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硬化不同肝功能分级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方法本次研究选取60例肝硬化患者(观察组)和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研究时间为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以及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观察组根据Child-Pugh分级标准分为3组:其中A级20例,B级18例,C级22例。对照组和观察组中不同Child-Pugh分级的PLT、PDW、PCT以及MPV血小板参数指标进行检测与对比,分析肝硬化不同肝功能分级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PLT、PCT以及MPV检测值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 <0.05),其PDW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Child-Pugh分级高患者的MPV、PDW均明显高于分级低者(P <0.05)。Child-Pugh分级高患者的PCT、PLT指标均明显低于分级较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通过检测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四项参数变化,有利于判断其血小板凝血功能异常的变化,对临床判断肝硬化患者的Child-Pugh分级严重程度以及临床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血氨水平、层黏连蛋白和血小板参数变化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间的关系。方法选取108例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肝癌组),其中男71例,女37例,年龄37~71岁,平均55.6岁。按照Child-Pugh分级标准,A级28例,B级32例,C级48例。正常对照组67例,男41例,女26例,年龄37~62岁,平均46.8岁。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层黏连蛋白(LN),血氨(NH3)采用连续监测法,血小板参数用贝克曼库尔特五分类血常规分析仪检测。比较肝癌组与对照组、肝癌组Child-Pugh分级间的NH3水平、黏连蛋白(LN)、血小板参数的变化。结果肝癌患者NH3、LN、MPV、PDW升高,PLT和PCT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Child-Pugh等级上升,NH3、LN、MPV、PDW逐渐升高,PLT和PCT下降,分级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癌患者随着肝功能的下降,NH3与LN、PCT呈直线相关,与PLT、MPV、PDW无明确相关。结论联合观察血氨、层黏连蛋白与血小板指标变化对肝硬化合并肝癌无创伤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功能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硬化患者存在血小板功能异常[1 ] ,但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检测了肝硬化患者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功能 ,并探讨其与肝功能间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肝硬化患者 12 0例 ,男 88例 ,女 3 2例 ;年龄( 4 1.3± 18.1)岁。其中肝炎后肝硬化 110例 ,酒精性肝硬化 8例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2例 ,诊断符合 1995年北京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Child分级A级 3 2例 ,B级 47例 ,C级 41例。对照组 3 0例 ,为我院健康体检确认健康者 ,皆无近期服用影响血小板功能药物史。1 2 检测方法  ( 1)PADT测定 :采用玻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硬化及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35例正常人与32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18例丙型肝炎后肝硬化、38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外周血PLT及MPV。结果肝炎后肝硬化患者MPV低于正常组,而酒精性肝硬化患者MPV高于正常组,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PLT比酒精性及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明显减少(P〈0.01和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PLT及MPV可作为衡量肝硬化患者出血倾向的指标之一,而肝炎后肝硬化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MPV变化的不一致,能反映血小板减少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探讨肝硬化患者在住院期间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血小板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的变化与病情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我院2008年1月开始到2009年10月住院肝硬化患者共50例为观察组,正常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应用SysmexKX-21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常规即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血小板(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结果肝硬化患者MCV、RDW、PDW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LT、MPV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MCV、RDW之间呈正相关,PLT、MPV之间呈正相关,PLT、MPV与PDW之间呈负相关。结论肝硬化患者MCV、RDW、PLT、MPV、PDW测定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初步评估和有无出血倾向的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红细胞和血小板参数检测,观察其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0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红细胞参数(RBC、Hb、RDW)和血小板参数(PLT、MPV、PDW),并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和未出血患者的变化。结果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LT、RBC、Hb显著降低(P<0.001),RDW增大(P<0.05),而未出血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MPV、PDW无显著性差异(P>0.05)。乙型肝炎肝硬化出血组与未出血组其RBC、Hb、RDW、PLT、MPV、PDW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红细胞参数和血小板参数可以反映乙型肝炎肝硬化的肝损情况,间接判断有无出血倾向。  相似文献   

7.
