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研究替代治疗后血友病A患者抑制物存在状况,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调整.方法 对病人进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和Ⅷ因子活性(FⅧ:C)检测,抑制物检测采用APTT纠正试验做定性判断,阳性者用Nijmegen方法进行抗体定量检测.结果 全部36例血友病A患者替代治疗后FⅧ抑制物定性试验有2例出现阳性,FⅧ抗体定量检测抗体量分别为33BU和61BU.结论 通过对血友病A患者替代治疗后FⅧ抑制物的检测分析,有利于了解血友病A患者的替代治疗效果及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分析本院血友病A患者的实验室诊断数据,了解医院就诊血友病A临床分型、抑制物存在情况及获得性血友病的诊断思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证据.方法 对患者进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Ⅷ因子活性(FⅧ∶C)检测,抑制物筛查采用APTT纠正试验做定性判断,阳性者用Nijmegen定量检测抗体.结果 359名血友病A患者以重型和中型居多(共占81%),亚临床型仅14例.抑制物筛查22例阳性,FⅧ抗体定量检测平均抗体滴度35 BU.获得性血友病1例;2例患者同时存在FⅧ∶C、FⅨ∶C低下和抑制物阳性.结论 医院就诊的血友病A患者主要为重型和中型,亚临床型少见;FⅧ抑制物筛查及抗体滴度在临床治疗方案选择中及其重要;获得性血友病诊断思路应该为实验室数据结合临床、遗传学、自身免疫性检查等.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通过检测重型血友病A(hemophilia A,HA)患者凝血因子Ⅷ(FⅧ)抑制物,探讨抑制物阳性患者基因突变情况.选取58例一期法检测FⅧ:C均小于1% HA患者,以APTT法为基础进行FⅧ抑制物筛查,筛查阳性者用Bethesda法进行FⅧ抑制物定量分析.以基因组DNA为模版,对抑制物阳性患者FⅧ12、14、16外显子进行基因扩增,PCR产物通过直接测序检测突变情况.结果表明:58例HA患者中4例(6.9%)抑制物检测为阳性,FⅧ12、14、16外显子基因均未发现基因突变.结论:本组病例HA患者抑制物阳性率低于国外文献报道,抑制物产生的原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Nijmegen测定法的简化及其在凝血因子抑制物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简化的Nijmegen法在诊断获得性凝血因子抑制物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APTT测定、APTT交叉试验、APTT孵育交叉试验以及FVⅢ:C活性、FIX:C活性测定对可疑患者进行初步诊断;采用简化的Nijmegen法对4例初步诊断存在凝血因子抑制物的患者进行抑制物的定量测定。结果:4例患者APTT均延长;APTT交叉试验和APTT孵育交叉试验结果:加1/10正常血浆及等量正常血浆均不能使延长的APTT恢复正常,而且加入等量正常血浆的APTT随着孵育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延长;4例患者中有1例为甲型血友病并发FVⅢ抑制物,其血浆FVⅢ:C活性及FVⅢ抑制物的测定结果分别为1.0%和320BU/mL;2例为获得性甲型血友病患者,其血浆FVⅢ:C分别为0.6%和1.3%,其血浆FVⅢ抑制物分别为92BU/mL和192BU/mL;另外1例为乙型血友病并发FIX抑制物,其血浆FIX:C活性及FIX抑制物的测定结果分别为1.2%和100BU/mL。结论:简化的Nijmegen法适合于对血友病患者或者获得性血友病患者产生凝血因子抑制物的分析评价;对凝血因子抑制物的检测有利于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血友病A患者血浆FⅧ同种抗体的ELISA检测方法,以评估经替代治疗的血友病A患者血浆FⅧ同种抗体的发生率.方法选取血友病A患者140例,其中重型84例,中型34例,轻型22例,所有患者均已经过FⅧ替代治疗;同时选取健康对照者80名.以本室制备的FⅧ单克隆抗体包被酶标板,封闭后加入重组人FⅧ,洗涤后加入待测稀释血浆,再次洗涤后加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羊抗人IgG,邻苯二胺显色,记录490 nm处的吸光度(A490)值.所有患者血浆样本同时采用改良的Nijmegen方法检测抑制物活性.