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临沧市2012年经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 HAART)失败的AIDS患者耐药基因的变异情况。方法调查HAART失败AIDS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检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对HIV RNA>1×10^3 copies/ml的患者行HIV-1耐药基因检测。结果66例中有53例检出基因耐药突变。最常见的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耐药突变位点为M184V、D67N和K70R,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耐药突变位点为K103N、G190A和V179D。仅发现3个蛋白酶抑制剂突变位点,分别为D33F、M46I和L76V。结论临沧市AIDS患者出现较多反转录酶抑制剂突变位点是一线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在选择二线治疗方案时,增加蛋白酶抑制剂可避免多重耐药导致的治疗失败。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技术在MTB的利福平耐药菌株rpoB基因突变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PCR扩增MTB的rpoB基因利福平耐药决定区,扩增产物与野生型DNA链形成异源双链,在65.4℃柱温下进行DHPLC分析.对DHPLC不同峰型菌株的rpoB基因片段进行测序,评价DHPLC技术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共分析46株MTB菌株,其中42株对利福平耐药,4株对利福平敏感.经DHPLC分析,产生15种不同图谱.测序结果表明,各图谱菌株突变特征不同.除D108和D24菌株的DHPLC峰形相同而突变特征不同外,其他菌株均为DHPLC峰型与基因多态性相一致,即DHPLC峰型相同则基因多态性相同,DHPLC峰型不同则基因多态性不同.结论 DHPLC具有简便快捷、高通量和自动化的特点,敏感度和特异度高,可用于快速检测耐药MTB的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DHPLC快速检测Hp对克拉霉素耐药性的新方法。方法抽提56份经纸片琼脂扩散法鉴定为克拉霉素耐药的Hp菌株DNA及其对应的胃粘膜组织标本DNA,通过PCR技术扩增23SrRNA区187bp基因,运用DHPLC技术对PCR产物进行突变分析,并进行DNA测序。结果 56份克拉霉素耐药的Hp菌株DNA经DHPLC分析,有51份存在异源双链峰,测序证实均存在点突变,5份无异源双链峰,测序证实无点突变,故DHPLC对基因突变耐药菌株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100%,而且56份组织标本DNA检测结果与菌株DNA检测结果一致。结论 DHPLC可应用于Hp对克拉霉素耐药性的快速检测,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DHPLC快速检测Hp对克拉霉素耐药性的新方法。方法抽提56份经纸片琼脂扩散法鉴定为克拉霉素耐药的Hp菌株DNA及其对应的胃粘膜组织标本DNA,通过PCR技术扩增23S rRNA区187 bp基因,运用DHPLC技术对PCR产物进行突变分析,并进行DNA测序。结果56份克拉霉素耐药的Hp菌株DNA经DHPLC分析,有51份存在异源双链峰,测序证实均存在点突变,5份无异源双链峰,测序证实无点突变,故DHPLC对基因突变耐药菌株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100%,而且56份组织标本DNA检测结果与菌株DNA检测结果一致。结论DHPLC可应用于Hp对克拉霉素耐药性的快速检测,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浙江省杭州、宁波、温州三个市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简称HIV/AIDS病人)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HIV-1基因耐药性的影响因素。方法在三个治疗病人数最多的市,采用问卷调查和血液采集,检测病人病毒载量,对病毒载量大于1 000IU/mL的样本,进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扩增测序(In-house)法扩增测序,使用斯坦福大学HIV耐药数据库对比得到基因耐药结果。结果共274例研究对象纳入研究分析,HIV-1毒株总耐药率为7.7%。治疗时间1-3年的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54,P=0.456),治疗4-5年后,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P=0.028)。HIV-1毒株对核苷类(NRTI)和非核苷类(NNRTI)抗病毒治疗药物的耐药程度,明显高于蛋白酶抑制剂(PI)(χ2=29.672,P<0.001),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与非核苷类相比,耐药程度无统计学差异(χ2=2.875,P=0.593)。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中,吸毒、无固定性伴、治疗方案D4T+3TC+NVP和治疗方案AZT+3TC+NVP与耐药发生的关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浙江省进行HAART的AIDS病人,其体内毒株已经出现耐药现象,但耐药率处于较低水平。