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探讨闭合性跟腱断裂的手术方法。方法:采用闭合性跟腱断裂带线锚钉跟腱止点重建9例。结果:随访时间6个月~2年,按Arner-Lindholm法评定标准评定,优8例,良l例。结论:带线锚钉Krackow缝合跟腱止点重建操作简单、创伤小,对跟腱断端固定牢固,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Revo带线锚钉经皮CarmontMaffulli法缝合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03—2014-05采用Revo带线锚钉经皮CarmontMaffulli法缝合治疗21例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临床资料。测量术后健侧及患侧最大跖屈肌力,记录小腿周径减少值及完全恢复运动的时间,末次随访时足踝关节功能依据AOFAS评分标准评定。结果本组均获得随访4~25个月,平均8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切口感染、皮肤坏死、跟腱再次断裂、腓肠神经损伤或其他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足踝关节功能依据AOFAS评分标准评定:优18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5.2%。健侧跖屈肌力平均29.7 kg,患侧跖屈肌力平均20.3 kg。患侧小腿周径平均减少1.42 cm,完全恢复运动时间平均6.2个月。结论采用Revo带线锚钉经皮CarmontMaffulli法缝合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疗效较好,固定牢靠,经皮修复减少了皮肤并发症。对于非体育专业的成人患者来说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Krackow缝合法治疗新鲜撕裂型跟腱断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新鲜撕裂型跟腱断裂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分析19例新鲜闭合撕裂型跟腱断裂采用Krackow法缝合修复的治疗过程及对策。结果本组病例术后疗效优14例,良5例,其中1例跟腱与皮肤有黏连。随访期内无跟腱再断裂及深部感染等并发症。结论新鲜撕裂型跟腱断裂的手术治疗采用Krackow缝合法修复是一个比较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应用小切口Kessler缝合法治疗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收治37例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男22例,女15例;年龄21~59岁,平均41.3岁.跟腱断裂部位:止点断裂8例,断端距止点<1.5 cm 5例,体部断裂20例,断端距止点3~6 cm 4例.37例患者均于伤后7 d内(平均4.6 d)采用小切口Kessler缝合法治疗,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根据Arner-Lindholm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 37例患者术后获18~36个月(平均27个月)随访.术后无切口表浅或深部感染、皮缘坏死等并发症发生,无跟腱再断裂.术后疗效根据Arner-Lindholm评分标准评定:优30例,良7例,优良率为100%.结论应用小切口暴露方法修复新鲜跟腱断裂并结合早期功能锻炼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的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45例新鲜跟腱断裂采用经跟腱正中旁内侧入路,Krackow法缝合修复跟腱治疗,术后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循序渐进的康复锻炼。结果 45例随访10个月~3年,平均随访时间15个月,依据Amer-Lindholm评定标准,其中优35例,良10例。随访期内无跟腱再断裂及深部感染等并发症。结论新鲜跟腱断裂需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绝大多数新鲜跟腱断裂为完全断裂,需要手术治疗,采用Krackow缝合法修复是跟腱断裂缝合的首选方法,经跟腱正中旁内侧入路为治疗跟腱断裂的最理想的手术入路,术后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循序渐进的康复锻炼是获得小腿及足踝部良好功能的保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02年10月至2010年6月,收治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患者26例,经术前查体和MRI证实,均为新鲜完全性闭合性跟腱断裂。采用Krackow缝合方法修复跟腱治疗,术后在医师指导下进行循序渐进的康复锻炼。结果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5年,平均3年。对所有26例患者,按Arner-Lindholm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定,其中优18例,良8例,无感染及无跟腱再断裂等并发症。结论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需早期手术治疗,Krackow缝合方法是一种修复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较好的方法,术后在医师指导下进行循序渐进的康复锻炼可获得良好的小腿及足踝部功能。  相似文献   

7.
