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1981年到1990年的九年间,对371例甲状腺分化癌进行甲状腺全切手术,用~(131)I进行全身显像发现转移灶的132例作为研究对象.~(123)I摄取率测定是用Na~(123)I18.5MBq口服24小时后测颈部摄取率.~(131)I全身显像是在甲状腺全切4~6周后进行,全切后用T_4替代疗法的患者,改用T_3(50~75μg/天)服用3周,停用T_3 3周后,在禁碘情况下服~(131)I111~185MBq,48小时后进行全身显像.服~(131)I前测血中甲状腺球蛋白(Tg)浓度及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显像前晚服泻剂去除肠道内残留的~(131)I.γ照相机用高能平行孔准直,全身前后位及后前位摄像.~(131)I治疗是在血中TSH处于高值状态及禁碘下,口服~(131)I3.7GBq(100mCi),一周后作治疗量的~(131)I全身显像.  相似文献   

2.
为判断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测定是否能代替~(131)I全身显像(WBS)随访术后甲状腺分化癌病人,作者用这两种方法对61例病人(其中乳头状癌38例,滤泡状癌14例,混合型9例)作了对比研究.全部患者都服用了甲状腺激素制剂(相当于左旋甲状腺素2.5~3.5μg/kg).在服药过程和WBS前停药阶段用IRMA法测定Tg,阴性值为低于5ng/ml.诊断性WBS在停服激素制剂后22天(T_3)~40天(T_4)进行,口服~(131)I剂量为74~148MBq,服药后24小时显像.结果:第一组(14例,临床、生化、WBS均未  相似文献   

3.
~(131)I全身显像是检测甲状腺癌局部或转移的可靠方法.但此类病人在生理性放射性碘浓聚或其排泄的正常通道上均可伴发放射性污染的假象,如果忽视这一点,则将导致癌转移的错误结论.下面是两例病案报告的文献复习.病例1:男,54岁.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三年行~(131)I全身显像,有一功能性甲状腺残迹和下颈部可疑转移灶.经口服~(131)I 7215MBq(195mci)治疗4个月后再行~(131)I全身显像,见除了残余早状腺床外,右髋部出现一个新的放射性核素浓聚区.开始  相似文献   

4.
1病例报告患者女,78岁。1991年6月初无意中触及右颈部有一肿物,无触痛和发热,目服抗生素治疗无好转,于同年7月3日入院。体检:甲状腺右叶肿大,并可扪及直径为2.5cm境界不清、质硬、表面凸凹不平结书,左叶甲状腺未扪及结节。预测未触及肿大淋巴结。131I扫描示:右侧甲状腺有3cm×3cm区域吸收放射性131I低于正常甲状腺组织,为冷给节。B超检查为右叶甲状腺实性肿物。同年7月19日手术,术中见甲状腺轻度肿大,与周围无粘连,右叶下极构及直径为2.5cm硬性结节,左侧未们及肿物。行右侧甲状腺腺叶切除,快速切片病理检查疑甲状腺鳞癌,…  相似文献   

5.
作者介绍了五年期间用碘标记MIBG显像检查16例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的经验.患者年龄为1周~12岁(半数在3岁以下),15例在诊断时尿儿茶酚胺含量高于正常.~(131)I-MI-BG剂量为18.5MBq(0.5mCi),静脉注射后48小时显像.~(123)I-MIBG剂量为74MBq(2mCi),注射后24小时显像.注射前患者均口服碘剂以封闭甲状腺.部分病人加做~(99m)Tc-DTPA肾显像或~(99m)Tc-胶体肝脾显像以协助定位,加做~(99m)Tc-MDP显像诊断骨转移.  相似文献   

6.
~(131)I显像是甲状腺癌随访的可靠方法。一旦切除正常甲状腺组织,任何~(131)I的异常浓聚均提示有功能性转移。一名有甲状腺滤泡腺癌病史的妇女,术后6周用3700MBq(100mCi)~(131)I治疗,6个月后再次用185MBq(5mCi)~(131)I后3天做甲状腺显像,在右上腹显示一个大的放射性增高区,提示有肝脏转移性病变。~(99)mTc胶体肝脏显像显示肝脏后部有一巨大缺损,但明显位于肝外。用肝脏扣除扫描证实,  相似文献   

