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部脉络膜裂囊肿的MRI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脉络膜裂囊肿的MRI资料,对MRI影像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结果:21例病灶均位于脉络膜裂内。MRI表现:冠状面呈“双凸透镜”形、卵圆形,矢状面呈卵圆形、“箭头样”表现;内部信号均匀且在各个序列上均呈长T1长T2信号,FLAIR序列示囊肿信号呈低信号。囊壁及其周围无软组织信号,平均大小为0.8cm×1.4cm×1.6cm,病灶周围均无水肿。3例行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增强扫描后均未见病灶强化。结论:脑部脉络膜裂蛛网膜囊肿是一种良性的先天性发育异常,通常与临床表现无关。由于脉络膜裂囊肿发生在特殊的位置,横轴面扫描易误诊为脑内病变,MRI冠状面及矢状面扫描可做出明确诊断并能够与其他囊性病变相鉴别。  相似文献   

2.
脑室系统脑膜瘤起源于脉络膜或脉络丛的蛛网膜细胞,约占颅内脑膜瘤的2.5%~6.3%,其中大部分位于侧脑室,而侧脑室脑膜瘤又大部分位于三角区及其附近[1]。2006年9月至2010年10月我们共收治了11例侧脑室脑膜瘤患者,其中9例肿瘤主体位于侧脑室三角区,均采用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垂体Rathke裂囊肿的MRI表现。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Rathke裂囊肿的MRI表现,包括病灶的位置、大小、信号,增强特点及相邻结构的改变。结栗19例位于鞍内,4例位于鞍内鞍上。增强后病灶均无强化。类圆形12例,椭圆形8例,不规则型3例。MRI信号变化多样。部分病例垂体柄、视交叉及鞍底有爱压。结论Rathke裂囊肿在MRI上的信号复杂,依其囊内容物成分而有不同表现,单凭信号及形态与鞍区其它囊性病变难以区分,动态及延迟增强无强化有助于鉴别。  相似文献   

4.
侧脑室肿瘤的MR诊断及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侧脑室肿瘤MR表现,探讨其鉴别诊断。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侧脑室肿瘤的MRI表现结果20例中,星形细胞瘤6例,脑膜瘤5例,室管膜瘤3例,转移瘤2例,脉络丛乳头状瘤1例,室管膜下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1例,中枢神经细胞瘤1例,淋巴瘤1例。结果侧脑室肿瘤MRI表现有一定特点,如一般侧脑室脑膜瘤、脉络丛乳头状瘤及淋巴瘤信号较均匀,而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及中枢神经细胞瘤囊变较常见,转移瘤多见坏死,肿瘤的发病部位也有一点特点,如侧脑室脑膜瘤、脉络丛乳头状瘤及室管膜瘤均好发于侧脑室三角区,中枢神经细胞瘤和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均好发于室间孔附近,星形细胞瘤及转移瘤可以位于侧脑室任何部位。结论结合肿瘤的部位、发病年龄、强化程度等MR表现可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Rathke裂囊肿的MRI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Rathke裂囊肿的MRI特征性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Rathke裂囊肿23例,回顾性分析并总结其MRI表现。结果MRI平扫:病变多位于鞍内,呈类圆形,突入鞍上者呈哑铃状;信号表现多样,T1WI序列可为低、等、高信号,T2WI序列多为高信号;囊内可见漂浮结节影者6例;囊底见沉淀物者2例。MRI增强扫描:病变未见明显强化,3例仅可见囊壁强化。结论Rathke裂囊肿MRI平扫表现呈多样性,但有一定的特征性;MRI增强扫描有利于与鞍区其他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脉络膜裂蛛网膜囊肿的CT、MRI表现.方法回顾分析经CT和MRI 诊断为脉络膜裂蛛网膜囊肿的患者18例,CT轴位扫描12例,冠状扫描3例,其中增强扫描8例.MR I进一步检查6例,直接MRI检查3例.结果18例病灶均发生于脉络膜裂区 ,右侧12例,左侧6例,均为单侧.直径为9~20mm,呈圆形或椭圆形,CT值5~20HU,增强扫描均无强化,与环池相连9例,灶周无水肿.结论CT和MRI均可检出脉络膜裂蛛网膜囊肿,但在定性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MRI明显优于CT.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颅内表皮样囊肿的CT与MRI表现。方法对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颅内表皮囊肿的CT与MRI表现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位于桥小脑角区13例,鞍上或鞍旁5例,松果体区和第四脑室内各2例,小脑延髓池1例。肿瘤大小不等,形态多不规则,轮廓光整或呈分叶状。CT平扫15例呈均匀低密度,3例呈稍不均匀的低密度,CT值在-20~10Hu之间。在MRI T_1WI上肿瘤呈不均匀的低信号,在T_2WI、FLAIR图像上都呈不均匀的高信号。增强后扫描肿瘤均无明显的强化。结论颅内表皮样囊肿的CT与MRI表现较具特征性,通过CT、MRI检查可以作出准确诊断,并能与其他类似的颅内病变鉴别。  相似文献   

8.
