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小儿积滞是儿科常见病症,临床以乳食内积证多见。积滞若日久不消,迁延失治,可进一步损伤脾胃,运化能力更差,导致气血生化乏源而转为疳证~([1])。中医药治疗小儿积滞具有安全可靠,疗效好,毒副作用小等优势。笔者临床采用消积化滞膏贴敷治疗小儿积滞乳食内积证,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中医诊断标准: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符合以下条件可诊断为积滞:(1)以不思饮食、食而不化、  相似文献   

2.
小儿疳积辨证推拿5法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100700)康敏关键词小儿疳积,推拿疳积是瘠证和积滞的总称,是指小儿伤于乳食,脾胃运化失司,中焦留滞积聚,日久气液干涸,身体赢瘦而形成的一种小儿常见病证。积滞为轻证,疳证为重证。其主要病因病理是食积伤脾...  相似文献   

3.
疳积是疳证和积滞的总称,是指小儿伤于乳食,脾胃运化失司,中焦留滞积聚,日久气液干涸,身体羸瘦而形成的一种小儿常见病证。积滞为轻证,疳证为重证。  相似文献   

4.
中医误诊原因浅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家旭 《光明中医》1997,12(2):36-38
中医误诊原因浅析陈家旭北京中医药大学(100029)误诊是医生对患者所患病证的一种错误诊断,包括将某种病证诊断为另一种病证,将有病诊断为无病或将无病诊断为有病,以及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证(如合病、并病、复合证、兼挟证)诊断为其中某一种病证。误诊无疑会...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加味温胆汤治疗小儿积滞的疗效。方法:将62例积滞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给予基础治疗合加味温胆汤;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合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14天后观察两组患儿积滞总疗效及中医单项症状(食欲、腹胀、呕吐、大便)复常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64.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各项中医证候单项症状复常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温胆汤治疗小儿积滞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中医理论和长期临床实践,对小儿脑瘫这一疑难病证的治疗和康复做了详尽论述。文中针对肾精亏虚、脾胃虚弱、痰瘀阻络、督脉精气衰弱等不同证型的小儿脑瘫,提出了通督、补肾、健脾的治法治则,且附有具体病例的疗效,为患者家人正确了解该病证的中医治疗,康复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中医界,一直有人对中医临床“病证结合”持否定态度,认为西医的“病”异化了中医对“证”的思维模式,“病证结合”是中医西化的根源。所以坚持主张“病证分离”。严格地说,“病证结合”实际只是中西医临床思维的一种结合而不是融合,它仅仅是把中西医两种不同的识病方法结合在了一起应用于临床。这种“病证结合”的思维形式在中医临床已极为普遍,并形成一种趋势。笔者以为,“病证结合”模式,是当代中医临床的需要,是现代医学背景下中医发展过程的必然现象。病与证的科学结合,只能推动中医的现代化进程,促进中医进步,而不会异化中医。理由申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保和散与枳实导滞丸治疗小儿积滞证的疗效。方法将70例积滞患儿随机分为保和散组和枳实导滞丸组,分别给予保和散和枳实导滞丸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变化,并对疗效作出统计对比。结果保和散在治疗小儿积滞证时的总有效率高于枳实导滞丸。结论在治疗小儿积滞证时,保和散的疗效优于枳实导滞丸。  相似文献   

9.
论中医病证研究原则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王琦 《新中医》1998,30(8):3-5
中医病证研究对指导中医临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认为,在病证研究中要坚持以下原则。继承原则:保持中医传统诊部体系,通过学习,整理,保留沿用与现代临床相适应的部分古下名称,分类方法,治疗方法,否定与反思原则,对不符合临床实际的错误认识进行了反思,否定;规范原则:中医病证命名要避免不确定性和随意性,尽量规范化,病名要的反映疾病的本质特征,要区别病,证,症3个不同的概念,用西医指标使病证诊断客观化,创新原则  相似文献   

10.
卓权老师治疗小儿积滞的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卓权是广州中医学院儿科副教授,行医四十多年,对治疗小儿积滞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卓老曰:小儿为肝常有余,脾常不足之体,故小儿患病以风、惊、痰、积为多见。《幼幼集成·伤食证治》云:“小儿之病,伤食最多”。现将卓老治疗积滞的经验,简介如下: 积滞一证,它的临床表现虽与伤食、疳证有所不  相似文献   

