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1例后交通动脉瘤介入栓塞7年后,于同侧后交通动脉新生1枚囊状动脉瘤的病例,探讨动脉瘤形成的原因。方法对1例较为特殊的临床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7年前介入栓塞的动脉瘤没有复发,而是在同侧血管新生另1枚囊状动脉瘤并且破裂出血,给予患者再次行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结论介入动脉瘤栓塞手术只是改变了动脉瘤本身局部的血流动力,并没有改变整体载瘤动脉的血流动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介入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从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通过血管内栓塞介入治疗的前交通动脉瘤患者31例,评估其临床疗效及并发症,随访6个月分析术后动脉瘤复发情况。结果术中即刻栓塞结果Ⅰ级23例,Ⅱ级8例,术中动脉瘤破裂再出血1例。术后血管痉挛9例,继发脑梗死3例,残疾2例,死亡2例。6个月术后随访24例,11例接受DSA造影无动脉瘤复发,1例动脉瘤复发破裂出血,再次介入手术治疗。结论血管内栓塞介入治疗前交通动脉瘤是一种创伤小、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管内栓塞介入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前交通动脉瘤患者87例,分为显微手术组44例与介入组43例.介入组行血管内栓塞术,显微手术组选用血管外显微手术,统计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出血量及导管拔除时间;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美国国立卫...  相似文献   

4.
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5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的病例选择、治疗方法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5年我院52例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52例脑动脉瘤中,前交通动脉瘤22例,后交通动脉瘤30例,前交通的动脉瘤中栓塞成功18例,失败4例;后交通动脉瘤中栓塞成功27例,失败3例。结论介入拴塞治疗脑动脉瘤可起到闭塞动脉瘤腔,控制出血的目的,且对患者创伤小,并发症少;但对于手术时机动脉瘤本身及载瘤动脉的情况要严格掌握。  相似文献   

5.
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脑血管痉挛期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学军  梁伟  陈文军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5):2017-2019
目的 探讨血管痉挛期Hunt-HessⅢ~Ⅳ级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合理治疗决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Hunt-HessⅢ~Ⅳ级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发病后(3~18)d实施显微手术夹闭(36例)或介入栓塞(44例)处理,按发病后手术干预时间分为早期(3~10)d手术组42例及晚期手术组(11~18)d 38例,比较不同手术方式及不同治疗时期对患者预后、迟发性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及术中动脉瘤再破裂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早期或晚期手术干预对两组患者患者预后、迟发性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及术中动脉瘤再破裂发生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实施介入栓塞或显微手术夹闭对患者预后、迟发性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及术中动脉瘤再破裂发生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实施介入栓塞或显微手术夹闭对患者预后、迟发性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及术中动脉瘤再破裂发生率的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栓塞治疗比显微夹闭手术治疗具有更好的预后、更低的迟发性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及术中动脉瘤再破裂发生率.结论 对血管痉挛期Hunt-HessⅢ~Ⅳ级颅内动脉瘤患者应尽早实施手术干预,其中又以介入栓塞治疗更为合理;术中良好的操作习惯,术后有效的管理对于确保手术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具有肯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采取介入栓塞术治疗的术后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行介入栓塞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其术后护理措施与效果。结果 45例患者经介入栓塞术治疗及精心的术后护理处理后,均栓塞成功,术后仅发生2例并发症,1例穿刺点血肿、1例脑血管痉挛,皆对症处理缓解或消失。结论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并采取精心的术后护理措施处理,能保障栓塞成功率,安全性较高,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介入栓塞治疗在前交通动脉瘤治疗中的效果和价值。方法:选取本院78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DSA影像诊断结果和介入治疗效果。结果:所有的患者通过DSA确诊后均采用微导管进行动脉瘤栓塞治疗,选用电解弹簧圈。78例患者中74例动脉瘤完全闭塞,3例遗留微量残颈显影。1例死亡。治疗前和出院时GCS评分有明显改善,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中均经DSA检查,均显示动脉瘤闭合良好.无死亡病例及永久性并发症情况。结论:通过电解弹簧圈进行微导管栓塞介入治疗前交通动脉瘤安全、可靠,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和术后出血。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沈斌  施海彬 《江苏医药》2007,33(12):1228-1230
目的 评价颅内动脉瘤破裂急诊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介入性微弹簧圈栓塞术,对16例颅内动脉瘤破裂进行急诊治疗(3天内),其中1例宽颈动脉瘤采用支架辅助技术栓塞.结果 16例患者的16枚动脉瘤全部成功栓塞,其中完全致密闭塞10枚、接近完全闭塞与大部分闭塞各3枚.1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出现术中动脉瘤破裂,继续栓塞后达到了基本致密填塞,14例基本康复,1例有轻度神经功能缺失症状,1例死亡.结论 介入微弹簧圈栓塞急诊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是安全、有效的,积极、及时的栓塞治疗可有效防止动脉瘤再破裂.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介入栓塞与开颅夹闭治疗后交通破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将43例后交通破裂动脉瘤根据动脉瘤解剖特点、临床表现及患者意愿分为治疗组18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采用介入栓塞,对照组采用开颅夹闭,比较分析2组疗效。结果介入组成功栓塞18例(共20个动脉瘤),出院时神志清醒、恢复良好16例,2例术前昏迷患者分别恢复为朦胧和嗜睡状态。开颅组成功夹闭25例(共28个动脉瘤),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例,神经功能损伤(偏瘫)1例,出院时神志清醒、恢复良好22例,其中遗有神经功能缺损(偏瘫)1例,意识障碍3例(1例术前脑疝患者术后仍昏迷,2例术前朦胧患者术后意识无改善)。结论两者均是后交通破裂动脉瘤的有效治疗方法,介入栓塞术后严重并发症较开颅夹闭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脑动脉瘤患者中早期介入栓塞治疗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脑动脉瘤破裂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实施微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早期的介入栓塞治疗(在3 d内实施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是在患病的3 d后实施介入栓塞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栓塞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完全栓塞病例共24例,次全栓塞患者共5例,不全栓塞患者共1例;对照组患者完全栓塞共13例,次全栓塞患者共10例,不全栓塞患者共7例.观察组患者中完全栓塞与次全栓塞所占比例(96.7%)高于对照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动脉瘤患者中早期介入栓塞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1.
