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曹丽  孙燕  张静  曹雷 《现代药物与临床》2020,43(9):1836-1839
目的 研究羟氯喹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榆林市第二医院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71例作为研究对象。用抽签法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iv利妥昔单抗注射液,100 mg/次,1次/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硫酸羟氯喹片,0.4 g/次,2次/d。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24 h尿蛋白、血肌酐、血清白蛋白和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44(P<0.05)。治疗后,两组的SLEDAI评分、血肌酐及24 h尿蛋白水平明显降低,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的SLEDAI评分、血肌酐及24 h尿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IL)-4、IL-17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4(MCP-4)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血清IL-4、IL-17和MCP-4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羟氯喹联合利妥昔单抗能改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血清IL-4、IL-17和MCP-4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3.
羟氯喹(HCQ)因其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治疗具有较全面的综合疗效,包括对一些并发症(糖尿病、血栓、血脂异常等)的缓解,已被临床广泛应用。然而,羟氯喹用药个体差异较大,临床治疗中约有高达39%的患者对该药物无响应。已有文献报道指出,羟氯喹疗效与血药浓度存在相关性,而血药浓度的差异是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结果。本文就羟氯喹血药浓度测定与SLE患者治疗个体差异间的最新研究作一综述,以期为治疗药物监测和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袁国龙  徐亮  牛林  李兴  岳璟  孙红丽  李双一  马斌  齐姗 《安徽医药》2019,23(11):2291-2293
目的观察大剂量羟氯喹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病人的治疗效果及其不良反应。方法 2010年 9月 13日收住阜阳市人民医院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病人 1例,对大剂量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以及多种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应用大剂量羟氯喹(硫酸羟氯喹 0.6 g/d)联合糖皮质激素(醋酸泼尼松 20 m/d)治疗。结果大剂量羟氯喹联合激素对此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并可以长期维持血小板数量,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大剂量羟氯喹成功治疗 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难治性血小板减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早期使用羟氯喹(HCQ)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模型鼠内皮功能障碍(ED)的影响,探讨其作用靶点。方法将120只健康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羟氯喹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使用降植烷诱导雌性鼠造成SLE模型。羟氯喹组造模成功后开始给药,共计30周。分别在12、18、24、30周后测定各组大鼠24 h尿蛋白含量和抗双链DNA自身抗体浓度,评估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因子(NO)的可用性。结果从18周龄开始,羟氯喹组24 h尿蛋白含量较模型组明显减少,dsDNA自身抗体的血清滴度下降。模型组SLE雌性鼠NO的可用性逐渐降低,HCQ给药使24周龄组NO的可用性正常化,并且在30周龄组中部分改善。结论早期HCQ治疗能够通过减少NO的可用性受损发挥血管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罗成城 《海峡药学》2012,(12):103-104
目的观察甲氨蝶呤和左旋咪唑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将14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治疗组74例,治疗组给予甲氨蝶呤50mg,肌注,每天1次;另一组为对照组74例,对照组给予左旋咪唑口服50mg,每日2次,疗效为两周。观察两组患者的尿蛋白、血清C3、血肌酐、血清免疫球蛋白等水平的变化及感染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两组患者治疗两周结束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6%,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7.0%,两组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指标均有明显下降,其中治疗组的血肌酐、尿蛋白、血清免疫球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治疗组的血清C3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氨蝶呤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能有效的降低指标水平,其疗效显著,有效缓解患者的痛苦,是一种安全有效地方法,适合患者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和评价糖皮质激素联合羟氯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皮疹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12月上饶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皮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为女性.按照人院顺序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单一的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研究组采取糖皮质激素联合羟氯喹的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  相似文献   

8.