脉络膜裂囊肿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脉络膜裂囊肿的MRI的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7例脉络膜裂囊肿的MRI的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病灶均位于脉络膜裂内,4例发生在右侧,3例发生在左侧,且均为单发病灶;最大者12 mm×20mm×25 mm,最小者直径约6 mm;囊肿信号在各个序列上均与脑脊液信号一致,且信号均匀,病灶周围无水肿,其中2例行Gd-DTPA增强未见强化表现。结论MRI诊断脉络膜裂囊肿特异性较高,由于MRI能多方位成像,能对本病做出准确定位,并做出准确诊断以及与其他病变相鉴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Rathke囊肿的MRI表现,提高Rathke囊肿的MRI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搜集经临床随访和手术病理诊断的12例Rathke囊肿患者的临床和MRI资料,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其中11例同时进行MRI增强扫描,分析囊肿的具体位置、大小、形态、边缘和MRI表现。结果:12例Rathke囊肿最大径均小于10 mm,位于鞍内10例,位于鞍上2例。囊肿边缘光滑锐利,11例形态规则,1例呈分叶状。MRI平扫上T1WI和T2WI呈多种不同信号组合,其中6例T1WI呈低信号和T2WI呈高信号,11例增强扫描后呈环形强化1例,未见强化10例。12例均未见囊内结节或囊底沉淀物征象。结论:鞍内Rathke囊肿的MRI表现较具有诊断特征,鞍上型Rathke囊肿较少见且常需要与鞍区其他囊性病变鉴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脉络膜裂囊肿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分析10例脉络膜裂囊肿的CT和MRI表现.结果 10例囊肿均位于脉络膜裂内,均为单发病灶;最大者1.5cmx2.0cm,最小者0.6cmx0.7cm;表现为界限清楚的囊性病变,病灶周围均无水肿,短期内随访无变化.结脉络膜裂论正确认识脉络膜裂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可避免误诊.MRI具有多平面成像的特点,可清楚地显示脉络膜裂,对脉络膜裂囊肿的诊断明显优于CT.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Rathke囊肿的CT和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14例Rathke囊肿的CT及MRI资料。结果:14例Rathke囊肿,CT平扫8例,其中4例为低密度,2例等密度,1例高密度,1例囊壁可见钙化。3例CT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强化。MRI平扫主要显示为圆形或类圆形,5例位于鞍内,9例位于鞍内及鞍上。6例为长T1、长T2信号,5例为短T1、长T2信号,2例为短T1、短T2信号,1例信号不均匀。12例MRI增强扫描,其中10例未见明显强化,2例囊壁轻度强化。结论:Rathke囊肿囊液密度/信号变化多样,通过总结其影像特点并结合详细的影像学检查可对其中多数病例做出正确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颅内蛛网膜囊肿的诊断及最佳治疗方案。方法:50便均根据头颅CT和MR 诊蛛网膜囊肿后,行显微手术切除。结果:50便手术治疗后,恢复良好,临床症状全部消失。结论:充分建立囊腔与周围池之间的 显向手术切除蛛网膜囊肿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颅内表皮样囊肿的MRI表现.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表皮样囊肿15例,重点分析肿瘤的好发部位、大小形态及MRI扫描与增强扫描的信号特点.结果 在本组病例中,桥小脑角区8例,鞍旁2例,斜坡区2例,枕骨1例,侧脑室三角部、第四脑室各1例.肿瘤在T1加权像上呈不均匀低信号,T2加权像、FLAIR图像上呈不均匀高信号,所有病例均行增强扫描,肿瘤均无强化.结论 典型的颅内表皮样囊肿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MRI检查可以作出准确诊断,并能与其他类似的颅内囊性病变相鉴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弥散加权成像在诊断表皮样囊肿中的作用。方法:对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表皮样囊肿和6例蛛网膜囊肿行常规MRI扫描和弥散加权成像。结果:表皮样囊肿在弥散加权为高信号,蛛网膜囊肿为低信号。结论:弥散加权成像对鉴别表皮样囊肿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MR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优势。方法:对本院14例经手术证实的颅内动脉瘤的MRA表现进行分析,并与MRI及CT表现进行比较。结果:14例颅内动脉瘤具有特征性MRA及MRI表现,其定性诊断能力优于CT,MRA在显示瘤体及载瘤动脉方面优于MRI。