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经皮穿刺弹簧圈封堵动脉导管未闭(PDA)的方法和疗效。方法:PDA最狭窄处1。7~4.0mm(3.15±0.52mm),PDA长度3.0~12.6mm。采用Jackson可控制脱离、回收弹簧圈,经皮穿刺封堵动脉导管未闭(PDA)。结果:封堵术后PDA完全闭塞;无并发症发生.;3~12个月随诊未见残余分流及再通发生,疗效满意。结论:本方法是-安全、少创、有效的非开胸手术治疗PDA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经皮穿刺弹簧圈封堵动脉导管未闭(PDA)的方法和疗效。方法:PDA最狭窄处1.7~4.0mm(3.15±0.52mm)PDA长度3.0~12.6mm。采用Jackson可控制脱离,回收弹簧圈,经皮穿刺封堵动脉管未闭(PDA)。结果:封堵术后PDA完全闭塞,无并发症发生;3~12个月随诊未见残余分流及再通发生,疗效满意,结论:本方法是一安全,少创,有效的非开胸手术治疗PDA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应用经皮穿刺动脉导管栓塞术治疗6例动脉导管未闭患者,年龄11~39岁,动脉导管最狭窄处的平均直径为0.55cm(0.4~1.0cm)。5例栓塞成功,术后连续性杂音消失,1例动脉导管直径1.0cm者栓塞失败,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心率变异(HRV)分析对判断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术后预后的价值。方法:20例PDA患儿作为PDA组,其中18例用蘑菇伞,2例用弹簧圈;选10例健康小儿为对照组。采用TLC3000A12导动态心电分析仪对20例患儿均于术前1周、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进行24 h动态心电监测,行HRV分析,采用时域分析方法,选用的指标包括:①总体标准差(SDNN),②均值标准差(SDANN),③差值均方根值(RMSSD),④PNN50。结果:PDA患儿术后1周HRV值增加,与术前1周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DA患儿术后1个月HRV值增加,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与健康小儿HRV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有3例PDA患儿术后1周、1个月、3个月HRV持续降低,与术前或术后1周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发生心律失常,但心脏彩超正常。结论:PDA术后1周患儿自主神经活动调节明显改变,术后1个月自主神经活动接近正常; HRV分析是判断PDA封堵术预后一种新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周碧月 《海南医学》2002,13(12):202-203
我科自 2 0 0 1年 2 0 0 2年 9月共行小儿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 5例 ,现报告护理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 5例 ,男 1例 ,女 4例 ,年龄 2—10岁 (平均 7岁 ) ,体重 9~ 2 7kg(平均19.2kg) 5例患者术前均经心脏彩超确诊为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 ,PDA属漏斗型4例、管型 1例。PDA最窄处直径 2 .5mm~9.5mm(平均 5 .18mm) ,5例患者均在局麻下行封堵术 ,封堵器置入均获得成功 ,封堵后即刻造影示 :有少量残余分流2例 ,无分流 3例。2 护理2 .1 术前对患儿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由于患儿及家属不了解该手术治疗的过程、疗效和预后 ,易…  相似文献   

6.
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胜才 《四川医学》1997,18(6):398-400
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华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610041)唐胜才动脉导管未闭(PDA)是先天性心脏病常见类型。成人和年长儿童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等是众所周知的。近年研究证明,早产儿PDA的发生率特别高,可达80%~90%,而且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与成人...  相似文献   