硫酸羟氯喹具有解热、抑制关节炎和消除皮疹等作用,其抗炎、免疫抑制和免疫调节机制复杂。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类风湿关节炎(RA)等风湿病的治疗,硫酸羟氯喹可明显改善病情,安全有效且耐受性良好。本文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硫酸羟氯喹在风湿病中应用的相关文献,综合评价硫酸羟氯喹治疗风湿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羟氯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骨代谢、炎性因子、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风湿免疫科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RA患者1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90例.两组患者均予甲氨蝶呤片口服,联合组患者加服羟氯喹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羟氯喹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在邯郸市口腔医院治疗的口腔扁平苔藓患者125例,根据用药方案不同分成对照组(62例)和治疗组(63例)。对照组患者于病变黏膜处多点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1 mL加入2%利多卡因1 mL,1次/周;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硫酸羟氯喹片,2片/次,2次/d。两组患者均经过6个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IL-17、γ-干扰素(IFN-γ)和IL-4水平以及视觉模拟(VAS)评分。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3.87%,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6.8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复发率为22.58%,显著高于治疗组的7.9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17、IL-4水平均显著降低,血清IFN-γ水平显著升高,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IL-17、IFN-γ和IL-4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羟氯喹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疗效较好,复发率低,安全性高,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全瑛  王菊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8,33(10):2638-2641
目的探讨昆仙胶囊联合硫酸羟氯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8月在西安市第五医院就诊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78例。对照组口服硫酸羟氯喹片,0.2 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饭后口服昆仙胶囊,0.3~0.6g/次,3次/d。两组患者治疗24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关节疼痛评分、关节肿胀和20m步行时间及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和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An-CCPA)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77%和94.8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关节疼痛评分、关节肿胀分级和20 m步行时间均明显减少,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上述观察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ESR、CRP、RF和An-CCPA水平显著降低,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ESR、CRP、RF和An-CCP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昆仙胶囊联合硫酸羟氯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效果好,不良反应轻微,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小剂量甲泼尼龙联合甲氨蝶呤和羟氯喹治疗轻中度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96例轻到中度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按患者就诊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甲氨蝶呤和羟氯喹;对照组加用双氯芬酸钠(75 mg/次,2次/d),观察组加用甲泼尼龙(4 mg/次,2次/d),两组均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12周的治疗,观察组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间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补体C3水平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LEDAI积分、ESR、CRP、补体C3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两组间各指标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相比,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甲泼尼龙联合甲氨蝶呤和羟氯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羟氯喹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9月襄阳市中心医院皮肤科门诊收治的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7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治疗组(37例)。两组患者皆外用0.1%他克莫司软膏于患处,2次/d。对照组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片,5 mg/次,1次/d。治疗组口服硫酸羟氯喹片,0.2g/次,2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的反跳发生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56%、100.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症状总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反跳发生率分别为5.56%、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羟氯喹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反跳发生率低,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白芍总苷胶囊联合他克莫司胶囊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6月什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口服他克莫司胶囊,起始剂量0.05 mg/(kg·d),2次/d,维持血药浓度5~10μg/L。