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肾挫裂伤伴发不同流速活动性出血的声像图特征。方法应用超声造影、血管造影和血池显像技术对10只新西兰兔15个肾脏创伤灶进行检查,对比观察不同流速活动性出血灶显示率及声像图特征。结果血管造影显示,10只实验兔15个肾挫裂伤伴活动性出血灶12处;超声造影及血池显像均显示13处活动性出血灶;且超声造影显示5个病灶内造影剂呈快速"涌出样",4处造影剂向被膜破口或肾盂内呈连续"窜动样"表现,4处造影剂逐个"间歇样"向被膜破口或肾盂内溢出。结论超声造影能对不同流速活动性出血进行初步定量分析,可为临床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肾穿刺活检术后应用超声造影检查的价值。方法:对120例超声引导下肾活检的患者于术后立即、术后4h、8h、72h进行超声造影,观察有无出血及超声造影表现特征。其中术前无镜下血尿22例,观察术后血尿情况,回顾性分析尿液观察及超声造影在肾活检术后的应用价值,所有病例均取得良好病理。结果:超声造影检出肾及肾周血肿38例,检出。肾及肾周血肿伴活动性出血8例。超声造影表现为肾及肾周血肿时,在穿刺点周围出现异常无增强区,伴活动性出血时可见造影剂自穿刺点呈喷泉状或细线状流向肾周,并在肾周的无增强区域内形成异常的高增强区域。术后4h、8h、72h超声造影检出活动性出血分别为2例、1例、1例;术前无镜下血尿的22例患者中,术后出现镜下血尿17例,占77.2%,均在术后1~2d消失。结论:肾活检术后应定时行超声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引导经皮注射治疗严重肝创伤出血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组11例肝创伤患者,超声造影提示肝破裂Ⅲ级5例,Ⅳ级6例.在超声造影引导下对11例肝创伤出血患者进行经皮止血剂(胶)局部注射治疗,并评价该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 11例严重肝创伤的患者中9例经一次治疗成功;1例患者超声造影发现再出血后,给予第二次止血治疗;1例因腹腔积液增加同时合并胰腺损伤而转行手术治疗.结论超声造影可以显示肝刨伤的位置和程度,结合介入超声技术,该止血方法对于单脏器损伤者可以达到完全治愈,而对于合并其他脏器创伤者,在完成肝创伤止血后再进行其他脏器创伤的治疗,可赢得抢救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引导局部注射治疗闭合性肝、脾创伤出血的价值.方法 使用健康成年杂种犬.用自制的小型生物撞击器建立肝和脾闭合性外伤模型.符合美国创伤外科协会分级(AAST)的Ⅲ~Ⅳ级的28只犬纳入实验,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超声造影引导病灶内注射蛇毒凝血酶和α-氰基丙烯酸酯黏合胶,对照组于病灶局部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结果 两组动物注射干预后均存活.治疗组注射治疗后超声造影复查显示病灶内无活动性出血,处死动物后开腹见病灶局部被血凝块及止血胶膜覆盖,腹腔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00).对照组注射后病灶仍有出血.结论 超声造影引导局部注射治疗Ⅲ~Ⅳ级闭合性肝、脾创伤出血,效果明确,可实现即刻止血.超声造影既可对肝、脾外伤进行准确、迅速诊断,同时可在其引导下进行局部穿刺注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评价脾脏创伤后活动性出血成像特点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4年3月至2009年3月收治的392例可疑肝脾脏创伤患者的超声及超声造影图像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92例中超声检出396个可疑肝脾脏创伤灶(肝脏179个、脾脏217个);超声造影显示脾脏创伤伴活动性出血34例(34/217),均被CT诊断证实,超声造影检出脾脏创伤伴活动性出血的准确率为15.7%,其中开腹手术9例、微创治疗24例、保守治疗1例。