应加强对吸毒人群和无配偶或无固定性伴人群的随访,提高服药依从性,对各相关的治疗方案要加强监测,有利于降低耐药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红河州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体内HIV基因耐药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5-2011年入组的、抗病毒治疗超过1年的在治病人3371例,于2010-2012年间检测血浆HIV病毒载量,对病毒载量〉1000拷贝/mL的样本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和扩增测序,使用斯坦福大学HIV耐药数据库对比得到基因耐药结果。结果治疗1年以上的3371例病人做过血浆HIV病毒载量检测,HIV毒株总耐药率为4.5%(152/3371),对核苷类反转酶抑制剂(NRTIs)的耐药率为3.1%(105/3371)、对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s)的耐药率为3.7%(121/3291)、对蛋白酶抑制剂(PIs)的耐药率2.5%(2/80),对NRTIs、NNRTIs的耐药程度明显高于PIs类(χ^2=94.791,P〈0.05)。最为常见的耐药基因位点有M184V、D67N、T215Y、K219R、K70R、K103N、Y181C、G190A、K101P。经静脉吸毒感染者,HIV的耐药发生率高于性接触途径感染者(χ^2=10.898,P〈0.005)。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中,近期吸毒、无固定性伴、不规范服药与耐药的发生呈负相关。结论云南省红河州进行HAART治疗的HIV/AIDS病人中,HIV毒株耐药率处于较低水平,对PIs耐药率极低,PIs仍可作为非核苷类药物耐药后的替代药品。应加强吸毒、无配偶或无固定性伴病人的随访,提高服药依从性,及时检测血浆病毒载量,有利于降低耐药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DHPLC)技术检测Wilson病(WD)ATP7B基因第8外显子突变。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WD基因第8外显子片段,扩增产物直接进行DHPLC检测分析,根据色谱峰型不同确定测序样品,经测序后确定突变类型。结果203例先证者中WD基因外显子8基因突变阳性检出率为55.2%,Arg778Leu纯合突变22例,杂合突变90例,基因突变频率为33.0%。共发现3种错义突变、1种移码插入突变和1种多态性位点(C2310G),且多态位点C2310G与Arg778Leu突变完全连锁。其中76例先证者带有Arg778Leu杂合错义突变,22例为Arg778Leu纯合错义突变,10例为Arg778Gln杂合错义突变,2例Tyr713Silent错义突变(C2139G),2例为杂合2304C插入突变。结论WD基因外显子8是ATP7B基因的第一突变热区。DHPLC技术是一种高效、灵敏、快速简便的基因突变检测方法。可用于WD的临床基因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我国AIDS患者经国产齐多夫定(AZT)、去羟肌苷(ddI)、奈韦拉平(NVP)联合抗病毒治疗3个月时血浆HIV毒株的耐药突变情况。方法 收集124例经国产AZT、ddI、NVP联合抗病毒治疗3个月的AIDS患者的抗凝静脉血,流式细胞仪检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RT-PCR扩增HIV pol区蛋白酶基因和部分逆转录酶基因片段,并测序,登录网站分析耐药突变。结果 26例(21%)患者出现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耐药突变。共检测到10个位点发生NNRTI耐药突变:K101E/R、K103N/R、V106A/I、V179D、Y181C、Y188N、G190A/S、P225A、K238E和Y318F/S。发生率最高的突变位点是K103N,为8.1%。11例(8.9%)对台拉韦定(DLV)、依非韦伦(EFV)、NVP均高度耐药;19例(15.3%)对NVP高度耐药;15例(12.1%)对EFV高度耐药;11例(8.9%)对DLV高度耐药。5例(4%)患者出现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耐药突变,共检测到L210E、T215F/Y和K219Q/T三个位点,发生率分别为0.8%、1.6%和1.6%。3例(2.4%)分别出现G73C、184K、147L蛋白酶主要突变。48例(38.7%)出现蛋白酶次要突变:L63P/S/T/A为38.7%,V77I为36.3%,193L为33.0%,A71V/T/G为8.9%,K20*/Q/R为6.5%,D60E为0.8%。耐药组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低于非耐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及时检测基因型耐药对尽早发现耐药变异、避免交叉耐药流行和选择恰当的治疗策略有重要意义。在无蛋白酶抑制剂选择压力下,HIV蛋白酶的主要突变及大量次要突变提示,在抗病毒治疗前行基因型耐药检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鸭源大肠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耐药及耐药传播的分子机制。方法用微量稀释法测定鸭源大肠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表型,用PCR和DNA测序方法检测多种氨基糖苷修饰酶基因和质粒介导的16S甲基化酶基因,通过质粒接合试验分析有关耐药基因和耐药性的质粒接合传递特点,并采用基因克隆方法研究rmtB的基因环境。