7.
1例29岁女性患者,体检发现甲状腺结节,诊断为乳头状甲状腺癌,做了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给予甲状腺素抑制治疗。术后6年颈部又出现包块,99m Tc甲状腺显像显示右锁骨上部有多个放射性浓聚区,提示为残留甲状腺组织,肿瘤复发和转移。给予131 I去除治疗后7个月仍有结节存在,患者又相继做了两次手术,131 I扫描及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随访阴性。9个月后,131 I全身扫描证实双侧前胸部有放射性浓聚,胸部骨显像正常,血清Tg为2.6ng/ml,促甲状腺激素56.5mIU/ml,泌乳素19.9ng/ml,为轻度升高;无泌乳,乳腺检查正常,无结节;胸部X线片正常,双侧乳腺造…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一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处于甲状腺功能低下状态的患者,在行~(131)I全身显像时,发现心包积液浓聚~(131)碘。并介绍了显像特征。 68岁女性患者,于1982年10月因右颈部有一大包块而就诊。由于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直接侵及喉头,故对其进行了全甲状腺切除、喉摘除和右颈部根除扫荡术。术后8周用1.1×10~8Bq(3.0mCi)~(131)行全身显像,未发现异常摄取,给病人以甲状腺素维持剂量,情况良好。 1985年1月,患者又发现左颏下肿块,经手术为复发之乳头状癌并与食道粘连。术后停用甲状腺素。原计划在停用甲状腺素6周后行甲状腺功能试验和~(131)I全身显像,但由于病人无症状,延至停药后10周。此时血清甲状腺功能试验明显低下,用1.9  相似文献   

9.
陈翼  赵晶  黄昊 《人民军医》2008,51(1):29
1病例报告患者女,46岁。1992年因右颈部包块,于当地医院行B超检查示甲状腺右叶上极有一1cm×1cm大小结节,无压痛,无呼吸及吞咽困难,双手无颤抖。甲状腺核素扫描示甲状腺右叶温结节,建议定期复查。1998年复查甲状腺核素扫描示甲状腺右叶温结节,与1992年检查结果比较无变化,未行治疗。2003年再次复查,提示甲状腺右叶凉结节,摄锝功能在正常范围,患者仍无不适,未治疗。2005年行甲状腺B超检查,示双侧甲状腺多发实性占位,右叶可见1.7cm×1.4cm大小低回声结节,左叶可见2个0.4cm大小低回声结节,考虑为结节性甲状腺肿。再次复查甲状腺核素扫描示甲状腺右叶上极冷结节,结节内组织代谢活性较高,建议患者手术治疗。手术探查发现,甲状腺右叶上极可见一1.5cm×1cm大小圆型肿物,质硬,甲状腺左叶下极可见2个0.5cm大小肿物,质中。术中冰冻切片病理报告:右叶甲状腺乳头状癌,左叶结节性甲状腺肿。行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右叶),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左叶)。术后病理报告:右叶甲状腺乳头状癌,左叶结节性甲状腺肿。2讨论结节性甲状腺肿是一种甲状腺增生性病变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无明显临床症状,通常是患者自己或体检时发现。碘缺乏是...  相似文献   

