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灸水道穴为主治疗痛经5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痛经是指妇女在行经前后 ,或行经期间小腹及腰部疼痛 ,甚则剧痛难忍 ,并随着月经周期而发作 ,临床较为常见。1 临床资料   5 6例患者中 ,剧痛者 2 5例 ,中度疼痛者 3 1例 ,平均病程 3年以上 ,年龄 1 5~ 2 5岁。2 治疗方法  取穴 :主穴取双侧水道穴 ,配穴 :期门、行间、太冲、气海、关元、中级、足三里、三阴交 ,每次取3~ 4个配穴。  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 ,皮肤穴位处常规消毒后 ,取 3 0号 1 .5寸毫针刺入水道穴 1 .0寸深 ,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 ,每 5分钟行针 1次 ,配穴均采用平补平泻手法 ,得气后留针 ,隔 5分钟行针 1次 ,留针1 5…  相似文献   

2.
几年来,笔者采用针刺承山穴透天凉手法治疗顽固性肛周瘙痒症多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治疗方法 1、取穴:主穴为双侧承山穴,配穴取长强。一般只取主穴,病程长而顽固者加配穴。 2、针法:患者俯卧位,双腿伸直,找准穴位后常规消毒。用28号或30号3寸毫针垂直刺入2.5寸左右,得气后行透天凉手法。加刺长强穴时可取胸膝位或侧卧位,长强穴刺1.5寸,用泻法。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每隔10  相似文献   

3.
八法配穴治疗便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吴春存 《中国针灸》2002,22(8):36-44
治法 :主穴取照海、列缺 ;配穴取大肠俞、天枢、支沟、足三里。刺法 :常规消毒后 ,取 1~ 2寸毫针按主配穴次序刺入穴位 ,采用平补平泻以达得气 ;支沟、足三里先轻补后重泻 ,留针 30分钟 ,隔 10分钟运针 1次 ,每日针 1次 ,7次为一疗程。结果 :治疗 32例 ,年龄最小 13岁 ,最大 72岁 ;病程最短15天 ,最长 18年。经治疗 3次痊愈 2 3例 ,大便通畅 ,便质正常 ,3个月内无复发 ;治疗 2个疗程有效 9例 ,大便通畅 ,3个月内复发 ,再用此法治疗仍有效。总有效率 10 0 0 %。体会 :灵龟八法遵《内经》“天人合一”理论 ,强调以时间为条件 ,取照海、列缺…  相似文献   

4.
呃逆是临床常见病之一,我们曾以耳针配合体针治疗10例,效果甚为满意,特整理报道,供参考。一、治疗方法取穴:耳穴取神门,膈(单侧、双侧均可,亦可一侧取神门,另侧取膈)。体穴取天突、内关(双)。手法:耳穴取一寸毫针浅刺,用泻法持续捻转或括针柄半分钟左右。体穴天突用1寸毫针向下斜刺0.5寸,用括针柄法2~3分钟;内关穴用毫针刺入1.2寸,轻捻转加括针柄法3~5分钟。综合留针30分钟至1小时出针(在留针中再行针一次),  相似文献   

5.
耳体针配合治疗痛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庆友 《中国针灸》2002,22(2):37-45
取穴 :耳穴取子宫、内分泌 ,体穴取关元、三阴交。常规消毒后 ,选 0 5~ 1 5寸毫针 ,耳穴进针 0 2~ 0 3寸 ,体穴进针 1~ 1 2寸 ,针刺出现酸胀感后 ,行捻转泻法 ,留针 30分钟 ,每 10分钟行针 1次 ,每日 1次 ,5次一疗程 ,行经前 1天开始治疗 ,经期不停针。结果 :本组共收治观察 6 2例 ,均属我院针灸门诊患者 ,年龄最小 13岁 ,最大 4 5岁 ;已婚 2 0例 ,未婚 4 2例 ;病程最短2月 ,最长 4年。经上法治疗 1~ 2疗程后 ,观察 3个月经周期 ,疼痛完全消失者 4 9例 ,疼痛基本消失或明显减轻 ,能坚持正常工作和学习者 12例 ,治疗后疼痛无改善 1例…  相似文献   

6.
1 一般资料本组34例,其中男21例,女13例;年龄最小30岁,最大74岁,平均54.7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7年。34例患者均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均经临床检查诊断为心悸。2 治疗方法 主穴:心、小肠、皮质下,配穴:心脏点、交感、胸、肺、肝等穴。取双侧耳穴,每次取主穴1~2个,配穴2~3个。操作方法:针具应采用高压灭菌。耳穴以75%酒精常规消毒,手法以180度顺时针捻转进针,不可刺透耳软骨。针刺后接G6805-1型治疗仪,采用连续波,频率200次/分,留针15~30分钟,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7天。3 疗程观察3.1 疗效标准 基本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心电图检查…  相似文献   

