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细支气管炎严重程度与哮喘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毛细支气管炎严重程度与发生哮喘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和临床随访方法,选择住院治疗16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哮喘发生率,观察其严重程度与哮喘发生的相关因素,采用Logistic统计学方法对各可能因素与哮喘发生之间的关系及相关程度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62例转为哮喘47例(29.01%),重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44例,转为哮喘18例(40.91%),轻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18例,转为哮喘29例(24.58%),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重型毛细支气管哮喘、被动吸烟、过敏性体质患儿、家族病史等与继发哮喘显著相关(Pa<0.01)。结论:重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易发展为哮喘。被动吸烟、过敏性体质和哮喘家族史是哮喘发生、发展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2.
RSV毛细支气管炎发生哮喘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RSV毛细支气管炎发生哮喘的发生率、影响因素及吸入激素治疗的预防效果。方法:对1999年11月至2003年3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的217例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7例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22例进展为哮喘,哮喘发生率为10.1%。其中急性期症状控制后继续吸入皮质激素6个月组哮喘发生率为2.9%(2/69),吸入3个月组为6.7%(5/75),急性期症状控制后不作任何干预组为20.5%(15/73)。三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x2=13.64,P<0.01)。自身过敏体质、接触过敏原、家族遗传性疾病史、父母吸烟的患儿哮喘发生率较无以上因素的患儿高(P<0.05或0.01)。结论:RSV毛细支气管炎易发展为哮喘,应尽量避免高危因素、早期防治。局部吸入糖皮质激素能有效预防RSV毛细支气管炎日后哮喘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分析和探究毛细支气管炎后发生支气管哮喘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本院就诊的84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病原学及过敏原检测等),患儿出院后对患儿的呼吸道感染以及气管哮喘的发作情况进行随访、诊断,根据患儿是否发生支气管哮喘,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可能引起支气管哮喘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与支气管哮喘发病的相关程度。结果:84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在出院后5年内,有32例发生了支气管哮喘。发病(支气管哮喘)组与非发病组进行多因素比较,患儿的哮喘家族史,反复的下呼吸道感染,患毛细支气管炎时患儿的年龄、病情等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说这些因素共同影响着支气管哮喘的发生。而患儿的性别、居住环境等因素均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生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患者毛细支气管炎的病情程度严重、伴有哮喘家族史、患有湿疹和其他的下呼吸道感染等是毛细支气管炎后发生支气管哮喘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毛细支气管炎后继发支气管哮喘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礼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0,20(22)
目的 探讨毛细支气管炎(简称毛支)后继发哮喘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120名住院毛支患儿进行病史分析,随访5年,就患儿的性别、发病年龄、喂养方式、病情严重度、特应性体质、家族过敏史和(或)哮喘史、环境暴露、被动吸烟以及毛支后吸入布地奈德等因素对日后继发儿童哮喘的影响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47例毛细支气管炎发展为哮喘(39.17%).家族过敏史、被动吸烟、特应性体质和环境暴露是毛支继发儿童哮喘的高危因素.吸入布地奈德和母乳喂养是其保护因素.结论 毛细支气管炎合并危险因素易发展为哮喘,尽量控制和预防危险因素,提倡母乳喂养,缓解期吸入布地奈德为减少哮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影响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哮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本院在2010年8月-2013年1月收治的11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儿的肥胖程度、病情轻重、哮喘家族史和特异性体质是发生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哮喘的重要危险因素,而患儿的年龄、性别、喂养方式并不是发生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哮喘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毛细支气管炎合并哮喘危险因素容易发生哮喘,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尽量控制和预防危险因素,可以改善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王美卿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2(4)