结果通过ELISA法检测,血友病A患者产生血浆FⅧ同种抗体阳性率为40.0%(56/140),重型、中轻型患者产生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47.6%(40/84)、28.5%(16/56),两组患者产生同种抗体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79,P<0.05);采用改良的Nijmegen方法检测,血友病A患者产生FⅧ抑制物阳性率为24.3%(34/140),重型、中轻型患者产生抑制物的阳性率分别为33.3%(28/84)、10.7%(6/56),两组患者产生抑制物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349,P<0.05).其中,25例通过ELISA法检测出同种抗体阳性的患者未被检出抑制物活性.ELISA法与改良的Nijmegen法检出的阳性率分别为40.0%(56/140)、24.3%(34/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75,P<0.01),具有相关性(rn=0.59,P<0.01);且两种方法检出结果存在一致性(Kappa=0.55,P<0.01).结论 ELISA法能够提高FⅧ同种抗体的检出率,血友病A患者经替代治疗后,血浆FⅧ同种抗体发生率并不低,重型患者产生抗体的阳性率高于中轻型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与探讨内源性凝血因子活性假性减低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门诊与住院病例并分为2组,FⅧ抑制物阳性致内源性凝血因子活性假性减低组6例;狼疮抗凝物(LAC)阳性致内源性凝血因子活性假性减低组15例,检测相关凝血指标,分别将2组稀释3个梯度(1∶2、1∶4、1∶8)后检测内源性凝血因子,对比分析稀释前后数据。结果 FⅧ抑制物组:6例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显著且纠正试验均不纠正;内源性凝血因子活性均减低,其中FⅧ活性减低最显著,经3个梯度稀释后FⅧ活性变化均较小,FⅨ、FⅪ、FⅫ活性均恢复为接近正常水平;LAC组:稀释前后FⅧ、FⅨ、FⅪ、FⅫ活性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能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结论 FⅧ抑制物阳性与LAC阳性均可对内源性凝血因子活性检测结果造成干扰并导致其出现假阳性,但FⅧ抑制物阳性组稀释3个梯度后FⅧ检测结果变化较小,未恢复为接近正常水平,而LAC阳性组FⅧ、FⅨ、FⅪ、FⅫ活性均恢复为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7.
1病历摘要男,27岁。14 a前因碰撞、跌跤、皮肤破损后则流血不止,或皮下瘀血或口鼻流血,在北京某医院查: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14.7 s(正常范围12~14 s)、凝血酶时间(TT)21.3 s(正常范围14~21 s)、纤维蛋白原(Fbg)4.95 g/L(正常范围2~4g/L),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94.6 s(正常范围24~40s),行APTT纠正无效,凝血因子Ⅷ活性(FⅧ:C)13.5%(正常80%~150%),Ⅷ因子抑制物(FⅧ:Ab)95BU(Bethesda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血友病A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其凝血因子Ⅷ(FⅧ)抑制物产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13例血友病A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情况.用一期法检测FⅧ活性,确定血友病的严重程度;对85例经过FⅧ替代治疗的患者进行FⅧ抑制物检测,并分析FⅧ抑制物产生的相关闪素.结果 FⅧ活性检测显示113例患者中重型74例,中型27例,轻型12例.本组经FⅧ替代治疗的患者产生FⅧ抑制物的发牛率为28.24%,抑制物水平均为低滴度,均发生在中、重型患者.首次使用FⅧ持续时间、血友病患者严重程度、是否有大出血或手术大量使用FⅧ史均与FⅧ抑制物是否产生相关(P<0.05).结论 血友病A患者产生FⅧ抑制物以低滴度为主,多发生在中、重型患者.首次使用FⅧ持续时间超过5 d,中、重型.曾大出血或手术使用大剂量FⅧ等均与FⅧ抑制物产生相关.  相似文献   

9.
