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微创踝关节融合术与开放式踝关节融合术治疗创伤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微创组和开放式组,对比两组骨性融合率及术后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评分系统(AOFAS,Ankle Hindfoot Scale)评分。结果:术后6个月微创组骨性融合率为80.0%,高于开放式组的3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骨性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AOF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时微创组评分明显高于开放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关节镜下踝关节融合术在提高早期骨性融合率及减轻疼痛方面较开放式踝关节融合术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微骨折技术应用于关节镜下踝关节融合术的临床疗效,尤其是伴有踝关节内外翻畸形时,能否通过微骨折技术提升踝关节融合率,避免关节内植骨。[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2017年12月本科关节镜下踝关节融合术治疗的终末期关节炎患者48例。依据术前站立位踝关节正位X线片测量胫距关节面夹角,将内外翻角度在10°~20°的19例患者分为A组,将10°以内的29例患者分为B组。常规进行关节镜下踝关节融合术,术中应用微骨折技术,比较两组术后踝关节骨性融合时间和美国足踝外科学会踝-后足评分(AOFAS)等评估指标。[结果]术后2例患者出现足背前外侧感觉麻木,术后6周缓解,术后3个月感觉恢复。48例患者平均随访(25.60±7.87)个月,术后12周复查X线片提示A组患者骨性融合率与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病例均达到骨性融合,但两组融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末次随访时两组AOF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胫距关节面夹角内外翻在10°~20°的终末期踝关节炎患者,在关节镜辅助下踝关节融合术中应用微骨折技术可避免关节内植骨,近期临床疗效满意,但对于踝关节内外翻畸形明显时,骨性融合时间会延长。  相似文献   

3.
Ilizarov支架外固定联合踝关节融合术治疗终末期踝关节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Ilizarov支架外固定联合踝关节融合术治疗终末期踝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6—2014-12采用Ilizarov支架外固定联合踝关节融合术治疗的13例终末期踝关节炎。末次随访时摄踝关节正侧位X线片,必要时CT三维重建检查,确定是否达到骨性融合。采用AOFAS评分标准评价踝关节功能。结果本组13例均获得随访10~28个月,平均17个月。术后均骨性融合,骨愈合时间12~18周,平均15周。外固定架拆除时间16~22周,平均20周。3例出现针道并发症,反复使用酒精及百多邦外用后控制;其中1例针道感染流脓,反复换药经久不愈,更换克氏针后愈合。末次随访时踝关节功能按AOFAS评分标准评定:优1例,良9例,可3例。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为69~91(79.6±7.2)分,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450,P0.001)。结论采用Ilizarov支架外固定联合踝关节融合术治疗终末期踝关节炎的骨愈合率高,尤其适用合并感染、软组织条件差、骨质缺损严重及踝关节畸形的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胫骨交锁髓内钉融合术治疗类风湿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6月至2011年10月,选择30例(30踝)类风湿踝关节炎患者,在关节镜下行普通胫骨交锁髓内钉踝关节融合手术。术后平均随访20个月(6~36个月),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对所有患者进行评分。结果手术前后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由术前平均54.3分(40~65分)提高到术后平均79.6分(61~89分)。术后无疼痛27例,轻度疼痛3例。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骨不连、骨延迟愈合和感染等并发症。所有患者踝后足对线良好,30踝均获骨性融合,融合率100%。结论关节镜下胫骨交锁髓内钉融合术可有效缓解踝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对患侧下肢活动、负重未见不良影响,是一种治疗类风湿踝关节炎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蔡培强  邵玉凯  蔡培素  李伟  李开雄 《骨科》2017,8(1):16-19,24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微创踝关节融合术治疗足踝创伤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接受微创及开放式踝关节融合术的26例创伤性踝关节炎病人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微创组(10例)和开放组(16例),对比两组病人术后6个月及1年的骨性融合率和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结果术后6个月时,微创组的骨性融合率为80.0%(8/10),高于开放组的31.3%(5/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50,P=0.016);术后1年时两组病人全部达到骨性融合。