王丹丹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4):512+514-512,514
目的 探讨血小板(PLT)4项参数在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120例(肝硬化组),健康对照组100例,使用XS- 1000i五分类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PLT4项参数.结果 肝硬化组PLT计数、血小板比容(PCT)比健康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比对照组低,但不十分明显.结论 通过PLT参数异常变化可反映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PLT功能变化,并提示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预后,帮助临床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小板生成素(TPO)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变化,以明确肝硬化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减少的原因。方法选取4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Child-Pugh A级15例、Child-Pugh B级15例、Child-Pugh C级10例),另选取20例年龄和性别与肝硬化组相匹配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入院后空腹采血,离心分离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TPO含量;同时检测血常规、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及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水平;脾脏B型超声由同一医师在相同条件下由同一超声仪测量。结果肝硬化组PLT低于健康对照组,脾脏厚度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TPO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ild-Pugh分级A、B、C级组PLT均低于健康对照组,脾脏厚度均高于健康对照组,B、C级组TPO均低于A级组、健康对照组;A级组TPO、PLT均高于B、C级组,脾脏厚度均低于B、C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上,随着肝功能的下降,TPO与PLT、ALB、PTA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98、0.619、0.766,P<0.01),TPO与TBIL呈负相关(r=-0.641,P<0.01),脾脏厚度与PLT呈负相关(r=-0.587,P<0.01)。结论血清TPO水平下降和脾脏肿大可能是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血清TPO水平可以作为反映肝功能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血小板四项参数与冠心病关系的临床观察(附9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与血小板的密切关系日益受到重视 ,已成为冠心病防治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旨在通过观察 96例冠心病患者与 32例对照组的血小板计数 (PL T)、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血小板分布宽度 (PDW)、血小板压积 (PCL) ,探讨冠心病患者的血小板变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96例冠心病患者系住院病人。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组 33例 ,男 2 8例 ,女 5例 ;平均年龄 71.2± 14 .94岁。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组 4 1例 ,男 34例 ,女 7例 ;平均年龄 70 .3± 16 .31岁。急性心肌梗塞 (AMI)组 2 2例 ,男 19例 ,女 3…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Child-Pugh分级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血小板参数、网织红细胞参数的变化.方法150例肝硬化患者,根据Child-Pugh分级标准分为A组(A级)、B组(B级)、C组(C级),每组50例.检测并比较三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g)、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网织红细胞参数[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G)含量、网织红细胞绝对数(RET#)、网织红细胞百分数(RET%)].结果B组和C组患者的PT、APTT、TT水平均高于A组,Fig水平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的PT、APTT、TT水平均高于B组,Fig水平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Child-Pugh等级升高,PT、APTT、TT水平逐渐升高,Fig水平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PLT、RBC、HBG、MPV、PDW、RET#、RET%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Child-Pugh等级升高,PLT、RBC、HBG水平逐渐降低,MPV、PDW、RET#、RET%水平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凝血功能、血小板参数及网织红细胞参数异常,并且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有关.  相似文献   

11.
肝炎病毒尤其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机体,并不是病毒增殖直接损害肝细胞而是通过机体病理免疫应答而引起损害[1].当慢性肝炎迁延至肝硬化失代偿期时,它会造成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并损害骨髓的造血功能,引起不同程度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减弱,脾功能亢进,尤其是抑制巨核细胞增殖,在病毒或毒素的作用下会导致血小板超微结构的异常[2].为了解肝硬化患者血小板的变化情况,我们对75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及83例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比积(PC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进行了详细观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在sysmex-18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上对80例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及76例健康对照者进行了血小板参数的检测。结果80例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中,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及血小板压积(PCT)均显著降低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两组间差异不明显,病情严重组与病情好转组比较, PLT、MPV、P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对其凝血机制的判断预后及评价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凝血4项和血小板参数指标在肝硬化患者病情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对40例健康对照组与65例肝硬化患者进行PDW(血小板分布宽度)、PCT(血小板压积)、MPV(血小板平均体积)、PLT(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指标和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TT(凝血活酶时间)、FIB(纤维蛋白原)4项凝血检测。