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严良  赵婕  丁琦  徐翀  秦洁  陆豪 《临床眼科杂志》2006,14(3):207-209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早期视网膜病变时视网膜功能的变化。方法对中心视力正常、眼底正常或为轻度非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分别行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f- ERG)一、二阶kernel反应(first and second order kernel,FOK&SOK)检查。将结果正常同龄对照组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1环(黄斑中心凹)的FOK P_1波振幅密度值降低,后极部30°视网膜总合反应的N_1、P_1波峰时延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492,P=0.0136;t=2.1124,P=0.0391和t=2.0241,P=0.0477);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1环(黄斑中心凹)的SOK P_1波振幅密度值降低,峰时延迟,后极部30°视网膜总合反应的P_1波振幅密度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200,P=0.0086;t=2.5515,P=0.0136和t=2.7990,P=0.0070)。结论糖尿病眼中心视力尚正常时,由mf-ERG检得的黄斑中心凹和后极部视网膜功能已有异常;kernel反应异常表明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内、外层视网膜功能均已受到损害,kernel反应的振幅和峰时是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早期糖尿病患者视网膜功能.方法对视力正常、眼底正常或为轻度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共60眼行多焦视网膜电图二阶kernel反应(second order kernel,SOK)检查,将检查结果与36眼正常同龄对照组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后极部视网膜SOK总合反应的P1波振幅密度值降低、峰时延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6000,P=0.0109和t=2.3657,P=0.0201);与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组相比,轻度糖尿病性视网膜病组后极部视网膜SOK总合反应的P1波峰时延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080,P=0.0150).结论糖尿病患者中心视力尚正常时,由SOK检测到的内层视网膜功能已有异常;轻度糖尿病性视网膜病眼峰时异常更明显;SOK可作为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检测的指标.(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5,5:358~360)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f-ERG)二阶kernel反应在亚临床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变化特点,评价其发现糖尿病早期视功能变化的作用.方法 选择确诊为2型糖尿病、经散瞳眼底镜检查均未见视网膜病变患者32例,进行mf-ERG二阶kernel反应检查,并与正常组对照.结果 mf-ERG二阶kernel反应在亚临床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已有异常:在5个环中,1-2环a波潜伏期延迟,1-5环b波潜伏期延迟,1-3环b波振幅总和、振幅密度减低,5环b波振幅密度减低;在4个象限中,鼻上象限b波振幅密度减低,颞下象限b波潜伏期延迟,振幅总和减低,颞上象限a波、b波潜伏期延迟,b波振幅总和、振幅密度减低.结论 mf-ERG二阶kemel反应可较敏感地检测出亚临床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视网膜功能异常,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早期原发性开角性青光眼的多焦视网膜电图变化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观察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多焦视网膜电图(mERG)一阶kernel反应(FOK)和二阶kerne反应(SOK)。方法:我们采用多焦视觉电生理检查系统(RETIscan3.15version)和Humphrey750视野计。检测了38只正常眼和早期开角型青光眼共42眼。记录了mERG的FOK和SOK的P1、N1波的振幅和峰时4个参数。将原始数据转入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早期青光眼组,鼻上(SN)、鼻下(IN),颞下(IT),颞上(ST)4个象限以及总和反应FOK的P1波、N1波振幅P1波、N1波峰时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青光眼组FOK正常的鼻颞侧差异消失。早期青光眼组SOK4象限以及总和反应的P1波振幅密度比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N1波振幅密度轻度降低(P<0.05)。SOK的N1、P1波潜峰时在早期青光眼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早期青光眼组的mERG检查结果与视野不一致。结论:mERG是一种检测青光眼的敏感方法,可以为早期青光眼的诊断提供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单眼弱视多焦视网膜电图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蕾  严良  陆豪 《眼科新进展》2002,22(4):256-258
目的 应用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ERG)技术,同时记录分析视网膜的线性成分(一阶kernel反应)和非线性成分(二阶kernel反应),从而可以了解视网膜不同层次,不同部位的功能及是否存在异常。方法 共观察了18例单眼性弱视按1987年全国斜弱视学组标准确诊,采用德国Roland公司的多焦视网膜电图,用M系列刺激,检查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的5个环61个六边形的一阶kernel反应(firt order kernel,FOK)和二阶kernel反应(second order kernel,SOK)。结果 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一阶kernel反应各环的振幅密度值与对侧眼无差异;(2)二阶kernel反应的第一环的振幅密度值均明显低于对侧眼;(3)二阶kernel反应的2-5环的振幅密度值与对侧眼无差异;(4)一阶kernel和二阶ker-nel反应的各环的峰潜时与对侧眼无差异。结论 (1)弱视眼视网膜感光细胞层无异常改变,不存在损害;(2)弱视眼黄斑部可能存在视网膜内层及x型神经细胞的损害;(3)弱视眼神经信息的传递在视网膜层无延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眼底无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患者的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ol electmretinogram, mf-ERG),评价其在糖尿病患者早期视网膜功能改变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mf-ERG检测30例(56只眼)正常对照组和32名(58只眼)无眼底镜下可查见的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对两组mf-ERG中a波和b波的潜伏期、振幅总和以及b波的振幅密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在糖尿病组,除0环和颞下象限之外.b波的潜伏期均明显延迟,而a波和b波振幅总和及b波的振幅密度减低主要集中在黄斑周围区域(0~1环)和颞上象限,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f-ERG能在DR出现之前客观定量地评定视网膜功能的变化程度和范围.  相似文献   

