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属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严重类型,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引起的心肌缺血和坏死。近年来随着冠脉介入的推广,对引起AMI的病因研究也越发深入。本文报道的AMI是由临床上较为少见的冠状动脉瘤(coronary artery aneurysm,CCA)的血管构型异常所诱发,故在该急症的诊断及治疗中也与以往传统的诊治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34岁。因突发胸骨后烧灼样疼痛40min就诊。既往有吸烟史14年,每天20支,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查体:血压130/85mmHg,双肺呼吸音清,无哕音,心率76/min,心音正常。心电图检查Ⅱ、Ⅲ、avF导联ST段上抬0.15mv;肌钙蛋白阳性,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214U/L、肌酸激酶峰值1749U/L;总胆固醇7.7mmol/L,三酰甘油6.56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5.41mmol/L。  相似文献   

3.
牛绍莉 《临床军医杂志》2013,(10):1097-1097
<正>病人,男,72岁。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部紧缩感,位于胸骨正中略偏右,范围约5 cm2左右,伴后背部的对称部位紧缩感。症状呈持续性,与活动无明显关系。无头痛、头晕,无胸闷、呼吸困难,无心慌,无咳嗽、咳痰,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夜间可平卧入眠。曾在解放军第301医院行冠脉CT检查,提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多支病变,管腔不同程度狭窄,左前降支开口处动脉瘤形成。既往高血压病史20余年,血压最高时达160/100 mmHg(1 mmHg=0.133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后〈12 h的疗效。方法:予国产尿激酶150万U加生理盐水100 mL,30 min内静脉滴入。结果:34例AMI患者总再通率为70.58%,其中发病≤2 h、〉2~4 h、〉4~6 h、〉6~12 h溶栓再通率分别为87.5%、81.8%、62.5%、42.85%;再通时间依次为(78±4)min、(98±3.0)min、(128±3.0)min、(190±4.0)min。比较≤2 h与〉2~4 h溶栓再通时间没有显著性差异,〉2~4 h、〉4~6 h、〉6~12 h溶栓再通时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死亡6例,占17.64%。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时间越早,冠脉再通率越高,是一种治疗AMI安全、有效,积极的抢救措施。  相似文献   

