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及后处理在膝关节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由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http://www.ncbi.nim.nih.gov/PubMed)及CNKI数据库(www.cnki.net/index.htm) 1995/2009有关螺旋CT三维重建修复膝关节骨折的文献,检索关键词为“膝关节骨折,三维重建,CT断层扫描”,限定语言种类为英文和中文。排除重复、较陈旧的文献以及综述、Mete分析类文献。共28篇文献符合标准,中文14篇,英文14篇。同时结合病例进行分析,50例膝关节骨折患者均接受了普通X射线平片检查,经多层螺旋CT扫描和后处理,比较三种方案的检查结果,并与术中及术后观察结果进行对照。 结果:螺旋CT三维重建及后处理功能在膝关节骨折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利用多平面重建、表面遮盖、容积再现和最大密度投影对轴位像进行补充。病例分析结果显示,X射线确诊率为88%,多层螺旋CT确诊率为100%,通过螺旋CT三维重建能够明确诊断,更正分型。 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能更准确地显示普通X射线平片所不能直接显示的关节面骨折,在显示关节腔及关节面骨折、明确骨折分型和膝关节损伤情况方面要优于普通X射线平片检查。  相似文献   

2.
背景:由于肩胛骨骨折结构复杂、重叠较多,X射线平片检查容易造成漏诊。随着多排螺旋CT及三维重建技术的应用,三维重建图像能够直观、立体、多方位地显示骨折特征。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和表面遮盖显示重建后处理技术在肩胛骨复杂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使用多排螺旋CT对26例肩胛骨复杂性骨折的患者行薄层扫描,全部数据输入计算机工作站上进行多平面重建和表面遮盖显示重建后处理,得到肩胛骨骨折部位高清晰度的三维图像后,从不同角度观察骨折线走行、骨折移位及成角情况,依据三维图像进行骨折分型及模拟手术入路。 结果与结论:多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和表面遮盖显示重建图像能多方位、立体、全面地显示肩胛骨骨折部位和程度,图像与手术中所见符合率为100%。26例均为2 处或2处以上复杂骨折,共有骨折81处。按Hardegger标准分型:肩胛骨体部骨折28处,肩胛颈骨折13处,盂缘骨折11处,盂窝中央横断骨折9处,肩峰骨折8处,肩胛冈骨折6处,喙突骨折6处。结果提示,多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和表面遮盖显示重建图像显示肩胛骨复杂性骨折的图像直观,对于肩胛骨复杂性骨折的分型、手术入路及内固定器选择等方案的制定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是诊断肩胛骨复杂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背景:多层螺旋CT结合图像后处理技术对骨折诊断的价值已得到肯定,其中安装有图像后处理软件,可用于各种骨关节外伤的诊断。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关节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36例骨关节损伤患者全部进行X射线平片及多层螺旋CT扫描,并进行多平面重建及容积重建,分析平片、轴位、多平面重建及容积重建对骨折或脱位的显示情况。 结果与结论:所有受试者中,X 射线平片有明确骨折仅20例,容积重建图像可以立体显示骨折线的形态和走行,但容积重建图像对骨皮质轻微分离显示不佳、对关节腔内及椎管内游离骨折片显示困难。多平面重建可以准确显示骨折线以及骨折片的移位。3种方式对关节骨折诊断的阳性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提示,64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可以直观、立体、清晰、多角度地显示关节骨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背景:在不同的外力作用下,踝关节骨折块的数目、移位、关节面的受累情况,关节间隙内骨折碎片的位置情况十分复杂,仅凭X射线平片难以良好显示,轴位二维CT虽然分辨率高、影像无重叠,但缺乏立体感,难以准确、全面评价骨碎片的整体情况。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在踝关节骨折的分型和修复方面的临床价值。 方法:对36例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螺旋CT三维重建,明确踝关节骨折的Danis-Weber分型,并制定内固定方案,选择最佳的手术路径。按Barid-Jackson评定标准评定疗效。 结果与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结果显示,36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中B型患者22例(61%),C型患者14例(39%)。治疗效果显示,36例患者中优19例(53%),良13例(36%),可4例(11%),优良率为89%。提示螺旋CT三维重建能够真实反映踝关节骨折的病变情况,对踝关节骨折的分型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背景:依靠胸部摄片诊断肋骨骨折常导致误诊和漏诊。 