结果 PT、APTT、FIB、PLT、PCT、MPV、PDW8项指标中,PT、APTT明显延长,TT稍延长,FIB、PLT、PCT显著减少,MPV、PDW增大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异常程度与肝硬化的严重程度相关。结论凝血4项和血小板参数联合检验,对观察肝硬化患者肝脏功能损害程度、判断预后,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凝血4项和血小板参数指标在肝硬化患者病情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对65例肝硬化患者与4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凝血4项凝血活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指标检测。结果 PT、APTT、FIB、PLT、PCT、MPV、PDW8项指标中,PT、APTT明显延长,TT稍延长,FIB、PLT、PCT显著减少,MPV、PDW增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异常程度与肝硬化的严重程度相关。结论凝血4项和血小板参数联合检验,对观察肝硬化患者肝脏功能损害程度、判断预后及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凝血指标(PT、APTT、TT)和血小板参数(PLT、MPV)在肝炎后肝硬化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50例正常人与35例乙肝后肝硬化、21例丙肝后肝硬化、44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外周血PT、APTT、TT、PLT、MPV。结果肝硬化组PT、APTT、T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丙肝后肝硬化患者PLT比酒精性及乙肝后肝硬化患者明显减少(P〈0.01和P〈0.05)。肝炎后肝硬化患者MPV低于正常组(P〈0.05),而酒精性肝硬化患者MPV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可作为衡量肝硬化患者出血倾向和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而肝炎后肝硬化和酒精性肝硬化患者MPV变化的不一致,能反映血小板减少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动态分析乙型肝炎(乙肝)肝纤维化患者的血小板4项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82例行肝穿病理诊断和肝纤维化分级为慢性乙肝患者,检测其血小板参数,包括: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100例为对照组。结果乙型肝炎肝组织中的炎症程度与肝纤维化程度相一致。乙肝患者 PLT、MPV、PDW 和 PCT 的 S0~S4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进展,PLT、PCT 的数值越来越低( P <0.05),而 MPV 的数值却随之升高( P <0.05)。 PDW 的 S0期、S1期、S2期、S3期、S4期,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S4期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乙肝肝纤维化患者的血小板4项参数,可作为评价血小板功能的重要指标,对于动态分析、观察乙肝肝硬化血小板降低的原因,监测其病程发展和出血倾向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温晓持  张威 《江苏医药》1998,24(2):124-124
慢性肝病时血小板计数不同程度降低,有学者认为免疫因素参与了这一过程。为此,我们测定了肝硬化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IgG(PA-IgG)、循环免疫复合物(CIC),以探讨其变化对肝硬化患者血小板计数的影响。材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患者系住院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37例,其中男29例,女8例;年龄3o~76岁,平均57岁。行脾切除术者11例,末行牌切除术者26例。按Child分级A级者6例,B级者22例,C级者9例。肝硬化诊断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肝功能检查,B超和/或CT检查。对照组24例,其中男21例、女3例,年龄26~74gu平均525岁。二、测定方…  相似文献   

18.
270例肝硬化患者凝血4项及血小板参数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凝血4项和血小板参数指标在肝硬化患者病情中的变化。方法采用德国美创公司AMAX190型凝血仪和日本SYSMEX公司XT-1800i型血液分析仪,对270例肝硬化患者与48例健康对照组进行凝血4项凝血活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指标检测。结果 PT、APTT、FIB、PLT、PCT、MPV、PDW8项指标中,PT、APTT明显延长,TT稍延长,FIB、PLT、PCT显著减少,MPV、PDW增大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异常程度与肝硬化的严重程度相关。结论凝血4项和血小板参数联合检验,对观察肝硬化患者肝脏功能损害程度、判断预后,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将210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合并症分为5组:单纯脑梗死组297例、合并高血压组635例、合并糖尿病组456例、合并房颤组209例和合并血脂异常组512例.按是否复发分为初发组1458例,复发组651例.比较2109例脑梗死患者与48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MPV、PLT和PDW.结果:脑梗死组MPV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PLT、PDW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个脑梗死亚组间MPV、PL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脑梗死组MPV较其他组减小,合并房颤组MPV较其他组均增大(P<0.05或P<0.01),合并房颤组PLT较其他组减少(P<0.05);合并高血压组、合并糖尿病组、合并血脂异常组的MPV 、PLT、PD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与初发组的MPV、PLT、PD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MPV对急性脑梗死的预防有重要意义,尤其对有合并症的患者.  相似文献   

20.
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水平与Child-Pugh分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红缨 《淮海医药》2002,20(6):466-467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汁酸(TBA)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关系.方法检测肝硬化患者66例及正常对照组22例的血清总胆汁酸.结果肝硬化组TBA(49.6±47.8) 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6.4±2.5) μmol/L,P<0.01;且在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中,具有C级>B级>A级的规律.结论 TBA对判断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状态、Child-Pugh分级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