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改良后内、外侧手术入路在三踝骨折内固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36例三踝骨折采用改良的后外侧或后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取后外侧入路,在腓骨肌与拇长屈肌之间显露后踝,复位后用2枚空心钉或松质骨螺钉固定。后、外踝固定完毕后改平卧位常规固定内踝。后踝骨折块偏内侧者,取内踝后内侧切口。结果 36例切口均一期愈合,均获得平均11(8~18)个月随访。骨折全部愈合。疗效根据踝关节功能Baid-Tackson评分标准评定:优28例,良5例,可3例,优良率91.7%。结论采用改良的后内、外侧切口显露三踝骨折,具有损伤小,显露充分,容易复位固定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外踝及内踝双切口在三踝骨折复位内固定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16-12采用外踝及内踝双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的24例三踝骨折,先行外踝骨折固定,再行内踝骨折固定,最后取侧卧位并调整手术床通过外踝或内踝切口行后踝骨折固定。结果本组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2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1.4(6~18)个月。骨折均顺利愈合,愈合时间平均4.2(3.2~5.5)个月。末次随访时踝关节功能Kofoed评分为85~96分,平均92.6分。结论采用外踝及内踝双切口即可完成三踝骨折的复位及内固定,效果满意;即使偏内的后踝骨折也可通过外踝切口固定,而且肌腱、神经损伤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手术入路及内固定方法的选择,总结踝关节骨折手术方法和需要遵循的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8-12采用手术治疗的287例踝关节骨折,内侧入路联合后外侧入路手术64例,33例外踝骨折选择外踝后侧钢板固定,31例选择外踝外侧钢板固定;49例后踝骨折选用空心钉固定,15例选用桡骨远端掌侧钢板固定;40例内踝骨折选用空心钉固定,8例选用张力带钢丝固定,6例选用桡骨远端背侧钢板固定,6例选用1/3管形钢板固定。内侧入路联合外侧入路手术223例,外踝骨折均采用外踝外侧钢板固定;189例内踝骨折采用空心钉固定,22例采用张力带钢丝固定,12例选用桡骨远端背侧钢板固定;130例后踝骨折不固定,93例采用前踝外侧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后踝骨折。结果 28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至少2年。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6~15个月,平均9个月。末次随访时采用踝与后足功能AOFAS评分系统评定疗效:优275例,良8例,可3例,差1例。结论踝关节骨折手术入路和固定方法选择应该综合考虑踝关节周围皮肤情况、患者年龄、骨质疏松程度、骨折块大小、骨折块形态、踝关节周围韧带损伤情况、踝关节稳定性情况作出个性化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后外侧联合内侧入路急诊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3例三踝骨折患者急诊采用后外侧入路行后踝骨折复位空心螺钉或支撑钢板内固定、外踝骨折复位钢板内固定,内侧入路行内踝骨折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末次随访时采用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32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骨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三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收治三踝骨折45例,采用标准外侧切口固定外踝,后内侧切口固定后踝及内踝。结果本组随访时间5~2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11~16周。根据改良Baird的主客观评价标准:优26例,良11例,可5例,差3例,优良率为82.2%。结论三踝骨折需切开复位保证踝关节获得解剖复位,并最大限度地恢复踝关节功能,通过后内侧手术入路可以直视下固定后踝及内踝,是值得选择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采用后外侧入路桡骨远端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3—2016-01经后外侧入路桡骨远端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的27例三踝骨折。先取侧俯卧位,将外踝骨折复位后予以解剖钢板或重建钢板固定,再从腓骨短肌及拇长屈肌间隙钝性分离显露后踝骨折断端,复位后用桡骨远端掌侧钢板固定。再取仰卧位,根据内踝骨折的位置作踝关节前内侧或后内侧弧形切口,复位骨折后用拉力螺钉固定内踝骨折。结果 2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4(12~3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平均14(12~17)周。术后1年疗效根据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系统评定:优22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92.6%。结论后外侧入路桡骨远端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能清楚显露后踝骨折断端,骨折复位满意,固定可靠,有利于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外踝后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6—2015-03采用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后外踝后踝骨折19例,手术均采用踝关节后外侧皮肤切口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结果本组获得随访12~24个月,平均16.2个月。全部获得骨折愈合,愈合时间10~14周。随访期间无内固定松动、断裂、骨不愈合,无踝关节内、外翻畸形和骨折再移位,无踝关节不稳。19例踝关节骨折达到解剖复位。AOFAS踝关节功能评定:优10例,良7例,可2例。结论后外侧入路治疗外后踝骨折操作简单,固定可靠,手术创伤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踝关节骨折术中采用TightRope带袢钢板内固定治疗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优点与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8-03-2019-03采用手术治疗36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取健侧卧位作腓骨后外侧切口行外踝和后踝骨折复位固定,取仰卧位作内踝弧形切口行内踝骨折复位固定,然后采用TightRope带袢钢板...  相似文献   

9.