10.
55例被临床和生化实验室检查证实是甲状腺毒症的患者,给予放射性~(131)I 治疗。用~(131)I 前有24例用他巴唑治疗,每日30mg,至少应用四个月,同时给予三碘甲腺原氨酸以防止医源性甲状腺低功。于服~(131)I 前5天停用他巴唑。其余31例单独应用~(131)I。两组病人年龄和性别分布,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是相似的。两组~(131)I 给予剂量为3.7MBq/g 甲状腺组织,甲状腺重量是使用γ照相机计算机系统~(123)I 腺体照相得到的表面面积而推算出来的。二组病人在一年内每月由相同医护人员进行血清T_4、T_3和TSH 测量以做为临床估计。甲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全切术后131I治疗后、131I全身显像阴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015年1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131I治疗后、131I全身显像阴性伴或不伴甲状腺球蛋白,怀疑复发或转移的患者PET/CT检查资料,根据摄取程度分为良性或恶性,所有病变最终有病理确认或经随访证实。结果 1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发生在左叶4例,右叶8例,双叶2例。18F-FDG PET/CT显像提示术区及全身阴性5例,术区和/或淋巴结异常摄取9例,其中真阳性7例。转移部位分别为:双侧颌下、右颈部、右锁骨上1例;右颌下、左颈部、双肺1例;右锁骨上、右口咽旁1例;左颈部、气管左旁、胸1~4椎体1例;气管右旁1例;右颌下、左颈部、左鼻咽旁1例;左颈部、左锁骨上、右锁骨上1例;1例局部复发并远处转移。SUVmax最大值39.6,SUVmax最小值3.1,平均SUVmax 11.12±8.57。Tg升高患者8例,其中Tg最大值为1398.0ug/L,TG最小值为117.0ug/L,平均值为(377.31±488.89)ug/L,1例Tg Ab升高大于500IU/L,TG为1.38 ug/L。SUVmax与Tg之间线性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R2=0.495,自变量系数为0.012。结论当131I全身显像阴性、血清甲状腺球蛋白增高大于32.7ug/L时,18F-FDG PET/CT显像则能发现转移或复发灶,优于131I全身显像。而131I全身显像阴性时、血清Tg小于3.9ug/L时,18F-FDG PET/CT显像并不能提供更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手术及131I治疗后患者全身扫描(RxWBS)示纵隔浓聚131I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收集1998-2004年收治的331例DTC术后患者共1183次131I治疗后5~7 d的RxWBS图像,所有患者至少接受2次131I治疗,结合甲状腺球蛋白(Tg)测定、其他影像学检查及临床随访结果分析纵隔浓聚131I的影像学特征及原因.结果 331例患者中最终诊断为纵隔浓聚131I者共34例,其RxWBS主要表现为纵隔点状、团块状、哑铃状或弥漫性放射性浓聚灶.其中甲状腺癌转移者21例,残留甲状腺组织8例,其余5例胸腺摄取131I患者年龄均<45岁.结论 DTC术后患者纵隔浓聚131I可归因于甲状腺癌转移灶、甲状腺组织及胸腺摄取等.胸腺摄取131I是45岁以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RxWBS假阳性的重要原因之一,血清Tg测定及131I SPECT/CT、CT增强扫描、MRI等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方法 :回顾性研究 5年间因甲状腺分化癌手术切除甲状腺患者共 5 4例 ,年龄 18~ 84岁 (中值 47岁 ) ,小于 45岁的30例。他们均在术后至少进行过一次 1 3 1   I治疗 ( 2 5 90~ 5 5 5 0MBq,70~ 15 0 m Ci) ,全身 1 3 1  I扫描 ( 74~ 111MBq,2~ 3m Ci)阴性或可疑。 5 4例全部作 99Tcm - MIBI和 2 0 1  Tl显像 ,其中 43例 1 3 1  I扫描后立即做 2 0 1  Tl和 99Tcm- MIBI显像 ,显像前停甲状腺素片 6周 ,停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2周 ,显像时血清促甲状腺激素 ( TSH )浓度高于 5 0μIU/ m l(正常为 0 .4~ 3.5μIU/ml) ;另 11例在…  相似文献   

14.
医用同位素     
097 ~(123)碘4小时及24小时甲状腺扫描的比较(简报)过去,甲状腺扫描的常规方法是口服~(131)I,患者于第二天来院进行线性甲状腺扫描。给药与扫描相隔24小时,这对有工作及住在远处的患者特别麻烦。~(99m)Tc 的高锝酸盐也广泛地作为扫描剂,但在多结节性甲状  相似文献   

15.
不同剂量首次131I去除甲状腺术后残留组织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回顾分析343例DTC病例,比较不同剂量首次131I去除甲状腺术后残留组织(RRA)疗效,并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 343例DTC患者行甲状腺全切术或近全切术,术后经影像学检查无局部或远处转移.以首次131I剂量将343例患者分为3组:A组101例,剂量为1850 ~2220 MBq;B组103例,剂量为2590~2960 MBq;C组139例,剂量为3330~3700 MBq.RRA后随访6~12个月.判断RRA成功标准:(1)131I全身扫描甲状腺床未见放射性摄取;(2) TSH刺激状态的Tg<10 μg/L.应用SPSS 15.0软件对数据进行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343例患者RRA成功率63%( 215/343);(2)A、B和C组成功率分别为59%( 60/101)、64%( 66/103)和64%(89/139),3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57,P=0.720);(3)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性别(P=0.030)、手术方式(P<0.01)、手术次数(P=0.004)、治疗前TSH(P =0.019)、治疗前Tg水平(P<0.01)为有关因素,剔除年龄(P=0.420)、病理类型(P =0.585)、淋巴结转移(P =0.858)、多灶(P=0.365)、TNM分期(P =0.388)和剂量(P=0.733)等无关因素,将有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手术方式(P<0.01)和治疗前Tg水平(P<0.O1)是影响RRA疗效的因素.结论 DTC患者甲状腺全切或近全切术后,小剂量1850 ~ 2220 MBq RRA与大剂量3330~ 3700 MBq RRA疗效相同.术式和治疗前Tg水平是影响RRA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滤泡型甲状腺癌转移灶引发甲状腺毒症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40岁。1996年3月发现左颈部肿物,当时未诊治。2004年3月因右股骨颈病理性骨折行人工假体置换术,术后病理检查示甲状腺滤泡癌骨转移,遂于2004年5月行甲状腺全切术,术后病理检查为甲状腺滤泡状癌。患者于2004年6月至2008年7月在本科进行大剂量^131Ⅰ治疗,共12次,每次口服^131Ⅰ3700~7400MBq,累计总剂量54057MBq。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肿瘤131 I-NGR γ显像及切伦科夫光学显像(CLI)的特征与差异,探讨肿瘤多模态显像的有效方法.方法 检测并比较小鼠腹腔注射不同活度(0、740 kBq及7.4 MBq)131I时,体表185 kBq及1.85 MBq131I的γ显像与CLI信号;γ显像及CLI检测不同活度(0、231、463、925和1850 kBq) 131I-NGR与CD13表达阳性的HT1080细胞及表达阴性的HP29细胞的结合情况;对荷瘤裸鼠在尾静脉注射18.5 MBq131I-NGR后2、4、8及12 h进行动态γ显像与CLI,12 h后切除体表肿瘤并移植至腹腔,再次进行γ显像与CLI.结果 γ显像及CLI均能清晰显示体表185 kBq及1.85 MBq的131I;但随腹腔注射131I的增加,γ显像显示的体表131I信号逐步减弱.当腹腔注射7.4 MBq埒131I时,体表185 kBq 131I难以显示,而体表1.85 MBq 131I则仍可显示,但信号明显减低;CLI对体表131I的检测则几乎不受腹腔131I的影响,腹腔注射7.4 MBq 131I仍可清晰显示体表131 I.γ显像及CLI均显示CD13受体表达阳性的HT10180细胞与131 I-NGR特异结合,而阴性表达的HP29细胞不与131I-NGR结合,且HT10180细胞与131I-NGR的结合随131I-NGR的增加而增加.荷瘤裸鼠注射18.5 MBq 131I-NGR后2h CLI可清晰显示肿瘤,12hγ显像显示肿瘤;12 h切除肿瘤移植至腹腔,γ显像清晰显示肿瘤,但CLI却无显示.结论 CLI与γ显像对肿瘤的显像存在差异.CLI对体表肿瘤的早期检测较好,而核素显像对深部肿瘤的检测较好,两者联合的多模态显像有助于提高对肿瘤的检测.  相似文献   