横县中医医院于2018年10月28日收治1例获得性血友病A(AHA)患者,该患者因面色苍白10余天,右侧大腿及膝关节肿胀,局部可见片状瘀斑,拟"贫血原因待查"收入院。经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APTT纠正试验、凝血因子Ⅷ抑制物测定(Bethesda法)、凝血因子Ⅷ水平测定等发现,该患者APTT显著延长,APTT纠正试验不能被纠正,血小板计数(PLT)和肝功能正常;经进一步检测发现,患者凝血因子Ⅷ活性为1%,凝血因子Ⅷ抑制物为9.6 BU/mL(Bethesda法);抗核抗体(ANA)为核颗粒型(1:320),ANA谱抗SSA抗体阳性,抗SSB抗体阳性。故诊断为获得性凝血因子Ⅷ抑制物所致出血。当患者临床表现为不明原因贫血伴可见片状瘀斑时,应考虑是否伴有获得性因子Ⅷ抑制物存在的可能;APTT纠正试验对诊断是否存在循环抗凝抑制物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血浆样本热灭活处理在Nijmegen法检测遗传性凝血因子Ⅷ(FⅧ)抑制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同时应用Nijmegen法及增加热灭活步骤的Nijmegen法检测52例中、重型血友病A(HA)患儿血浆中FⅧ抑制物滴度。以抑制物滴度≥0.60BU判为阳性结果,对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阳性率及抑制物滴度水平进行分析。结果两种方法的抑制物阳性率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有2例中间型HA患儿的血浆用原方法检测为阴性但热灭活处理后检测为阳性。两种方法检测的抑制物滴度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r=0.990 8,P0.000 1)。在两种方法检测均为抑制物阴性的患儿中,血浆热灭活处理组的抑制物滴度[0.37(0.17,0.48)BU]明显高于无热灭活处理组[0.12(0.02,0.34)B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抑制物阳性组,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待测血浆样本热灭活处理在Nijmegen法检测FⅧ抑制物检测中的结果可信,且检测前增加血浆热灭活处理步骤可提高检测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确定1例大疱性类天疱疮并获得性血友病 A 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诊断;通过体内外干预实验观察获得性血友病 A 患者体内的 FⅧ抑制物对正常人血浆及兔 FⅧ凝血活性(FⅧ:C)的影响;确定患者 FⅧ抑制物的 TgG 亚型和结构表位,以揭示该病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用Ⅰ期法测定患者血浆 FⅧ:C;以 Bethesda 单位(BU)表示 FⅧ:C 抑制物滴度;用蛋白 A-琼脂糖柱纯化患者及正常人血浆 IgG;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分析其对 FⅧ:C 的抑制作用;观察 FⅧ抑制物对兔血浆 FⅧ:C 活性的抑制作用;分别用抗 IgG_1、IgG_2、IgG_3、IgG_4抗体作 Western blot,结合灰度扫描确定患者血浆 IgG 亚型相对表达量;散射比浊法测定患者及正常人体内各 IgG 亚型浓度;用 FⅧ/FⅧ抑制物固相结合试验及 Western blot 鉴定患者 IgG 抗体(FⅧ抑制物)作用于 FⅧ的具体“表位”。结果①患者 APTT 明显延长,正常血浆不能纠正;FⅧ:C<1.5%,FⅧ抑制物滴度为147.8 BU;②纯化的患者 IgG 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正常人混合血浆 FⅧ:C;动物实验显示患者血浆能以时间依赖方式延长兔血浆 APTT;③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 FⅧ抑制物成分主要为 IgG_4,其次为 IgG_1,FⅧ抑制物作用于FⅧ:C 的结构相对分子质量为44×10~3。