目的:分析双源CT结合三维重建技术在肋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使用双源CT对65例肋骨骨折患者进行薄层扫描,将数据发送至工作站行多平面重建、容积再现技术,得到肋骨骨折高清晰度的三维图像后,从不同角度观察骨折线走行、骨折移位及成角情况。 结果与结论:双源CT结合三维重建图像清晰显示65例患者286根骨折,其中52例保守治疗,其余13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制定手术方案时均参考了三维重建图像,所显示的骨折部位、移位、成角等情况与术中所见一致。提示双源CT能明确诊断肋骨骨折,多平面重建和容积再现技术互相补充对诊断肋骨骨折及指导治疗方案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 在普通个人计算机上利用颅脑CT二维图像实现对颅骨的三维重建。方法: 利用正常人颅脑CT扫描数据集,采集二维图像数据,利用Amira软件对二维图像数据进行颅骨的图像分割、提取其轮廓线、三维可视化重建。结果:利用颅脑CT二维图像数据在普通计算机上得到了颅骨精细的三维模型。此模型能够多个视角显示和观察,并能单独显示某一分离的结构,同时可对其进行编辑和精确距离测量。结论:在普通计算机上应用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可以获得颅骨精细的三维模型,解决了传统上只能依赖螺旋CT机进行三维重建的难题,为科研、教学及建立颅脑模型数据库提供方法和积累了资料,为三维重建技术在普通计算机上的广泛应用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28层纳四维螺旋CT在颅底骨折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128层纳米四维螺旋CT扫描确诊76例颅底骨折的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8层纳米四维螺旋CT薄层扫描,多平面多种方式三维重建,可直观的提供深部的细微骨折、不典型及特殊骨折的详细信息。结论128层纳米四维螺旋CT薄层扫描及多平面多种方式三维重建是目前诊断颅底骨折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背景:目前临床上评估骨折愈合进程主要依赖于X射线片上桥接骨痂的形成和体积。但由于X射线对人体有辐射伤害,无创性的超声监测骨折愈合过程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 目的:运用超声成像动态观察兔下颌骨骨折的愈合过程,并与X射线摄片比较。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设计、动物对照观察,实验于2006-12/2007-12在深圳宝安松岗人民医院实验室完成。 材料:清洁级新西兰大耳白兔30只,兔龄7~12个月,由中山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 方法:随机抽取6只用于正常下颌骨的超声及X射线观察,另外24只制成下颌骨骨折模型,分别于术后1 d,1,2,4,6,8周对实验兔进行X射线平片、超声成像检查,依据X射线平片和超声图像对愈合情况进行评分。评分结果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 主要观察指标:X射线平片、超声成像检查观察骨折愈合的情况。 结果:30只兔均进入结果分析。X射线平片显示下颌骨骨折间隙内组织呈进行性钙化,随着时间延长,骨折间隙逐渐变窄,骨痂从无到有,骨折线从模糊到消失。超声图像显示骨折愈合中期,骨折间隙可见向外隆起的声束,并可穿过间隙。在骨折愈合后期,骨折间隙中向外隆起的声束消失,其后为声影,表明骨痂密度增高,骨痂钙化良好。各期的X射线检查与超声检查结果基本相符合,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为0.966,P < 0.001。 结论:超声检查和X射线平片检查一样,可以通过骨折间隙的变化及骨痂形成的范围来判断骨折愈合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背景:由于椎骨周围组织关系复杂,使得胸椎椎弓根钉手术成功率不是很理想。随着更精密的成像设备出现,骨科手术前检查变的更清晰,准确。借组数字化成像设备势必要提高椎椎弓根置钉书准确性大大提高。 目的:分析在螺旋CT计算机三维重建辅助指导手术技术与传统徒手技术置入胸椎椎弓根钉的效果。 方法:选取临床病例,分为三组:螺旋CT计算机三维技术辅助手术组(A组):传统技术手术组(B组)。所有病例记录钉置入的成功率,术后再次进行螺旋CT扫描评估置钉成功率和准确性。 结果与结论:A组较B两组的置入成功率大大提高;椎弓根穿破率显著降低。利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辅助胸腰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可以显著提高椎弓根钉置入的成功率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螺旋CT3D图像重建在鞍区肿瘤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SCTA)3D重建图像技术在鞍区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组20例鞍区肿瘤经MRI明确诊断后,行SCTA螺旋CT重建3D图像。螺旋扫描层厚2.0mm,间距1.0mm,螺距1.0-1.25,以3.0ml s^-1速度注射对比剂120ml;用同遮盖法(SSD)重建三维图像,所建图像与MRI及手术对照。9例行伪彩SSD重建用以模拟手术入路。结果:螺旋CT3D重建图像能清楚显示鞍区肿瘤的形态及其与大血管、颅骨的三维关系并可显示邻近受压移位的血管;螺旋CT重建图像技术可为模拟手术入路提供重要信息。结论:作为常规二维影像的补充,螺旋CT重建图像技术可提供鞍区肿瘤与邻近血管及颅骨的三维空间图像,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1.
