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87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将同一时期出现的健康儿和感染儿进行分析,然后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对感染因素进行总结比较。结果 1感染情况:287例新生儿发生院内感染36例,男女新生儿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新生儿体重<1.0 kg的感染率为18.4%,体重1.0~1.5 kg感染率为15.7%,体重>2.5 kg感染率为7.1%,说明体重与感染率存在相关性(P<0.05);3新生儿的胎龄和住院时间与感染率存在相关性(P<0.05);4革兰阳性菌的感染率为55.56%(20/36),革兰阴性菌的感染感染为44.44%(16/36)。5危险因素:出生时的体质指数、肠外营养、胎龄、胎膜早破以及机械通气是感染现象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在日常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应着重注意对革兰阴性菌的预防,此外严格注意卫生的清洁工作,尤其是手部、机械通气指征、插管的无菌状态。对于疾病较为严重的患儿,应尽力缩短通气时间和通气频率,加强早期的营养和后期的调理对预防感染的发生有不可忽略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并发早产儿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1年8月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385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对发生院内感染的病例进行总结,分析感染的致病菌,并针对感染的原因,提高预防性对策。结果 385例早产儿中发生感染100例共118例次,感染率为25.9%。其中最常见的感染为呼吸道感染,有42例;其次为血液和皮肤黏膜感染,各有13例。100例感染患儿中共分离出139例菌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有87株,其次为革兰阳性菌有30株。肠外营养、低体质量及呼吸机治疗是早产儿发生院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要加强对早产儿重症监护病房的监控和管理,重视发生感染的高危因素,采取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合理使用抗生素,有助于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出现早产儿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并制定针对性管理措施.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2011年至2013年新生儿重症监护并发早产儿院内感染的病例50例,对其临床资料以回顾性方法进行分析,了解病原菌分布情况.另选本院同期收治无并发症早产儿院内感染的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例数50例,分析感染的高危因素.结果 呼吸道感染占42%;分离出致病菌株中,革兰阴性菌占62.32%,革兰阳性菌占21.74%;两组早产儿进行分析对比,造成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有:低体重、胎龄短、机械通气和肠外营养等.结论 引发早产儿重症监护病房患儿并发院内感染的因素有很多,需要强化监控和管理力度,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降低院内感染事件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4.
上官峰 《抗感染药学》2020,17(3):369-372
目的:分析急诊重症监护病房(ICU)急性中毒患者伴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解决对策。方法:抽取医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间收治的急诊ICU急性中毒患者96例临床资料,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急性中毒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96例急性中毒患者中,41例合并院内感染,其中呼吸系统感染18例、泌尿系统感染16例、消化系统感染3例、皮肤和软组织感染4例;合并感染者中分离出病原菌59株,其中革兰阳性菌7株(表皮葡萄球菌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4株)、革兰阴性菌33株(不动杆菌属10株、克雷伯菌属8株、大肠埃希菌7株、肠杆菌属5株、铜绿假单胞菌2株、噬麦芽窄食单胞菌1株)以及检出真菌18株(均为白假丝酵母菌);经单因素分析显示,伴有昏迷、洗胃、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间、深静脉穿刺置管、置导尿管等因素均与患者发生院内感染存在相关性(P<0.05);经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有机械通气时间>5 d、气管插管、置导尿管的因素为合并院内感染的独立性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诊ICU急性中毒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较高,机械通气时间>5 d、气管插管、置导尿管是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院内感染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3月至2013年9月我院NICU收治的第一诊断为NRDS的23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发生院内感染(44例)和未发生院内感染(194例)进行院内感染部位、危险因素及病原菌的分析。结果:NRDS患儿的院内感染率为18.49%,住院相关院内感染率为8.5例次/千日,机械通气相关院内感染率为14.4例次/千日,中心静脉置管相关院内感染率为0.3例次/千日;感染部位以血液为主(48.89%),其次为呼吸道(33.33%);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76.19%),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占40.48%。结论:NRDS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疾病院内感染发生率。胎龄小、出生体质量低、肠外营养等是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谢爱香 《安徽医药》2019,23(3):513-516