7.
多焦视网膜电图对单眼性弱视视网膜损害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多焦视网膜电图(m-ERG)技术,可同时分别记录分析视网膜的线性成分(一阶kernel反应)和非线性成分(二阶kernel反应),从而可以了解弱视患者视网膜不同层次、不同部位的功能及是否存在异常。方法:对9例单眼性弱视,均先行远、近视力检查,扩瞳检影,检查眼底、同视机检查,按1987年全国斜弱视学组标准确诊。采用德国Roland公司的多焦视网膜电图,用M系列刺激,检查以黄斑中心凹的5个环61个六边形的一阶kernal反应(FOK)和二阶kernel反应(SOK)。结果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一阶kernel反应的各环的振幅密度值与对侧眼无差异。(2)一阶kernel和二阶kernel反应的各环的峰潜时与对侧眼无差异。(3)二阶kernel反应的第一环的振幅密度值均明显低于对侧眼。(4)二阶kernel反应的2-5环的振幅密度值与对侧眼无差异。结论:弱视眼视网膜感光细胞层无异常改变,不存在损害;弱视眼黄斑部可能存在视网膜内层及x型神经节细胞的损害;弱视眼视经信息的传递在视网膜层无延长。  相似文献   

8.
用m-ERG诊断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蕾  陆豪  严良  丁琦  秦小玲 《眼科新进展》2003,23(3):187-190
目的 应用多焦视网膜电图(m—ERG)一阶kernel反应(FOK)和二阶kernel反应(SOK)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进行了初步观察。方法 采用德国罗兰多膀视觉电生理检查系统(RETIscan 3.15 version)和瑞士 OCTOPUSl01电脑视野分析仪。检测了33只正常眼和早期、中期、晚期青光眼共42眼和高眼压症(可疑青光眼)16眼。记录了m—ERG的FOK和SOK的P、N波的振幅和峰时4个参数。将原始数据转入SPSS 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从可疑青光眼组到早、中、晚期青光眼组,FOK和SOK的P波、N波振幅逐渐下降,P波、N波峰时逐渐延长;(2)在总和反应中,FOK的P波振幅和SOK的N波振幅在早、中、晚期青光眼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严<0.05);(3)FOK的N波峰时和SOK的P波峰时,在中、晚期青光眼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4)可疑青光眼组与正常对照组在象限反应中,SOK的鼻上象限的P波振幅,鼻下、颞下象限的N波振幅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FOK和SOK是检测青光眼的一种敏感方法,尤其是象限反应,在青光眼视野损害之前就能敏感地出现异常。  相似文献   