5.
余莎 《航空航天医药》2012,6(6):748-749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护理方式及注意事项.方法:使用溶栓方式使冠状动脉再通.结果:静脉溶栓成功762例,占72.8%.结论:溶栓治疗可使心肌梗死患者取得较好疗效,护士需掌握娴熟技术及溶栓治疗的方式、步骤以及护理要点,提高溶栓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复苏后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猝死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可缩小梗死面积 ,挽救缺血心肌 ,改善病人心功能和预后 ,是近2 0年来心肌梗死治疗的重要进展 ,已普遍应用于临床。但对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病人心肺复苏 (CPR)成功后能否溶栓治疗一直存有争议。我国 1991年公布的AMI溶栓疗法参考方案将其列为绝对禁忌证[1] 。 1999年 5月~ 2 0 0 0年 7月我科对急性心肌梗死猝死 6例在心肺复苏成功后采取紧急溶栓治疗 ,取得满意效果。1  1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6例均为男性 ,年龄 4 0~ 66岁 ,平均 5 6 5岁。梗死部位 :前壁 2例 ,广泛前壁 1例 ,下壁、正后壁 2例 ,…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低血压4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性心肌梗死 (AMI)溶栓治疗已被广泛应用。1995年 8月~ 2 0 0 1年 4月 ,我们对AMI 6 2例进行了溶栓治疗 ,其中溶栓后出现了低血压状态 4 0例 ,占 6 4 5 % ,值得引起重视。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4 0例均为住院病人 ,男 2 7例 ,女13例。年龄 4 5~ 6 9岁 ,平均 6 2 5岁。 4 0例均确诊为AMI。梗死部位 :下壁 12例 ,前间壁 2例 ,广泛前壁 18例 ,多部位 9例。 4 0例中 ,冠脉内溶栓 13例 ,静脉内溶栓 2 7例 ,溶栓药物为尿激酶 (南京大学制药厂 ) ,冠脉内溶栓剂量 12 0万~ 15 0万U。病人一般在溶栓后即刻至 10h出现持续血压下…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07-01~2012-01月收治的AMI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20例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两组临床结果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CK-MB变化时间、胸痛缓解时间、ST段下降超过50%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血管在治疗6 h内和6~12 h再通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AMI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迅速有效、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降低了病死率,改善预后,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杨秀娟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12):2307-2307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内科急诊,发病6h内者需积极进行溶栓治疗.溶栓治疗效果与溶栓前的准备及溶栓后的监护密切相关.密切观察病情,及早发现溶栓后并发症,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的临床疗效及血管再通与死亡、溶栓时间、并发症、心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尿激酶 15 0万U加入 5 %葡萄糖溶液 10 0ml中于半小时内静脉滴入。结果  14 2例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血管再通 80例 ( 5 6.3 4%) ,血管未通 62例 ( 4 3 .66%) ,死亡 9例 ( 6.3 4%) ,其中血管再通组和未通组死亡率分别为 2 .5 0 %和 11.2 9%(P <0 .0 1) ;再通组心衰、休克、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未通组 ,心输出量及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未通组 ;溶栓在急性心肌梗死发作 6h内开始者其血管再通率明显 >6h以上者。结论 对有溶栓指征而无禁忌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尽早开始溶栓治疗 ,可以减少并发症 ,改善心功能 ,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评价尿激酶治疗急性心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0例符合溶栓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尿激酶150万U静脉溶栓后,观察患者2 h内胸痛缓解情况;3 h内每30 min描记EKG1次;24 h内每2 h查CK及CK-MB1次。结果:发病2 h以内溶栓再通5例,发病2~4 h以内再通22例,4~6 h以内再通15例,6~12 h以内再通8例。共再通50例,死亡2例,再通率为62.5%。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疗效可靠、方法简便易于掌握,宜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杨建琴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9):1722-1723
急性心肌梗死(AMI)为冠心病严重类型,其基本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1支或多支血管管腔狭窄和心肌供血不足,而侧支循环未充分建立,在此基础上,一旦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心肌严重而持续地急性缺血达20~30min以上,即可发生AMI。急性心肌梗死起病急、变化快、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院前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必要性及安全性。方法对象为2005年1月—2008年1月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2例,其中35例由我院急诊科进行院前溶栓治疗,37例进行院内溶栓,并将两者对比分析。结果发病至溶栓治疗时间,院前溶栓组为(108.29±29.05)min,院内溶栓组为(179.38±45.67)min。再通率院前组为71.43%,院内组为45.95%。心脏事件发生率院前组为11.43%,院内组为32.43%。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院前溶栓治疗能缩短发病至开始溶栓的时间,提高冠脉再通率,降低心脏事件发生率,是必要可行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5.
胡文彬  钱伟靖 《人民军医》1999,42(5):276-277
静脉溶栓疗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不仅降低了AMI的病死率,而且对缩小梗死范围、改善心功能和提高生存质量均具有重要意义[1~4]。自1996年以来,我们应用重组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AMI10例,取得较好疗效。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男8例,女2例;年龄34~70岁,平均57.3±5.9岁。梗死部位:前壁4例,前间壁1例,广泛前壁 侧壁2例,下壁2例,下壁 正后壁1例。发病特点:胸痛持续≥30min,含服硝酸甘油症状不缓解;至少两个相邻导联ST段抬高≥0.1mV;发病≤6h,但如持续胸痛,ST段持续抬高者放宽至12h内;无溶栓禁忌证[5]。1.2 …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的治疗时间,并对其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方法选取收治的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患者的治疗时间(从门诊至病房的时间,病房至开溶的时间,发病至开溶的总时间),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通过对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治疗时间发现,患者的平均就诊时间为(144.46±99.15)分钟,而其溶栓的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递增,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此外,影响患者溶栓治疗的因素主要为患者或者家属的影响,诊治医师综合素质较低等。结论通过研究发现,患者的主客观因素、治疗延迟的时间以及主治医生对于再灌注治疗重视不够、认识不够均会对其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产生一定影响,而及时对患者进行溶栓治疗,能尽快恢复心肌的血液灌注以挽救濒死的心肌、防止梗死面积扩大或缩小心肌缺血范围。  相似文献   

17.
1病例报告患者男,32岁。因持续胸骨后压榨性剧烈疼痛20min伴大汗淋漓、恶心就诊。平素身体健康,否认高血压病及糖尿病病史;吸烟14年,平均每天40支;饮酒14年,平均每天250ml。从事长途汽车货运工作,平时生活无规律。否认冠心病家族史。  相似文献   

18.
在急性心肌梗死 (AMI)时 ,因局部心肌缺血坏死 ,引起心肌电生理特性的变化 ,致使QT离散度显著增加 ,引起严重心律失常[1] 。是导致AMI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利用QT离散度对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的预测是降低AMI患者早期病死率的重要措施。本文总结了 5 2例AMI患者溶栓前后QTcd的变化 ,探讨溶栓治疗对AMI患者QTcd的影响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对象  1997年 6月~ 2 0 0 0年 6月本院心内科监护病房接受溶栓治疗的AMI患者 5 2例 ,其中男性 3 9例 ,女性 13例 ;年龄 4 2~ 78岁 ,平均 5 7± 11 5岁。全部病例…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45岁。因持续胸痛胸闷2 h来院急诊,ECG显示急性广泛前侧壁心肌梗死,肌钙蛋白阴性,否认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早发冠心病家族史,无烟酒嗜好。体检:神志清楚,呼吸平稳,血压150/90 mmHg,心率90/min,四肢末端动  相似文献   

20.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冠状动脉瘤(coronary artery aneurysm,CAA)的常见病因,其发生率约为55%[1],其次是未成年的川崎病人,CAA发生率为15%~25%[2],而先天性CAA几乎均与冠状动脉瘤并存[3].无合并畸形的"孤立的先天性CAA"极罕见.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的近20 000例先心病中有46例冠状动脉瘘并CAA,而孤立的CAA仅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