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电针波形在面瘫后遗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面瘫后遗症的治疗一直是大家比较关注和感觉棘手的问题,这方面的研究正逐步深入,报道较多.但是,不同电针波形特异性针对某类性质的面瘫后遗症状,甚至在同一患者身上进行综合性应用的疗效观察却鲜见报道.临床上,我们应用此法治疗了18例面瘫后遗症患者,使疗效得到了较大的提高,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应用头针技术对患有周围性面瘫后遗症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92例患有周围性面瘫后遗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6例。采用传统针灸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头针技术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周围性面瘫后遗症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面部功能复常时间和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组面瘫后遗症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头针技术对患有周围性面瘫后遗症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3.
周围性面瘫为临床常见病,基本病机为"脉络空虚,风邪侵袭",周围性面瘫治疗3个月后仍未康复,则属面瘫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且极为难治,常规治疗方法均难以取效.笔者受左常波教授"三调一治"观点的启发,运用刺络放血结合解结针法治疗面瘫后遗症,临床上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面瘫后遗症提供新的思路和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针灸合清热解毒药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围性面瘫,现代医学又称周围性面神经炎,是临床常见的针灸治疗病种之一,疗效肯定.但临床上针对急性期面瘫出现耳后或面部红肿热痛,甚至疱疹的面瘫患者,单纯的针灸治疗效果不甚理想,疗程长,后遗症恢复慢,部分患者不能完全痊愈,甚至出现倒错现象,笔者采用大剂量清热解毒药合针灸对该类面瘫患者的早期进行治疗,其治疗效果令人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方丽君  徐越  王晨瑶 《新中医》2023,55(3):190-193
周围性面瘫由于失治误治,遗留面肌痉挛、鳄鱼泪征、联带运动等后遗症,影响患者面部美观,给患者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大量研究发现毫针针刺、艾灸、电针、穴位注射、穴位埋线、毫火针等针灸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疗效较好,安全性高。笔者系统总结了近年来有关周围性面瘫后遗症的疾病发病机制及针灸治疗的研究内容,以期为临床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金质针加艾灸治疗面瘫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实验以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所收治的80例面瘫后遗症患者为实验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0人,并保证两组患者不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接受金质针联合艾灸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钢质针联合艾灸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实验,两组患者面瘫后遗症症状均有所缓解,且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实验数据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O.05)。讨论本次实验结果表明,金质针加艾灸治疗面瘫后遗症是较为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面瘫的不同时期进行针刺治疗的不同效果。方法:通过收集32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面瘫患者在急性期经针刺治疗10天左右,其中15例治愈,2例显效;13例面瘫患者在恢复期经针刺治疗10~15天,11例治愈,2例显效;2例面瘫患者在后遗症期进行针刺治疗15天有效。结论:针刺治疗面瘫是一种较好的方法.经济实惠又无毒副作用,但必须抓准治疗时机,可减少不必要的后遗症,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周围性面瘫以患侧眼睑闭合不全、额纹变浅或消失、嘴向健侧偏歪、鼻唇沟变浅为主要症状,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1]此病是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而致,因早中期治疗不及时、治疗不当或面神经损伤严重的患者可遗有后遗症.[2]笔者用火针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4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周围性面瘫,中医学称"口眼斜",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表现的病症.本病发展急速,严重影响患者的美观与正常生活,若不及时治疗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笔者采用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微刺面瘫穴组配合特定电磁波治疗仪(TDP)照射治疗面瘫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32例面瘫后遗症患者采用微刺面瘫穴组配合TDP照射治疗。7 d为1疗程,6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32例治愈15例,显效1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86%。结论:微刺面瘫穴组配合TDP照射治疗面瘫后遗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割治针灸用于面瘫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8年8月收治的面瘫后遗症患者50例,根据电脑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2组各25例,包括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行单独针灸治疗和割治针灸联合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心理状态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 00%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0. 00%(P 0. 05)。观察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割治针灸对面瘫后遗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且治疗效果十分显著,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云  吴成翰  高丽丽 《光明中医》2012,27(4):843-845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许多患者因为治疗不及时而引起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和后遗症,给患者生活和精神带来极大影响.近年来研究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多途径、多环节的特点,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顾群  仰伟中  陈婷婷 《中国针灸》2012,32(8):701-702
Bell面瘫属周围性面瘫范畴,占周围性面瘫的39.7%[1],为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若治疗不及时会留下后遗症。笔者采用梅花针叩刺完骨穴放血疗法治疗Bell面瘫急性期患者,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60例均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针灸门诊2005年7月—2010年4月间患者,  相似文献   

14.
