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动静脉畸形合并动脉瘤三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例 1 女 ,43岁。因头痛月余伴左眼睑下垂 2 0余天入院。患者曾在外院CT检查示左颞顶部动静脉畸形而行伽玛刀治疗 ,当术后患者出现头痛加重 ,再行MR检查示有大脑中动脉瘤 ,入院后DSA发现左颈内动脉C2段动脉瘤伴左顶颞动静脉畸形。经左翼点入路夹闭动脉瘤后 ,恢复良好 ,随访 1年左动眼神经麻痹已恢复正常 ,左顶动静脉畸形行伽玛刀治疗后 ,MRA所见动静脉畸形未完全闭塞。例 2 男 ,2 4岁。因头痛伴意识不清 3小时入院。入院时浅昏迷 ,左瞳孔 3mm ,右瞳孔 2mm ,右侧上下肢肌力Ⅳ度 ,左侧Ⅴ度 ,CT及DSA检查示左额动静脉畸形…  相似文献   

2.
脑动静脉畸形合并动脉瘤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神经放射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发现脑动静脉畸形(AVM)合并颅内动脉瘤并不少见,约占脑AVM病人的3~18%,其发病机理至今尚无定论,患者多于发生颅内出血后确诊,最佳治疗选择是一次手术同时根治两种病变.本文就近年来有关脑AVM合并动脉瘤的发病机理、临床特征及其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脑动静脉畸形(AVM)合并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效果.方法 对17例确诊脑AVM合并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特点、术中情况进行分析以明确出血来源、动脉瘤和AVM间的相互关系.所有病例均1次手术夹闭动脉瘤及切除AVM,术后均经DSA复查并追踪观察6~36个月.结果全组病例均经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有颅内出血者13例,其中表现为SAH者8例、脑内血肿者5例.另4例均以癫痫为主要症状.依据Redekop分类法[1]:AVM团内型4例、血流相关型9例、与AVM无关型3例,另1例为4个动脉瘤合并一个AVM,涉及血流相关型及无关型两型.结论 诊断脑AVM合并动脉瘤的金标准是DSA,一经确诊建议积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出血性脑动静脉畸形合并动脉瘤的栓塞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出血性脑动静脉畸形合并动脉瘤的特点与血管内治疗的方法.方法 经CT或MRI确认脑出血的病例,经全脑血管造影证实为脑动静脉畸形(AVM)合并动脉瘤为36例患者,根据AVM病灶和动脉瘤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栓塞策略,经血管内超选择应用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ONYX胶或弹簧圈栓塞畸形团和动脉瘤.结果 栓塞后35例动脉瘤完全栓塞,AVM病灶完全消除26例;1例残留AVM因引流静脉狭窄术后1年发生出血,行血肿清除并AVM病灶切除术治愈;另1例因残余病灶接受伽玛刀治疗3个月时发生出血,保守治疗后行2次栓塞治愈.结论 AVM病灶内或病灶旁存在动脉瘤是引起脑出血的重要原因,在栓塞前制定栓塞策略,优先处理动脉瘤样病变对防止脑出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脑动静脉畸形供血动脉远端动脉瘤破裂栓塞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动静脉畸形相关的供血动脉远端破裂动脉瘤的特点与血管内治疗方法.方法 11例以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的患者均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并被证实出血来源于脑动静脉畸形供血动脉远端破裂动脉瘤.根据动脉瘤的形态和供血动脉特点,选择以弹簧圈闭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或以高浓度生物胶栓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结果 11例栓塞后的动脉瘤均消失,未发生再出血,以弹簧圈栓塞的7例术后未发生新的神经系统症状;以生物胶栓塞的4例有2例术后发生栓塞部位的脑梗死.结论 脑动静脉畸形供血动脉远端动脉瘤破裂后血管内栓塞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首选以弹簧圈栓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也可用高浓度生物胶栓塞,动静脉畸形可择期再处理.  相似文献   

