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医学一直是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统一,是一门以有生命、有心理、有情感的人为对象的自然学科与人文学科交叉渗透的综合科学。现代医学正在朝着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方向转变,医务人员面对的不仅是病人的“病”,更是要面对所有病的“人”,除了了解和掌握患者的生理功能外,还必须了解患者的社会处境和心理需求。现代医院管理者提出“以病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等服务理念,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在关注医学科学进步,解除患者肉体病痛的同时,应关注心理、社会因素对疾病的作用,关注医学活动中的道德、责任、诚信、仁慈等,从而解除患者伴随病痛而至的精神压力。鉴于此,长期以来,社会公众要求医护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融入更多的人文情怀,这也是我们医务工作者无可回避的现实。因此继承传统文化理念,加强自身素质培养,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吕斌 《保健医苑》2006,(2):37-37
人的一生约有2/3的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在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审视影响健康因素的今天,人们特别关注家庭与健康的关系。人们可以从家庭中得到健康,也可以因家庭失去健康。  相似文献   

3.
所谓新型医学模式是指“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其进步性在于医疗服务既治疗病人躯体疾病,又要调整病人的心理状态.并让其健康回归社会,回归自然。如何在这种模式下牢固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为病人提供更加“温馨、便捷、优质”的服务,是值得我们共同探讨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4.
生存质量与高血压等慢性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背景近年来疾病谱从急性传染病转向慢性病 (由于社会的老龄化更甚 )、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加速 ,“医学目的”和健康观相应发生了显著改变 :据国际十余国生命伦理中心的长期研讨 ,提出预防疾病和损伤、促进和维持健康、解除病痛 ,对有病的照料和治愈、避免早死和追求安详死亡等都应成为“医学目的”;以往医界所偏重的发病率、病死率、治愈率、期望寿命等数量参数很难全面和准确评估慢性病 (如高血压病 )的防治效果。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 ,而应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完好状态。这样 ,生存质量 (…  相似文献   

5.
现代医学已进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学心理学不但使医务人员在许多疾病的病因、病理方面有了新的认识,更使其在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上取得了有益于人类自身的进展。面对突发性应激事件,人们一般会出现“惊吓-否认-侵入-不断修正-结束”这样一个典型的心理反应过程,但当突发事件超过患者心理承受的极限或心理反应过于强烈,就会出现生理和精神上的病理性变化。因此,每位医务人员都应学习和应用心理学的知识治疗和护理患者,帮助其解决紧张心理,解除患者身心的痛苦,促其全面康复,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6.
随着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也从“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转变到“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的模式,医疗服务的人性化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人们追求健康生活,追求生理、心理、社会的和谐统一。而人性化护理正是一种以人的个体需要、整体感觉、服务效果为宗旨,切实为患者提供优质、便捷、温馨、全方位、多样化服务的一种新型的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7.
随着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现在护理模式已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以心身合一的医学观念为背景的“心理护理”正日益受到临床的重视。我科对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后,使该病并发症发生率由原来22%降为4%,无再次梗死病发生。  相似文献   

8.
临床医疗已从传统的医学模式向现代社会“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医患关系也逐步地从传统的医方主导、病人盲从的模式,向医患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模式转变。作为医务管理者,从伦理学角度探讨社会转型期的新型医患关系,有助于把握卫生服务工作的主动权,促进医院建设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苑华 《中国保健》2010,(4):76-76
“生物-心理-社会”这一医学模式,把人们的健康与生物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因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护理工作已不再是单纯的疾病护理,取而代之的是以病人为中心或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若能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采取适宜的心理护理与药物治疗相结合,必将收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一世纪的医学模式已从生物医学模式转向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在胡大一教授的倡导下心血管疾病的心身医学正日益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热切关注。高血压病作为一种心身疾病,心理社会因素在其诱发和加重的过程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对高血压病的转归亦起双相调节作用,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有着密切的联系。心理因素在其中的作用目前已成为共识。本文着重于对高血压病药物治疗以外的治疗新方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
张琴 《健康大视野》2006,14(3):57-58
近年来,随着医学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人的心理和行为健康日益受到重视。患者在就诊过程中,迫切需要获得有助于他们身心健康的各种医学知识,渴望通过阅读进一步了解病因、病程、治疗及预后等情况,这为医院图书馆拓展阅读治疗的新服务领域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呼唤新的医学模式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适应时代的要求,医学模式需要不断完善和丰富。作者认为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学习借鉴当代各种有益的、相关学术成果,积极开展关于新医学模式的讨论与研究,使医学模式充分体现人文精神和生态意识,提出并讨论了“生物-心理-社会-生态”医学模式和“生物-人文-生态”医学模式两种表述方案,指出后者更能够体现新医学模式的本质和特征。  相似文献   