闭合性跟腱断裂微创腱皮缝合的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通过对长期疗效和可能并发症的观察,介绍并评价微创腱皮缝合术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自1996年1月~2005年4月间,随机选取跟腱断裂的患者28名,经术前查体和MRI证实,均为新鲜完全性闭合性跟腱断裂。首先微创暴露跟腱断端,清除断端的瘢痕和血凝块,梳理对合两断端,在皮外经跟腱断端以远健康部位做减张缝合。患者常规术后随访,平均随访4年(1~7年)。随访包括常规的临床评价和术后MRI检查,并应用Arner-Lindholm疗效评定标准对术后效果进行评定。其中2例未能按时随访。[结果]对所有26例患者,按Arner-Lindholm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定,其中优19例,良6例,差1例,优良率为97%,无感染发生,再断裂1例,为长期局部类固醇封闭患者。术后MRI显示,全部患者的跟腱得到了良好的修复,跟腱断端连续性好,疤痕小。[结论]通过长期随访,微创腱皮缝合是一种修复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较好的方法,具有创伤小,有效保护跟腱血运,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Krackow锁定缝合法联合改良Kessler缝合法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体部断裂的疗效。方法 2020年1月~2022年1月我科对162例急性闭合性跟腱体部断裂采用Krackow锁定缝合法联合改良Kessler缝合法手术治疗,术后采用相同的康复计划。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踝-后足评分和跟腱完全断裂评分(Achilles Tendon Total Rupture Score, ATRS)进行功能评价。结果 手术时间24~40 min[(31.9±4.6)min]。切口均为一期愈合,无感染、腓肠神经损伤。2例并发症: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意外导致跟腱再断裂1例。踝关节屈伸活动度恢复时间为4~12周[(7.6±1.9)周],患侧单足提踵恢复时间为10~18周[(13.3±1.8)周],快走或慢跑恢复时间为14~26周[(19.1±1.8)周]。162例随访14~25个月,平均19.0月。AOFAS踝-后足评分由术前(54.4±4.4)分提高到末次随访(98.0±4.0)分(t=-104...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单缝线锚钉双Kessller法治疗新鲜跟腱近止点断裂的疗效.[方法]对21例跟腱近止点断裂患者,采用单锚钉缝线双Kessller法缝合,术后短腿石膏固定6周.[结果]全部病例得到随访,有1例开放性跟腱断裂伤 口感染,根据Amer-Lindholm评分标准,本组病例优17例,良4例,优良率100%,全部无锚钉松脱、足跟疼痛及跟腱再次断裂发生.[结论]单缝线锚钉双Kessller法治疗急性跟腱断裂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锚钉在跟腱断裂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强生Fastin锚钉治疗跟腱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 18例新鲜跟腱断裂患者,断裂平面距止点平均1.5(0-2.5)cm。手术取跟腱内侧纵形切口,暴露跟腱断端,修整后在跟骨结节跟腱止点处置入强生Fastin带线锚钉,用锚钉上连接的Ethibond-2号缝线缝合断裂跟腱。结果 18例均获得随访,平均13(8-15)个月。术后X线片未见骨锚松动或脱落。按Arner-Lindholm标准评定疗效,优14例,良3例,差1例,优良率94.4%。结论 Fastin锚钉治疗止点附近跟腱断裂临床效果满意,具有肌腱修复可靠、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采用改良跟腱内侧弧形切口联合改良间断垂直褥式缝合法(以下简称为改良联合法)治疗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的治疗经验。方法 2016年5月至2017年10月我科收治闭合性新鲜跟腱断裂患者16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0例;年龄34~45岁,平均40岁;左侧10例,右侧6例,术中切口采取改良跟腱内侧弧形切口的方式,关闭切口则采用改良间断垂直褥式缝合法缝合切口弧形部分,术后观察切口皮肤愈合情况,出院后则根据Arner-Lindholm评分标准进行随访,评价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2~16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切口均为Ⅰ期甲级愈合,无切口裂开、不愈合及皮肤坏死等情况,均未发生软组织感染及腓肠神经损伤症状。术后12个月根据ArnerLindholm评分标准评定踝关节功能,优14例,良2例。结论采取改良联合法治疗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可最大限度保护腱周及皮缘血运,避免术后切口并发症的发生,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缝合锚钉治疗踝关节三角韧带附着点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锚钉系统治疗29例三角韧带附着点断裂患者,其中距骨附着点断裂24例,内踝附着点断裂5例。结果 29例均获得随访,时间9~26个月。踝关节功能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踝-足评分标准评价:优17例,良10例,可2例,优良率27/29;按照改良Baird-Jackson评分系统评价:优17例,良9例,可3例,优良率为26/29。结论缝合锚钉治疗踝关节三角韧带附着点断裂,其有操作简便易行、可提供踝关节内侧即刻稳定性、利于韧带修复、疗效可靠等优点,是治疗三角韧带附着点断裂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采用有限小切口行简易Krackow缝合法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10月—2016年7月,采用有限小切口行简易Krackow缝合法治疗25例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男21例,女4例;年龄25~39岁,平均33.6岁。左侧15例,右侧10例。运动伤22例,摔伤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3~7 d,平均4.4 d。Thompson征阳性、单足提踵不能。结果手术时间30~60 min,平均39.2 min。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愈合不良等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未见腓肠神经激惹症状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20个月,平均14.2个月。术后9个月,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为92~97分,平均94.9分;获优13例、良9例、可3例。踝关节活动范围为49~58°,平均53.7°。患者均可行单足提踵,随访期间无跟腱再断裂发生。