目的 探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细菌及其危险因素,为降低新生儿感染率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濮阳市中医院小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1 080例新生儿病人临床资料,对发生各系统感染的128例患儿,综合分析感染发生部位、疾病种类、细菌特征及危险因素。 结果 1 080例病人中各种感染128例,感染发生率11.85%;感染部位:呼吸系统感染60例(46.87%),血流感染38例(29.68%),皮肤、软组织损伤感染17例(13.28%),其它部位感染13例(10.16%);新生儿感染主要致病菌为肺炎克雷伯菌28株(21.88%)、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9株(22.66%)、大肠埃希菌22株(17.19%)、B族链球菌(GBS)12株(9.38%);在可能导致感染的因素中,新生儿性别和分娩方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胎龄、低体质量、住院时间、机械通气、侵入性操作、入住暖箱、羊水污染、胎膜早破、围产妇B族链球菌(GBS)筛查之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新生儿感染细菌广、危险因素多,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及时发现可能诱发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防御措施,是降低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发生率和多重耐药菌在新生儿病房传播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陈火容 《河北医药》2015,(4):576-578
目的探究新生儿发生院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统计2010年3月至2013年10月产科出生的新生儿459例,其中发生院内感染者62例,对取得的资料进行分析,采用Pearson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新生儿发生院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459例新生儿出现院内感染62例,感染率为13.51%,其中最多见的感染部位为肺部感染,其构成比为70.96%;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和哌拉西林的敏感性较高,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的敏感性较高;新生儿出现感染与性别没有显著相关性(P>0.05),而与胎龄、出生体重、使用呼吸机、母乳喂养、侵入性操作、基础疾病、使用抗菌药物、住院天数、新生儿肺炎以及缺血缺氧性脑病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生体重<2.5 kg、进行侵入性操作以及住院天数≥7 d是新生儿出现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医护人员及产妇要加强无菌观念,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营养支持,尽可能缩短新生儿的住院时间,减少侵入性操作的机会,从而有效减少新生儿合并院内感染的几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机械通气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和防治对策.方法 对85例使用机械通气患者进行检测,其中56例发生VAP,发生率为65.9%,分析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发生VAP的主要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占66.4%,革兰阳性杆菌占27.0%,真菌占6.6%;VAP患者感染发生率随机械通气时间延长而有增加的趋势.结论 机械通气、病房环境、患者及医务人员因素、侵入性操作、应用抗酸剂、滥用抗生索等为ICU病房患者发生VAP的主要危险因素.针对患者发生VAP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性措施,可有效切断VAP感染途径和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9.
郑喜文 《河北医药》2016,(5):695-697
目的:分析高龄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下呼吸道感染(VAP)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行呼吸机机械通气的高龄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率及病原菌分布,并分析该类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影响因素。结果175例高龄机械通气患者发生 VAP 76例,发生率为43.43%,分离出126株病原菌,VAP 患者革兰阴性菌感染率为65.08%明显高于革兰阳性菌的20.63%,真菌的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70岁、上机时间>7 d、气道湿化、插管前吸痰、半卧位通气、住院时间>15 d、血糖水平≥7.8 mmol/ L 高龄机械通气患者 VAP发生率明显高于≤70岁、上机时间≤7 d、未行气道湿化、插管后吸痰、平卧位通气、住院时间≤15 d、血糖水平<7.8 mmol/ L的患者,气管切开 VAP 发生率>气管插管>面罩通气,基础疾病3种及以上患者 VAP 发生率>2种>1种,组间比较 VAP 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年龄、上机时间、气道湿化、吸痰方式、通气体位、住院时间、血糖水平是导致高龄机械通气患者 VAP 的关键因素( P <0.05)。结论高龄机械通气患者 VAP 发生率较高,年龄、上机时间、气道湿化、吸痰方式、通气体位、住院时间、血糖水平是其关键影响因素,需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掌握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观察PDCA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儿科新生儿病房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823例患儿资料,其中发生院内感染47例,感染率为5.71%,分析感染危险因素;从2015年7月新生儿病房应用PDCA模式,比较PDCA模式实施前后新生儿院内感染率,病房物品、新生儿用品消毒合格率。