[目的]观察毛细支气管炎发展成为哮喘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对198例毛细支气管炎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正常对照组208例进行比较。[结果]198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有59例发展成为哮喘,发生率为29.8%。而对照组哮喘的发生率为1.92%(4/208)。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有特应性体质、家族过敏史、父母吸烟及人工喂养等因素的患儿哮喘发生率较没有以上因素的患儿高(P<0.05或P<0.01)。[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易发展为哮喘,病毒感染和其他过敏原、遗传因素、个体特应性体质、环境因素等相互作用,共同参与了日后哮喘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度毛细支气管炎(毛支炎)发生的危险因素,为预防重度毛支炎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对241例毛支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重度毛支炎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重度毛支炎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肥胖、居住地、先心、出生体重与重度毛支炎发生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表明,居住地为农村和有先天性心脏病是重度毛支炎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居住地为农村和有先天性心脏病是重度毛支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对这些危险因素加以重点评估和合理控制,可以降低重度毛支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规范化吸入糖皮质激素(ICS)能否有效地预防毛细气管炎(ABI)患儿日后发展为哮喘。方法:应用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配合储雾罐、面罩规范化吸入治疗第一次毛细支气管炎愈后的患儿162例至少6个月,并以151例第一次毛细支气管炎愈后未作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的患儿为对照。结果:治疗组患儿哮喘发病率14.9%,对照组哮喘发病率为47.1%,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规范化吸入糖皮质激素能明显降低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哮喘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出院1年后反复喘息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并比较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和人鼻病毒(human rhinovirus, HRV)感染患儿的反复喘息发生率。方法 收集2018年1~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收治的932例因毛细支气管炎住院患儿的鼻咽部分泌物,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毛细电泳片段分析法(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fragment analysis, PCR-CEFA)检测呼吸道病毒核酸。出院后随访1年,比较反复喘息组与非反复喘息组的临床资料,以及RSV、HRV感染患儿反复喘息发生率。结果 共检出981株病毒,以HRV 333株(33.9%)和RSV 319株(32.5%)最常见。随访成功435例,随访1年时有130例患儿(29.9%)发生反复喘息,其中,HRV组的反复喘息发生率明显高于RSV组(37.7%vs 25.5%,χ2=5.504,P=0.019)。反复喘息组中男性、既往喘息... 相似文献
11.
目的布地奈德早期干预毛细支气管炎后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141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2组在急性期治疗时均给予综合治疗:抗感染、吸氧、吸痰、镇静、补液、营养支持,雾化吸入沙丁胺醇等治疗。治疗组:在急性期给予布地奈德100μg雾化吸人,2次/d,5~8d;急性期治愈后给予布地奈德100μg雾化吸人,1次/d,疗程为3个月。对照组在急性期痊愈后只在再次出现喘息时给予抗感染及对症处理。随访1年,记录2两组患儿哮喘发生率。结果随访1年,治疗组哮喘发生4例,发生率为5.5%;对照组哮喘发生20例,发生率为28.9%,治疗组哮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布地奈德早期干预毛细支气管炎可以预防毛细支气管炎后哮喘的发生,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型毛细支气管炎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将81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根据病情分为普通型和重型,于病历中采集性别、年龄、体重、喂养方式、胎龄、湿疹史、家中有无经常吸烟者病史,两组比较,进行病例对照分析及统计学分析。结果重型毛细支气管炎在男性、早产儿、年龄<3个月、非母乳喂养患儿的发生率高于普通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儿、有湿疹史和家中有经常吸烟者患儿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性、早产儿、年龄<3个月、非母乳喂养是重型毛细支气管炎发生的高危因素,接诊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时应仔细询问性别、年龄、出生情况和喂养方式病史特点,并进行早期积极干预,防止重型病例的发生。预防早产和加强母乳喂养是预防重型毛细支气管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合并腹泻的危险因素,为制订干预对策与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106例毛细支气管炎合并腹泻患儿进行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进入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的有:特应性个人史/家族史、非母乳喂养、外周血粒细胞减少、住院期间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四个因素。