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海洛因依赖者相关生物学因素与复吸的关系。方法对98例脱毒的海洛因依赖者进行血浆精氨酸加压素(AVP)、血小板5-羟色胺(5-HT)、事件相关电位P300、多导睡眠图(PSG)及脑电图检测。于1年后随访,了解其复吸情况,并分析上述生物学指标与复吸的关系。结果98例海洛因依赖者脱毒1年后随访,复吸68例,复吸率为70%。复吸组与未复吸组比较脱毒后各生物学指标,前者存在低血浆AVP水平、高血小板5-HT水平、P3潜伏期延长以及PSG检测中的觉醒时间长、觉醒次数多、觉醒比高、REM潜伏期长、REM(%)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小于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脱毒后低血浆AVP水平、高血小板5-HT水平、REM周期数少、觉醒次数多、REM潜伏期延长、P3潜伏期延长是引起海洛因依赖复吸的重要生物学因素。结论海洛因依赖复吸可能与多种生物学因素有关,相关生物学检测对预测和减少海洛因依赖者的复吸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所1996年1月~1998年7月期间,收治女性海洛因依赖者256例,对其中脱毒后复吸,经MMPI人格测定资料完整的120例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患者年龄16~42岁,以无业、个体和待业者为多(112例,73.2%),中学文化程度者多(117例,97....  相似文献   

3.
海洛因稽延性戒断症状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海洛因依赖者脱毒治疗后,往往在较短的时间内复吸。但对导致复吸因素之一的稽延性戒断症状的详细情况了解不多,我们对此进行了初步调查,以了解脱毒治疗后未重新染毒的海洛因依赖者的稽延性戒断症状。1 资料11 研究对象:为重庆市公安局强制戒毒所,脱毒15天以上,年满18岁,小学以上文化程度,入院前连续使用海络因3个月以上,入院时尿液吗啡定性检验阳性,符合ICD10有关海洛因依赖的诊断标准,愿意配合本项调查的未重新染毒的海洛因依赖者。排除有器质性疾病及有严重的外伤未痊愈者、怀孕和哺乳期妇女。12 调查方法:采用海洛因稽延性戒断症状…  相似文献   

4.
世界卫生组织将药物依赖(也称药物成瘾)分为躯体依赖和精神依赖。现行的戒毒方法:如替代疗法、冷火鸡疗法、亚冬眠疗法等。只能使毒瘾患者摆脱躯体依赖,但脱毒后患者仍存有强烈的“心瘾”,即药物精神依赖,表现为强迫性对药物的渴求,这是复吸的主要原因,脱毒治疗3个月后复吸率高达95%。因此戒毒的关键是治疗“心瘾”、防止复吸,然而对于药物精神依赖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近年来国内外许多作者,尝试通过脑部立体定向手术,来减轻药物精神依赖,本文拟就这项探索性工作的研究动向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44例海洛因依赖者复吸的临床分析潘柳萍,邓振芬本文试图通过对海洛因依赖者戒毒后复吸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减少戒毒后复吸的综合措施.资料与方法资料来源:分析对象为1993年10月~1994年4月到我院戒毒并确诊为海洛因依赖者,首次戒毒的病例除外。...  相似文献   

6.
海洛因依赖者复吸原因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海洛因依赖者复吸原因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方法:运用半结构性访谈问卷对83名男性海洛因依赖者进行访谈,了解复吸原因,并比较不同类型复吸原因者在首次吸毒年龄、持续吸毒年限、成瘾时间、快感减退时间、吸毒频率、毒品依赖程度、环境诱发渴求感、平均戒断时间、最长戒断时间之间的差异。结果有23人(27.7%)从未有过戒毒经历、18人(21.7%)因为心瘾强烈而复吸、20人(24.1%)由于朋友引诱、10人(12.1%)为了消除烦恼、9人(10.8%)感到空虚无聊而复吸、其他原因有3人(3.6%);从未戒毒者的成瘾时间显著短于有戒毒史者;不同复吸原因的依赖者在毒品依赖程度、平均戒断时间以及最长戒断时间上差异显著。结论复吸原因不同的海洛因依赖者具有不同的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7.
吸毒者一旦染上毒瘾 ,复吸率极高 ,脱毒后不到半年再复吸者高达 95 %以上[1] 。为了解复吸的原因 ,降低复吸率 ,为此 ,本文作者对 130例海洛因依赖者进行了调查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调查方法采用北京医科大学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编制的《药物滥用复吸因素调查表》和《16项复吸原因问卷》[2 ] ,对我院戒毒所收治的海洛因依赖复吸者进行调查。本文复吸者是指停用毒品 3天以上 ,并再次吸毒。2 结  果2 1 人口学特征 被调查对象共 130例 ,其中男 92例(70 77% ) ,女 38例 (2 9 2 3% ) ;平均年龄 (2 9 6± 4 0 )岁 ;小学文化 19例 (14…  相似文献   