7.
国产改良Amplatzer封堵伞经导管治疗动脉导管未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应用国产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动脉导管未闭 (PDA)患儿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 :经股静脉递送封堵器 ,术后选择性降主动脉造影及心脏B超评价其结果。结果 :12例PDA最窄处直径为 3.0~ 8.0mm ,8例PDA封堵后即刻杂音消失 ,主动脉弓降部部造影显示无残余分流 ,3例 2d后杂音消失 ,心脏超声示心脏大小恢复正常 ;1例因导管较粗 ,压差较大 ,封堵后仍有少量渗透性残余分流 ,但复查心脏超声显示心脏较前明显减小。 3月后复查超声残余分流消失。结论 :应用国产Aamplatzer封堵伞经导管治疗中 ,大型动脉导管未闭是安全有效的介入方法 ,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经皮穿刺未闭动脉导管栓塞一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皮穿刺未闭动脉导管栓塞一例Acasereportofpercutaneousintrafemoralclosureofpatentductusarteriosus司良毅,胡厚源,何国祥,王敏中,倪延枢(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心血管内科)630038患...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Amplatzer或可控弹簧栓子堵闭 7例PDA ,PDA最窄直径 2— 4 .7mm ,平均 3.5mm。结果均获成功。 3个月随访封堵器无移位 ,无残余分流。结论介入治疗PDA安全可靠 ,效果好 ,损伤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儿童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1月-2010年12月在本院作经皮PDA封堵的63例病人资料,着重分析动脉导管的测量、手术方法、临床疗效。结果:典型PDA经胸超声测量值与造影后X线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小型和大型PDA中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病人中61例封堵成功,其中7例植入弹簧圈,其余54例采取蘑菇伞堵闭器封堵成功。结论:经皮PDA封堵术安全有效,术中注重患者的个体情况,注意操作细节,能更好地避免并发症,提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儿童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1月-2010年12月在本院作经皮PDA封堵的63例病人资料,着重分析动脉导管的测量、手术方法、临床疗效。结果:典型PDA经胸超声测量值与造影后X线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小型和大型PDA中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病人中61例封堵成功,其中7例植入弹簧圈,其余54例采取蘑菇伞堵闭器封堵成功。结论:经皮PDA封堵术安全有效,术中注重患者的个体情况,注意操作细节,能更好地避免并发症,提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经导管封堵治疗儿童动脉导管未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封堵器治疗儿童动脉导管未闭(patentductusarteriosus,PDA)的结果。方法:体检及经胸二维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echocardiograph,TTE)诊断为PDA的儿童,用原所报道过的方法作心导管检查、降主动脉造影及PDA封堵术。0.7~14岁的儿童行封堵术者78例,其中行螺旋弹簧(coil)治疗者16例;行Amplatzerductoccluder(ADO)治疗者9例;行国产PDA封堵器治疗者53例。结果:78例封堵成功,术后次日TTE检查,76例PDA完全堵塞,2例用coil堵塞者有少量残余分流。术前64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增大者术后明显缩小。用ADO和PDA封堵器堵塞的62例无残余分流。3月末TTE检查,77例PDA完全堵塞,左室内径完全正常,1例用coil堵塞者仍有少量残余分流,且持续4年以上。追踪3~80平均(30±8)月,77例PDA完全堵闭,左室大小正常,降主动脉、左肺动脉口无明显狭窄,无封堵器械脱落。结论:用ADO,国产PDA封堵器和coil可安全有效地治愈儿童PDA。因创伤小,并发症少,远期无不良反应,可替代开胸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低体重儿童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对体重<8 kg的婴幼儿PDA 32例(男14例,女18例)实施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年龄6-18月,平均(11±5.5)月,体重(7.2±0.6) kg,主动脉造影示PDA最窄径为1-8 mm (4.6±1.7) mm,封堵后即刻和30 min行侧位降主动脉造影,术后1 d,1、3、6个月分别行超声心动图及X线摄片检查.结果30例封堵治疗成功,成功的患者均采用国产PDA封堵器,1例术中造影合并降主动脉缩窄和室间隔缺损,转外科治疗;1例为PDA封堵器主动脉侧过大,导致降主动脉狭窄,放弃封堵;2例术后即刻存在微量-少量残余分流;随访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应用国产封堵器经导管治疗体重〈8 kg的婴幼儿的PDA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创伤小、恢复快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讨论动脉导管未闭的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 治疗原则为防止心内膜炎及心力衰竭,无自然闭合可能的应及早行根治性治疗.  相似文献   

15.
吴志勇  关瑞锦  蒋辉  陈斌  卢荔红 《医学综述》2014,20(20):3808-3810
目的探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途径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2001年3月至2012年6月福建省立医院自愿行介入治疗的PDA患者182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经不同途径行介入封堵术,经胸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术后2448 h的封堵结果及随访148 h的封堵结果及随访112个月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研究封堵技术成功率为97.8%(178/182),经常规途径封堵技术成功率为97.9%(143/146);经动静脉轨道途径封堵技术成功率为100%(22/22);经单静脉途径封堵的患者均为婴幼儿,技术成功率为92.9%(13/14)。封堵成功患者术后2412个月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研究封堵技术成功率为97.8%(178/182),经常规途径封堵技术成功率为97.9%(143/146);经动静脉轨道途径封堵技术成功率为100%(22/22);经单静脉途径封堵的患者均为婴幼儿,技术成功率为92.9%(13/14)。封堵成功患者术后2448 h及148 h及112个月均无主要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国产封堵器介入封堵PDA疗效可靠、安全,但应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酌情选择介入途径封堵。  相似文献   

16.
17.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 (PDA)以往的治疗方法是开胸做导管结扎 ,该手术创伤大 ,风险大 ,痛苦大 ,恢复慢。我科 1 996~ 2 0 0 3年 1月对 5例PDA患儿行导管介入治疗[1],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对象5例患儿都是在正常体检或疾病体检时被发现 ,经过心脏X线检查 ,心电图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而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PDA。其中男 2例 ,女 3例 ,年龄 4~ 1 1岁 ,PDA内径 3~ 5mm。堵塞方法 :海绵塞法 2例 ,弹簧圈法 2例 ,动脉导管封堵器 1例。1 .2 方法在局麻或全麻下经皮穿刺股动脉或股静脉 ,行心导管术…  相似文献   

18.
19.
<正> 动脉导管未闭(PDA)常须要外科手术治疗,但其术式选择迄今未有定论。现就我院1987年6月~1994年12月收治的57例手术治疗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情况 本组患者 57例中男14例,女43例;年龄2~40岁(15.44±3.20);体重 9.8~56kg(30.10±4.32);41例可闻及连续性杂音,11例以收缩期杂音为主,5例杂音不明显,均经彩超证实为 PDA。经测定肺动脉高压 14例,合并室间隔缺损1例;EKG示左室肥大劳损12例,其  相似文献   

20.
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后反复发生肺栓塞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36岁,因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术后1周,胸闷、胸痛、心悸、气促1 d于2008年8月12日收入院.患者于2008年8月5日因PDA在我科行介入封堵术.术前体格检查:血压120/65 mmHg,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80次/min,律齐,心音可,胸骨左缘第二肋间可闻及3/6级连续性杂音.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大致正常心电图.X线片示:心影增大.心脏彩超示:动脉导管未闭(管型)缺口大小约18 mm.行左侧位主动脉弓造影显示:未闭导管口径约20 mm,呈管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