9.
严良  赵婕  秦洁  丁琦  陆豪  杨蕾 《眼科新进展》2006,26(2):120-123
目的观察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简称糖网病)眼视网膜功能。方法将临床确诊为糖尿病并且最佳矫正视力在1.0以上、OCT检查视网膜厚度正常、眼底镜检正常或为轻度非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共27例54眼作为糖尿病组(按眼底检查情况分为轻度糖网病组与糖尿病无糖网病组);另将正常同龄27例35眼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行多焦视网膜电图一阶kernel反应(first order kernel,FOK)检查;将检查结果分别作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FOK P1波1环的振幅密度值降低,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02);N1波5环、P1波4~5环的峰时均有延迟,差异有显著性(P=0.0378、0.0172、0.0026);其后极部30°范围内P1波峰时也延迟,差异有显著性(P=0.0121)。与糖尿病无糖网病组相比,轻度糖网病组FOK N1波4环的振幅密度值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469);N1波3、5环,P1波3~5环的峰时均延迟,差异有显著性(P=0.0084、0.0428、0.0102、0.0128、0.0070);其后极部30°范围P1波峰时明显延迟,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27)。结论糖尿病患者视力尚正常时,其黄斑中心凹感光细胞功能已有所下降;早期糖网病FOK局部反应增高可能与糖尿病早期视网膜局部血流异常增加有关;糖尿病眼FOK的峰时延迟较振幅下降更为敏感,峰时可作为糖网病检测的独立指标;早期糖网病眼视网膜功能异常并非仅局限于内层视网膜;FOK是检测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早产儿和足月产婴儿视网膜电图比较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了解早产儿视网膜功能发育程度。方法选取健康无眼病早产儿和足月产婴儿各25例进行闪光视网膜电图(ERG)检测,记录视杆细胞反应、视锥细胞反应及最大混合反应。对比分析两组婴儿的ERG各波反应的潜伏期、振幅以及最大反应b/a波振幅比值。结果与足月产婴儿比较,早产儿视杆细胞反应潜伏期延长(t=11.007,P=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振幅没有明显改变(t=1.836,P=0.069);最大反应a、b波潜伏期延长(t=2.44,P=0.010;t=10.800,P=0.000),而振幅降低(t=5.804,P=0.000; t=5.809,P=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婴儿视锥细胞反应除b波振幅无明显差异外(t=0.486,P=0.628),a波潜伏期(t=4.444,P=0.000)和振幅(t=3.819,P=0.000)及b波潜伏期(t=2.850,P=0.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最大混合反应的b/a波振幅比值没有明显差异(t=1.142,P=0.256)。结论早产儿视网膜发育程度较足月产婴儿稍低。(中华眼底病杂志,2005,21:285-287)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前期患者的图形视觉诱发电位、视网膜振荡电位以及视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变化,评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前期视功能的变化.方法:收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前期的2型糖尿病患者89例,以及健康志愿者80例.均采用罗兰电生理检查系统检测图形诱发电位(P-VEP)的P100潜伏期和振幅、视网膜振荡电位(Ops)总振幅和各子波振幅,以及RTVueOCT检测视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糖尿病组患者的P100潜伏期比正常对照组的P100潜伏期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33,P=0.000).糖尿病组患者的P100振幅比正常对照组的P100振幅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610,P=0.000).糖尿病组患者OPS总振幅及各子波振幅均比正常对照组OPS总振幅及各子波振幅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7.320,P=0.000;t=3.239,P=0.000;t=4.144,P=0.000;t=7.666,P=0.000;t=5.319,P=0.000).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患者的平均RNFL厚度及鼻侧、下方及颞侧RNFL厚度均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30,P=0.085;t=0.664,P=0.547;t=1.923,P=0.063;t=1.814,P=0.072).而上方RNFL厚度明显变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t=7.989,P=0.000).结论: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前期的患者,视乳头及黄斑区均出现了视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类似物(利拉鲁肽)对轻、中度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患者的视网膜神经保护作用的临床疗效。

方法:收集于我院内分泌科治疗的2型糖尿病合并轻、中度NPDR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患者使用二甲双胍、胰岛素联合利拉鲁肽降血糖,对照组使用二甲双胍、胰岛素降血糖。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6mo糖化血红蛋白、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attern visual evoked potential, P-VEP)的P100波幅值和P100潜伏期、全视野闪光视网膜电图(full field electroretinogram,F-ERG)的震荡电位(oscillatory potentials,Ops)总波幅值和明、暗适应3.0的a波、b波的振幅变化。

结果:治疗后6mo,试验组和对照组Ops总波幅值较治疗前均增加(均P<0.01),试验组Ops总波幅较对照组高(P=0.049)。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明、暗适应3.0的b波振幅较对照组高(P=0.001、0.014); 但是治疗后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值、明、暗适应3.0的a波振幅无差异(P=0.505、0.441、0.193)。治疗后试验组明、暗适应3.0的b波振幅较治疗前增加(P<0.01、P=0.019),明、暗适应的a波振幅较治疗前增加,然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0、0.147)。