结论有限小切口下行简易Krackow缝合法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具有创伤小、再断裂和腓肠神经损伤发生率低、关节功能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自发性跟腱断裂带线锚钉跟腱止点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自发性跟腱断裂的手术方法。方法采用自发性跟腱断裂带线锚钉跟腱止点重建5例。结果随访时间6个月~2年.按Arner—Lindhohn法评定标准评定.优4例.良1例。结论带线锚钉Krackow缝合跟腱止点重建操作简单、创伤小,对跟腱断端固定牢固,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跟腱断裂手术治疗中应用改良跟腱内侧切口避免皮肤坏死的临床意义。方法自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对36例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采取手术治疗,术中采取改良的跟腱内侧切口。患者中男31例,女5例;年龄22~54岁,平均38岁;左侧17例,右侧19例。术后观察切口皮肤情况,出院后根据Arner-Lindholm评分标准随访评价。结果术后随访6~35个月,平均23个月。术后无一例切口皮肤坏死及深部感染发生,无跟腱再断裂发生,根据Arner-Lindholm评分标准评定,优27例,良9例,优良率100%。结论跟腱断裂手术采取改良跟腱内侧切口可有效防止切口皮肤坏死发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钢丝Bunnel缝合法修复治疗跟腱断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用钢丝Bunnel缝合法修复治疗跟腱断裂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对26例跟腱断裂患者采用钢丝编织缝合牵拉,使跟腱断端部分重叠对合,将钢丝经跟骨穿孔固定于内侧皮下。跟腱断端腱旁组织用可吸收线间断缝合。结果平均随访26个月,根据Arner—Lindholm疗效标准进行评定,优19例(73.1%),良7例(26.9%)。结论钢丝Bunnel缝合法治疗跟腱断裂是一种方法简便、疗效满意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使用改良缝合法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12月—2016年12月,采用改良缝合法治疗29例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男23例,女6例;年龄22~45岁,平均34岁。患者均为运动损伤,其中左侧22例、右侧7例。术前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为(44.6±3.6)分;参照Amer-Lindholm疗效评定标准评价均为差。MRI检查显示跟腱完全断裂。结果手术时间35~62 min,平均46 min;术中出血量7~15 m L,平均10 m L。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腓肠神经损伤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38个月,平均18.4个月。术后3个月,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为(93.1±4.3)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581,P=0.000)。参照Amer-Lindholm疗效评定标准评价,获优24例、良5例,优良率100%;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294,P=0.000)。MRI检查示跟腱连续性完整。随访期间均无跟腱再断裂发生。结论改良缝合法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具有创伤小、再断裂发生率低、腓肠神经损伤风险低及功能恢复较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闭合性跟腱断裂的手术方法,术后康复和长期疗效。方法:对平均病程66d的11例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进行了平均2.5年的随访,对11例患者接受的手术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结果:用Arner-Lindholm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定:新鲜闭合跟腱断裂,4例,优4例(100%);陈旧性跟腱断裂,优4例(57%),良2例(29%),差1例(14%),优良率达86%。术后功能康复是取得良好术后疗效的关键。结论:陈旧性跟腱断裂的发生多由医生误诊、漏诊引起。陈旧性跟腱断裂要比新鲜跟腱断裂处理困难得多,严格的术后功能康复是取得良好手术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应用新型缝线锚钉与传统钢丝缝合法修复跟腱近止点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1年2月56例跟腱近止点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锚钉组31例,男22例,女9例;年龄16~52岁,平均35.5岁;采用缝线锚钉对其进行修复。钢丝组25例,男19例,女6例;年龄22~53岁,平均37.6岁;采用传统钢丝缝合法对其进行修复。术后不同时期对患者进行不同内容的康复训练。记录锚钉与钢丝置入的位置,并对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和跟腱功能等进行比较,采用Arner-Lindholm标准对跟腱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平均随访时间24.2个月,所有患者获随访。术中均无医源性神经、血管、肌腱等损伤。锚钉组在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上均低于钢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5,P=0.00;χ2=5.42,P=0.02);锚钉组的术后跟腱功能优于钢丝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5,P=0.02)。结论:应用缝线锚钉修复跟腱近止点断裂,与传统的钢丝缝合法比较优势明显,是一种可靠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应用带线锚钉重建跟腱止点的临床效果,并探讨跟腱近止点断裂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应用带线锚钉结合Krackow缝合技术治疗18例跟腱近止点病变,随访采用Amer—Lindholm标准评价临床效果,记录并发症、患者恢复工作的时间、跖屈肌力、踝关节活动度、疼痛视觉评分。结果18例均获得随访平均13(8~17)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无锚钉松动、移位及跟腱再次断裂。末次随访时按Amer—Lindhohn标准评价临床效果:优13例,良4例,差1例;视觉疼痛评分平均2.54(0~4)分;踝关节活动度跖屈曲平均20°(10—35°),背屈平均5°(-5~15°):跖屈肌力较对侧减少平均15%(8%~20%)。结论采用带线锚钉结合Krackow缝合技术蘑建跟腱止点治疗跟腱止点病变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