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和”与“和而不同”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飞 《中医药学刊》2005,23(3):420-421,428
中医药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而不同”是中医学坚持自身特色,兼容并蓄,不断继承发展的重要理念。“和”是中医学基础理论的精髓,中医学的基本出发点和理想目标是达到阴阳和谐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2.
温家宝总理2003年12月访美期间,在哈佛大学作题为《把目光投向中国》的演讲中指出:“中华民族具有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而不同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提出的一个伟大的思想。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彼此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强调“用和而不同的观点观察处理问题”。温家宝说:“中华民族的祖先曾追求这样一种境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事开太平’。今天,人类正处在社会极剧大变动的时代,回溯源头,传承命脉,相互学习,开拓创新,是各国弘扬本民族优秀文化的明智选择。”温总理的这席话,值得我们认真领…  相似文献   

3.
梳理近代上海特殊的“租界”与“移民”特征、整理上海医家的来源、分析上海中医学术流派的产生与嫁接等史实,充分表明近代享誉海内外的上海“海派中医”,始终根植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浓厚的“和而不同”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4.
以“和而不同”的思想构建和谐的研究生师生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前研究生师生关系存在不少问题,直接影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引入和而不同的思想试图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以不同为基础,即尊重不同个体的特质和差异性,谋求建立一种以共同理想、共同道德价值取向为基础的和的局面。为建立和谐充满生机的师生关系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探讨中国传统哲学中“和”的涵义,认为其来源于《易经》,对中医学的治疗目的、治疗原则和方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和”在一定程度上充分体现了中医的特色。随着时代的发展,致病因素日益复杂,导致医疗模式的转换和治疗的个体化,使得“和”这一治疗精神重新被重视,其代表的治疗方法也将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草人 《中医药文化》2001,18(3):30-32
根据字书和医籍资料考证,"瘭"原作"熛"."瘭"与"疽"联词,《集韵》释为"病疡,脓溃也"."瘭疽"系一广义之病名,为多种化脓性皮肤炎症之总称.以字形字义释病名,能有助对疾病病理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以中华传统为指导,指出保持"和"是事物存在的最佳状态 ,而阴阳的动态平衡又是"和"的最佳表现方式,引申出中西医结"和"是人类医学上对疾病认识、预防、治疗的最佳福音.  相似文献   

8.
中医学理论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和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治神是针刺治疗的核心.追本溯源,针刺治神当和之.即在治疗的过程中应把握好中和之道,注意气血、阴阳、情志等之间的平衡与协调.文章从阴阳和、气血和、情志和、医患和4个方面对针刺治神当和之这一观点进行论述,以期为针刺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阴阳自和"理论与失眠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阴阳自和"思想的内涵,探讨对失眠治疗的指导意义,提出从"阴阳自和"角度来总体把握失眠的论治,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具有鲜明的中医特色.  相似文献   

10.
月辰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3,21(9):1464-1464
“轻可去实”源于徐之才《药对》 ,指麻黄、葛根清扬宣散之属 ,后世医家不断发展拓宽其内涵 ,特别是清代医家善用轻剂 ,叶天士在《温热论》中提出 :“在表初用辛凉轻剂”后人多误解“轻可去实”即用轻清疏解的药物以治疗风温初起的表实证。今笔者朔本求源 ,剖析其义 ,以纠其偏。  相似文献   

11.
人秉天地之气,应四时而生,情志思维、生理活动,皆应顺势而为,强求耗损,导致机体功能活动失常,阴阳失调、气血失和、经脉滞涩、脏腑功能紊乱,即《内经》谓"生病起于过用"。生命自然有序进行日"常",过用则失常,失常即日"病"。适度运动与劳作,量力适度,以"形劳而不倦"为宜,使气血通畅,筋骨强健,预防疾病,颐养天年。  相似文献   