7.
治疗方法 主穴取华佗夹脊穴15、16、17穴(位于腰椎3、4、5),配穴取风池、阳陵泉、涌泉。针刺时,患者取侧卧位,腰部呈弓字形,下肢屈曲。术者用左手拇指揣准夹脊穴15、16、17穴后,右手将针快速刺入皮下,行轻慢推转,不捻转,深度视患者胖瘦而定,一般约3寸左右,使针感传到足部为佳。若进针受阻或无电麻传感时,可将针向外退出部分,调整角度再进,直至找到较强传感为度。留针60分钟,留针期间每隔20分钟行捻法1次,每日1次,双侧穴交替使用,10次为一疗程。配穴双侧交替,用平补平泻手法。治疗结果 经治疗少则用1疗程,多则用3疗程。痊愈者(肌力达正常,…  相似文献   

8.
耳穴加体针治疗面部黄褐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永萍 《中国针灸》2003,23(12):730-730
治法:耳穴取肺、心、肝、内分泌、大肠、面颊,先将耳郭常规消毒,用0.5寸32号毫针直刺,得气后行捻转平补平泻手法;体针取三阴交、合谷、太冲穴.皮肤常规消毒,用1寸30号毫针直刺,另取面部黄褐斑所在四周阿是穴2~3穴,用1寸毫针于皮下向中心平刺,得气后三阴交行补法,其余各穴行平补平泻手法,以上诸穴均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行针1次,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相似文献   

9.
自1986年到1998年共收治多种急性疼痛87例。经针刺耳穴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87例中男52例,女35例;年龄最小28岁,最大77岁;病程最短2天,最长28天。其中,三叉神经痛15例,血管神经痛18例,牙痛10例,肋间神经痛12例,急性胃痛8例,急性胆绞痛6例,腕、踝关节扭伤18例。2 治疗方法取穴:主穴神门、交感、肝、心、皮质下、脑干。配穴:上肢腕关节损伤加腕穴,下肢足部踝关节损伤加踝穴。方法:耳郭常规消毒,选05寸针具在耳穴处针刺,得气后留针30~40分钟为宜。留针期间每10分钟行针1次。每日针刺1次。3 治疗结果本组87例全部有效,其中…  相似文献   

10.
针刺治疗阳萎2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取穴主穴:肾俞、阳萎穴(肾俞穴上2寸半,督脉向外一寸,为笔者的临床经验穴),中极。配穴:三阴交、足三里。 2.手法应根据患者的虚实而定,体质虚弱者开始用轻刺激,以后逐渐增大刺激,一般用到中等刺激为宜,体质强壮者可用强刺激(以患者能接受为宜。) 3.疗程每次取主穴1~4个,配穴2个,每日一次,留针25分钟,每隔6~7分钟行针一次,  相似文献   

11.
针刺导引治疗突发性耳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彭冬青 《中国针灸》2004,24(5):350-350
治法:主穴取恩聋穴(位于耳后,平瘛脉穴,将耳郭轻提起,沿耳轮脚沟下缘凹陷中45度斜刺0.7~1寸)、耳门透听会(张口取穴,斜下60度向听会透刺1~1.5寸).以上两穴均取患侧,使针感达到耳中为宜,行平补平泻手法(快速均匀的捻转手法,行针1分钟,留针期间行针1次).配穴均取双侧,肝胆火旺者取中渚、风市穴,行捻转泻法;肝肾阴虚者取肾俞、太溪穴,行捻转补法.留针25分钟.治疗期间行导引法以辅助治疗,即嘱患者每日用手指按压耳屏,或用手指尖插入耳道口,一按一放,反复多次,以疏通经气,改善症状.针刺每日1次,5次为一疗程,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相似文献   

12.
针药并用治疗湿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淑琴 《中国针灸》2003,23(4):221-221
方法:针刺配合中药治疗。(1)针刺:主穴为曲池、阴陵泉、血海,配穴为大椎、丰隆、委中、合谷、神门、脾俞、胃俞、膈俞、三阴交等穴。曲池用泻法,余穴用平补平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留针时每10分钟行针1次(约2分钟),穴下有酸胀感为最佳。7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  相似文献   

13.
<正> 治疗方法:采用针灸治疗,以下关、合谷穴为主,配以医风、听会、颊车、足三里等穴,配穴每次可选择1~2穴。针4分~1寸,有酸、麻、胀的感觉后留针20分钟左右,留针过程中可抽动针数次,起针后即以艾灸5分钟。隔日1次,以10次为1疗程。  相似文献   

