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胎儿心律失常治疗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胎儿心律失常是引起胎儿和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随着超声技术的进展,胎儿心律失常的产前诊断和治疗进展迅速。本文就胎儿心律失常的发病情况,宫内治疗及相关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胎儿心律失常的正确诊断对其治疗至关重要,可根据心律失常类型对胎儿进行个体化治疗,积极改善胎儿预后,提高胎儿存活率,避免不明原因胎儿宫内死亡的发生。临床上胎儿心律失常可分为3种类型:心脏节律不规则、快速心律失常和缓慢心律失常。诊断方式包括胎儿心电图、心磁图、脉冲多普勒及M型超声心动图。大部分胎儿心律失常为良性,通常不需要治疗,但需要密切随访。而对于伴随心功能不全或胎儿水肿的持续性胎儿心律失常,则需要宫内治疗。综述不同类型的胎儿心律失常的诊断方法、病因及治疗方案,加强胎儿宫内管理,改善胎儿围生结局。  相似文献   

3.
胎儿心律失常发病机制尚未明确.通过胎心听诊、超声检查、连续胎心监护以及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可准确地诊断胎儿心律失常,并进行相应处理.对于胎儿心动过速者,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后,通常可继续监测;药物可用于控制持续性胎儿心动过速.对出现持续心动过缓胎儿,免疫抗体检测阳性妊娠妇女应进行密切监测,需要除外胎儿心脏畸形;对出现不规则心律胎儿,可临床随诊,药物治疗效果有限.大多数心律失常胎儿预后好,心脏畸形发生率很低.  相似文献   

4.
胎儿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随着胎儿心血管系统临床监护日趋被重视 ,以及医疗检查设备的改善 ,近年来 ,关于胎儿及新生儿心律失常的报道逐渐增多。胎儿时期发生心律失常可导致宫内死亡和新生儿死亡率增加 ,尤其是伴有非免疫性水肿的胎儿[1] 。目前 ,胎儿心律失常的诊断主要依靠M型超声心动图 (M UCG)及脉冲多谱勒频谱诊断 ,发生的心律失常种类主要为室上性心动过速 (室上速 )及心房扑动 (房扑 )。但仍无理想的治疗药物及给药途径[1,2 ] 。现就目前有关胎儿心律失常的诊断与治疗方法介绍如下。一、发病机理胎儿心律失常较成人相对少见 ,但可引起胎儿非免疫性水肿 …  相似文献   

5.
大多数的胎儿心律失常是心脏胚胎发育中的良性过程,呈一过性,预后良好。而持续性的胎儿心律失常或伴有心脏结构缺陷、胎儿水肿的心律失常,可致围生儿不良结局。报道1例合并胎儿水肿的持续性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病例,治疗期间病情反复,于妊娠36周行剖宫产术终止妊娠,新生儿出生后3 d死亡。通过回顾患者的一般情况及诊疗过程,总结经验教训,加强临床医生对疾病及其治疗方案的认识,对于胎儿心律失常的患者应当加强围生期母儿监护,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以改善不良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律失常胎儿围产结局及其临床管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9年8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收治入院的76例妊娠合并胎儿心律失常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胎儿心律失常临床处理及围产结局。结果:入院治疗的76例心律失常胎儿,有19例予经胎盘转运药物宫内治疗,3例内科治疗,11例引产,65例(85.53%)成功分娩存活儿,分娩后治疗5例,未处理32例,1例2~+月死亡,余发育良好。76例中以房性早搏(PAC)为主(33例,43.42%),有16例(20.05%)合并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其中31.25%(5/16)为胎儿室间隔缺损(VSD),9例分娩存活儿。胎儿水肿组、胎儿非水肿组在胎儿宫内治疗率(61.54%vs 13.89%)、分娩孕周(32.87±1.53周vs 38.22±2.99周)、分娩体质量(2307.9±1097.7 g vs 3099.3±635.6 g)、胎儿存活率(38.46%vs 8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例胎儿心律失常病例合并母体自身抗体阳性,其中房室传导阻滞(AVB)3例(42.86%),2例存活出生。结论:胎儿心律失常是否合并先天性心脏病、胎儿水肿、母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影响围产结局。针对不同胎儿心律失常类型、病因、是否并发宫内水肿等应多学科合作评估,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必要时对心律失常胎儿进行宫内治疗干预,以改善围产结局。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胎儿期心律失常的诊断方法、临床意义及对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4年6月至2006年1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产前检查中发现胎儿心律失常孕妇57例,分析孕妇病史、胎儿心电图、胎儿超声心动图、妊娠结局。结果胎儿心律失常中胎儿心动过速、胎儿心动过缓和不规则胎儿心律的构成比分别为17.4%、4.3%和78.3%。首次发现胎儿心律失常的孕周及胎儿心律失常的类型与新生儿预后没有显著关联。持续发作心律失常的胎儿,其预后显著差于偶发心律失常的胎儿。经期待疗法,孕期胎儿心率恢复正常的有21例(36.8%),出生后新生儿心率迅速恢复正常的有15例(26.3%),经对症治疗后有14例新生儿恢复正常心率(24.6%)。发现4例(7.0%)胎儿心脏结构异常。59.7%的孕妇合并产科并发症。结论大部分心律失常的胎儿预后良好,在临床上可以密切随访,可在分娩前或出生后恢复正常心率;与胎儿预后不良有关的因素为持续发作心律失常、胎儿伴有水肿。  相似文献   