术后6个月,两组病人的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时,微创组的AOFAS评分为(75.3±2.7)分,明显高于开放组的(68.8±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68,P<0.001)。结论关节镜下踝关节融合术在提高早期骨性融合率及改善足踝功能方面较开放式踝关节融合术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踝关节镜技术在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例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行关节镜检查,明确关节内病变并行相应处理。结果 17例获随访,时间11~23个月。患者踝关节疼痛及活动受限等症状明显好转。按改良Mcguire踝关节评分系统评分,由术前平均59.1分±7.8分提高至术后平均84.3分±8.9分(P<0.05)。结论应用踝关节镜诊治创伤性踝关节炎创伤轻、适应证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经皮空心螺钉加压固定踝关节融合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皮空心螺钉加压固定踝关节融合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4月至 2010年10月,12例单侧严重踝关节炎患者(Kellgren-Lawrence III级)接受经皮空心螺钉加压固定踝关节融合术。男7例, 女5例; 年龄25~71岁, 平均 42.0岁。病程 1~21年,平均 7.3年。类风湿关节炎 2例,创伤性关节炎 8例,骨关节炎2例。取踝关节前正中入路,暴露踝关节腔, 完整去除胫距关节软骨面, 暴露软骨下骨。从后上向前下经皮穿针,以空心螺钉加压固定胫距关节。手术前后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进行功能评定,摄踝关节正侧位及踝穴位 X线片观察踝关节骨性融合情况。 结果 12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 6耀55个月,平均 21.5个月。 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由术前(42.8±8.6)分增加至术后 6个月(66.6±5.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75,P=0.012); 末次随访(72.3±4.6)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95,P= 0.006)。 X线片证实全部病例均骨性融合,融合时间 9耀21周,平均 13.5周。无感染,无局部皮肤坏死,无螺钉松动、退钉及断钉。结论 经皮空心螺钉加压固定踝关节融合术创伤小,融合率高,融合时间短,近期疗效满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关节镜下踝关节融合术对晚期创伤性踝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7年10月间于我院关节外科就诊的42例晚期创伤性踝关节炎拟行踝关节融合术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关节镜组和开放组,每组21人。开放组给予于外踝中心沿腓骨纵切口行开放性踝关节融合术,关节镜组则给予关节镜下于外踝中心微创入路踝关节融合术,门诊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的AOFAS踝关节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及3个月、1年骨性融合率等基本临床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关节镜组治疗总治愈率显著高于开放组(95. 24%VS71. 43%,χ~2=4. 286,P=0. 038);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OFAS踝关节评分及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经不同方法治疗后,关节镜组AOFAS踝关节评分显著高于开放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开放组(P 0. 05);关节镜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开放组,关节镜组患者术后引流量显著少于开放组(P 0. 05);关节镜组3个月、1年骨性融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关节镜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开放组(14. 29%VS 42. 86%,χ~2=4. 200,P=0. 040)。结论采用关节镜下踝关节融合术治疗晚期创伤性踝关节炎,相比于开放性踝关节融合术更有利于踝关节功能的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关节镜下病灶清除并半环槽加压外固定治疗全踝关节结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踝关节结核病灶清除并半环槽加压外固定行踝关节融合术治疗全踝关节结核的临床经验。方法6例全踝关节结核患者,男4例,女2例;年龄28-44岁,平均33岁。病程8-23个月,平均13个月;均为单踝关节发病。其中1例伴踝部窦道形成患者曾在外院行切开引流术。术前均行至少3周的抗结核治疗。手术采用踝关节镜前外侧及前内侧入路进行结核病灶清除和胫距关节融合,并用半环槽外固定架固定。结果术后无一例发生皮肤感染及窦道形成等并发症。患者于术后2-7d,平均4d即可下地活动。术后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42个月,平均21.3个月。6例患者于术后9-17周,平均12.5周达到骨性愈合,其中3例患者术后疼痛消失,其余3例有轻度疼痛及跛行,均无结核复发。结论对没有严重骨破坏的全踝关节结核采用关节镜下病灶清除,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病灶清除彻底等优点。半环槽加压外固定,可早期下床活动,有利于融合愈合。  相似文献   

10.
