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徐景杰  王丽华  张嫱  陈卓 《武警医学》2019,30(5):373-374
 目的 观察地特胰岛素治疗妊娠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06至2017-06武警内蒙古总队医院收治的88例妊娠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4例。对照组皮下注射优泌林N治疗,观察组皮下注射地特胰岛素,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情况。结果 治疗2周后,观察组血糖达标率为79.55%(35/44),高于对照组59.09%(26/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9.33±1.74)d]比对照组短[(11.25±2.05)d],且胰岛素用量[(16.25±3.24)U]少于对照组[(26.35±7.54)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的FPG、HbA1c水平均比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妊娠结局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妊娠糖尿病应用地特胰岛素治疗后,能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并改善母婴结局,且低血糖发生率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国外多项临床试验证实在疾病的早期就积极的采用胰岛素或胰岛素类似物治疗,可以有效地防止或延迟远期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国内对此新的治疗途径仍然缺少足够的认识和实践,本文就国外胰岛素尤其是胰岛素类似物在2型糖尿病早期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长效联合短效胰岛素类似物及其与双"C"强化治疗脆性糖尿病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3年6月在我院就诊并诊断为脆性糖尿病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双"C"强化治疗联合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短效胰岛素类似物组(强化联合组)和单纯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短效胰岛素类似物组(单纯组),每组45例,分别给予双"C"强化治疗7 d后再应用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短效胰岛素类似物治疗7 d和单纯应用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短效胰岛素类似物治疗14 d,然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及血糖稳定情况。结果强化联合组较单纯组患者空腹血糖、三餐后血糖及睡前血糖低(P<0.05)。结论双"C"强化治疗7 d后再应用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短效胰岛素类似物治疗7 d较单纯应用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短效胰岛素类似物治疗14 d对于脆性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6.
罗洪涛 《人民军医》2010,(7):537-538
糖尿病治疗的近期目标是控制血糖。血糖的控制,除需要生活方式干预外,药物治疗至关重要。而胰岛素治疗是控制血糖的重要手段,众所周知,1型糖尿病(TIDM)患者需终身依赖胰岛素维持生命,而2型糖尿病(T2DM)以往治疗以口服降糖药为主,近年来,胰岛素在治疗T2DM方面有较大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CSII强化治疗后的2型精尿病患者改用诺和锐30和诺和灵30R的疗效及剂量比较。方法120例经CSII强化治疗达标(FBG〈7mmol/L,2hBG〈10mmol/L)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诺和锐30组(60例),B组:诺和灵30R组【对照组,60例)。观察患者日胰岛素总量、血糖控制情况、体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FBG、PBG2h均调整至正常范围,体质量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出现皮疹、发热、瘙痒、肝功损害情况。但A组24小时血糖控制更稳定,日胰岛素用量A组明显少于B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血糖和其他不良事件:诺和锐30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少于诺和灵30R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无严重低血糖事什记录。结论诺和锐30较诺和灵30R能更有效怏速降低血糖,有良好的安全件及依从性。且诺和锐30组剂量明显少于诺和灵30R组。  相似文献   

8.
帅蜀均  张鉴 《西南军医》2011,13(3):451-452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胰岛素用量情况的比较。方法将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住院治疗的68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组,随机分为观察组(罗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和对照组(胰岛素)各34例,比较两组的疗效及胰岛素用量。结果用药12周后两组FPG、2hPG、HbAlc指标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而BMI用药12周后明显升高,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12周后血糖控制均达到理想水平,其中观察组胰岛素用量较少,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胰岛素联合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确切,可以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并减少了胰岛素的用量,安全性好,值得广泛推广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接受持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fusion,CSⅡ)和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ultiple subcutaneous insulin injection,MSⅡ)治疗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方法 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接受CSⅡ和MSⅡ治疗2周,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SIM),评价胰岛素敏感性的变化。 结果 治疗后CSⅡ组SIM(26.98±11.99)较MSII组SIM(22.14±9.00)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42)。 结论 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应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可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侍晓云  戴信刚 《武警医学》2001,12(4):197-200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DM)脂肪细胞胰岛素受体(ICIR)的改变以及胰岛素、肥胖、磺脲类药对其的影响.方法Rodbell法获取游离脂肪细胞,Fantus IG's法行脂肪组织体外孵育实验,放射受体分析法分别测肥胖2型DM非肥胖2型DM、单纯肥胖及正常对照组的ICIR.结果(1)各研究组ICIR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减低,两2型DM组之间ICIR减少无明显差异.(2)两2型DM组低亲和力高容量受体及高亲和力低容量受体均明显减少,但以低亲和力高容量受体的减少更甚,Ins与ICIR亲和力减低.单纯肥胖组2种受体均减少,亲和力无改变.(3)体外实验结果显示:经Ins孵育后ICIR数量减低,优降糖孵育后ICIR数量提高.结论(1)2型DM ICIR存在数量减少及质的改变在2型DM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肥胖对2型DMICIR的改变无影响.(2)高胰岛素血症是导致ICIR减少的原因之一.(3)磺脲类药物优降糖可改善2型DM ICIR的减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在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优势。方法回顾分析10例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达标的临床资料,在原有降糖方案上,联合或改用每晚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控制高血糖。结果 10例患者经调整降糖方案,结合降血压、调血脂等综合治疗后,均好转出院。结论在原有降糖方案上,联合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是治疗血糖控制不达标的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的优选方案,它不仅安全有效,还减少了因完全更换方案带来的血糖波动,增加了患者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2.
张磊  刘彦君  金真 《放射学实践》2005,20(3):272-274
磁共振波谱(MR spectroscopy,MRS)作为一种无创性测量人体内化学成分的检查工具目前正在逐渐广泛地应用于基础医学及临床研究,其对人体的安全性及可进行重复性检查的特点受到临床的青睐。MRS可对颅脑、肝脏、肾脏、前列腺、乳腺及心脏进行检查,还可应用于肌肉组织来对脂肪代谢进行研究。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te,IR)是以高血糖或糖耐量异常、肥胖、高血压、  相似文献   