8.
病理性胎儿心律失常发病率约1%~2%,严重时可导致胎儿循环失代偿、水肿、心力衰竭,甚至死亡.胎儿超声心动图是最重要的检查手段.心律失常的性质和类型预示转归并影响临床处理和预后.通过及时适当处理,大多数心律失常可得到良好控制.从而改善围生儿结局.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随着胎儿医学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胎儿异常在分娩前被发现并通过胎儿宫内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随着医学研究的进展,一些胎儿疾病的自然转归也被更进一步了解.大多数胎儿异常都可以期待至分娩后再行治疗,只有很少数的胎儿异常情况需要宫内手术治疗.治疗的目的是为了延缓疾病的进展,处理紧急的威胁生命的病理状况,从而尽可能使胎儿发育接近成熟或坚持到分娩后,而得到更好的治疗[1].  相似文献   

10.
胎儿心律失常通常用多普勒检查可发现。某些心律失常可引起胎儿心衰水肿甚至死亡。极需在胎儿出生前诊断心律失常的类型。因为(1)某些心律失常可通过给母亲服药来纠正;使肺已成熟的胎儿提前出生,在生后得到更好的治疗,(2)某些心律失常伴有严重心脏结构畸形者,早期诊断后,可在22周前中断妊娠;(3)某些心动过缓病例,  相似文献   

11.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评价胎儿房性早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评价胎儿房性早搏王鸿DennisWood房性早搏是胎儿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临床听诊无法确定其性质以及可能对胎儿生长发育所产生的影响。胎儿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是目前准确诊断胎儿房性早搏而又无创的唯一方法,为临床鉴别胎儿心律失常类型及治疗和预防...  相似文献   

12.
随着医学伦理学及医学生物技术的不断完善,产前诊断技术获得飞速发展,胎儿疾病的产前诊断范围有了很大扩展,同时带动了胎儿宫内治疗的进展.胎儿宫内治疗是目前产科发展的最前沿,涉及多种学科.本文就胎儿宫内治疗目前研究状况简要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胎儿心律失常的性质与类型预示胎儿的转归并影响临床处理及预后。频发严重的胎儿心律失常或伴心脏结构缺陷的胎儿心律失常,可致不良围产儿结局。因此,早期发现、诊断高风险的胎儿心律失常并正确进行宫内干预,可改善胎儿预后。  相似文献   