结论:利拉鲁肽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轻、中度NPDR患者的视网膜神经细胞的功能,对DR的预后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徐星慧  张武锋 《国际眼科杂志》2014,14(12):2214-2216
目的:探讨亚临床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诊断。方法:横断面研究。无糖尿病正常人30例30眼(对照组);内分泌科确诊为2型糖尿病,经检眼镜、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无视网膜病变(NDR)患者35例35眼;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患者38例38眼。分别对其行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retina electroretinogram,mf-ERG)、对比敏感度(contrast sensitivity,CS)及视网膜中央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SNK-q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NDR患者即出现P1波振幅下降,N1波潜时延长,且与视网膜病变程度相关(P<0.05);NDR患者CS值在中、高频段出现下降(P<0.05),NPDR患者CS值全频段下降(P<0.05);视网膜中央动脉(CRA)血流在对照组与NDR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照组、NDR组与NPDR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f-ERG和CS是糖尿病患者早期视功能评价的敏感指标,随着病变发展CRA血流也出现改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激光光凝对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视网膜功能的影响。
  方法:连续选取2010-03/2014-03我院眼科经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为糖尿病性黄斑水肿行黄斑格栅光凝的患者19例30眼,于治疗前及黄斑格栅光凝治疗后3 mo均行多焦视网膜电图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激光治疗后中心凹处 a、b 波振幅密度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 t=-3.7683, P<0.01;t=-3.6570,P<0.01);激光治疗前后a、b波潜伏期无统计学差异(t=1.7103,P>0.05;t=1.5623,P>0.05)。激光治疗后黄斑区a、b波振幅密度均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t=4.8337,P<0.01;t=-2.0376,P<0.05);激光治疗后黄斑区a、b波潜伏期均延长,与治疗前相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 t=-2.1892, P<0.05;t=-3.5024, P<0.01)。激光治疗前后黄斑外区a、b波振幅密度均无统计学差异(t=-1.4387,P>0.05;t=-0.1766,P>0.05);激光治疗后黄斑外区a、b波潜伏期均延长,与治疗前相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t=-2.0905,P<0.05;t=-2.5646,P<0.05 ) 。
  结论:激光光凝治疗改善了中心凹处视网膜的功能,有益于视力的改善,但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对黄斑区和黄斑外区视网膜的功能有广泛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患者早期的视觉电生理变化情况,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与视觉诱发电位和视网膜电图改变的相关性。
  方法:观察组60例1型糖尿病患者,男女比例均等,平均年龄19.42依7.78岁,病程小于5a,矫正视力5.0,平均空腹血糖7.8依3.6mmol / L。进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和闪光视网膜电图检查。对照组60例正常人,男女比例均等,平均年龄17.2依6.52岁,矫正视力5.0,进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和闪光视网膜电图检查;记录两组 PVEP 参数P100波潜伏期和 P100波振幅值,FERG 参数 a 波潜伏值、b 波潜伏期、a 波振幅值、b 波振幅值。
  结果:观察组的参数 P100波振幅值、P100波潜伏期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均有振幅值降低,潜伏期延长;观察组的参数 a 波潜伏期、a 波振幅值、b波潜伏期、b 波振幅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平均空腹血糖控制稳定,PVEP P100的振幅值、FERG a、b 波的振幅值与糖尿病程无关,而 PVEP P100的潜伏值、FERG a、b 波的潜伏值与糖尿病程有关。
  结论:图形视觉诱发电位提示糖尿病患者视神经元损伤较为敏感;闪光视网膜电图是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视网膜 Müller 细胞和双极细胞损害的理想手段;图形视觉诱发电位参数 P100波振幅值、闪光视网膜电图参数 b 波振幅值可能是糖尿病视网膜临床前期最敏感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6.
陆秉文  吴星伟 《国际眼科杂志》2017,17(12):2234-223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90例90眼,随机分为西药治疗组(30例30眼)、中药治疗组(30例30眼)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组(30例30眼).三组患者基础治疗相同,西药治疗组采用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中药治疗组采用辨证分型论治,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即在西药治疗基础上结合辨证分型论治.治疗6个疗程后,记录并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6%,明显高于西药组的57%和中药组的60%(均P<0.05);治疗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视力改善明显优于西药组与中药组(均P<0.05);治疗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黄斑区视网膜水肿吸收情况及视功能恢复情况均明显优于西药组和中药组(均P<0.05);治疗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中医症状积分下降较西药组与中药组均更加明显(均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陈晓隆  张英楠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11):2087-2090
目的:观察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玻璃体切割术前与术后黄斑区视网膜结构及功能的变化。方法:对33例44眼行玻璃体切割术的PDR患者及30例44眼正常对照组志愿者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及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f-ERG)进行检查,观察PDR患者术前与术后及正常对照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改变及P1波、N1波5环和4象限的振幅密度及潜伏期的变化。结果:术后随访2mo,正常对照组、PDR组术前及术后两两比较:P1波振幅密度正常组及PDR组术前、术后两两比较,5环及4象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1波潜伏期第1环正常对照组与PDR组术前比较,第3环、第4环、第5环、第2象限、第3象限正常对照组与PDR组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1波振幅第1环正常对照组与PDR组术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1波潜伏期第3环PDR组术前及术后比较,第1环、第2环、第4象限正常对照组与PDR组术前比较,第5环、第2象限、第3象限正常对照组与PDR组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与P1波、N1波振幅密度及潜伏期的相关性分析显示,除N1波潜伏期在第3象限存在相关性外,其余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通过应用OCT和mf-ERG对PDR患者玻璃体切割手术前后黄斑区结构与功能的评估,说明玻璃体切割术可有效减轻视网膜黄斑水肿并改善视网膜的感光及传导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多焦视网膜电图评估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视网膜功能.方法:选取2010-03/2014-03我院眼科经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为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患者30例48眼为观察组(其中局限性水肿18眼,弥漫性水肿24眼,囊样水肿6眼),选取视力0.8以上,经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均未发现异常,全身情况无异常者15例30眼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行多焦视网膜电图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组多焦视网膜电图中心凹、黄斑区、黄斑外区a、b波的振幅密度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中心凹处观察组和对照组a波的振幅密度分别为25.2±10.48、37.93±7.19nv/deg2,b波的振幅密度分别为77.16±27.97、113.42±11.79nv/deg2;黄斑区观察组和对照组a波的振幅密度分别为14.27±4.99、27.42 ±2.86nv/deg2,b波的振幅密度分别为43.14±14.77、69.99±10.07 nv/deg2;黄斑外区观察组和对照组a波的振幅密度分别为7.82±2.79、11.46±1.54nv/deg2,b波的振幅密度分别为19.85±6.5、31.56±6.0nv/deg2.中心凹处、黄斑区及黄斑外区多焦视网膜电图a、b波振幅密度在局限性黄斑水肿组与弥漫性黄斑水肿组和囊样黄斑水肿组间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多焦视网膜表现为a、b波振幅密度下降,潜伏期延长,振幅密度比潜伏期敏感.  相似文献   