散射比浊法测定结果显示患者体内 IgG_4、IgG_1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结论研究结果证明大疱性类天疱疮并获得性血友病 A 患者体内 FⅧ抑制物对 FⅧ:C有抑制作用,FⅧ抑制物的 IgG 亚型主要为 IgG_4,其次为 IgG_1;患者 FⅧ抑制物作用于 FⅧ的表位为相对分子质量为44×10~3的肽段,揭示了该获得性血友病 A 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系列的实验检测和文献复习,探讨获得性血友病A(AH-A)的规范化诊断方法。方法:应用临床诊断、一般凝血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温育纠正试验、稀释试验、Nijmegen法、Bethesda法测定因子Ⅷ抗体(FⅧAb)和排除试验等,诊断5例AH-A患者。结果:应用系列诊断方法检测5例AH-A患者,均获得准确的AH-A诊断。结论:所使用的系列诊断流程,对AH-A患者的诊断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获得性血友病A(acquired hemophilia A)的诊断水平,对1例获得性血友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影象学、实验检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具体包括了解患者病史,复习静脉彩超记录和分析实验室检查结果。实验室检查项目有: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TT)时间、血浆FⅧ:C、FⅨ:C、FⅪ:C和FⅫ:C。结果表明:APTT99.3秒,PT13秒,TT13.5秒,FⅧ:C2%、FⅨ:C7%、FⅪ:C9%、FⅫ:C21%。患者血浆加等量正常新鲜血浆不能使APTT延长完全纠正;患者血浆和等量正常新鲜血浆混合后于37℃温育情况下,APTT随温育时间延长而延长;患者血浆稀释10倍后加等量未稀释正常血浆重复测定结果显示:FⅧ:C6%、FⅨ:C75%、FⅪ:C95%、FⅫ:C123%。抑制物滴度测定表明:FⅧ抑制物〉32 Bethesda 单位/ml。获得性血友病A确诊后,经强的松、硫唑嘌呤治疗1月余,复查APTT为33.3秒、FⅧ:C为128%、FⅧ抑制物消失。结论:详细询问病史、分析影象学所见,进行APTT纠正试验、稀释试验和抑制物滴度测定,能减少获得性血友病的误诊和误治,免疫抑制治疗能消除FⅧ抑制物,恢复正常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1例临床出血表现与凝血因子Ⅷ活性(FⅧ:C)检测结果明显不符的血友病A患者表型、基因型诊断及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 凝血、抗凝及纤溶相关指标检测,一步法及发色底物法检测FⅧ:C,ELISA法检测FⅧ的抗原(FⅧ:Ag)。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纠正实验筛查FⅧ抑制物;PCR扩增先证者F8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利用直接核苷酸测序法进行基因序列分析。针对先证者的基因突变位点,对其家系成员进行相应外显子基因检测;定点突变法构建B亚基缺失(760aa~1639aa)的人FⅧHis99Arg和His99Ala两种突变的表达质粒(pRC/RS Ⅴ-BDhFⅦcDNA),两种突变质粒分别瞬时转染HEK293T细胞,测定细胞上清液中的FⅧ:C和细胞上清液及裂解液中的FⅧ:Ag。结果 先证者APTT 延长,一步法及发色底物法检测的F Ⅷ:C均低于1.0%,血浆FⅧ:Ag为120.0%。APTT纠正试验阴性,其他凝血、抗凝及纤溶相关检测均未见异常。诊断为交叉反应阳性(CRM+)的血友病A。患者F8基因直接核苷酸测序发现3号外显子存在28828A→G突变,导致His99Arg氨基酸改变,其母亲该位点为杂合突变。体外表达研究结果显示细胞上清液中His99Arg突变蛋白FⅧ:Ag及FⅧ:C分别为野生型的180.0%及5.8%,His99Ala突变蛋白FⅧ:Ag及F Ⅷ:C分别为野生型的45.0%和20.0%。Western blot显示,His99Arg突变质粒表达上清液中FⅧ蛋白含量较野生型明显增高,而His99Ala突变质粒表达上清液FⅧ蛋白含量较野生型减少。提示His99Arg为CRM+血友病A突变而His99Ala为CRM-血友病A突变。结论 体外检测发现His99Arg和His99Ala两种FⅧ能够表达,但常规凝血检测Hi99Arg突变FⅧ基本无功能,而His99Ala凝血功能也降低。  相似文献   

15.