11.
积滞是小儿常见的脾胃系疾病之一,3~8岁儿童高发,未得到及时诊治会影响患儿的体格与智力发育。西医多采用针对病因的药物治疗,但缺乏系统评价以支持其疗效。中医药治疗小儿积滞历史悠久,经验丰富,价格低廉,尤以外治疗法优势突出,积滞的主要病机为中焦积而不化,气滞不行。通过搜集近10年中医外治法干预小儿积滞的相关文献,从敷贴、推拿、针刺、捏脊、综合疗法、其他治疗等6个方面进行综述,在详尽介绍不同疗法的同时,还对每种疗法的适应症进行了归纳,为临床应用提供了参考和依据。外治也应遵循中医辨证论治的思想,在选法取穴时要做到因时、因地、因人制定个性化方案,不断挖掘并改进外治方法,促进小儿积滞的外治疗法研究更加深入。  相似文献   

12.
积滞是小儿常见病之一,同时也是引起其他小儿疾患的主要病因,本文探讨了小儿积滞产生的主要原因,提出脾胃不足是小儿积滞产生的主要内因,喂养不当和调护不周是小儿产生积滞的主要外因。  相似文献   

13.
《小儿药证直诀》中的时间医学论治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国芬 《中国中医急症》2007,16(7):858-858,866
《小儿药证直诀》收集了钱乙的主要学术思想和经验。钱乙学识渊博,精通中医学理论,精专儿科,深刻认识小儿时期的生理病理特点,能从多角度分析病证灵活论治,既有原则性又法中有变,对指导儿科病证的治疗奏效灵验。本文就其运用中医时间医学理论施治的学术思想进行初探,以求找出规律,弄清范围,总结经验,使之于临床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4.
中医动物模型重复性差,割裂了病与证的联系;单纯借鉴西医病理模型制备中医病和证的模型,不符合中医理论的要求;病证结合模型体现病与证的紧密联系,符合临床实践,已成为中医实验动物模型发展的新方向。本文对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建立、优势及评价体系的构建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惊厥又称惊风,是小儿常见的危急重症。其发病突然,变化迅速,证情凶险,列为中医儿科四大证之一,本文写了用中医治疗小儿惊厥,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制定小儿脑瘫中医四诊量化指标体系,经专家论证形成专家共识,进一步规范脑瘫临床病例信息采集,推进小儿脑瘫辨证分型规范化,为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和构建脑瘫中医人工智能诊疗系统奠定基础。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起草拟定小儿脑瘫中医四诊量化指标体系,邀请行业专家先后进行三轮论证,最终形成小儿脑瘫中医四诊量化指标体系专家共识。结果 确定小儿脑瘫5种常见证型,即肝肾不足证、心脾两虚证、痰瘀阻滞证、脾虚肝亢证、脾肾虚弱证,并修定、完善各证型的辨证证素,对证素进行量化,形成量化指标体系专家共识。结论 小儿脑瘫中医四诊量化指标体系专家共识为脑瘫规范辨证提供依据,推进小儿脑瘫辨证分型规范化,并为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及脑瘫中医人工智能诊疗系统的构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中医辨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4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手足口病(HFMD)是婴儿和儿童的一种常见病,是以小儿手、足、口腔黏膜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和散在的黏膜溃疡及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中医将其分为“常证”和“变证”。笔者就其“常证”即西医的普通型病例运用了中医辨证分期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现代社会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在儿童保健门诊中小儿食积、疳证等脾胃病却屡见不鲜。食积,又称积、积滞,《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中所记载的"宿食不消候"、"伤饱候"是本病的最早记载。其是由乳食喂养不当,停积脾胃,运化失健引起的一种病证,以不思乳食,腹胀嗳腐,大便不调为特点。多见于婴幼儿,若积久不消,迁徙失治,可转化成疳。西医称消化不良,治疗多  相似文献   

19.
病证结合是中医目前发展的基本方向,结合中医对疾病证的推理性判断和西医对疾病的实证性认识,以病统证,病证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是中医发展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中医推拿敷贴疗法对小儿乳食积滞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名便秘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推拿手法联合中药穴位敷贴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小儿化食丸口服治疗,期间观察经治10 d中医证候积分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经治10 d,治疗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90%,治疗组在总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推拿敷贴治疗小儿乳食积滞型便秘的临床疗效确切,适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