背景:髋关节表面置换过程中二维图谱只能观察到三维解剖结构的某一个侧面,不能全面地把握整体的三维结构。 目的:利用个人计算机结合图像处理软件Amira 4.1对髋关节表面置换进行三维重建,建立髋关节表面置换的可视化数字模型。 方法:对1例髋关节表面置换后患者骨盆进行多排螺旋CT扫描,观测内置物的位置形态,将原始数据以.dicom格式输入个人PC,利用Amira软件,经剪切、分割、表面重建及体绘制等步骤,根据解剖结构特点,对骨盆及髋关节进行三维重建,获得立体形态的髋关节及内置物位置结构。 结果与结论:重建了骨盆、髋关节及内置物的形态构成,重建的三维结构可以多彩色、透明或任意组合显示,经不同角度观察,整体显示清晰、实体感强。在三维表面重建的图像中可清楚观察表面假体的位置形态,特别是可以立体直观显示全髋关节表面置换假体的大小、倾角、稳定性以及磋磨股骨头形态,并可精确测量。提示髋关节表面置换三维重建对基础研究、临床试验及手术规划具有重要价值,应用Amira软件可为三维建模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2.
背景:髋臼恶性肿瘤切除重建的主要目的是在安全边缘切除肿瘤并最大限度获得骨盆稳定及下肢行走的功能。既往多是通过MRI、CT、X射线片等二维资料评估切除范围,具有相当的主观性,缺乏术前设计。计算机三维重建可从整体及各个切面评估肿瘤侵蚀范围,从而做到精确确定肿瘤切除的范围。 目的:评估计算机辅助设计在髋臼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1例髋臼血管肉瘤患者,应用薄层CT扫描获取病变部位的二维数据,计算机三维重建解剖学模型,设计截骨范围、个体化髋臼假体及模拟手术过程。按照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案切除髋臼肿瘤组织,采用异体半骨盆+个体化全髋关节置换重建骨盆环及右髋关节。 结果与结论:异体半骨盆+个体化全髋关节置换后2个月患者开始扶拐患肢不负重行走,6个月患者行走步态基本正常,右髋关节活动良好,无疼痛不适。置换后X射线片提示人工假体与骨盆匹配良好。置换后仅右髋关节外侧有少许皮肤麻木,无深静脉血栓、假体脱位、松动等并发症。提示计算机辅助设计在髋臼周围肿瘤的治疗中有着广阔应用前景,它使手术治疗提升到个体化治疗阶段,使手术更精确、更可靠、更方便,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3.