因子Ⅷ抑制物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FⅧ抑制物是一种可以抑制或中和F血凝血活性的同种抗体或自身免疫抗体[1]。同种抗体见于部分先天性血友病甲患者;自身免疫抗体见于非血友病患者,由此引起的疾病亦称之为获得性血友病。FⅧ抑制物一旦形成,常规治疗方法时常不能有效地控制出血,成为临床棘手的问题。1FⅧ抑制物形成的相关因素FⅧ抑制物产生的病因较为复杂。同种抗体与以下因素有关:①血友病甲的严重程度。重型患者易形成FⅧ抑制物,而轻型患者较少见[2]。FⅧ基因严重的分子缺陷造成无FⅧ蛋白合成和分泌,替代疗法的FⅧ类似异体抗原,导致免疫反应,形成同种抗体,即F…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携带人凝血因子FⅧ(hFⅧ)的重组腺相关病毒(AAV)血清型8(AAV8/hFⅧ)病毒治疗血友病A(HA)小鼠效果。方法应用pAAV-CB-EGFP,pH22(AAV2血清型)和pfΔ6(腺病毒辅助质粒)摸索在HEK-293细胞中AAV的包装条件,pH22、pfΔ6及pAAV-CB-EGFP质粒按照1∶1∶1的比例进行转染,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四个条件(包括10 cm培养皿转10μg质粒,20 cm培养皿分别转20、30和40μg质粒)的病毒包装效果。应用最佳包装条件在HEK-293细胞中包装AAV2-EGFP,通过冻融法获得AAV2粗提液,感染HEK-293细胞和16095细胞,应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包装效果。应用最佳转染条件将pAAV-TTR-hFⅧ、pH28、pfΔ6按1∶1∶1的比例转染HEK-293细胞获得AAV8/hFⅧ,两轮的氯化铯梯度离心法纯化病毒,以8×10^12 vg/kg剂量经尾静脉注射HA小鼠进行基因治疗,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分析FⅧ的活性。结果20 cm培养皿转染20μg质粒的条件能够在24、48和72 h都达到最佳的转染效果,且该条件包装的AAV2粗提液在16095细胞中具有较高的感染率。HA小鼠体内AAV8/hFⅧ能够在注射后12周仍有维持在治疗水平的FⅧ活性。结论利用优化包装条件制备的AAV8/hFⅧ能够在HA小鼠体内有效维持治疗水平的FⅧ活性达12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血友病A(HA)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308基因多态性及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318基因多态性与凝血因子Ⅷ(FⅧ)抑制物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对140例经过FⅧ替代治疗的HA患者和108名正常对照者的TNF-α及CTLA-4基因的单碱基多态性进行检测.所有HA患者样本均应用改良的Nijmegen方法检测FⅧ抑制物活性.结果 在HA患者中,TNF-α-308 G/G基因型118例(84.3%),G/A基因型18例(12.8%),A/A基因型4例(2.9%);CTLA-4-318 C/C基因型108例(77.2%),C/T基因型30例(21.4%),T/T基因型2例(1.4%).TNF-α-308、CTLA-4-318等位基因频率在HA病例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联分析显示携带TNF-α-308 A等位基因HA患者发生FⅧ抑制物的风险是非A等位基因携带患者的7.519倍(OR=7.519,95%CI=3.168~17.844);而携带TNF-α-308 A等位基因重型HA患者发生FⅧ抑制物的风险是非A等位基因携带重型患者的8.163倍(OR=8.163,95%CI=2.521~26.434).携带CTLA-4-318 T等位基因血友病A患者发生FⅧ抑制物的风险与非T等位基因携带患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586,95%CI=0.729~3.450).结论 TNF-α-308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重型HA患者发生FⅧ抑制物具有相关性,该基因可能为HA患者替代治疗产生抑制物的调节基因之一.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otential association between factor Ⅷ inhibitor development and polymorphisms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308 and cytotoxic T-lymphocyte associated protein-4 gene in Chinese Han patients with hemophilia A(HA). Methods The single base change polymorphism in TNF-α and CTLA-4 gene was analyzed in 140 Chinese Han patients with hemophilia A who have been treated with plasma-derived FⅧ concentrates and 108 normal controls by using PCR-restrictive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 All of the HA patients' plasma samples were measured by modified-Nijmegen assay simultaneously. Results In HA patients,G/G genotype,G/A genotype and A/A genotype were detected in 118 (84.3%) ,18( 12.8% ) and 4 cases(2.9% )respectively; C/C genotype,C/T genotype and T/T genotype were detected in 108(77.2% ), 30 (21.4%) and 2 cases( 1.4% )respectively. The difference in the genotype frequencies between HA patients and controls was nonsignificant ( P > 0.05 ). Patients who were carriers of homozygotes for A allele had a higher risk of inhibitor development compared with those who were not( OR =7. 519, 95% CI = 3. 168 - 17. 844). Severe HA patients who were carriers of homozygotes for A allele had a higher risk of inhibitor development compared with those who were not ( OR =8. 163, 95% CI =2.521 -26. 434 ).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the risk of inhibitor development between the patients who were carriers or not ( OR = 1. 586, 95% CI = 0. 729 - 3. 450 ). Conclusion TNF-α-308 gene polymorphism i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inhibitor development in Chinese Han patients with severe hemophilia A. TNF-α gene may be a useful marker and potential modulator of the immune response to replacement therapy for hemophilia A patients.  相似文献   

18.