13.
门诊糖尿病患者心理性胰岛素抵抗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治疗的态度,为有针对性地进行糖尿病教育提供指导.方法 选择明确诊断2型糖尿病而未进行胰岛素治疗的患者78例,依据临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对访问对象进行提问.结果 78例患者中仅有21例表示愿意接受胰岛素治疗,占26.9%;而不愿意接受胰岛素治疗者高达57例,占73.1%,其中以对胰岛素恐惧、担心形成依赖、副作用和不方便使用等是导致患者不愿意接受胰岛素治疗的主要原因.结论 很多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治疗存在多方面的误解,非常需要普及糖尿病的相关知识,纠正、消除对胰岛素治疗的误解,使需要胰岛素治疗的患者能够及时接受胰岛素治疗.  相似文献   

14.
陈冰璞  王建民  徐春 《武警医学》2009,20(3):275-276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是一种肠促胰岛素,具有促进胰岛素释放,延缓胃排空,降低胰升血糖素和降低食欲等生理作用,为2型糖尿病的治疗开辟了-个非常好的前景[1,2].  相似文献   

15.
刘伟丽 《临床军医杂志》2004,32(5):25-25,31
在临床工作中,对2型糖尿病实施胰岛素治疗时大多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为加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我们对2003年5月—2004年5月期间,本院门诊及住院的92例2型糖尿病患者对应用胰岛素治疗的心态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6.
门冬胰岛素30(Asp30)属于预混胰岛素类似物之一,它的分泌模式更接近人的生理状态,本研究通过比较Asp30每日3次皮下注射与采用在睡前注射甘精胰岛素基础之上,三餐前注射生物合成人胰岛素两种方案对血糖控制情况,了解门冬胰岛素30(Asp30)控制血糖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别用睡前1次基础胰岛素或早晚各1次预混胰岛素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比较两种方案治疗的疗效与低血糖发生率。方法:按照入选标准筛选2型糖尿病40例,随机分为基础胰岛素治疗组(基础组,n=20)和预混胰岛素治疗组(预混组,n=20)。基础组每天22:00皮下注射基础胰岛素1次,预混组早晚餐前分别皮下注射预混胰岛素,根据空腹血糖(FBG)水平,每2W调整胰岛素剂量,以FBG小于6.1mmol/L为治疗目标,共治疗16W。结果:治疗后2组的FBG均明显下降,但基础组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预混组(P〈0.01);糖化血红蛋白也明显下降,基础组下降幅度大于预混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基础组发生低血糖事件:前8W共4例(20%),后8w共1例(5%);预混组:前8W共10例(50%),后8W共7例(35%)。预混组的胰岛素总用量大于基础组(p〈0.05)。结论:对于初诊2型糖尿病,使用基础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进行治疗,均能较好控制FBG、糖化血红蛋白,但基础胰岛素较预混胰岛素控制空腹血糖更佳,胰岛素用量少,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8.
2型糖尿病患者随着病程的进展,胰岛B细胞功能进行性损害。多年来2型糖尿病多数是在口服降糖药失效后才用胰岛素,近年来高葡萄糖所致葡萄糖毒性作用对今后胰岛细胞功能影响是糖尿病学研究的一个热点,现有人主张尽早应用胰岛素对残余胰岛功能恢复有益。为此,本研究观察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C肽的变化,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瑞格列奈与甘精胰岛素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瑞格列奈与甘精胰岛素联合治疗和预混胰岛素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BG、2hPBG、HbA1C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BMI、Scr、BUN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且观察组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瑞格列奈与甘精胰岛素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探讨胰岛素抵抗在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对IR的治疗策略、诊断方法、临床特点、发病机制以及发生原因进行多方位、深层次的研究,发现更多、更有效的治疗靶点,为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