34例(CT和手术证实)确诊患者中25例(73.5%)显示创伤灶内有造影剂外溢或浓聚,提示存在活动性出血。其中5例(14.7%)创伤灶内及包膜处均见造影剂外溢或浓聚;4例(11.8%)于包膜破口处见造影剂外溢或浓聚。结论脾脏创伤后活动性出血的超声造影表现为多种形态。超声造影可显示脾脏创伤后活动性出血,为创伤程度的判定及预测、外科手术或非手术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超声造影观察肾挫裂伤和不同流速活动性出血,分析与肾创伤严重程度相关的因素.方法 4只健康杂种犬和6只新西兰兔开腹建立34处Ⅰ~Ⅴ级模拟钝性肾挫裂伤,分别进行二维和三维超声造影检查,观察创伤范围、部位、累及血管级别等情况,对伤情进行综合分类评估.结果 二维和三维超声观察病灶的范围与大体标本具有一致性(长径F=0.4724,P=0.6252;横径F=1.6174,P=0.20490).三维超声造影能显示创伤累及的血管及相同范围的创伤灶,动物发生休克的时间不仅与创伤范围有关,还与创伤累及血管级别及伴发活动性出血的速度有关.结论 超声造影能够客观地反映肾创伤程度,为临床采取治疗方案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在肝脾创伤非手术治疗期间的监测作用。方法腹部肝脾创伤后非手术治疗患者66例,其中行单纯保守治疗20例(保守治疗组),超声造影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射止血剂治疗46例(局部注射治疗组),治疗期间对两组患者行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定时监测2周,动态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常规超声显示,治疗前非手术治疗患者肝脾创伤灶呈偏高回声,边界不清,2周内回声逐渐减低,但仍稍高于周围实质,其中保守治疗组和局部注射治疗组各有9例和27例创伤灶内可见不规则低回声液化区。局部注射治疗组患者注射α-氰基丙烯酸酯处可见强回声灶,后伴声影,超声造影观察创伤灶呈不规则低至无增强区,边界清楚,3d内创伤灶变化不明显,3d后开始逐渐缩小。常规超声观察腹腔积液量增加,提示3例再发活动性出血,超声造影依据造影剂溢出确诊其中1例活动性出血。常规超声引导穿刺抽液确诊1例肝内胆漏;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确诊1例脾动静脉瘘。结论常规超声通过腹腔积液量的变化间接提示腹腔活动性出血,超声造影能较常规超声更清楚显示创伤灶部位、范围及创伤脏器微循环变化情况,明确创伤的预后,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在肝、脾创伤非手术治疗监测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引导下对开放性Ⅲ~Ⅳ级脾外伤出血实验犬微波凝固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实验选用6只健康杂种犬,全麻状态下开腹并采用锐器在脾内切割15处,建立Ⅲ~Ⅳ级脾外伤伴活动性出血动物模型;超声造影引导下将微波电极准确置入脾内活动性出血部位进行微波凝固治疗。对首次治疗后仍有出血的损伤灶行第2次凝固止血治疗。治疗15~20min后行超声造影检查,对损伤灶内仍有造影剂异常增强区行第3次微波凝固治疗。治疗后1h,观察局部止血情况,并行超声造影及病理学检查判断疗效。结果6只犬15处脾外伤伴活动性出血灶微波治疗后4处完全控制出血,11处损伤灶周边仍可见出血,对仍有出血的损伤灶行第2次凝固治疗;治疗后15~20min,超声造影显示3处损伤灶内可见造影剂的异常增强,行第3次凝固止血治疗。治疗后1h,超声造影显示6只犬15处损伤灶为近似长椭圆形,治疗区内除沿针道走行的散在点线状及不规则的增强区外,其余治疗区表现为无增强,未见活动性出血所致的造影剂异常增强及局部血肿形成。微波治疗区脾组织和血管出现凝固性坏死及血栓形成。结论超声造影引导下微波凝固治疗对Ⅲ~Ⅳ级脾外伤出血有很好的止血效果。微波凝固治疗有望成为脾外伤微创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9.