关节镜监视下踝关节植骨融合术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踝关节清理、植骨融合术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1月至2009年5月,采用关节镜辅助踝关节植骨融合术治疗踝关节病变25例,男18例,女7例;年龄32~70岁,平均47.5岁;左踝10例,右踝15例;其中创伤后骨关节炎13例,地方性大骨节病1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2例。手术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对踝关节疼痛进行评定,根据美国足踝关节协会评分系统(AOFAS)从疼痛、自主活动、最大步行距离、地面步行、步态、活动度、稳定性及踝关节对线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25例均获随访,时间20~35个月,平均27.5个月。术后踝关节无疼痛,步态明显改善,无神经血管损伤、感染和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平均骨性融合时间为11.7周(8~15周)。术后VAS评分为(1.20±0.82)分,较术前的(8.60±0.96)分明显降低(t=27.326,P=0.000);术后AOFAS评分中客观项目均较术前改善,术后AOFAS评分为(82.44±4.96)分,较术前的(36.44±9.90)分明显增加(t=-19.178,P=0.000)。结论:关节镜监视下踝关节植骨融合术操作简单,术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是踝关节融合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前路双钢板行踝关节融合术的近期疗效.方法 自2009年9月至2011年10月采用前路双钢板行踝关节融合术治疗踝关节严重病损患者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22 ~59岁,平均39.2岁.创伤性关节炎9例,骨关节炎3例,类风湿性关节炎3例.通过比较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评定疗效,术后根据踝关节X线检查观察融合情况.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9~18个月(平均13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全部踝关节均已骨性融合,融合时间9 ~ 28周,平均14周.AOFAS踝-后足评分由术前(36.1±8.1)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82.7±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961,p=0.000).所有患者切口均I期愈合,无感染、局部皮肤坏死等并发症发生.至末次随访未出现螺钉、钢板松动、断裂等现象. 结论 利用踝关节前路双锁定钢板行踝关节融合术适用于病变严重、骨质缺损较多的患者,短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郝忠玉  裴萍  刘林  宋玉鑫 《中国骨伤》2017,30(6):518-520
目的 :探讨运用逆行带锁髓内针联合改良前路胫骨下段滑槽植骨融合术治疗终末期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年11月至2016年4月,采用逆行带锁髓内针联合改良前路胫骨下段滑槽植骨融合术治疗22例保守治疗无效的终末期踝关节炎患者,其中男9例,女13例;年龄30~65岁,平均48.5岁。7例有明显足内翻畸形,15例外观大致正常。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情况,并于术前及术后9个月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对其足踝关节功能和疼痛情况进行评价。结果:2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6个月。伤口均Ⅰ级愈合,未出现伤口坏死或骨折不愈合,无早期并发症发生。本组患者手术时间80~120 min,平均90 min;术中出血量15~50 ml,平均30 ml;骨性愈合时间10~18周,平均14周。术后9个月随访时AOFAS评分(88.00±3.45)与术前(54.82±2.9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优8例,良12例,可2例。术后9个月VAS评分(3.96±1.27)与术前(9.37±0.5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逆行带锁髓内针联合改良前路胫骨下段滑槽植骨融合术治疗终末期踝关节炎,稳定可靠、创伤小、出血少、关节都得到融合,术后功能恢复良好,可明显缓解疼痛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关节镜辅助踝关节融合术治疗晚期创伤性踝关节炎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关节镜辅助踝关节融合术对保守治疗无效的晚期创伤性踝关节炎的治疗价值。方法 2007年7月至2010年12月,采用关节镜辅助踝关节融合术治疗晚期创伤性踝关节炎21例,男14例,女7例;年龄21~68岁,平均(37±13)岁。均为单侧手术。首次踝关节外伤至踝关节融合术的时间为1~41年,平均12.6年。患者术前均接受保守治疗无效,疼痛明显。术中彻底清除关节面软骨,行关节端“微骨折”处理,初步复位后以克氏针临时固定;“C”型臂X线机透视确认位置,拧入空心螺钉固定。