14.
针刺中冲治疗痛经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张忆平 《中国针灸》2002,22(9):34-42
本组共治疗50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46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11年。 取穴:中冲穴(在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 方法:穴位常规消毒,用0.5寸毫针,刺入中冲穴0.1寸,行泻法,留针20分钟,中间行针3次。每日针刺1次,3次为一疗程。在月经前1~2天或经期疼痛发作时治疗,连续治疗2~3个月经周期。  相似文献   

15.
<正> 采用中脘穴四周透刺法治疗胃病51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取穴操作主穴:中脘;配穴:胃俞、内关、足三里。操作:中脘穴常规消毒,用2—2.5寸毫针,垂直刺入,进针约1—1.5寸深,感觉酸、麻、胀、沉困为度。若针感不满意,继续捻针调整针芒的角度,针感满意即留针3—5分钟。然后将针退至皮下,扳倒针体用横刺的角度向上脘透刺,针深约1—1.5寸,针感向剑突、胸部放散。复将毫针再退至皮下,翻转针体,直透建里穴,针感向肚脐周围传导,留  相似文献   

16.
笔者在临床上每遇外伤骨折患者均以耳针麻醉进行复位,效果满意,兹介绍如下:一、取穴及手法:主穴:与骨折部位相应的耳穴;配穴;神门、交感。针具:30号0.5寸毫针。操作:75%酒精消毒后,选准穴位,快速刺入0.1寸,  相似文献   

17.
取穴 :患侧外关、合谷 ,双侧内庭穴。操作 :外关、合谷 2穴均用 2 8号 1 5寸毫针直刺 1~ 1 3寸 ,捻转提插强刺激 ,使针感缓缓上行直达病灶处。双内庭用 2 8号 1寸毫针刺入 0 5~ 0 8寸 ,行捻转提插手法。诸穴得气后 ,每 1 0分钟行针 1次 ,留针期间让患者不时用力咬牙 ,待疼痛消失或减轻时再行针 1次后起针。多数患者 3 0分钟可达止痛目的。每日 1次 ,连续 5天为1疗程。结果 :治疗 1 57例 ,经 2~ 5次治疗后 ,1 3 8例痊愈(牙痛完全消失 ,进食生冷硬食无任何不适感 ) ;1 9例好转 (牙痛消失 ,进食生冷硬食稍有不适感 )。全部有效。在治疗…  相似文献   

18.
笔者运用温针灸治疗腰腿痛50例,疗效较为满意。治疗方法嘱患者俯卧位或侧卧位。选取:秩边,环跳,次髎,阴市,阳陵,昆仑穴。局部常规消毒,用3.5~5寸毫针刺入秩边,环跳穴,另取2寸毫针4枚分刺次髎、阴市,阳陵、昆仑穴,进针后用提插捻转之手法使之得气,再将截成的短叉条(约一寸)置于针尾熏灸1~2壮,留针30分钟,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治疗结果 50例中均采用上述治疗方法,最多针2疗程,最少针5次,其中治愈  相似文献   

19.
<正> 常用穴位:贲门、脾、幽门、大肠、交感止泻等穴。配穴:肝、神门、内分泌、皮质下等穴。以上主穴交替使用,每次针2—3穴。方法和步骤:(1)刘初诊病人必须说明耳针的作用,刺的越痛,疗效越好。通过解说可以预防晕针现象。(2)了解反应点所在部位,决定针刺点。(3)针刺部位与针具(采用28号0.5寸毫针)应进行酒精消毒。(4)用探针轻、慢、均匀的探求反应点,找到反应点后,立即刺入,以不穿透耳壳为原则。(5)一般留针15—20分钟,强刺激手法。对急性者可每隔5分钟捻转1次。(6)每日1次,7日为1疗程。间隔3日再进行下一疗程。急性者可连续治疗。  相似文献   

20.
<正> 治疗方药:主穴:视觉区、四神聪、晴明。配穴:承泣、阳陵泉。均以30号毫针为针刺工具。视觉区穴以斜刺1寸为度。暗明、承泣、阳陵泉穴均直刺1寸或2寸,得气后即止。以上用中等强度刺激,平补平泻手法。四神聪穴以四根2寸长针,交叉刺入,捻转手法。加减复明汤酊剂:熟地、山药、女贞子、白蒺子、苍耳子各15克,山萸肉18克,紫河车30克,白菊花10克,以上各药用凉水浸泡5小时后,文火煎煮30分钟,滤渣。把药液加入红白糖浓缩为酊剂。每日3次,每次服100毫升。疗程:每日针剂1次,连刺5次,间隔1天,10天为1疗程,每次留针25~30分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