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当今做父母的大都知道溺爱孩子有害,但却分不清什么是溺爱,更不了解自己家里有没有溺爱。“溺”,词典上解释为“淹没”的意思。人被水淹没了叫“溺毙”,如果父母的爱流横溢泛滥起来,那也会“淹没”孩子的,这就是溺爱,是一种失去理智,直接摧残儿童身心健康的爱。  相似文献   

2.
当今做父母的大都知道溺爱孩子有害,但却分不清什么是溺爱,更不了解自己家里有没有溺爱。“溺”,词典上解释为“淹没”的意思。人被水淹没了叫“溺毙”,如果父母的爱流横溢泛滥起来,那也会“淹没”孩子的,这就是溺爱,是一种失去理智,直接摧残儿童身心健康的爱。  相似文献   

3.
一位新手妈妈问: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和溺爱有什么区别?她把握不好度,一直很困惑。这是相当多新手爸妈的疑问——大家都认同“给孩子无条件的爱”,也都明白“溺爱”会“惯坏孩子”,于是就担心,一不小心“无条件的爱”就变成“溺爱”。无条件的爱和溺爱,只要区分清楚,前者就不会变成后者。  相似文献   

4.
季楠 《药物与人》2010,(9):52-52
张彪今年20岁了,商业职校毕业的他,在妈妈尽全力托朋友帮忙下,总算有了一份还不错的工作。一米八个头的小伙子,长得英俊高大,颇有男子汉气概;刚刚工作才几个月,  相似文献   

5.
“孩子小时候多好玩,什么话都和我说,现在长大了,和我们基本没什么话说了。”这是一位初二学生家长的抱怨。  相似文献   

6.
最近.因狂恋某歌星13年.不仅荒废了学业还导致家里债台高筑.最终逼得老父跳海的“杨丽娟事件”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著名的心理专家柏晓利教授指出:这个事件看似很偏激,但不是一个偶然事件,无论是社会的问题、媒体的炒作.还是家庭的教育等各方面.最终还是没能阻止这一悲剧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在家庭教育咨询中,孩子的吃饭问题是一个焦点问题。很多家长诉说:我的孩子看起来比较瘦弱,但是吃饭时又非常挑剔,常常要妈妈、奶奶甚至爸爸、爷爷等人围着、哄着、变着花样劝她,才能勉强吃一点东西,这样下去可如何是好?  相似文献   

8.
案例一:一个14岁的少女,放暑假在家自觉无聊,上网聊天,聊到投机时网友约她见面,女孩同意了。网友戴一副眼镜,竟然很像自己喜欢的著名歌星。女孩说:“因为歌星戴眼镜,所以我对戴眼镜的异性都有好感。”女孩感觉很好,也很兴奋。饭后他们到一家宾馆开了房,网友说咱们休息会儿吧,女孩顺从地和他躺在了一起。就这样,女孩将自己宝贵的第一次献给了一个大她27岁的男人。  相似文献   

9.
有这样一些让家长犯愁的“怪孩子”,年龄在5~15岁之间,突然就拒绝上学,呆在家里1个月以上,你只要一跟他们提上学,或者送他们到学校,他们就开始局促不安。  相似文献   

10.
郑焱 《自我保健》2013,(1):64-64
“拼车”、“拼房”在国内非常普遍,但“拼养孩子”您听说过吗? 近些年,一种在特定时间段里轮流抚养孩子、分享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的亲子行为——“拼养”孩子,正在都市中蔓延。不少家长听说“拼养”孩子时,不禁惊讶,原来孩子也可以这样养。  相似文献   

11.
集一家宠爱于一身的宝宝.对于他的要求,妈咪一般都会有求必应。尤其是三代同乐的家庭,如果星星月亮可以摘下来,相信长辈也会二话不说地为宝宝摘取。这样的爱,容易过度,过度的爱同样弊大于利。面对那个无法拒绝的小身影,妈咪有弹性地去处理就显得很重要了。  相似文献   

12.
周末.佑佑说想吃我包的三鲜饺子。她最近一直感冒生病,胃口不好,每顿饭都吃得不多,难得有想吃的,我又刚好有时间,于是马上去买菜。佑爸带着佑佑出去玩.我自己在家包饺子。  相似文献   

13.
安若澜 《大众健康》2014,(11):28-29
去年夏天,我坐在一张长长的户外餐桌旁,附近是壮丽的大山.父母们在吃着餐点,孩子们跑到小路上去找他们的秘密城堡.二十分钟后,七八岁的充满活力的孩子们兴冲冲地跑到餐桌跟前来,想要分享他们的冒险经历.  相似文献   

14.
周明 《健康生活》2010,(2):58-58
如果你很幸运,在童年时就感受到父母的爱,你可能会很自然地将这种爱传递到孩子身上。很多入在自己的童年少年时期没有深刻地感到父母的爱,所以他们现在就担心也不能让自己的孩子感受到爱。可怜天下父母心,但仅仅爱孩子是不够的,确实父母们还需要学习表示爱、传达爱的技术。  相似文献   

15.
郑鑫 《健康世界》2011,(1):88-91
“延迟满足”这个词对于有些父母来说比较陌生,似如果说说孩子延迟满足能力的具体表现,相信父母都深有体会:如性格急躁,想要什么第一时间就得得到;没耐性,事情经常做一半就放弃;自控力差,常常任性而为…… 你家孩子延迟满足能力如何?如何培养孩子在这方面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16.
美国一项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由男人带大的孩子,智商更高些,他们在学校会取得更好的成绩,在社会上更容易成功。  相似文献   

17.
陈慧 《家庭育儿》2012,(10):22-25
溺爱第一式:特殊待遇 饭桌上,孩子爱吃的菜肴必须放在他的面前;太阳底下,大人宁愿自己曝晒也要给孩子打伞遮阳;大人可以忘记自己的生日,但孩子的生日必定要大办特办;出门是一步路也不能走的,要么抱手里,要么有专车……  相似文献   

18.
吉安  侯威生 《健康文摘》2007,(12):28-28
孩子,今天你又装作若无其事地暗示妈妈,说市中区的房价又在飙升,如果再不行动,或许以后你和女友连一间栖息的小屋都没有。我淡淡地看你一眼,终于没有像你希望的那样,说出“妈妈给你们买”的话来。而你,也在这样尴尬的沉默里,即刻气嘟嘟地放下碗筷,砰一下摔门出去。我从窗户里看着你远去的背影,瘦削,懒散,有些玩世和任性。你还是那个赖在父母怀里,  相似文献   

19.
雅静 《健康生活》2011,(9):59-62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不知不觉地会给孩子们一些暗示。这些暗示在培养孩子的性格、学习和生活习惯、品质等方面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明天 《家庭医生》2012,(4):37-37
每隔一段时间,10岁的儿子就会将自己房间的家具。重新摆一摆。这一次,竟然用床堵住门,进出只能跳窗户,儿子却乐此不疲。为避免半夜如厕的麻烦,他还自觉改掉了睡前喝饮料的坏习惯。一个星期后,他厌烦了这种惊心动魄的“跳窗”生活,又将家具作了调整。这次更绝,将床安在两个书柜之间,夜晚一翻身,弄得不好满柜子的书就哗啦啦地往下掉。他说:“我喜欢!”我说:“那好,随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