6.
97例脑动静脉畸形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道97例脑动静脉畸形临床分析。方法:外科手术、血管内栓塞治疗、伽玛刀(γ-刀)治疗和保守治疗。结果:手术治疗66例,优良率81.9%,病残率15.1%,手术死亡率3%。血管内栓塞治疗25例,其中栓塞100%4例,栓塞70%~95%12例,栓塞50%~70%5例,栓塞50%以下4例。3例行γ—刀治疗,3例保守治疗。有7例于手术后、4例于栓塞后行放射治疗。结论:作者认为提高脑动静脉畸形的治愈率,降低病残率及死亡率的关键在于不同部位、类型的脑动静脉畸形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对各种治疗方法的适应证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脑动静脉畸形相关的供血动脉远端破裂动脉瘤的特点与血管内治疗方法.方法 11例以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的患者均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并被证实出血来源于脑动静脉畸形供血动脉远端破裂动脉瘤.根据动脉瘤的形态和供血动脉特点,选择以弹簧圈闭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或以高浓度生物胶栓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结果 11例栓塞后的动脉瘤均消失,未发生再出血,以弹簧圈栓塞的7例术后未发生新的神经系统症状;以生物胶栓塞的4例有2例术后发生栓塞部位的脑梗死.结论 脑动静脉畸形供血动脉远端动脉瘤破裂后血管内栓塞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首选以弹簧圈栓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也可用高浓度生物胶栓塞,动静脉畸形可择期再处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脑动静脉畸形相关的供血动脉远端破裂动脉瘤的特点与血管内治疗方法.方法 11例以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的患者均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并被证实出血来源于脑动静脉畸形供血动脉远端破裂动脉瘤.根据动脉瘤的形态和供血动脉特点,选择以弹簧圈闭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或以高浓度生物胶栓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结果 11例栓塞后的动脉瘤均消失,未发生再出血,以弹簧圈栓塞的7例术后未发生新的神经系统症状;以生物胶栓塞的4例有2例术后发生栓塞部位的脑梗死.结论 脑动静脉畸形供血动脉远端动脉瘤破裂后血管内栓塞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首选以弹簧圈栓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也可用高浓度生物胶栓塞,动静脉畸形可择期再处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脑动静脉畸形相关的供血动脉远端破裂动脉瘤的特点与血管内治疗方法.方法 11例以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的患者均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并被证实出血来源于脑动静脉畸形供血动脉远端破裂动脉瘤.根据动脉瘤的形态和供血动脉特点,选择以弹簧圈闭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或以高浓度生物胶栓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结果 11例栓塞后的动脉瘤均消失,未发生再出血,以弹簧圈栓塞的7例术后未发生新的神经系统症状;以生物胶栓塞的4例有2例术后发生栓塞部位的脑梗死.结论 脑动静脉畸形供血动脉远端动脉瘤破裂后血管内栓塞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首选以弹簧圈栓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也可用高浓度生物胶栓塞,动静脉畸形可择期再处理.  相似文献   

10.
脑动静脉畸形供血动脉远端动脉瘤破裂栓塞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动静脉畸形相关的供血动脉远端破裂动脉瘤的特点与血管内治疗方法.方法 11例以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的患者均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并被证实出血来源于脑动静脉畸形供血动脉远端破裂动脉瘤.根据动脉瘤的形态和供血动脉特点,选择以弹簧圈闭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或以高浓度生物胶栓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结果 11例栓塞后的动脉瘤均消失,未发生再出血,以弹簧圈栓塞的7例术后未发生新的神经系统症状;以生物胶栓塞的4例有2例术后发生栓塞部位的脑梗死.结论 脑动静脉畸形供血动脉远端动脉瘤破裂后血管内栓塞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首选以弹簧圈栓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也可用高浓度生物胶栓塞,动静脉畸形可择期再处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脑动静脉畸形相关的供血动脉远端破裂动脉瘤的特点与血管内治疗方法.方法 11例以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的患者均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并被证实出血来源于脑动静脉畸形供血动脉远端破裂动脉瘤.根据动脉瘤的形态和供血动脉特点,选择以弹簧圈闭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或以高浓度生物胶栓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结果 11例栓塞后的动脉瘤均消失,未发生再出血,以弹簧圈栓塞的7例术后未发生新的神经系统症状;以生物胶栓塞的4例有2例术后发生栓塞部位的脑梗死.结论 脑动静脉畸形供血动脉远端动脉瘤破裂后血管内栓塞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首选以弹簧圈栓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也可用高浓度生物胶栓塞,动静脉畸形可择期再处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脑动静脉畸形相关的供血动脉远端破裂动脉瘤的特点与血管内治疗方法.方法 11例以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的患者均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并被证实出血来源于脑动静脉畸形供血动脉远端破裂动脉瘤.根据动脉瘤的形态和供血动脉特点,选择以弹簧圈闭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或以高浓度生物胶栓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结果 11例栓塞后的动脉瘤均消失,未发生再出血,以弹簧圈栓塞的7例术后未发生新的神经系统症状;以生物胶栓塞的4例有2例术后发生栓塞部位的脑梗死.结论 脑动静脉畸形供血动脉远端动脉瘤破裂后血管内栓塞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首选以弹簧圈栓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也可用高浓度生物胶栓塞,动静脉畸形可择期再处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脑动静脉畸形相关的供血动脉远端破裂动脉瘤的特点与血管内治疗方法.方法 11例以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的患者均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并被证实出血来源于脑动静脉畸形供血动脉远端破裂动脉瘤.根据动脉瘤的形态和供血动脉特点,选择以弹簧圈闭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或以高浓度生物胶栓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结果 11例栓塞后的动脉瘤均消失,未发生再出血,以弹簧圈栓塞的7例术后未发生新的神经系统症状;以生物胶栓塞的4例有2例术后发生栓塞部位的脑梗死.结论 脑动静脉畸形供血动脉远端动脉瘤破裂后血管内栓塞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首选以弹簧圈栓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也可用高浓度生物胶栓塞,动静脉畸形可择期再处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脑动静脉畸形相关的供血动脉远端破裂动脉瘤的特点与血管内治疗方法.方法 11例以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的患者均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并被证实出血来源于脑动静脉畸形供血动脉远端破裂动脉瘤.根据动脉瘤的形态和供血动脉特点,选择以弹簧圈闭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或以高浓度生物胶栓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结果 11例栓塞后的动脉瘤均消失,未发生再出血,以弹簧圈栓塞的7例术后未发生新的神经系统症状;以生物胶栓塞的4例有2例术后发生栓塞部位的脑梗死.结论 脑动静脉畸形供血动脉远端动脉瘤破裂后血管内栓塞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首选以弹簧圈栓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也可用高浓度生物胶栓塞,动静脉畸形可择期再处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脑动静脉畸形相关的供血动脉远端破裂动脉瘤的特点与血管内治疗方法.方法 11例以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的患者均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并被证实出血来源于脑动静脉畸形供血动脉远端破裂动脉瘤.根据动脉瘤的形态和供血动脉特点,选择以弹簧圈闭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或以高浓度生物胶栓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结果 11例栓塞后的动脉瘤均消失,未发生再出血,以弹簧圈栓塞的7例术后未发生新的神经系统症状;以生物胶栓塞的4例有2例术后发生栓塞部位的脑梗死.结论 脑动静脉畸形供血动脉远端动脉瘤破裂后血管内栓塞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首选以弹簧圈栓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也可用高浓度生物胶栓塞,动静脉畸形可择期再处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脑动静脉畸形相关的供血动脉远端破裂动脉瘤的特点与血管内治疗方法.方法 11例以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的患者均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并被证实出血来源于脑动静脉畸形供血动脉远端破裂动脉瘤.根据动脉瘤的形态和供血动脉特点,选择以弹簧圈闭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或以高浓度生物胶栓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结果 11例栓塞后的动脉瘤均消失,未发生再出血,以弹簧圈栓塞的7例术后未发生新的神经系统症状;以生物胶栓塞的4例有2例术后发生栓塞部位的脑梗死.结论 脑动静脉畸形供血动脉远端动脉瘤破裂后血管内栓塞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首选以弹簧圈栓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也可用高浓度生物胶栓塞,动静脉畸形可择期再处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伽玛刀治疗青少年脑动静脉畸形(AVM)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使用MASEP-SRRS型头部型伽玛刀治疗的83例青少年脑AVM的资料,AVM的体积0.3~25.4 cm3,平均(2.9±1.4)cm3,边缘剂量13~23 Gy,平均(18.8±3.6)Gy,40%~65%(平均48.8%)的等剂量曲线包绕脑AVM病灶.均采用磁共振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MRI DSA)联合定位.结果 随访27~72个月,用伽玛刀治疗后的脑AVM闭塞率与其体积、边缘剂量有关,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于伽玛刀治疗后消失或改善.结论 伽玛刀是治疗青少年脑AVM安全、有效、低创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脑动静脉畸形10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一般资料:男68例,女38例,年龄9~65岁。颅内出血为首发症状61例,合并血肿者49例,3例为第2次出血。头痛25例,20例发生癫痫,16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偏瘫,2例能听到颅内有“吹风样”杂音。  相似文献   