8.
双侧扣带回毁损术治疗海洛因精神依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侧扣带回毁损术治疗海洛因精神依赖的临床疗效和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对4例海洛因成瘾病人术前行美沙酮脱毒治疗;之后采用MRI定位立体定向扣带回毁损术,在双侧扣带回前中1/3交界处射频制造毁损灶;术后进行康复治疗和帮助其回归社会。结果均顺利接受了治疗全过程,无明显并发症。随访半年,2例病人无复吸;1例术后1个月内偶有复吸,其后无复吸;另1例病人术后4个月起复吸。操守较好者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明显缓解,海洛因渴求程度明显减轻。结论双侧扣带回毁损术治疗海洛因精神依赖,安全、近期有效;可能与精神症状的缓解有关,长期效果有待随访。  相似文献   

9.
443例海洛因依赖者戒毒后复吸的心理社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43例海洛因依赖者戒毒后复吸的心理社会因素分析郑洪波,方少心,冯容妹对443例在我院接受戒毒治疗后回归社会的海洛因依赖者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对象均系1990年5月以来在我院接受戒毒治疗且居住在本市区的海洛因依赖者,本资料随访日期为199...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纳曲酮对阿片类依赖者脱毒后维持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二阶段法,在常规脱毒治疗后1 周使用纳曲酮维持,疗程观察6 个月,评价①服用纳曲酮维持率;②服用纳曲酮后再吸阿片类的体验;③对纳曲酮的总体评价。结果 43 例入组观察,20 例(465 % ) 完成6 个月的疗程,完成疗程随访的患者对阿片类渴求程度明显下降,其评分由入组前823 ±3 .4 降至2 .75 ±4 .6 。结论 纳曲酮对阿片类依赖患者脱毒后的维持治疗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能耐受,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1.
海洛因依赖者脱毒后自然杀伤细胞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海洛因依赖者在脱毒后自然杀伤( N K) 细胞活性是否恢复正常。方法 将18 例脱毒48 ~72 小时、18 例脱毒33 ~58 天、15 例脱毒117 ~120 天的海洛因依赖者及11 名正常对照者纳入研究。 N K 细胞活性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 M T T) 比色分析法测定。结果 海洛因脱毒后48 ~72 小时、33 ~58 天、117 ~120 天及正常对照组的 N K 细胞活性分别为3011 % 、3425 % 、3897 % 、4489 %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海洛因依赖者脱毒后4 个月内的 N K 细胞活性减少( P< 001) 。海洛因依赖者随脱毒时间延长, N K 细胞活性有逐步恢复的趋势, N K 细胞活性减少与戒断症状或稽延性戒断症状无相关关系。结论 完全脱毒4 个月的海洛因依赖者的免疫功能未能恢复至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伏隔核毁损术对阿片类药物依赖病人酒精及尼古丁依赖的影响。方法 对接受伏隔核毁损术的68例阿片类药物依赖伴酒精及尼古丁依赖病人进行随访,采用吗啡尿检及纳络酮催瘾实验判别术后是否阿片类药物复吸,采用饮酒问卷及尼古丁依赖自评量表对术前、术后不同时期酒精、尼古丁依赖程度进行评分并比较。采用问卷法调查术后病人再次饮酒、吸烟时主观感觉的变化。将饮酒及吸烟后的轻松、兴奋感分为增加,无变化和减弱三个等级,分析手术治疗阿片类药物依赖合并酒精及尼古丁依赖的疗效的相关性。结果 术后12个月,阿片类药物复吸率为54.8%,酒精及尼古丁依赖程度术前吸毒时和术前生理脱毒治疗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酒精及尼古丁依赖程度为:术后0.5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而术后6个月与术后12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仍远低于术前生理脱毒治疗时的水平。结论 针对阿片类药物依赖病人实施的伏隔核毁损术不但能明显降低吸毒者阿片类药物的心理依赖程度.而且对酒精及尼古丁依赖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康复训练对男性海洛因依赖者的影响。方法对50名海洛因依赖者进行了至少4个月的康复训练,康复训练以海洛因依赖者的需求、所处的康复阶段及接受能力为中心,包括强化戒毒治疗动机、减少吸毒造成的危害、复吸预防等各种技能训练。康复训练前后测量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结果康复训练后海洛因依赖者幻想、退避、自责等不成熟型应对方式分值下降,而求助的分值增加,社会支持增加。结论康复训练改善男性海洛因依赖者的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海洛因依赖者在脱毒后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是否恢复正常。方法 将18例脱毒48~72小时、18例脱毒33~58天、15例脱毒177~120天的海洛因依赖者及11名正常对照者纳入研究。NK细胞活性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分析法测定。结果 海洛因脱毒后48~72小时、33~58天、117~120天及正常对照组的NK细胞活性分别为30.11%、34.25%、38.97%、44.89%  相似文献   