结果 27株分离菌中,有23株、19株、19株和18株分别对安普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和新霉素耐药,耐药率分别为85.2%、70.4%、70.4%和66.7%。27株中的13株检测到rmtB基因,6株同时检测到rmtB和aac(3)-IV基因。质粒接合试验获得5株接合子,接合子对安普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和新霉素均高水平耐药(MIC≥128μg/ml),rmtB基因检测呈阳性反应。结论鸭源大肠杆菌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和交叉耐药十分严重,质粒介导的rmtB基因和质粒接合传递是其耐药及其传播扩散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气单胞菌临床分离株是否存在抗生素相关耐药基因aac(6’)-Ib-Cr和qnrS,以便更好地控制耐药菌的传播。方法选择3株临床分离自腹泻患者的耐药气单胞菌,行PCR法和基因测序检测aac(6’)-Ib-Cr和qnrS等耐药基因。结果 3株中包括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和豚鼠气单胞菌各1株,均耐氟喹诺酮类药物,其中2株对除亚胺培南外的所有检测抗生素耐药。3株均携带aac(6’)-Ib-Cr耐药基因,其中1株同时携带qnrS2耐药基因。结论本研究属我国首次报道气单胞菌中存在aac(6’)-Ib-Cr和qnrS2耐药基因,提示气单胞菌耐药严重,耐药机制复杂,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1.
报告经典耐药与MDR1基因、凋亡调控基因与经典耐药、凋亡调控基因与再生耐药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人肝癌多药耐药细胞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研究肝癌多药耐药(MDR)机制,采用5种抗癌药物通过不同的诱导方式建立一组人肝癌MDR细胞模型。方法:利用RT-PCR、流式细胞术和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定MDR细胞中5种MDR基因的表达及耐药倍数。结果:SMMC7721/DOX亚系由mdr_1基因介导耐药,SMMC7721/VCR亚系由MRP基因介导耐药,SMMC7721/CBP亚系由LRP基因介导耐药,SMMC7721/VP16亚系由TopoⅡα基因介导耐药,SMMC7721/MMC亚系由GST_(P1)基因介导耐药,多重MDR亚系SMMC7721/M的耐药涉及mdr_1、MRP、URP、TopoⅡα和GST_(P1)。结论:MDR细胞模型可用于耐药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株红霉素耐药粪肠球菌耐药特点及耐药基因erm(A)、erm(B)和erm(C)分布特点及耐药机制。方法采用BD Phoenix-100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对2010~2016年临床分离的313株粪肠球菌进行药敏试验,并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红霉素的MIC值,比较红霉素耐药组和红霉素敏感组细菌的耐药性差异,使用PCR方法检测erm(A)、erm(B)和erm(C)基因并分析其分布特点。结果 313株粪肠球菌主要分离自患者的中段尿、血液、胆汁和分泌物,红霉素耐药组和红霉素敏感组细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氨苄西林、替考拉宁和呋喃妥因的敏感性高,对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均90%。红霉素耐药基因erm(A)、erm(B)和erm(C)基因检出比例分别为3.51%、66.77%和0.32%;携带红霉素耐药基因erm(A)细菌利奈唑胺(LZD)耐药为81.82%。粪肠球菌对红霉素耐药率为76.04%。结论红霉素耐药株粪肠球菌主要携带erm(B)基因。红霉素耐药基因erm(A)阳性菌株LZD的MIC值偏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嗜水气单胞菌毒力基因与耐药基因的分布情况,为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分离自2014年1月至2017年10月本院内科住院病人的10株嗜水气单胞菌;采用PCR法,对10株嗜水气单胞菌检测3种毒力基因与54种耐药基因,并对检测结果作样本聚类分析。结果 10株耐药嗜水气单胞菌3种重要的毒力基因检测结果,hlyA基因检出率为100.00%,aerA基因检出率为20.00%, rtxA基因无检出。10株耐药嗜水气单胞菌6种β-内酰胺酶基因, blaAQU与blaMOX基因表达AmpC型β-内酰胺酶,10株中有5株同时检出blaAQU与blaMOX基因,1株仅检出blaMOX基因, 6株AmpC酶三维试验均呈阳性。对10株耐药嗜水气单胞菌和1株敏感嗜水气单胞菌3种毒力基因与6类抗菌药物54种耐药元件基因检测结果作UPGMA法样本聚类分析, 10株耐药嗜水气单胞菌和1株敏感嗜水气单胞菌可分为A与B二个群。结论 10株耐药嗜水气单胞菌共检出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磺胺类、氯霉素类等5类抗菌药物17种获得性耐药基因。7种可移动遗传元件标记基因,有5株检出1~3种可移动遗传元件标记基因。10株耐药嗜水气单胞菌3种毒力基因与54种耐药元件基因同步检测显示,每株至少检出1种毒力基因和2种耐药基因,嗜水气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上升必须严密监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山东、湖南等5省生鲜牛奶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分析,了解我国生鲜牛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状况和耐药情况。