18.
儿童及青少年Graves病131I治疗后的随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儿童及青少年Graves病131I治疗的随访结果.方法 对161例8~17岁儿童及青少年Graves病患者(男43例,女118例)进行131I治疗.甲状腺按其质量1.85~3.70 MBq/g给药,全疗程剂量范围74~1221 MBq,首次给药剂量中位数为185 MBq.随访24~104个月,平均(62±22)个月.结果 失访14例(8.70%),治愈98例(60.87%),好转9例(5.59%),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复发3例(1.86%),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37例(22.98%).随访期内未见患者生长发育受影响,亦无致癌致畸.131I治疗对患者及其后代无影响,除甲亢复发和甲减外没有其他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论 131I治疗儿童及青少年甲亢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综合分析Graves病131I治疗后发生早发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甲低)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310例Graves病行131I治疗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观察资料、实验室检查及甲状腺功能检查等资料,采用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判别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多因素分析方法进行回顾性统计学分析.结果①聚类和因子分析显示,在病程、疗程、发病情况及病情4项临床观察指标中,前3项相关程度高;在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与刺激甲状腺免疫球蛋白(TSI)、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与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4项实验室测定指标中,前2项间及后2项间相关程度高,影响作用相似.②Fisher判别分析显示,在甲状腺质量、有效半衰期、最高吸131I率、患者服131I剂量和每克甲状腺组织给予平均131I剂量5项计量指标中,平均131I剂量因素对早发甲低的发生具有判别能力.③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各项131I治疗Graves病后早发甲低的相关因素中,治疗前甲状腺质量、每克甲状腺组织给予131I的平均剂量、甲状腺最高吸131I率及TSI水平是治疗后出现早发甲低的影响因素.结论 131I治疗Graves病后早发甲低的发生可能受多种相关因素影响,在治疗前综合考虑各项影响因素,并对理论剂量适当调整,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早发甲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醋酸泼尼松片在预防131I"清甲"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甲状腺全切除术后颈部水肿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0月行甲状腺全切除术后经病理确诊为DTC的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治疗组(n=50)。对照组患者131I"清甲"治疗前不给予药物预防颈部水肿发生;而治疗组患者131I"清甲"治疗前24 h开始,预防性口服醋酸泼尼松片以防止颈部水肿发生。结果治疗组中3例(6.0%)患者出现轻度颈部水肿,对照组中4例(8.0%)患者出现轻度颈部水肿,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颈部水肿患者连续3 d口服醋酸泼尼松片后,颈部水肿消失。患者颈部水肿发生于服131I后36~50 h内。结论 DTC患者经过甲状腺全切除术后行131I"清甲"治疗时,不需要预防性口服醋酸泼尼松片来预防颈部水肿的发生,可极大地降低口服糖皮质激素药物给患者带来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