2例同期行关节镜辅助距下关节融合术。术后石膏固定6~10周,部分负重锻炼直至骨性愈合。结果 全部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年,平均1.8年。术后10~16周骨性愈合,平均12周。步态均得到改善,无切口愈合不良和感染等早期并发症。3例单纯踝关节融合患者术后出现距下关节炎伴疼痛,2例经保守治疗后症状缓解、1例行开放距下关节融合术后症状缓解。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平均(8.1±1.5)分,术后1年平均(2.7±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53,P=0.005)。结论 对晚期创伤性踝关节炎,关节镜辅助踝关节融合术创伤小、切口小、融合率高,但对设备条件要求高,掌握该技术需要一定的学习曲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关节镜下无头加压空心螺钉踝关节融合术对终末期创伤性踝关节炎(traumatic ankle arthritis, TAA)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17年1月—2020年5月本院行踝关节融合术的患者,单侧终末期TAA采用镜下关节融合的患者39例,纳入本研究。总结患者临床与辅助检查资料。[结果] 3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随时间推移,39例患者VAS评分显著减少(P<0.05),而AOFAS评分显著增加(P<0.05)。影像检查方面,术后39例患者踝关节正侧位对线良好,内固定物位置良好。影像显示骨性融合,术后3个月为28/39 (71.79%),术后12个月为39/39 (100%)。与术前相比,术后3 d患者的TNF-α、IL-1β、IL-6、SOD和MDA均显著增加,达峰值;而术后7 d,上述指标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关节镜下无头加压螺钉踝关节融合术治疗晚期TAA患者的效果显著,术后炎性与应激反应指标下降。  相似文献   

15.
踝关节镜前后联合入路治疗踝关节撞击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孙世伟  庄泽  徐如彬  王健  史德海 《中国骨伤》2016,29(12):1078-1083
目的 :分析踝关节镜前后联合入路对踝关节撞击综合症患者镜下行清理的临床疗效及术中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4月至2015年4月采用踝关节镜治疗并获得完整随访的17例踝关节撞击综合症患者,其中男12例,女5例;手术时年龄22~47岁,平均32.4岁。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评估予踝关节镜清理,并去除引起症状的撞击部位,术后常规予非甾体消炎药和关节内注射透明质酸钠治疗。采用AOF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后足-踝评分,Ogilvie-Harris踝关节评分对术前情况及术后末次随访情况进行评分。结果:17例手术中情况:关节镜下显示前外踝撞击征8例,前内踝撞击征2例,前踝撞击征2例,后踝撞击征2例,3例为同时合并前后踝撞击。术中清除增生的骨赘,引起撞击的下胫腓前韧带远侧束,距腓前韧带,滑膜组织和疤痕组织。4例同时合并关节软骨损伤,软骨损伤面积约1 mm×3 mm至1.5 mm×4 mm大小。术中同时采用直径1.2 mm的克氏针行钻孔微骨折处理。17例术后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4.3个月。AOFAS评分由手术前的62.30±5.20增加至术后的87.60±5.40。Ogilvie-Harris踝关节评分由手术前的6.70±0.98增加至术后的12.80±1.21。术后患者均无神经血管损伤,无伤口感染,愈合不良等并发症。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踝关节肿胀,于术后4~8周逐步消失。结论:对踝关节撞击综合症患者,前后联合入路可以有效清除引起踝关节撞击的骨性撞击和软组织撞击,结合术后非甾体消炎药和关节内注射透明质酸钠治疗,可以有效缓解踝痛症状,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分析微创踝关节融合术对创伤性踝关节炎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其特点。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80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A组42例,行微创踝关节融合术治疗;B组38例,行常规开放踝关节融合术治疗。结果 A组术后1个月的VAS评分显著低于B组(P0.05);两组术后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A组术后6个月的骨性融合率明显高于B组(P0.05),A、B两组所有患者术后12个月均达到骨性融合(P0.05);A组术后12个月的AOFAS评分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微创踝关节融合术治疗微创性踝关节炎具有创伤度小,并发症相对较少,早期融合率高,融合时间短等优点。但是对于选择何种方式的踝关节融合术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仍需治疗医师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7.