13.
目前全子宫切除术是治疗妇科疾病最常见的术式之一,该手术虽然能完全解除患者的病痛,但同时也对性功能、肠功能和尿路功能造成一些影响。表现在性功能的减退、便秘和尿失禁。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对这些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相似文献   

14.
祖国医学从古到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发展,有着极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博大精深的科学内涵,不仅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以其独特的诊疗方法也越来越为世人所关注。尤其“辨证施治”和“整体观念”的思想更是中医学两大特点。中医学以中华民族的人文哲学、宇宙观、生命观为基础,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其“天人相应,形神统一”的整体观念就可以说是朴素的“社会—生物—心理”医学模式。  相似文献   

15.
我院减少医疗纠纷的做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医院作为一个社会窗口 ,它的稳定发展是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影响医院稳定的最大问题是医患纠纷。据问卷调查 ,医患关系紧张和比较紧张的共占 2 9 72 %[1] 。所以 ,处理好医患关系 ,对提高医疗质量、改进医疗服务、稳定医疗秩序有着重要的作用 ,也是适应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 心理 社会医学模式转化的需要。笔者介绍我院的一些做法 ,以供商榷。一、医学是一门不完善的高风险的自然科学生命科学是一门最复杂、发展最慢、人类仍处于初级研究阶段的科学。医学是生命科学的一部分 ,医学的发展目的 ,就是为人类解除病痛、预…  相似文献   

16.
护理工作的目标是帮助病人满足人的基本需求,具体的说就是通过“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轻病痛”来实现护士的基本职责。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护理模式发展也由“以疾病为中心”过渡为“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全科护理模式,护理对象不仅包括病,亚病人,还应包括健康人。心理护理的本质是了解和观察妨碍病人治疗和健康的不利因素,观察及探测病人有意义的行为,有效心理护理的主要标志之一是消除病人不良心理,保持良好的  相似文献   

17.
医疗服务理念是医院和医务人员怎样为患者提供服务的价值观,它必须跟上医学模式发展的需要,否则将导致系列矛盾.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逐步建立,社会大众对医学要求的重点已从治病—防病;从不生病—关注健康;从以病为中心—以人为中心,在这种形势下,医务人员服务理念已不能仅单纯的关注如何处理好健康与疾病的问题,更要关注疾病—人—社会之间的关系,关注“人”的需求,改变陈旧的医疗服务理念,使之回归到“以人为本”.构建“以人为本”的医疗服务理念需要建立系列“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和考评机制.  相似文献   

18.
在运城,有位以治疗男性疾病而闻名全国的中医专家.他用研制的“前列速康丸”等系列药物,为来自国内外上万名患者解除了病痛.创造了不用手术可根治前列腺肥大等难治之症的奇迹。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来有许多国家,比如东欧、日本、中国,相继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关注老年人口、关注这一特殊人群的生活质量不仅成为一个国家,更成为一个世界范围的问题。同时由于医学模式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成了社会-生理-心理医学模式,  相似文献   

20.
医学是关于人的科学,医术即仁术,医学的存在是为了解除人的痛苦,体现对人的关爱。医学发展到今天,已经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这一转变,凸显了医学自身所包含的人文关怀内涵,即医学的实行者——医护人员,必须全方位地了解、研究、关心患者的身心状况、心理需求、社会处境、人格尊严,才能真正有效地解除患者的痛苦,也就是要从"治愈医学"逐渐发展为"照顾医学"。在临床工作中,对于身负"三分治疗、七分护理"重要职责的护士来说,护理人员的精神面貌、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