19.
温积权  汪怿  杨杰  吴若欣 《国际眼科杂志》2015,15(12):2063-2066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水平与微血管损伤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71例,根据有无DR及病变程度分为三组:单纯糖尿病组(n=31)、单纯型DR组(n=22)、增殖型DR组(n=18),比较各组微血管病变发生率。同时,取患者空腹肘静脉血,采用ELISA试剂盒测定血清VEGF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内皮细胞(ECs)、内皮祖细胞(EPCs)、循环祖细胞(CPCs)计数。

结果:各组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生率有明显差异,增殖型DR组高于单纯型DR组和单纯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VEGF水平有明显差异,增殖型DR组高于单纯型DR组和单纯糖尿病组,单纯型DR组高于单纯糖尿病组; 合并糖尿病肾病及糖尿病神经病变者VEGF水平高于非合并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之间ECs、EPCs、CPCs水平有明显差异,增殖型DR组ECs高于单纯型DR组和单纯糖尿病组,单纯型DR组高于单纯糖尿病组; 增殖型DR组EPCs、CPCs水平低于单纯型DR组和单纯糖尿病组,单纯型DR组低于单纯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增殖型DR患者的VEGF水平与ECs水平呈正相关性(P<0.01),与EPCs、CPCs水平呈负相关性(P<0.01)。

结论:VEGF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尤其是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诊断和医疗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