15.
海洛因依赖者的人格障碍及性别差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海洛因依赖者的人格障碍及其性别差异。方法用DSM-Ⅲ-R人格障碍用定式临床检查手册,调查了93名自愿戒毒的海洛因依赖者DSM-Ⅲ-R轴Ⅱ人格障碍的诊断情况并对其进行不同性别间比较。结果轴Ⅱ人格障碍发生率达到89.2%。边缘型人格障碍(62.4%)和强迫型人格障碍(59.1%)最常见,其次是偏执型人格障碍(52.7%)。除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外,其它类型人格障碍不同性别间未发现显著性差异。结论海洛因依赖者存在各种类型的人格障碍。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更多见于男性患者。为了加强治疗效果预防复吸应针对不同性别个体采取个性化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广州地区海洛因依赖10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104例首次住入我院二科的海洛因依赖者的临床资料。男性97人,女性7人,平均年龄27.6±4.5岁,84.6%为个体户,89.4%的吸毒史在3年内。吸毒后期将海洛因放在香烟内吸或烫吸68人,静脉或肌肉注射36人。使用不同的药物治疗均可达到消除戒断症状目的。平均住院7.7±3.3天。出院后短期复吸海洛因者相当多,长期的康复治疗和善后照顾对防止复吸很有必要,加强康复机构的建设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海洛因依赖者脱毒后白细胞介素6 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变化。方法 采用 E L I S A 法检测18 例未给予任何治疗药物且停用阿片类药物48 ~72 小时、18 例脱毒33 ~58 天、15 例脱毒117 ~120 天的海洛因依赖者的白细胞介素6 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并同时对稽延性戒断症状或急性戒断症状进行评定。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海洛因依赖者脱毒后的白细胞介素6 和肿瘤坏死因子α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白细胞介素6 和肿瘤坏死因子α随着脱毒时间的延长逐步向正常恢复。结论 白细胞介素6 和肿瘤坏死因子α可考虑作为海洛因依赖者脱毒后机体恢复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为比较丁丙诺啡与人工冬眠两种脱毒方法治疗后的复吸情况 ,我们对这两种疗法治疗后的病人进行为期 1年的随访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于 1999年 2~ 8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戒毒的海洛因依赖者 ,共 5 2例 ,其中男 34例 ,女 18例。年龄 18~ 41岁 ,平均(2 6 1± 11 1)岁 ;吸毒年限 6~ 32月 ,平均 (18 2± 11 7)月 ;日吸毒量 0 5~ 2 5g ,平均 (0 86± 0 45 )g;吸毒方式 :烫吸 2 9例 ,静脉注射 13例 ,混合 10例 ;首次住院戒毒者 17例 ,复吸后入院者 35例。均符合CCMD 3有关海洛因依赖戒断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尿检吗啡阳性 ,排…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立体定向毁损术治疗海洛因依赖的手术疗效,分析术后复吸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脑立体定向术的154例海洛因成瘾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病人精神卫生状况进行调查随访。结果随访154例,时间5~6年,其中复吸52例(33.8%,复吸组),未复吸102例(66.2%,未复吸组)。复吸组术后躯体化、强迫症状、敌对、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明显高于未复吸组和国内常模(均P<0.05)。结论立体定向手术是海洛因依赖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强迫症状和人格障碍的改善是消除心理依赖的基础及手术戒毒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精神病性和躯体化是复吸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纳曲酮对海洛因依赖戒断后的抗复吸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海洛因依赖者在戒断后复吸率甚高,为了解纳曲酮是否具有抗复吸作用,对1994年在我所戒毒者以此药治疗后的随访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均系多次反复脱毒人员共47例。其中男29例,女18例,年龄18~31岁,平均23.4岁。自愿并在家属支持下使用纳曲酮。疗前肯定已无戒断症状,尿液吗啡样物质测定阴性。并肌注纳曲酮0.8mg作催瘾试验,均证实体内已无鸦片类物质存在。首日剂量为5mg/d,若无不适反应,每日加倍服用,直至40~50mg/d为度。最高量必须维持3月以上,维持巩固量不得低于20mg/d。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