19.
Onyx治疗中~大型与巨大型脑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介绍Onyx治疗脑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方法;采用Onyx栓塞4例颅内中~大型动脉瘤和1例巨大型动脉瘤,以及3例巨大型脑动静脉畸形。结果:5例脑动脉瘤中3例获得100%栓塞,2例95%以上栓塞,载瘤动脉均保持通畅。临床恢复良好,仅1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患者术后动眼神经麻痹症状略有加重。3例巨大脑动静脉畸形一次栓塞35%~40%左右。结论:Onyx栓塞中~大型和巨大型宽颈动脉瘤、栓塞脑动静脉畸形有独特的优越性,但长期疗效有待随访。  相似文献   

20.
2086例脑动静脉畸形临床特征和手术治疗结果分析   总被引:34,自引:4,他引:34  
目的回顾性分析2086例脑动静脉畸形(AVM)患者和1992年后经外科手术治疗的635例患者。对这些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外科手术结果加以评估。方法对1956年1月至2001年10月2086例AVM患者数据收集分析。AVM的大小范围由1~9cm。经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2组:一组为1992年至1996年另一组由1997年至2001年。本组研究中,评估临床特征的变量包括:年龄、性别、Spetzler-Martin分级、首发症状。外科手术结果的评估是通过比较两手术组之间的手术并发症。结果脑AVM好发20~40岁,其中脑出血(43.4%),头痛(24.9%)和癫痫发作(17.3%)是首发常见的三种表现。两组间年龄分布和性别比率无差异。采用Spetzler-Martin分级系统,Ⅲ~Ⅴ级患者百分率增加,Ⅰ和Ⅱ级患者百分率下降。但主要外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死亡,偏瘫,颅神经功能障碍和胃肠出血)无显著性差异(P=0.796)。结论脑AVM是青年患者自发性颅内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Spetzler-Martin分级对预测手术风险有帮助。显微外科手术技术使手术治疗更加安全,并成为脑AVM患者的最佳选择。在治疗巨大脑AVM时,术中栓塞后手术切除是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