旋前、后外旋型三踝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目的总结旋前后外旋型(Ⅳ度)三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1996年3月~2002年10月,对48例旋前、后外旋型(Ⅳ度)三踝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男27例,女21例;年龄l7~85岁.平均42.8岁。根据Lauge-Hansen分类.旋前外旋型Ⅳ度三踝骨折20例.旋后外旋Ⅳ度三躁骨折28例。受伤距手术时间2h~21d。内侧采用标准内踝切口显露内踝骨折,外侧采用腓骨后缘纵行切口显露外踝骨折。如需行后踝骨折处理.则将内踝的切口延长.外侧采用经腓骨的Gatellie-Chastang手术入路同时切开显露内、外及后踝。整复固定的顺序是后踝,内踝、外踝和下胫腓联合。骨折复位固定完成后,行踝部正侧位及踝榫(Mortise)位X线检查。满意复位的标准为:(1)踝榫的正常关系恢复,(2)踝的负重排列与下肢纵轴成直角.(3)关节面的外形轮廓光滑,结果仝部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3个月,骨折愈台时间为12~16周。随访时疗效评定根据Baird-Jackson评分系统进行评定:优26例,良15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为85.4%。术后未发生感染、骨不连、骨折畸形愈合等并发症.但发生1例下胫腓三皮质固定螺钉断裂。结论躁关节的解剖复位可获得最佳的临床结果,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三踝骨折可保证踝关节获得解剖复位.最大限度地恢复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改良后外侧纵向S形入路显露后外踝在治疗三踝骨折中的临床疗效和优点。方法对18例三踝骨折均采用改良后外侧纵向S形入路手术同时显露后外踝治疗三踝骨折。结果本组获随访8~3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4~6个月。踝关节功能根据Baind-Jackson踝关节评分标准评定:优11例,良5例,可2例。结论采用改良后外侧纵向S形入路手术显露后外踝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满意,具有手术创伤小、显露充分、复位容易、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后外侧联合内侧入路复位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后外侧联合内侧入路复位固定治疗42例三踝骨折患者。记录骨折愈合情况、踝关节活动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AOFAS踝-后足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骨折均愈合,时间12~18周。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患者均能完全负重行走,踝关节背伸20°~28°、跖屈40°~48°;采用AOFAS踝-后足评分评定踝关节功能:优35例,良4例,可3例,优良率为92.8%。结论 采用后外侧联合内侧入路复位固定治疗三踝骨折,术中操作方便,视野清楚,便于骨折的复位与固定,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小切口复位3枚空心螺钉三角形分布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总结自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并获得随访的35例后踝骨折患者,男22例,女13例;年龄16~72岁,平均41.2岁。扭伤15例,摔伤11例,车祸7例,绞伤2例。左踝19例,右踝16例。单纯后踝骨折3例,后踝合并外踝15例,三踝骨折17例。后踝骨折按照Naoki分型:后外侧斜型(Ⅰ型)27例,内侧延伸型(Ⅱ型)8例。5例急诊手术,30例择期手术。采用小切口切开复位3枚空心螺钉三角形分布内固定。结果 3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术后6~21个月,平均11.4个月。未出现感染病例。外踝切口愈合不良1例,经换药扩创缝合愈合。骨折愈合在术后3~7个月,平均5.2个月,无骨不连。末次随访按照Olerud-Molander踝关节骨折疗效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估,其中优(91~100分)11例,良(61~90分)21例,可(31~60分)3例,差(30分)0例,优良率91.4%。结论小切口复位空心螺钉三角形固定后踝骨折是一个微创、有效的固定方式,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自2011-03—2013-03诊治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96例,单纯外踝骨折行内踝三角韧带探查修复及外踝骨折复位内固定;内外踝骨折或不需处理后踝的三踝骨折,分别行内外踝骨折复位内固定;三踝骨折中后踝骨折块超过关节面1/3者,行复位内固定治疗,外踝、后踝选择后外侧切口进入,复位顺序为外踝、后踝、内踝。结果本组手术时间1~3 h,平均2.3 h。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6~24个月,平均13个月。术后6个月行踝关节CT检查显示均获得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踝关节功能Kofoed评分:优47例,良43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93.8%。结论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过程中合理的复位顺序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果,术中应常规探查下胫腓关节情况;内、后踝需要同时固定的患者取后外侧单一切口即可满足手术显露需求。  相似文献   

14.