结果感染组胎龄<32周、出生时体质量<1500 g、住院时间>14 d的新生儿构成比例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0.05)。PDCA模式应用前,新生儿病房物品、奶瓶、奶嘴、空气、医护人员手菌落数达标率分别为80.72%、87.16%、88.07%、75.0%、81.37%,实施后为95.18%、97.84%、99.13%、91.66%、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院内感染率由实施前的5.71%降低为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龄小、出生时体质量轻、入院时间长是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应用PDCA模式管理后显著提高了护理管理水平和感染控制意识,降低了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患儿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临床特点及规律,分析其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寻找有效的防控措施。方法分析1463例高危新生儿医院感染的临床资料,对新生儿下呼吸道感染自身因素、侵入性操作等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监测患儿1463例,发生医院感染35例,感染例次率为2.39%,共22例患儿发生VAP,VAP发生率为18.98‰。其中≤1000 g体重组患儿8例,VAP发生率为47.62‰;1001-1500 g体重组患儿79例,VAP发生率为27.52‰;1001-1500 g体重组患儿392例,VAP发生率为18.06‰;〉2500 g体重组患儿984例,VAP发生率为17.06‰。22例VAP患儿的痰标本共培养出病原菌2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3株,占79.31%;革兰阳性菌6株,占20.69%。结论随着NICU患儿出生体重的增加,VAP发生率明显呈下降趋势,医院应针对高危新生儿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以降低其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合并肺部感染病人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简便抽样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治疗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COPD呼吸衰竭患者8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等资料,探讨诱发COPD呼吸衰竭合并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并根据危险因素制定相应预防对策。结果 87例COPD呼吸衰竭患者中合并肺部感染者51例(58.62%),未合并肺部感染者36例(41.3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使用机械通气、患有低蛋白血症、存在糖尿病史、长时间住ICU、长期使用抗生素、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是COPD呼吸衰竭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51例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81株,其中真菌17株(20.99%),革兰阴性菌株36株(44.44%),革兰阳性菌株28株(34.57%)。结论 COPD呼吸衰竭患者合并肺部感染与年龄、机械通气、低蛋白血症、糖尿病史、ICU住院时间以及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的使用等多种因素有关,应针对以上危险因素采取...  相似文献   

13.
连丽  孙科伟  张歌东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1):1613-1614
目的:分析综合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流行病学特征、相关因素、病原菌分布等特点,为制定预防控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2010年重症监护病房发生医院感染VAP 269例临床资料.结果:VAP 232例,占86.24%.VAP相关危险因素为年龄、基础疾病、机械通气时间、侵入性操作、意识障碍等.从插管到发生VAP的时间为2~53 d,平均(8.4±6.3)d.早发性VAP患者(机械通气≤4d)64例(占27.59%),迟发性VAP患者(机械通气>4 d)168例(占72.41%).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VAP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85.01%,以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为主,分别为29.97%,18.65%,15.29%,7.03%.结论:VAP的发生与多种危险因素相关;针对VAP的各种危险因素实施综合干预措施,才能有效的预防和减少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呼吸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呼吸内科住院的老年患者27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31例)和非感染组(244例)。患者入院后,对患者进行详细记录,进行相关化验、检查并对症治疗。患者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慢性疾病、是否吞咽困难等。对患者行血培养或痰培养,根据培养结果进行抗菌药物治疗。对医院感染组和非感染组进行方差分析。分析危险因素。结果医院感染部位及发生率如下:275例呼吸内科住院的老年患者发生医院感染31例,感染发生率为11.27%。其中,呼吸道感染16例(占51.61%),泌尿道感染12例(占38.71%),其他感染3例(占9.68%)。结果表明,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其次为泌尿道感染。共分离得病原菌37株,其中真菌20株(54.05%);革兰阴性菌12株(32.44%),革兰阳性菌5株(13.5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和患者长期卧床、吞咽困难、侵入性操作有相关性,临床工作中要针对这些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避免发生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15.