关节镜清理术治疗急性痛风性踝关节炎疗效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关节镜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关节镜辅助下治疗急性痛风性踝关节炎41例,全部为男性,平均年龄43岁(28~69岁);左踝18例,右踝23例;首次发作12例,反复发作29例;病程2周~30个月。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至少12个月。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术前58.44±9.45,术后6、12个月和末次随访时分别为86.15±7.36,83.41±9.22,84.10±8.22,术后评分升高。术后踝关节肿胀、疼痛显著改善。结论:关节镜检查有助于痛风性踝关节炎的诊断、改善临床症状和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应用双加压螺钉行踝关节融合治疗重度踝关节骨性关节病的临床疗效及存在的问题。方法 2008年3月至2011年1月,北京友谊医院骨科对11例重度踝关节骨性关节病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其中男性4例,女性7例;年龄55~72岁,平均61岁,行外侧腓骨截骨暴露踝关节,去除胫距关节软骨,应用双加压螺钉行踝关节融合,术后支具保护10~12周。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9个月,所有患者均一期融合;优6例,良4例,差1例;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与后足评分系统(Americam or 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评分由术前平均39分提高至术后末次随访平均82分。结论踝关节融合术是治疗重度踝关节骨性关节病的有效方法,双加压螺钉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9.
关节镜治疗后踝撞击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魏民  刘洋 《中国骨伤》2016,29(12):1084-1087
目的 :观察后踝关节镜治疗后踝撞击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采用后方双入路后踝关节镜治疗34例后踝撞击征患者,其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29~62岁,平均42.2岁。采用VAS视觉模拟评分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2个月关节疼痛情况,并采用AOFAS踝后足评分进行踝关节功能评价。结果:所有病例获12个月随访,切口愈合良好,无伤口并发症。术中发现34例骨性撞击和19例软组织撞击。手术时间20~35 min,平均(25.6±5.2)min;术后2、6和12个月后踝撞击征呈阴性。术后12个月的VAS视觉模拟评分1.2±1.3明显优于术前的4.6±1.0(P0.05)。术后12个月的AOFAS踝后足评分84.7±6.5明显高于术前的62.7±8.9。结论:采用关节镜治疗后踝撞击征可以缓解疼痛,改善功能,手术时间较短,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踝关节融合术治疗距骨缺血性坏死的手术方法及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12—2018-11诊治的8例严重距骨缺血性坏死,采用踝关节镜下清理、自体髂骨颗粒经通道植骨、3枚空心钉加压固定行踝关节融合术治疗。结果 8例切口一期愈合,1例术后出现足背外侧麻木,3个月后麻木症状消失。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8(6~14)个月。踝关节均达到完全骨性融合,术后X线片及CT显示踝关节骨性融合的时间为4~8个月。患者行走功能恢复正常,踝关节无肿胀及明显疼痛。末次随访时足踝功能AOFAS评分为73~97分,其中优3例,良4例,可1例。结论关节镜下清理、通道植骨、空心钉固定踝关节融合术是治疗严重距骨缺血性坏死行之有效的方法,具有手术创伤小、对踝关节内环境破坏小、植骨融合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但术者需熟练掌握关节镜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