12.
出土简帛医学资料是中医学的源头文献,出于时代久远,破损严重等,对简帛资料的研究往往众说纷纭。本文针对医学简帛中的"■"进行考证,提出不同说法,认为应是"腘"字。  相似文献   

13.
贯众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考证,汉代<本草经>记载的贯众具有蕨类植物特征,而魏晋文献所称"贯众"实为种子植物,六朝开始蕨类植物才成为药用贯众主流,其中,狗脊贯众Woodwardia japonica使用历史相对较久,占主流地位.  相似文献   

14.
贵州苦丁茶品种考证及资源调查(一)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苦丁茶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作药品和饮品使用均有悠久历史,但长期以来贵州苦丁茶的来源被误定为木樨科日本毛女贞Ligustrum japonicum Thunb var.pubescens Koidz或日本女贞)L.japonicum Thunb,经文献资料考证,资源调查,植物分类研究,认为贵州无上述两种植物分布,贵州苦丁茶来源应定为粗壮女贞L.ro-bustunBl及光萼小蜡L.sinenseLour.var.myrianthum(Diels)Hofk等。  相似文献   

15.
草人 《中医药文化》2002,19(4):13-13
宋人唐慎微撰《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简称《证类本草》)。书前所列“证类本草所出经史方书”中有《广利方》。《广利方》三字前无冠名“年号”。但正文秦艽、红蓝花、牡丹条所引《图经》文 ,均作《正元广利方》。  在秦艽条 ,苏颂还说 :“《正元广利方》疗黄 ,心烦热、口干、皮肉皆黄。以秦艽十二分、牛乳一大升同煮 ,取七合去滓 ,分温再服 ,差。此方出于许仁则。”此处苏颂所说 ,“此方出于许仁则”系指此疗黄之秦艽方 ,非指《正元广利方》为许仁则所著。《正元广利方》为医方著作名 ,非医方名。而红蓝花和牡丹条引《正元广利方》…  相似文献   

16.
白芷本草考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梦月  贾敏如 《中药材》2004,27(5):382-385
对白芷的药用历史、产地变迁、四大商品的栽培历史、原植物变化、采收加工、炮制方法、药材质量评价及入药部位等作了较详细的本草学考证.  相似文献   

17.
中药麦芽的本草学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分类学及临床应用等,从本草学的角度对中药麦芽的基源进行了分析考证。认为麦芽基源于大麦Hordeum vulgare Linn。种以下的栽培变种六棱皮大麦。  相似文献   

18.
《采艾编翼》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扬子 《中国针灸》2000,20(12):752-754
通过对《采艾编翼》的考证,发现现存版本有相关篇幅为后人从《医宗金匮》补入,特别是卷三的外科方药。剔除后人补辑的内容,《采艾编翼》是一部上、下两卷的灸法考著,上卷为灸法基础,主要论述经络、腧穴、灸法治测等;下卷为灸法治疗学,主要论述临床各科疾病的灸法治疗。该书有内容简明扼要易学易用、临床经验独特实用、灸药并用相得益彰的学术特点,且具浓郁岭南特色,值得深入研究。其著者和校辑者还有待考证。  相似文献   

19.
张波  刘星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21(12):715-716
宋明时期的“天人合一”观,以“天人同理”为模式,以“格物穷理”为手段,使中医命门学派医家建立了“太极(命门)—阴阳—五行(脏腑)”生命模式,并以此来探索生命的起源和奥秘。对“天人合一”观不同历史时期特质的研究,有利于把握中医学理论形成的轨迹和脉络,为进一步发展中医学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肾实证"分类考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肾实证,肇见于《内经》,但自宋以降多主张“肾无实证”论。肾实证不仅客观存在,并且可以分为六大证型:肾实证,乃由肾邪气壅盛或郁滞所致;肾热证,可分为肾实热证及肾湿热证两型;肾寒证,分为肾实寒证和肾寒湿证两型;肾风证,由风邪入中肾或其经络所致;肾水证,指肾或肾经脉为水所困;肾石证,肾中有热,水结成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