王怡 《贵州医药》2015,(1):89-91
目的探讨新生儿并发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387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卡方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对新生儿并发肺炎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87例新生儿中,共有112例并发肺炎,发病率为28.9%;其中院内感染33例(29.5%),院外感染79例(70.5%);院内感染中以日龄≤3d的新生儿为高发人群,院外感染中以日龄7~14d的新生儿为高发人群,院内感染以吸入性感染为主,院外感染以感染性感染为主;经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筛选出早产、胎膜早破、窒息、宫内窒息、生殖道感染是新生儿并发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而局部感染灶、上呼吸道感染史(或接触史)是新生儿并发院外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多种混合因素导致新生儿肺炎发生,医院要需要加强对围产期孕妇的保健以及新生儿病房的管理,在社区应当做好产妇健康教育工作,针对各种高危因素进行合理干预以减少肺炎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入院化疗期间发生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期间住院ALL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化疗期间发生感染的患儿为感染组,未发生感染的患儿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统计分析ALL患儿入院化疗期间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收集ALL化疗患儿70例,共进行了371例次化疗,其中化疗期间发生感染128例次,感染率为34.50%。与对照组比较,128例次感染患儿中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占68.75%),其次为上呼吸道感染(占30.47%);检出病原菌13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株,革兰阴性菌4株,真菌8株。感染组和对照组患儿在危险分层、化疗阶段、最低中性粒细胞计数、粒细胞计数(<0.1、<0.5、≤1.5)×109·L-1、持续天数、住院天数、是否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和糖皮质激素治疗天数等分布情况经单因素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  相似文献   

17.
《抗感染药学》2017,(8):1521-1523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ICU)急性中毒患者伴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对策,以期减少或避免急性中毒患者伴院内感染的发生。方法:选取2015年9月1日—2017年9月3日间收治的急性中毒伴院内感染患者31例资料,分析ICU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控制对策。结果:31例急性中毒伴院内感染患者中,14例为呼吸道感染占45.16%,10例为泌尿道感染占32.26%,6例为消化道感染占19.35%,1例为皮肤感染占3.26%;31例患者中检出病原菌49株,其中28株为革兰阴性菌占57.14%,5例革兰阳性菌占10.20%,16株真菌占32.65%。结论:在急诊重症监护中急性中毒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概率较高,其导致的相关危险因素多样,临床需加强院内感染管理,针对院内感染现状采取合理的控制措施,优化重症监护室的护理流程,以期减少或避免急性中毒患者伴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许玉峰  陈娟  赵勇 《现代医药卫生》2013,(20):3112-3113
目的 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院内感染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为医院内感染的防控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对262例入住NICU新生儿进行目标性监测,根据是否发生医院内感染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医院内感染发生率、发生部位及进行病原学统计.结果 262例新生儿中发生医院内感染27例,合计31次,发生率为10.30%,NICU医院内感染病原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多见,革兰阴性杆菌普遍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敏感,对常用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结论 新生儿医院内感染与胎龄、低出生体质量、机械通气、肠外营养、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等患儿的内外因素有关,应加强防范,降低新生儿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院内获得性感染病原菌的分布、耐药性及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5年2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院内获得性耐药菌感染的住院患者64例,对分离出的病原菌的分布、耐药性及危险因素分析进行分析。结果检出耐药菌的标本主要来源于尿液和痰液;分离出的耐药菌菌株中革兰阳性菌20株、革兰阴性菌44株。革兰阳性菌除对利奈唑胺敏感外,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革兰阴性菌耐药严重;住院患者院内获得性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年龄、手术和尿管。结论临床医护人员应加强关注住院患者院内获得性耐药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预防感染的发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 探讨医院住院患者颅脑损伤后肺部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衡水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76例颅脑损伤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临床资料作为感染组,回顾性分析送检的痰标本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并同时选取120例未出现肺部感染的患者资料作为未感染组,比较两组的生理指标与相关临床指标,分析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597株(88.31%),,革兰阳性球菌69株(10.21%),真菌10株(1.48%)。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分别是37.4%和58.4%。革兰阳性球菌未发现耐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和利奈唑胺的菌株。单因素分析显示,肺部基础疾病、三种以上抗生素的使用、昏迷时间>24h、机械性通气和吸烟史为颅脑损伤后继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昏迷时间>24h(OR=2.310, 95%CI:1.131-4.989)和机械通气(OR=2.910 ,95%CI:1.327-6.674)为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医院住院患者颅脑损伤后肺部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病原菌耐药情况不容乐观,颅脑损伤继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应引起临床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