超声造影引导局部注射治疗腹部实质脏器外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在超声造影 (CEUS) 引导下,局部注射治疗腹部实质脏器外伤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在7例患者中,9个腹部实质脏器外伤(Ⅲ~Ⅳ级),均在CEUS引导下向病灶内先后多点注射蛇毒凝血酶、α-氰基丙烯酸酯黏合胶.结果 超声引导注射后即刻CEUS显示无活动性出血,常规超声见病灶内止血剂强回声.治疗后30 min内动脉收缩压上升至正常(P<0.05),治疗前升高的心率及呼吸频率恢复至正常(P<0.05);治疗后Hb测值先降低后逐渐升至正常.结论 在CEUS引导下,蛇毒凝血酶与α-氰基丙烯酸酯联合局部注射治疗Ⅲ~Ⅳ级腹部实质脏器外伤,止血效果明确、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超声造影引导下局部注射止血剂治疗肾创伤出血的短期疗效。方法选取纯种新西兰大白兔25只,制备Ⅲ~Ⅳ级肾创伤动物模型,实验全程监测并维持平均动脉压70mm Hg(1mm Hg=0.133kPa)。实验动物随机分为2组,超声造影明确出血部位。凝血酶治疗组15只在超声造影引导下于创伤灶内注射凝血酶,对照组10只注射等量生理盐水。2组均于处理后5min再次行超声造影检查。处理后1h,常规超声测定肾包膜下血肿范围,随即处死动物后测定腹腔内游离液体量并行病理学检查。结果治疗后1h,凝血酶治疗组超声造影显示无活动性出血,对照组仍可见少量活动性出血。凝血酶治疗组肾包膜下血肿范围为(11±2)mm×(18±7)mm,对照组为(16±5)mm×(22±8)mm,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两组腹腔游离液体量分别约为(13±5)mL及(76±11)mL,前者明显少于后者(P<0.05)。剖腹探查见凝血酶治疗组创伤灶局部覆盖凝血块出血完全停止;对照组病灶局部见少许血凝块,伤口仍可见出血。结论超声造影引导下注射止血剂能有效抑制肾创伤活动性出血,短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of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 (CEUS) in managing blunt splenic trauma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CEUS-guided percutaneous injection therapy. METHODS: Six patients with grade 3 or 4 splenic injuries as determined by CEUS and contrast-enhanced computed tomography were given hemocoagulase atrox and absorbable cyanoacrylate percutaneously, which were injected into the injury region and active bleeding site, respectively, under CEUS guidance. Immediately after the procedure and 1 and 3 days, 1 and 2 weeks, and 1 and 6 months after the procedure, follow-up CEUS up was performed in all patients. RESULTS: Among the 6 patients, 4 cases of CEUS-guided hemostatic injection were successful without complications. Rehemorrhage occurred in 1 patient, and a traumatic arteriovenous fistula occurred in another; repeated injection therapy in these 2 patients was effective. During the follow-up, there were no complications, and spleen perfusion recovered gradually. CONCLUSIONS: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 can be used to guide percutaneous injection therapy and therefore achieve the goal of using interventional ultrasonography in managing splenic trauma.  相似文献   

12.
超声造影引导经皮注射治疗严重脾破裂出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引导下经皮注射治疗脾外伤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8例脾外伤患者,损伤程度为Ⅲ~Ⅳ级.在CEUS引导下经皮病灶局部注射蛇毒凝血酶、α-氰基丙烯酸酯黏合胶.注射后1 d、3 d、7 d及14 d进行超声复查.记录生命体征及血红蛋白(Hb)量的变化.结果 局部注射后即刻CEUS显示无活动性出血.治疗30 min后生命体征逐渐平稳,动脉收缩压上升(P<0.05),增快的心率逐渐恢复至正常(P<0.05);而治疗后Hb测值先降低后逐渐升至正常.结论 在CEUS引导下,蛇毒凝血酶与α-氰基丙烯酸酯联合局部注射治疗严重脾破裂出血,止血效果明确、可靠.用CEUS既可以对脾外伤的疑诊患者进行诊断,又可以评价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超声造影(CEUS)在经皮射频(PRFA)治疗闭合性肝外伤的价值。