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白芍总苷胶囊,2粒/次,2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糖皮质激素日用量、血清因子和复发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5.56%、91.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LEDAI评分和糖皮质激素日用量均明显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疫球蛋白A(Ig A)、Ig G、Ig M水平均明显下降,补体C3、C4水平均明显上升,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血清因子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抗双链DNA抗体(A-ds DNA)、抗Sm抗体(ASm)、抗核抗体(ANA)及抗组蛋白抗体(AHA)转阴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复发率分别为为31.11%、13.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芍总苷胶囊联合他克莫司胶囊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减少糖皮质用量,降低复发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贝利木单抗是一种完全人源化IgGl-X单克隆抗体,可特异性结合可溶性B细胞刺激因子(BLyS),阻止BLyS与B细胞结合,促进B细胞凋亡,是FDA批准的第一个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新药。本研究基于该药物的全球临床文献数据,通过建模分析,评价贝利木单抗治疗SLE效应,定量表达其药效特征,并探索其潜在影响因素,从而建立贝利木单抗治疗SLE的疗效尺度,为治疗SLE的药物开发提供参照。方法:在Pubmed数据库中进行文献检索,纳入贝利木单抗治疗SLE的临床试验研究,提取受试者基线期人口学特征、用药剂量、给药方式、疗效和安全性等信息,建立分析数据库,再构建药效学模型,评价本药的药效特征。采用多种模型评价方法评价模型的稳健性。结果:最终有5篇含疗效文献纳入,涉及11个剂量组(N=3493)纳入模型构建;协变量筛选显示,种族(亚洲人群或非亚洲人群)、年龄、病程、Anti-dsDNA阳性对贝利木单抗治疗SLE的疗效无显著影响,最终未发现对模型参数有显著性影响的因素。模型评价显示本研究建立的模型能较好地描述贝利木单抗治疗SLE的量效关系。最终模型提示,疗效指标SRI应答率在第52周已接近峰值(约达峰值水平99%)。安慰剂组、贝利木单抗1 mg/kg静注、10 mg/kg静注和200 mg皮下注射在第52周的SRI应答率分别为46.1%、52.9%、57.9%和60.9%。扣除安慰剂效应后,贝利木单抗1 mg/kg静注、10 mg/kg静注和200 mg皮下注射在第52周的SRI应答率(药物纯效应)分别为6.8%、11.8%和14.8%。结论:贝利木单抗治疗SLE患者的疗效(SRI反应率)在第52周已接近峰值。贝利木单抗1 mg/kg静注、10 mg/kg静注和200 mg皮下注射在第52周的SRI应答率分别为52.9%、57.9%和60.9%。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舒筋活络丸联合硫酸羟氯喹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在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诊治的9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依据用药区别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口服硫酸羟氯喹片,0.1 g/次,4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舒筋活络丸,2丸/次,2次/d。两组患者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DAS-28评分、HAQ指数、VAS评分和HSS评分,及血清肽聚糖识别蛋白-1(PGLYRP-1)、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ACC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6(IGFBP-6)、中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17(IL-17)和金属蛋白酶-3(MMP-3)水平。结果 经治疗,治疗组有效率为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82.22%,P<0.05)。经治疗,治疗组症状改善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两组患者DAS-28评分、HAQ指数、VAS评分均明显降低,而HSS评分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经治疗,两组患者血清PGLYRP-1、ACCP、IGFBP-6、GM-CSF、IL-17、MMP-3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患者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 舒筋活络丸联合硫酸羟氯喹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减轻患者疼痛,促进细胞因子水平改善。  相似文献   

17.
抗系统性红斑狼疮新药贝利单抗的药理作用及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贝利单抗是一种人源化IgG1λ单克隆抗体,用于成人红斑狼疮患者中正在接受标准治疗(包括类固醇皮质激素、抗疟药、免疫抑制剂和非甾体抗炎药)的活动性、自身抗体-阳性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现对其药理作用、药动学、临床及安全性评价和药物相互作用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系统评价贝利木单抗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Ovid 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SinoMed、CNKI、VIP、WanFang data及ClinicalTrials.gov网站,搜集有关贝利木单抗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检索时间均自建库到2019年8月。针对所获得的文献,进行筛选、数据提取及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 统计软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纳入4项RCTs,共计2 23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的SRI反应率[RR=1.29,95%CI(1.17,1.42),P<0.01]、治疗第40~52周的糖皮质激素剂量减少的患者百分率[RR=1.40,95%CI(1.07,1.83),P=0.0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严重耀斑发生率[RR=0.57,95%CI(0.44,0.73),P<0.01]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安全性方面,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别[RR=1.01,95%CI(0.97,1.05),P=0.58],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当前证据表明,贝利木单抗能够明显改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SRI反应率,减少患者糖皮质激素的剂量并降低严重耀斑发生率,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张改连  黄烽 《中国新药杂志》2006,15(23):2010-2012
霉酚酸酯作为一种新型免疫抑制剂,已经成功应用干预防器官移植过程中的急性移植物抗排斥反应.它也应用于治疗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主要集中在增殖性狼疮肾炎,目前霉酚酸酯正用于控制狼疮的其他症状,如狼疮病情活动、血液系统症状以及难治性皮肤性狼疮。现综述霉酚酸酯在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