结论:MRA是检出直径〉3mm的颅内动脉瘤的最佳诊断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床旁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新生儿颅脑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7月我院94例存在高危因素并接受床旁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分析头颅彩超检查结果以及MRI结果。结果两种检查方法对颅内出血II级、颅内出血III级、颅内出血IV级、缺氧缺血性脑病、脑室扩张、脑实质内出血、化脓性脑膜炎临床检出率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床旁多普勒超声诊断法对脉络丛囊肿、室管膜下囊肿以及颅内出血I级的临床检出率明显高于MRI(P0.05),而MRI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者硬膜下出血临床检出率显著高于床旁多普勒超声(P0.05),部分患儿诊断结果得到手术/尸检证实。结论相对于MRI,床旁多普勒超声可提高新生儿脉络丛囊肿、颅内出血I级以及室管膜下囊肿的检出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刘健  马隽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24):1025-1026
目的:分析磁共振脊髓水成像(MRM)对神经根膜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神经根膜囊肿38例,其中男24例,女14例,行横断、冠状及矢状面MRSE序列扫描,8例加做Gd—DTPA增强扫描并分析结果。结果:囊肿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囊液信号与脑脊液信号一致。38例定位、定性诊断全部正确。结论:神经根膜囊肿的MRM表现较具特征性,可对其作出正确诊断,并指导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1994~2004年完成的颅内表皮样囊肿显微外科手术进行总结,为此种疾病今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益的参考。方法对本院12例颅内表皮样囊肿患者,先行CT和MRI检查,随后在全麻下进行显微外科的手术切除。以电凝切开囊膜,将囊内实质逐步摘除,然后沿边界细心分离,逐一电凝并切断血供及粘连,彻底切除囊肿。对于粘连过于紧密的部位,宁可残余少量组织,以免出现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并在术后对患者的检查资料进行总结,对病变组织进行影像学和病理学分析。结果12例颅内表皮样囊肿患者中,8例位于桥小脑角,颅底斜坡2例,鞍区1例,脑室1例。手术切除的囊肿组织,75%(9/12例)呈不规则形态。CT平扫83.33%(10/12例)为均匀低密度,且造影后90%(9/10例)未发生强化MRI T1呈均匀低信号,与脑脊液基本类似或略高于脑脊液,T2呈均匀高信号,占75%(9/12例)。周围脑组织未发现有水肿现象;但是当瘤体较大时会引起比较明显的占位效应,占66.67%(8/12例)。结论颅内表皮样囊肿在CT和MRI检查中可见有特征性表现,为手术提供较为准确的术前诊断,术中观察和术后的病理切片均得以证实。经过显微外科手术,基本可以完全切除囊肿组织,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颅内血管瘤型脑膜瘤的MR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总结颅内血管瘤型脑膜瘤的MR表现特点,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意见。方法对16例颅内血管瘤型脑膜瘤患者的术前MR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病灶平扫均呈长T1、长T2改变,无钙化,增强扫描明显强化。其中,11例位于大脑凸面,13例见瘤周水肿,仅3例出现坏死、囊变。结论颅内血管瘤型脑膜瘤MR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术前正确诊断有助于手术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颅内皮样囊肿及表皮样囊肿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皮样囊肿和7例颅内表皮样囊肿病例,对其MRI表现、病理和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其中8例行MRI增强扫描。结果:5例颅内皮样囊肿病例中,3例表现为T1WI低信号,T1WI为高信号,2例T1WI及T2WI均为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的3例均表现为厚壁中等强化。7例颅内表皮样囊肿病例中,4例表现为T,WI低信号,T2WI高信号,2例TlWI及T2WI均为高信号,l例T1WI及T2WI均为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的5例中4例表现为薄壁轻微强化,1例壁无强化。结论:颅内皮样囊肿和表皮样囊肿均有较典型的MRI表现,可实现术前正确诊断,MRI鉴别诊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