方法建立16只猪闭合性肝外伤伴活动性出血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只。采用二维灰阶超声和CEUS对肝损伤程度进行评估,并在CEUS引导下将射频针植入治疗组肝损伤部位。PRFA治疗后,进行CEUS检查,将检查结果与相关的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治疗前,16例经CEUS均清晰显示肝实质损伤的部位和范围并均检出肝活动性出血信号。CEUS准确将射频针引导刺入肝实质损伤区。治疗后,CEUS检出1例仍存在肝活动性出血信号,该例经再次射频凝固治疗后,CEUS检查未见出肝活动性出血信号。病理结果与CEUS结果相关性好。结论CEUS在PRFA治疗闭合性肝外伤方面具有精确引导射频针植入和准确评估疗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超声造影对闭合性肝外伤经皮射频凝固治疗的评价。方法采用撞击器撞击16只猪肝区,建立闭合性肝外伤伴活动性出血模型。将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只。采用超声造影引导射频针刺入肝实质损伤区进行射频治疗。射频治疗后即刻及1h后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对照组不进行治疗,撞击后即刻及1h后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将超声造影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撞击后即刻,所有猪肝超声造影均可见活动性出血信号。射频针在超声造影下均准确刺入肝实质损伤病灶。射频治疗后即刻,超声造影检查,7例未见肝活动性出血信号,1例仍见肝活动性出血信号,经再次射频凝固治疗后,超声造影未见肝活动性出血信号。射频治疗后1h,治疗组超声造影未见肝活动性出血。对照组在撞击后即刻及撞击后1h,超声造影均可见肝活动性出血信号。结论超声造影术前能准确评估闭合性肝外伤的情况,术中能精确引导射频针刺入肝实质损伤病灶,术后能及时、准确评估疗效,在闭合性肝外伤经皮射频凝固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杨氏模量值评估超声造影(CEUS)引导下局部注射止血剂治疗肝创伤后局部修复效果的价值.方法 33只健康新西兰兔,用止血钳制作开放性肝创伤模型,CEUS引导下局部注射止血剂氰基丙烯酸酯粘合胶治疗肝创伤灶.治疗后即刻、1周、2周、4周及8周采用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测量杨氏模量值.治疗后1周、2周和4周对治疗区域行CEUS引导下穿刺活检取组织标本,治疗后第8周处死动物取大体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31只兔成功建立CEUS引导下局部注射止血剂治疗肝创伤模型.治疗区域即刻、1周、2周、4周和8周杨氏模量最大值分别为(63.05±21.01)、(54.29±13.18)、(41.08±13.29)、(32.09±9.91)和(32.77±9.97)kPa;平均值分别为(46.59±14.32)、(43.31±9.31)、(31.62±9.66)、(25.23±7.66)和(26.57±7.77)kPa;最小值分别为(31.18±10.37)、(28.06±11.24)、(21.57±7.54)、(17.51±7.42)和(16.39±6.69)kPa.治疗区域的弹性最大值、平均值、最小值在不同时间点之间存在差异(F=19.568、22.865、13.799,P均<0.001).病理组织HE染色显示治疗后1周、2周:肝窦轻度淤血,治疗部位及其周围组织炎细胞浸润;治疗后4周、8周:治疗区域异物巨细胞吞噬反应,周围小胆管反应性增生,间质纤维化;8周大体标本显示大网膜覆盖粘连于肝创伤灶,创伤灶表面可见瘢痕组织形成.结论 杨氏模量值评估CEUS引导局部注射止血剂治疗肝创伤出血的预后效果可靠;该方法操作无创、简单、快捷,为临床评估创伤非手术治疗预后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肝脾外伤非手术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48例血流动力学稳定的肝脾外伤患者行非手术治疗,对其进行血流动力学及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结合监测随访.结果 44例非手术治疗成功,3例中转手术,1例死亡.超声造影发现肝外伤性动脉瘤各1例.非手术治疗成功组血流动力学持续稳定,超声造影低-无增强区逐渐缩小.中转手术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超声发现腹水进行性增加.超声造影显示实质内无增强区范围增大.结论 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在肝脾外伤非手术治疗中起决定性作用,超声造影结合常规超声对肝脾外伤非手术治疗进行监测和随访,对于发现并发症、病情变化以及预后有一定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实验犬不同级别闭合性肝损伤治疗方法选择中的作用。方法21只实验犬按肝损伤程度进行超声造影分级并分组进行治疗观察。第1组5只,肝损伤Ⅰ-Ⅲ级,无活动性出血,行保守治疗;第2组5只及第3组6只均为Ⅲ-Ⅳ级肝损伤,分别行保守治疗和超声造影引导局部注射蛇毒凝血酶联合应用氰基丙烯酸酯止血胶微创止血治疗;第4组5只,肝损伤Ⅳ级以上,行开腹手术治疗。结果第1组5只犬保守治疗均痊愈;第2组保守治疗效果不佳2只犬死亡,3只犬自行止血;Ig3组超声造影引导下局部注射止血药物,6只犬均治愈;第4组开腹行肝修补及止血治疗3只犬存活,2只犬死亡。结论超声造影可用于引导腹部实质脏器外伤局部注射治疗,可有效控制Ⅲ-Ⅳ级肝外伤出血,近期疗效明显,无明显不良反应和副作用。有望为临床肝外伤的救治提供新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