凝血因子平行稀释试验在筛选凝血因子Ⅷ抑制物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威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2):217-218
目的:研究凝血因子平行稀释试验在筛选凝血因子Ⅷ抑制物中的作用。方法:以凝血因子Ⅷ促凝活性试验为基础,同时应用凝血因子平行稀释试验,测定4例血友病患者标本,判断凝血因子平行稀释试验在筛选凝血Ⅷ抑制物中的作用。结果:4例患者中,患者1和2的平行稀释试验结果呈递增趋势,说明存在凝血因子Ⅷ抑制物,而患者3、4的结果递增趋势不明显,可以认为无凝血因子Ⅷ抑制物。结论:应用凝血因子Ⅷ平行稀释试验作为实验室筛选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凝血因子Ⅷ抑制物方法,如实验结果呈递增趋势,则认为该患者存在凝血因子Ⅷ抑制物,可进一步作Bethesda检测来对凝血因子Ⅷ抑制物准确定量。凝血因子平行稀释试验快速、简便、敏感,适应急诊检验需要,对临床及实验室早期判断患者血浆中是否存在凝血因子Ⅷ抑制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友病A伴抑制物的免疫耐受诱导(immune tolerance induction,ITI)治疗,提高血友病A伴抑制物患者的诊疗水平.方法 对重型血友病A患者用APTT标准曲线一期法测定凝血因子Ⅷ(FⅧ)活性(FⅧ∶C);用Bethesda法定量测定FⅧ抗体;用长距离PCR方法检测内含子22倒位.结果 经检测发现患者为FⅧ基因22内含子倒位;ITI治疗3个月后,患者FⅧ抑制物滴度下降为0,输注FⅧ后回收率>66%,治疗6个月后达到抑制物清除标准,停止治疗.结论 该患者是国内首例采用ITI成功治疗血友病A伴抑制物的病例,ITI是目前最有希望根除血友病抑制物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血友病A(HA)患者及其家系携带者进行凝血因子Ⅷ(FⅧ)基因内含子1及22倒位分析,并探讨其与FⅧ抗体产生的相关性.方法 对157例HA患者进行FⅧ活性(FⅧ:C)及FⅧ抗体检测;同时采用双管多重PCR及长距离PCR(LD-PCR)技术对其中81例HA患者进行FⅧ内含子1及内含子22倒位分析;并对其中6例患者进行家系调查.结果 81例HA患者中3例为内含子1倒位,均为重型,占重型HA的4.6%(65例中3例);内含子1倒位患者中1例为FⅧ抗体阳性.用该基因信息对1个内含子1倒位患者家系的2名女性进行了检测,1例为携带者,1例为非携带者.81例HA患者中25例为内含子22倒位,均为重型,占重型HA的38.5%(65例中25例),内含子22倒位患者中发现1例为FⅧ抗体阳性.用该基因信息对5个内含子22倒位患者家系的9名女性进行了检测,7例为携带者,2例为非携带者.结论 内含子1倒位是继内含子22倒位外导致重型HA的另一重要分子发病机制.FⅧ内含子倒位检测不仅可用于血友病直接基因诊断、进行家系调查;同时还可纠正表型分型的偏差.FⅧ内含子1和内含子22倒位可能是抗体产生的高危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