方法 对采集的600份生鲜牛奶中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MIC测定,并对9种耐药基因进行检测,对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携带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生鲜牛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为26.17%;所有分离菌株对恩诺沙星和万古霉素敏感,对青霉素耐药,98.73%的分离菌株对阿莫西林耐药,大多数分离菌携带多种耐药基因。结论 分离的157株菌中有29株MRSA,其中有22株携带femA基因,应加强牛奶中耐药菌株的监测,为指导奶牛场安全合理用药和保障消费者食品安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淋病是我国目前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淋病奈瑟氏菌的耐药性也越来越严重。该文就淋病奈瑟氏菌的耐药现状、耐药质粒的研究进展做出综述。显示:淋病奈瑟氏菌的耐药除可由染色体介导外,更主要是由质粒介导;研究较多的质粒携带的耐药基因是TEM-1基因和TetM基因;常用核酸杂交法和聚合酶链反应进行耐药基因的检测。  相似文献   

17.
幽门螺杆菌耐药的分子机制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抗生素耐药率普遍升高,耐药成为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克拉霉素耐药的主要原因为23S rRNA基因点突变.甲硝唑低水平耐药主要与硝基还原酶基因rdxA和frxA基因的失活有关,高水平耐药是多基因突变的累积效果所致.阿莫西林耐药与pbp1A基因多位点突变相关.porD和oorD两基因的突变可能与幽门螺杆菌对呋喃唑酮产生低水平耐药相关.  相似文献   

18.
肺癌顺铂耐药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顺铂耐药是肺癌多学科综合治疗中的棘手问题。肺癌顺铂耐药的分子机制复杂,除主要与耐药相关基因的改变、细胞解毒和DNA损伤修复基因的改变外,还与染色体改变、凋亡相关基因的改变、细胞骨架、血管形成及细胞外基质密度异常有关。明确顺铂耐药的分子机制,对肺癌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避免和克服多药耐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1株临床分离的高毒力型肺炎克雷伯菌菌株进行毒力基因及耐药基因分析,为临床复杂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诊断及抗生素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首先使用PCR方法对该菌株进行血清学分型、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检测,然后利用二代和三代高通量测序平台对该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和序列拼接,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全面分析该菌株毒力基因及耐药基因。结果该菌株血清型为K1型,采用PCR方法发现该菌株携带wabG、uge、kfuBC、aerobactin、rmpA、magA和fimH 7个毒力基因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基因型为SHV型)。高通量测序进一步发现该菌株的基因组还携带clbB、iroC和rffG 3个毒力基因。结论该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血清型为K1,除了携带喹诺酮类和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外,还含有多种毒力基因,增加了治疗难度。全面分析感染菌株携带的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有针对性地选择抗生素,可提高抗感染治疗的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目前非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现状及耐药基因携带情况。方法随机抽取100株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筛选非鲍曼不动杆菌,用E-test方法检测非鲍曼不动杆菌对12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用PCR方法检测16种相关耐药基因的分布。结果共筛选出17株非鲍曼不动杆菌,7株为多重耐药(41.2%),其中对头孢噻肟的耐药率为100%,对氯霉素、哌拉西林、氨苄西林和氨曲南的耐药率分别为76.5%、76.5%、64.7%和52.9%,对多粘菌素B普遍敏感;检出6种耐药基因分别为ampC、blaTEM、blaPER-1、blaOXA-23-like、blaOXA-58和Int1。结论携带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基因和blaOXA-23-like基因为非鲍曼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非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形势严峻,应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