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邵仁德  鲁厚清 《安徽医药》2011,15(9):1137-1138
目的评价早期放置鼻空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支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该院近3年来收治的25例SAP患者,12例早期接受经鼻空肠管肠内营养+肠外营养(EN+PN)治疗,13例接受全肠外营养(TPN)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腹胀缓解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的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感染率的差异。结果经鼻空肠管肠内营养+肠外营养组(EN+PN)与全肠外营养(TPN)支持组腹胀缓解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的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感染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经鼻空肠管EN+PN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能改善全身情况,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秦谊  张徽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2):3429-3430
目的了解早期肠内营养(EN)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血清内毒素的影响。方法将2000年1月至2009年3月收治的无急腹症手术指征的SAP患者30例随机分成EN组和肠外营养(TPN)组,EN组17例,TPN组13例,以TPN作为对照,研究EN与SAP患者血清内毒素水平及疾病发展的关系。结果通过EN,SAP患者的血清内毒素明显下降,治疗效果优于TPN。结论 SAP早期给予EN支持,可促使血清内毒素下降,减少患者痛苦,促进体内内环境稳定。  相似文献   

3.
吴晓华 《海峡药学》2012,24(7):158-159
目的探讨营养支持治疗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24例非手术治疗重症胰腺炎患者临床资料。分为全肠外营养(TPN)组和肠外营养(PN)、肠内营养(EN)阶段性治疗组。观察两组在血清学指标、并发症、继发二重感染、死亡率、和住院费用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均能耐受早期肠外营养;在给予营养后白蛋白、血钙水平均明显升高,血糖、血淀粉酶、白细胞与营养支持前相比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在白蛋白、血钙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继发二重感染、并发症和住院时间上PN加EN组均少于T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P分阶段性营养支持治疗是安全、有效的,EN在SAP治疗中应尽早使用。  相似文献   

4.
早期肠内营养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病情和预后的作用。方法63例SAP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和全胃肠外营养(TPN)组;EN组(32例)于发病早期胃镜下放置空肠营养管,并给予肠内营养;TPN组(31例)常规给予静脉营养。观察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的APACHEⅡ、Ranson及BalthazarCT评分;症状缓解时间、血清淀粉酶和白细胞复常时间、住院天数以及感染、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治疗2周后EN组患者的APACHEⅡ、Ranson及BalthazarCT评分较TPN组明显好转;EN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血清淀粉酶和白细胞复常时间、住院天数较TNP组明显缩短;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疗法可改善SAP患者病情,提高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感染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SAP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发病急,病情重,临床表现多为上腹部疼痛,腹胀伴恶心、呕吐,腹部压痛及血尿淀粉酶增高等。近年随着SAP病死率明显下降,其中营养支持发挥了重要作用。我院2007年12月至2010年12月共收治SAP患者34例,其中采用鼻空肠管肠内营养(EN)+肠外营养(PN)治疗SAP16例,全肠外营养(TPN)治疗SAP18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肠内营养支持与全胃肠外营养支持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SAP患者54例,其中接受肠内营养(EN组)和全胃肠外营养(TPN组)的患者分别为26例和2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局部和全身的并发症、病死率、住院天数及费用情况。结果给予营养支持后,EN组临床疗效及营养状况改善评分均优于TPN组,住院天数(18±4 d)、住院费用(25114±852元)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15.4%)均低于TPN组[分别为(26±6 d),(36501±1250元),46.4%],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P患者接受肠内营养较全胃肠外营养临床疗效显著,可降低住院时间及费用,且无肝功能损害及血糖升高等并发症危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N)+微创腹腔引流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对照研究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35例,17例接受经鼻空肠管肠内营养+微创腹腔引流治疗,18例接受全肠外营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生化指标恢复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的差异。结果鼻空肠管肠内营养+微创腹腔引流比全肠外营养症状体征改善明显,生化指标恢复及住院时问显著缩短,住院费用明显减少(均P<0.05)。结论 EN+微创腹腔引流是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的重要手段,合适的肠内营养能有效降低SAP患者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和病死率,治疗费用明显减少,缩短了住院天数,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全胃肠外营养(TPN)和肠内营养(EN)联合应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效果。方法将SAP的患者53例随机分为TPN组(28例)及TPN+EN组(25例),观察2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感染发生情况、手术情况、病死率、合并MOF发生率、合并肾功能不全发生率、其他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TPN+EN组较TPN组能更快缓解患者症状,降低疾病严重程度、MOF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减少重症监护时间和住院时间。结论SAP患者以EN和TPN联合治疗能有效改善胰腺炎的自然病程,且能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和费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空肠内营养(EJN)联合生大黄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治疗价值.方法:将2003年3月至2011年3月住本院ICU、EICU、消化内科45例SAP患者分成3组,A组15例为联合组即肠外营养(PN) +EJN序贯+生大黄组,B组12例生大黄+全胃肠外营养(TPN)治疗组,C组25例为TPN组.观察患者...  相似文献   

