可伴有心影增大及胸腔积液;而肺挫伤性磨玻璃影与外伤部位相关,且在外伤区肺内也具有沿下垂部分布的趋势。以血流灌注异常为主的疾病有肺栓塞11例和白塞氏综合征4例,磨玻璃影位于正常血管所属的高灌注区,而低密度区是栓塞血管所属的低灌注区,多发细小血管栓塞或多发细小动脉炎可形成马赛克样密度。两种因素或两种以上因素异常的疾病有慢性阻塞性肺病25例、肺泡蛋白沉积症7例及病毒性肺炎5例,慢性阻塞性肺病为通气-血流障碍所致,其磨玻璃影与低密度区形成马赛克样改变,常伴有桶状胸;而肺泡蛋白沉积症及病毒性肺炎同时具有气腔和固有肺结构异常,其磨玻璃影是间质性病变与实质性病变共同作用的结果。结论双肺弥漫性磨玻璃影见于多种疾病,通过对其形态、分布、伴随征象及疾病动态变化的分析,可以初步了解其发生的病理学基础和发病机制,结合临床可以缩小拟诊的范围。  相似文献   

17.
肺诺卡菌病胸部CT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肺诺卡菌病的胸部CT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原学培养确诊的8例肺诺卡菌病患者的胸部CT表现、临床资料。结果 8例患者中,5例为单纯肺诺卡菌病,3例为播散型肺诺卡菌病。肺部病变以斑片、实变影最为多见(n=8),其次为结节影(n=5)、空洞影(n=4)、团块影(n=2)。4例合并胸腔积液或积脓,5例肺内病灶区域胸膜增厚,3例合并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1例合并气胸、1例合并心包积液。结论 肺诺卡菌病的胸部CT表现多样,常合并四肢或躯干皮肤或皮下软组织感染;当肺部病灶发展迅速,出现实变、结节、空洞、肿块等多样病灶时,应考虑肺部诺卡菌感染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