面瘫是针灸科常见病之一,针灸治疗面瘫具有卓效,但是部分患者由于病情迁延,发展成为顽固性面瘫时,治疗效果常不理想,预后较差,若3个月至半年内不能恢复,多留有后遗症,从而影响到患者的生活。本文结合导师楚佳梅副教授在临床实践中采用火针治疗顽固性面瘫的经验,阐述导师运用火针治疗顽固性面瘫的理论见解。综合理论和实践可知,火针治疗顽固性面瘫是一种非常方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林国华教授在治疗面瘫后遗症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埋线治疗面瘫后遗症的效果显著。林教授对面瘫后遗症的病变程度进行分级,根据其分级情况采取个体化的埋线治疗方法,在埋线治疗的取穴上、操作上均有所不同,2级的面瘫后遗症采取注射针头埋线法治疗,3或4级的面瘫后遗症采取注射针头埋线法加三角缝针埋线法治疗,5或6级的面瘫后遗症采取注射针头穴位埋线结扎法治疗,疗效较显著,具有临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彭妍  杨飞 《新疆中医药》2012,30(5):74-76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隔姜灸治疗面瘫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方法。方法:针对168例针刺配合隔姜灸治疗面瘫的患者进行系统护理包括:针刺隔姜灸后的护理、心理、眼部、饮食护理及健康指导等。结果:168例患者中156例痊愈,无后遗症,12例患者伴轻微后遗症嘴角略斜。结论:对面瘫患者进行合理的中西医综合治疗及有效的护理,可以缩短病程,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试论翳风穴在面瘫治疗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灸治疗面瘫,历史悠久,疗效确切。然而,在临床工作中,仍有部分面瘫患者经治疗后因疗效不佳而遗留后遗症。同时,文献报道各家治疗选穴不一,影响疗效评价。因此,有必要对针灸所选各穴的作用进行分析,以期提高针灸治疗面瘫的疗效,防止后遗症的发生。根据文献、现代研究和临床观察,笔者认为翳风穴在面瘫的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如中药方剂组成中有君、臣、佐、使一样,翳风穴在面瘫的针灸治疗中,处于“君”的位置。  相似文献   

18.
运用经络理论指导周围性面瘫的针灸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面瘫是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患,是针灸科常见病、多发病.多年以来,关于面瘫的针灸治疗研究,临床报道很多,所涉及的针灸治疗方法更多,虽然总体治疗效果都比较满意,但不容忽视的是少数患者由于医者所采用的治疗方法欠妥而造成的疗程太长或面瘫后遗症,给患病个体带来的终生痛苦.如何运用经络理论指导针灸临床,杜绝治疗上的失误,以缩短疗程,减少后遗症的发生,笔者认为对于针灸临床医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本文试图从面瘫的发生、发展过程,结合经络传变理论,探讨一下周围性面瘫在不同病程所宜采用的针刺方法,以期取得最短的疗程,最好的疗效,最少的后遗症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头针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20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周围性面瘫未经治疗或治疗未彻底,常常会形成面瘫后遗症,如:鳄鱼泪(味泪反射)、面肌挛缩、面部僵硬、面肌痉挛等症状,其中面肌痉挛(简称HFS)为阵发性半侧面部肌肉不自主抽搐,针灸治疗面瘫后遗症报道很多,但应用头针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鲜见报道,我们将这种方法应用于临床,收到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Bell's面瘫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瘫,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妊娠期妇女罹患此病后,考虑到胎儿情况,许多患者不愿在妊娠期用药物治疗,部分患者亦畏惧针灸,恐针灸损伤胎气,等到产后再寻医治疗,往往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遗留面瘫后遗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