前交通动脉瘤破裂介入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一之  金泳海  朱晓黎  邹建伟 《江苏医药》2005,31(8):561-562,F0002
目的研究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急性期微导管栓塞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1例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急性期的患者采用微导管技术进行动脉瘤腔栓塞术,针对手术成功率、术后再出血发生率、患者恢复情况以及6个月随访情况进行评估。结果21例患者接受了栓塞术,共栓塞前交通动脉瘤21个。手术成功率100%,致密填塞率80.95%,术后再出血1例,死亡1例。结论前交通动脉瘤急性期微导管栓塞术可有效降低急性期动脉瘤二次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脑动脉瘤介入栓塞围手术期的有效护理方法,提高脑动脉瘤介入治疗的质量。方法对74例脑动脉瘤患者均采取介入栓塞治疗,对患者的术前、术中和术后给予有效护理措施,对其护理效果进行观察。结果74例患者均顺利进行手术,术后8例患者继发脑血管痉挛,经对症治疗后,患者恢复良好,所有患者痊愈出院,经过0.5-2年的随访,无患者出现并发症。结论对脑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进行术前、术中以及术后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增强护理效果,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破裂前交通动脉瘤急性期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采用急性期介入栓塞治疗的38例破裂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38例中,26例应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12例单纯弹簧圈栓塞,术后即刻造影显示,Roymond分级Ⅰ级29例,Ⅱ级6例,Ⅲ级3例,无手术例死亡病例.出院时mRS评分:0分2...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析前交通动脉瘤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于2007年5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52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为26例。实验组接受介入栓塞治疗,对照组接受显微夹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出院时GOS(预后)评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脑积水的发生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其他术后专科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但住院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介入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效果良好,患者术后恢复快,而该种治疗方法住院费用高,脑积水的发生率高,需行V-P分流术(脑室-腹腔分流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囊状动脉瘤术中并发症及防治。方法对63例患者共66个动脉介入栓塞治疗中出现5例并发症,其中2例动脉瘤破裂出血,继续栓塞;1例出现脑梗塞,给予扩张脑血管、活血化淤及对症治疗;1例弹簧圈脱出动脉瘤立即手术取出,动脉瘤夹闭;1例弹簧圈脱出动脉瘤并将支架压塌,采用球囊扩张支架将弹簧圈压回动脉瘤。结果4例恢复良好,1例永久性肢体偏瘫。结论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中并发症与手术操作及患者血管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血管内介入栓寒治疗颅内动脉瘤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6例均成功介入栓塞。术后载瘤动脉均显影正常,无1例异位栓塞及并发症出现,无死亡。随访3~20个月,未出现蛛网膜下隙出血及动脉瘤复发病例。结论经血管内介入栓塞颅内动脉瘤,疗效可靠、创伤微小。随着介入材料和方法的不断改进,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适应证会更广泛,有望成为今后动脉瘤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常规准备、治疗原则及技术要求,为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提供基础保障。方法:分析我院近三年129例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总结出经验。结果:在129例介入栓塞颅内动脉瘤手术中,有121例致密栓塞;有4例连载瘤动脉一起栓塞。术后1~3年随访,患者均无复发。结论:了解掌握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常规准备、治疗原则及基本技术要求,对完善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技术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讨论血管内栓塞治疗破裂后交通动脉瘤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血管内栓塞治疗66例后交通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66例中成功栓塞65例,100%栓塞者57例,95%栓塞6例;90%栓塞2例;动脉瘤破裂死亡1例;术后脑梗死5例,死亡2例。结论介入栓塞治疗后交通动脉瘤是一种微创、安全并且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9.
老年人颅内多发动脉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老年人颅内多发动脉瘤(MIA)的治疗原则及其预后。方法 20例老年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一期开颅手术夹闭动脉瘤13例;分期介入栓塞多发动脉瘤3例;二期开颅治疗动脉瘤3例;一期手术夹闭后交通动脉瘤,二期介入栓塞眼动脉瘤1例。结果 20例手术全部成功,存活率100%。因手术新出现神经系统体征2例,1例偏瘫,1例昏迷;半年以上的随访,1例恢复,1例植物生存。手术前有神经系统体征表现16例,其中6例动眼神经瘫痪,3例脑积水,5例偏瘫,2例失语。术后2例偏瘫未恢复,3例动眼神经瘫痪部分恢复,2例失语症状改善,其余恢复良好;3例脑积水中,2例手术后脑室缩小,1例无明显变化。结论 根据患者条件和具体情况,尽早实施外科干预治疗老年人颅内多发动脉瘤,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显微外科手术以及血管内介入栓塞术进行阐述,对比分析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为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2年11月前来我院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应用显微外科手术,对照组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手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后,观察组患者的治愈概率为92.3%,病死率为1.5%,无效率为6.2%;对照组患者的治愈概率为89.3%,病死率为3.0%,无效率为7.7%。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但费用花费较高。结论显微外科手术与血管介入栓塞术在治疗效果上无明显差异,但是介入栓塞术的住院时间比较短,花费相对较高,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决定采取何种治疗方案,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