背景:目前应用相对无创的多排螺旋CT来替代有创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进行评价肾脏移植手术中肾脏解剖及功能情况,主要集中在16排螺旋CT及以下机型,鲜有关于64排螺旋CT应用在肾脏移植中的报道。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肾脏移植手术中供者肾脏及受者肾脏的检查价值。 方法:对7例拟自愿捐献一侧肾脏给其亲属进行活体肾脏移植的供者肾脏及6例接受了肾脏移植的受者肾脏进行了CT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期增强扫描,并对增强扫描各期进行多平面重建、容积再现技术、最大密度投影及曲面重建等三维后处理。 结果与结论:7例供者CT血管造影显示左右肾均为1条肾动脉者4例;左肾2条肾动脉,右肾1条肾动脉者1例;左肾3条肾动脉,右肾两条肾动脉者2例;所有供者左右肾均见1条肾静脉及1套肾盂输尿管。MPR重建显示左肾囊肿1例,CT尿路造影显示双肾功能均未见异常,与手术对照,符合率100%。6例受者中CT血管造影显示6例移植肾动脉、静脉及输尿管吻合口均未见狭窄及内瘘,其中4例移植肾大小形态及密度正常,增强扫描动脉期皮质髓质分界清晰,皮质CT值均在150 HU以上,静脉期肾脏实质强化均匀,CT尿路造影显示肾脏泌尿功能正常;2例移植肾增强扫描动脉期皮质髓质分界不清,皮质CT值均小于100 HU,静脉期肾脏实质强化较弱,延迟10 min扫描仅见少量对比剂排泄,经过肾脏穿刺确诊为排斥反应。结果表明,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能完成对肾实质、肾血管以及泌尿系统的综合评价,可作为肾脏移植前后评价肾脏解剖及功能的较好方法。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射线计算机;后处理;肾移植;三维重建;排斥  相似文献   

14.
背景:随着碘对比剂在CT增强检查中的大量应用,其不良反应亦受到广泛关注。在不影响图像诊断质量的前提下,使用低浓度低剂量碘对比剂降低人体毒副反应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目的:验证低浓度低剂量碘对比剂在犬颈部动脉成像中的可行性。 方法:将3种不同浓度碘对比剂(370,350,300 mgI/mL)分别分成高、中、低剂量组(1.50,1.25,1.00 mL/kg),共9个实验组。对3只家犬进行多层螺旋CT颈部动脉成像重复扫描,每组扫描8次。原始数据进行三维成像,包括容积重现、多平面重建;二维成像包括最大密度投影和曲面重建。由两名放射科医师对血管边缘及血管分支显影情况进行评分。 结果与结论:各实验组多层螺旋CT犬颈部动脉CT血管成像血管边缘及分值情况评分结果显示,血管边缘显示良好(评分>2分),血管分支显示良好(评分>3分)。犬颈部动脉边缘显影情况及分支显影情况的评分结果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其Kappa值分别为0.799,0.733。9个实验组间动脉边缘及分支显影两两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应用低浓度低剂量碘对比剂可获得良好的多层螺旋CT犬颈部动脉CT血管成像图像。 关键词:碘对比剂;颈动脉;CT血管成像;动物实验;低浓度;低剂量  相似文献   

15.
We report ten cases of insufficiency fracture of the sacrum, a recently individualized pathological entity. These fractures occur in elderly women with pronounced osteopenia of the pelvis. The clinical symptoms are low back pain and sometimes mechanical radiculalgia. Histories of previous injury are rare. In 50 per cent of the cases X-ray films of the pelvis show fractures of the anterior pelvic arch (iliopubic and ischiopubic rami).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or radionuclide bone scanning provide an almost certain diagnosis of sacral insufficiency fracture. This diagnosis is confirmed by a favorable clinical outcome after 2 months.  相似文献   

16.
背景:复杂的关节内骨折二维成像不能准确反应损伤特点,依靠三维成像从三维空间清楚准确地观察骨折移位情况,从而能有效指导成功实施骨折内固定。 目的:观察三维C臂术中三维成像辅助支持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23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实施了骨折切开复位支持钢板内固定术,术中三维C臂X光机扫描三维成像监视骨折复位及钢板螺钉位置。观察骨折复位、螺钉位置、切口愈合情况及有无并发症发生。膝关节功能评定采用Rasmussen评分标准。 结果与结论:胫骨平台骨折一次性解剖复位17例,再次复位6例;螺钉位置良好11例,再次调整螺钉位置12例。18例随访3个月,膝关节功能恢复参照Rasmussen评分, 优9例,良8例,可1例,优良率94%。提示胫骨平台骨折术中三维成像监视能实时细微地从冠状面矢状面横断面3个断层切面及立体三维重建了解骨折复位及内固定情况,有效提高了骨折解剖复位和内固定位置正确性,为膝关节功能恢复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