微创经皮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   总被引:19,自引:11,他引:8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1月~2005年10月,对28例(平均38.7岁)三踝骨折采用微创切开复位经皮内固定,Gatellier-Chastang后外侧入路显露外踝及外踝后方。骨折复位固定顺序为后踝、内踝、外踝、下胫腓联合。术后进行石膏固定3~4周。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6~36个月(平均1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2.8~4.5个月,平均3.2个月。根据Baird-Jackson评分系统评估疗效:优16例,良8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5.7%。结论三踝骨折的解剖复位、稳固内固定是治疗的关键;微创经皮内固定是治疗三踝骨折较好方法,切口小可以减少骨折段血运的破坏,提高骨折愈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桡骨远端掌侧T形钢板治疗后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1例后踝骨折患者(33足)行踝关节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外踝、复位后踝后,用桡骨远端掌侧T形钢板固定后踝骨折,再仰卧位复位固定内踝。结果 28例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3例失访。获得随访患者骨折均一期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5个月。随访未发现骨折再移位、畸形愈合、内固定物松动及断裂等并发症。术后1年根据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系统评定疗效:优24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27/28。结论经后外侧入路桡骨远端掌侧T形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显露清楚,固定牢靠,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踝前小切口自前向后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操作技巧及疗效的回顾性研究,探讨后踝骨折内固定治疗的生物力学基础及临床应用。方法我科自2003年9月至2008年8月治疗波及后踝的踝关节骨折21例,其中男9例,女12例;年龄23~75岁,平均40.1岁。应用Lauge-Hansen和Danis-Weber分类法分类,旋后外型度5例,度10例,旋前外型5例;B型15例,C型5例,其中单纯后踝骨折未分类1例。术中应用踝外侧偏后和前方联合切口复位后踝,在维持良好复位下自前向后用4 mm钛质空心钉内固定骨折,然后复位固定外踝及内踝。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5.8个月(11~68个月),所有病例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临床愈合时间平均13.8周(10~16周)。依据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系统评定,优13例,良6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达90.5%。结论后踝骨折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符合生物力学要求,同时采用踝前小切口自前向后内固定,创伤小,是较为理想的内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采用侧卧位经后外侧入路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三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自2009-01—2011-09对20例三踝关节骨折采用后外侧入路显露,采用拇长屈肌-腓骨长短肌腱同一间隙处理后踝与外踝骨折,最后作内踝前缘纵形切口复位内踝并以半螺纹松质骨螺钉固定。结果除1例切口延迟愈合外,其他患者切口一期愈合,无切口感染。本组均获随访12~20个月,平均15个月,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2周,无畸形愈合及断钉等并发症发生。采用AOFAS评分进行疗效评定:优11例,良4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75.0%。结论侧卧位经后外侧入路为三踝关节骨折提供了良好的手术视野,可在同一体位直视下完成骨折复位固定,是值得选择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8.
旋前旋后外旋型三踝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旋前、旋后外旋型(IV度)三踝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2000年3月至2006年7月,对42例旋前、旋后外旋型(IV度)三踝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男31例,女11例;年龄19~76岁,平均40.5岁。开放性损伤4例,闭和性损伤38例。根据Lauge-Hansen分类,旋前外旋型IV度三踝骨折18例,旋后外旋型IV度三踝骨折24例。受伤距手术时间2h~27d。内、外踝均采用标准内、外侧切口。如需行后踝骨折处理,则将内踝切口延长,同时显露内、外及后踝。整复固定的顺序是后踝、内踝、外踝和下胫腓联合。骨折复位固定完成后,行踝部正侧位及踝穴(Mortise)位X线检查。结果: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3.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2~16周,疗效根据梁军等改良Baird-Jackson的主客观及X线评价标准进行评定,包括疼痛、踝关节的稳定性、行走能力、跑步能力、踝关节活动范围、踝关节X线测量等。本组优20例,良16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85.7%。术后未发生感染、骨不连、骨折畸形愈合等并发症,但发生1例下胫腓骨三皮质固定螺钉断裂。结论:手术治疗的关键在于恢复并稳定踝关节的解剖关系,最大限度恢复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Haraquchi Ⅱ型后踝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手术治疗46例Haraquchi Ⅱ型后踝骨折患者。患者俯卧位,采用踝关节后外、后内侧联合切口,首先复位并固定内踝后丘。观察切口及骨折愈合情况,采用Baird-Jackson评定标准评价术后效果。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4~21个月。40例切口一期愈合,6例切口周围出现水疱、结痂。无感染、骨折再移位、骨折不愈合等现象。骨折愈合时间为13~18周。末次随访按照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评价:优26例,良12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82.6%。结论患者俯卧位,采用后外、后内侧联合切口,首先复位并固定内踝后丘,并以此为复位纽带,是治疗Haraquchi Ⅱ型后踝骨折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8例后踝骨折患者采用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 1例出现切口浅表感染,经换药后愈合;其余患者切口一期愈合。38例均获得随访,时间25~32个月。骨折均于术后3~6个月愈合,未发生内固定断裂。2例术后1个月出现腓肠外侧皮神经损伤症状,给予口服营养神经药物治疗2个月后症状消失。末次随访时根据AOFAS踝-后足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20例,良11例,中7例,优良率为81.6%。患者负重行走时踝关节疼痛VAS评分0~5(1.7±0.9)分。结论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