结论 特应性、非母乳喂养、外周血粒细胞减少、住院期间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是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合并腹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静滴不同剂量的丙种球蛋白治疗毛细支气管炎预防婴幼儿哮喘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静滴不同剂量的丙种球蛋白治疗毛细支气管炎预防婴幼儿哮喘的干预作用。方法:将10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24例、观察组I 22例、观察组II32例、观察组III 28例,观察组I、观察组II、观察组III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静滴丙种球蛋白200mg.kg-1.d-1,qd×3d、400mg.kg-1.d-1,qd×3d、1g.kg-1.d-1,qd×2d。毛细支气管炎缓解出院后随访2年,观察各组婴幼儿哮喘的发生率。结果:各组出现婴幼儿哮喘的例数:对照组10例,41.7%(10/24),观察组I 8例,36.4%(8/22),观察组II 3例,9.4%(3/32),观察组III 3例,10.7%(3/28)。结论:静滴中等及大剂量的丙种球蛋白对毛细支气管炎发展为哮喘有干预作用,小剂量无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哮喘与分子遗传学检验的相关性.方法:分析病例选择于2019年5月~2020年1月时间段就诊于本院的8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对患儿实施分子遗产学检验,以检验结果为依据,对其与哮喘之间的关系实施分析.结果:相对比于二次发病,首次发病遗传风险性降低明显,对比差异性明显(P<0.05);对高风险患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合并腹泻的危险因素,为制订干预对策与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106例毛细支气管炎合并腹泻患儿进行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进入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的有:特应性个人史/家族史、非母乳喂养、外周血粒细胞减少、住院期间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四个因素。结论特应性、非母乳喂养、外周血粒细胞减少、住院期间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是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合并腹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毛细支气管炎与哮喘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哮喘是当今世界威胁公共健康最常见的呼吸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时期以喘憋为突出临床表现的疾病,患儿易于病后发生哮喘,长期随访观察22.1%~53.2%患哮喘,明显高于正常儿童。作为婴幼儿时期两个重要的喘息性疾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研究显示毛细支气管炎发展为哮喘与遗传、免疫、感染、环境影响、特应质、喂养方式等诸多因素有关。现仅从遗传、免疫、感染等方面阐述其可能存在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6)
目的:探讨影响哮喘患儿发生社交焦虑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50例哮喘患儿为病例组,同期因上呼吸道感染收治入院的50例患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社交焦虑的发生率,统计分析不同因素对患儿社交焦虑的影响。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儿的社会焦虑总分、害怕否定评价得分及社交焦虑障碍的检出率均显著较高(P<0.05),但"社会回避"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病程时间、病情控制程度、父母最高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父母感情状态、父母应对方式、父母态度、父母信心对患儿的社交焦虑得分有显著影响(P<0.05)。(3)以社交焦虑得分为因变量,上述相关指标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患儿家庭经济条件、父母态度及对治疗信心是影响患儿社交焦虑得分的独立性危险因素(P<0.05)。结论:患儿家庭经济条件、父母态度及对治疗信心是影响哮喘患儿社交焦虑程度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儿童哮喘(asthma,As)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我院门诊As患儿100例(哮喘组),通过查阅病历及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患儿进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并收集同期就诊的非哮喘患儿100例作为对照(非哮喘组),调查相同资料,查找As发病相关因素。结果:调查了哮喘组及非哮喘组8个危险因素,其中年龄[OR=1.62,95%CI(1.2,2.18)]、家族过敏史[OR=1.92,95%CI(1.28,2.88)]、被动吸烟[OR=0.24,95%CI(0.12,0.46)]、特应质[OR=1.98,95%CI(1.04,3.77)]、肥胖[OR=0.81,95%CI(0.72,0.91)]对As发作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遗传因素与As密切相关,特应质是儿童As的危险因素,呼吸道感染可促使As发展为持续性的,不良环境与As有关。 相似文献
20.
观察122例婴幼儿及儿童哮喘,毛细支气管炎分组采用川芎嗪与氨茶碱的对比治疗结果,提示川芎嗪治疗婴幼儿及儿童哮喘,毛细支气管炎有与氨茶碱相同的平喘效果。并初步探讨了川芎嗪治疗哮喘患儿的机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