14.
胎儿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胎儿心律失常发病机制尚未明确。通过胎心听诊、超声检查、连续胎心监护以及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可准确地诊断胎儿心律失常,并进行相应处理。对于胎儿心动过速者,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后,通常可继续监测;药物可用于控制持续性胎儿心动过速。对出现持续心动过缓胎儿,免疫抗体检测阳性妊娠妇女应进行密切监测,需要除外胎儿心脏畸形;对出现不规则心律胎儿,可临床随诊,药物治疗效果有限。大多数心律失常胎儿预后好,心脏畸形发生率很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胎儿心律失常孕妇进行随访,分析其近远期预后,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4月至2010年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进行胎儿心脏超声检查诊断为胎儿心律失常的541例孕妇的临床资料,并进行追踪随访。结果:①541例胎儿心律失常孕妇中,胎儿期前收缩303例(56.01%);快速胎儿心律失常196例(36.23%),其中窦性心动过速92例,室上性心动过速101例,心房扑动3例;胎儿心动过缓42例(7.76%),其中房室传导阻滞8例,窦性心动过缓34例。②共随访391例,失访150例,随访时间1~5年。其中合并胎儿心脏结构异常18例(3.33%),随访15例,有14例终止妊娠放弃胎儿;未合并胎儿心脏结构异常孕妇中有3例因出现胎儿水肿、心力衰竭终止妊娠;不愿承担风险自愿选择终止妊娠10例,分别为室上性心动过速1例,心房扑动2例,房室传导阻滞4例,严重窦性心动过缓3例。产前给予药物治疗共10例,8例有效,2例无效出现胎儿水肿终止妊娠。③共计364例患者继续妊娠,其中期前收缩的胎儿211例,后随访仅1例转归异常;快速胎儿心律失常中窦性心动过速65例和室上性心动过速67例均无转归异常;胎儿心动过缓21例,仅1例于新生儿期死亡。转归正常的患儿生长发育情况等同于正常同龄儿,预后良好。结论:胎儿心律失常类型多样,预后不同,应根据具体类型决定个体化治疗和临床处理方案。发生胎儿心力衰竭、水肿和合并有心脏畸形时,提示预后不良,需要积极进行临床干预,必要时终止妊娠放弃胎儿。胎儿期前收缩临床上最常见,其和胎儿窦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6.
超声心动图对心律失常胎儿预后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胎儿心律失常是一种较常见的胎儿疾病。超声心动图能在产前对胎儿心律失常进行分类和诊断已早有报道,为探讨超声心动图对提示胎儿心律失常预后的预测价值,我们对134例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心律失常的胎儿进行了随访(死胎经尸检证实),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胎儿一过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相对更高。持续性的心律失常通常与胎儿水肿、早产、围产儿发病率及死亡率的增加相关。产前通过M型超声或胎儿超声心动图能够增加胎儿心律失常的诊断率。精准的产前诊断及宫内干预,有望改善心律失常胎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前可行宫内胎儿治疗的疾病已逐渐明确,作为治疗对象的环境羊水的存在而限制了治疗的方法和时间。现以胎儿尿路梗阻性疾病为中心阐述胎儿治疗与羊水的关系。 可行和正在探讨的宫内胎儿治疗疾病:(1)因母儿免疫反应引起的胎儿贫血及免疫性胎儿水肿可采用胎儿输血治疗。(2)某些胎儿循环不全:现在认为心动过速型心律失常是本疗法的最佳适应症,而心动过缓型心律失常中部分房室传导阻滞将成为今后本法治疗的疾病。治疗上可经母体、胎盘或胎儿直接给药。另外,双胎间输血综台征及骶尾部畸胎瘤引起的胎儿循环不全可做胎盘血管吻合术、肿瘤切除术。(3)肺发育不全:尿路梗阻性疾病特别是下尿路梗阻是早期妊娠胎儿外科治疗的最佳适应症,即行胎儿膀胱羊膜腔分流术。先天性膈疝可行胎儿疝还纳术。胎儿尿路梗阻性疾病的诊治:(1)胎儿尿路梗阻性疾病的病理改变:胎儿尿路梗阻使胎儿尿不能排入羊膜腔而引起无羊水症,可发生致死性肺发育不全。(2)尿路梗阻性疾病的筛选:孕14~15周胎儿尿开始  相似文献   

19.
胎儿治疗     
近年来由于应用超声波及羊水分析进行诊断,使产前诊断取得飞速进展.同时由于分娩时及早期新生儿死亡率下降已使围产儿死亡率降低,但胎儿死亡率并未减少,为了改善胎儿死亡率,需要完善的胎儿管理,,在开展产前诊断的同时发展胎儿治疗。一、胎儿治疗的历史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产前超声诊断技术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胎儿结构畸形在出生前被明确诊断,部分胎儿结构畸形随着病情进展,在胎儿期可继续加重或引起其他重要器官的继发性损害,导致胎儿或新生儿严重功能缺陷或死亡.这类结构畸形若能在胎儿期得到适当矫正,可解除或缓解病情的进展,以争取出生后进一步治疗的时机或使生命得以延续并减少后遗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