10.
急性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起病凶险,病情复杂,并发症和病死率高.患者代谢紊乱,消化吸收功能严重障碍,营养摄入和吸收不足,高代谢状态使患者的营养需求增加.2000年以来,我院收治SAP 62例,其中28例采取全胃肠外营养(TPN),余34例采用行肠内营养(EN)加肠外营养(PN)治疗,现将两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目的 比较肠内及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 PN)支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临床效果,了解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 EN)的可行性及其优势.方法 回顾分析近2年中我院收治的52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接受EN分成EN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22例),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后第7、14天的营养状况、突出生化指标.结果 给予营养支持后,两组患者血、尿淀粉酶和血糖明显降低,血钙明显升高(P<0.05).与PN组比较,EN组血清白蛋白显著升高,血白细胞明显降低(P<0.05);肝功能损害EN组均低于PN组.结论 EN支持是SAP重要治疗手段,在无绝对禁忌证的情况下,对SAP患者尽早给予EN是安全和有效的,较PN能够获得较好的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型急性胰腺炎(SAP)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法。方法将4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全肠外静脉营养(TPN)组、肠内和肠外联合营养(PN EN)组,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42例中并发症发生率为54.8%,死亡10例,死亡率为23.8%。其中,TPN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死亡率为33.3%;PN EN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2.9%,死亡率为14.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403,P=0.121;χ2=2.100,P=0.147)。但TPN组营养支持时间为20~64d,平均(30.7±12.1)d;PN EN组为14~30d,平均(20.2±5.1)d,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38,P=0.000)。结论肠内和肠外联合营养支持虽不能显著改善重型急性胰腺炎的预后,但可显著缩短营养支持时间。  相似文献   

13.
探讨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促炎因子及肠屏障功能的影响。选取我院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87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其中EN组44例,PN组43例。EN组采用肠内营养治疗,PN组采用肠外营养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EN组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PN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PN组,EN组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1、D-乳酸、二胺氧化酶和尿L/M比值均明显降低,且EN组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PN组。肠内营养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较肠外营养治疗效果更显著,可显著降低促炎因子水平和全身免疫炎症反应程度,保护肠屏障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鼻空肠管在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消化科2011年01月到2012年8月收治的2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应用空肠营养管给予肠内营养(EN),与本院2009年8月至2010年11月收治的18例SAP患者应用全胃肠外营养(TPN)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后血清白蛋白和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但两组组间改善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EN组APACHE II评分及CT评分较TPN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胃镜放置鼻空肠营养管对于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及促进脏器功能恢复具有显著效果,且方法简单,患者易接受,为临床保守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经鼻肠管早期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2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2例。对照组营养治疗只给全胃肠外营养(TPN),肠内营养组在胃肠外营养基础上适时给予肠内营养(EN)。结果肠内营养组在并发症总体发病率、死亡率、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方面均低于对照组。结论经鼻肠管早期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安全性高,疗效好,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肠外和肠内联合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某院在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6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用肠外营养治疗,观察组联合肠外+肠内营养治疗,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肠外和肠内联合营养治疗SAP可快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徐胜  吴化奎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7):2585-2586
目的 探讨早期空肠内营养(TPN)联合中药空肠内滴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收治的SAP 10例为联合组,该组除常规治疗外,给予早期空肠内营养联合中药空场内滴注治疗.另选SAP 10例为TPN组,除常规治疗外,采用传统的胃肠道旷置,TPN营养支持治疗.结果 联合组患者腹痛及腹胀缓解及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上明显优于TPN组(P<0.01);联合组的死亡、多脏器功能衰竭、导管源血流感染例数小于TPN组.结论 早期空肠内营养联合中药空肠滴注治疗SAP较传统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胃镜置入鼻空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在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救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12年9月期间收治的21例因SAP入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004年1月至2007年9月收治的11例SAP患者作为对照组,均行全胃肠外营养(TPN)支持治疗,2007年10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10例SAP患者作为观察组,经胃镜放置鼻空肠营养管进行肠内营养(EN)支持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对血尿淀粉酶等特异性指标、腹痛等临床症状缓解、营养状况及预防感染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腹痛缓解时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身体质量指数(BMI)、血清白蛋白的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感染等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N是SAP营养支持的重要途径,治疗后血尿淀粉酶等特异性指标恢复快,较快缓解腹痛等临床症状,有效地促进营养状态的恢复,预防感染的发生,与TPN相比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经鼻空肠管肠内营养(EN)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治疗作用。方法:对经鼻空肠管EN30例(研究组)与肠外营养(PN)(即静脉营养)治疗SAP患者36例(对照组)在症状体征、白细胞、血红蛋白、生化指标恢复时间、体重、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进行比较。结果:经鼻空肠管EN比PN的症状体征、体重、生化回复时间、费用明显减少。结论:EN的疗效优于PN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比较鼻空肠管肠内营养+肠外营养(EN+PN)和全肠外营养(TPN)对重症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收集重症患者39例,19例接受经鼻空肠管肠内营养+肠外营养(EN+PN)治疗,20例接受全肠外营养(TPN)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臂肌围、氮平衡、血清白蛋白、血清钾、血清钙和继发感染率的变化。结果 EN+PN与TPN治疗前后臂肌围、血清白蛋白、氮平衡和继发感染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N+PN应用于重症患者是卓有成效的,经济的,安全可行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