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割术前 F- ERG与术后视力的关系。方法 :对 5 0例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的患者进行术前 F- ERG的测定 ,术后 2周对其视力进行测定 ,利用 SPSS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术前 F- ERG的 a波振幅与术后视力呈正相关 ;术前 F- ERG的 b波振幅与术后视力呈正相关 ;E值 ( E=La+ Lb/Aa+ Ab)与术后视力呈负相关 ;E小于等于 3.0者与 E大于 3.0组术后视力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0 5 )。结论 :玻璃体切割术前进行正确的 F- ERG分析 ,有助于玻璃体切割术后视力的预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视网膜脱离术前后的视网膜电图(ERG)变化规律。方法:对30例单眼单纯性视网膜脱离的病人术前术后行ERG检查。结果:ERG振幅下降与视网膜脱离的面积正相关,与脱离时间正相关;术前ERG振幅越高,手术的成功率越高,术后机功能恢复越好;网脱手术成功者对侧眼ERG振幅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手术未成功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未成功组与手术成功组间ERG振幅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ERG检查对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前,在白内障人工晶体手术前,做视网膜电图(ERG)检查已逐渐成为常规检查。但对手术后视力的预测有多大意义。这是大家所关心的。我们为了了解视网膜电图(ERG)对白内障手术术后视力的预测的意义和晶体混浊的关系。对42例51只眼患者术前术后视力、视网膜电图进行了对照检查。观察白内障和术后视力、ERG-b波幅值之间的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2型糖尿病患者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前行视网膜电图(ERG)震荡电位(OPs)测定,评估患者术后视力恢复的程度。方法 对伴发2型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3 5例(3 5只眼)在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前行OPs测定,与术后眼底所见、视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术前OPs的振幅总和与术后眼底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相关,术前OPs的振幅总和与白内障术后视力改变明显相关(χ2 =2 4.0 3 ,P <0 .0 0 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前行视网膜电图震荡电位测定有助于对患者术后的视力恢复进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前F-ERG与术后视力的关系.方法:对50例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的患者进行术前F-ERG的测定,术后2周对其视力进行测定, 利用SPSS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术前F-ERG的a波振幅与术后视力呈正相关;术前F-ERG的b波振幅与术后视力呈正相关;E值(E=La+Lb/Aa+Ab) 与术后视力呈负相关;E小于等于3.0者与E大于3.0组术后视力差异有显著性(P<0.005).结论:玻璃体切割术前进行正确的F-ERG分析,有助于玻璃体切割术后视力的预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手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以及常见并发症。方法:选择本院眼科2009年8月-2010年8月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患者12例(15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玻璃体手术。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6个月),对术后视力、术后并发症及其眼底病类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5眼中13眼(86.7%)术后视力提高,1眼术后因玻璃体再次出血再次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1眼因取硅油后再次出现视网膜脱离复发。术后常见并发症为前房反应及高眼压。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手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安全有效,术中摘除混浊晶状体,有利于清楚观察眼内病变,决定手术方式,有利于玻璃体彻底切除和后段手术操作的顺利进行,有利于早期恢复患者视力,避免再次白内障手术。  相似文献   

7.
王爱莲  刘瑶 《现代医学》2005,33(1):13-14
目的 对术前不明原因的玻璃体混浊病例切割术后进行病因分析 ,为此类疾病的处置作一些有益探索。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 3年接受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 45例不明原因玻璃体混浊患者的临床资料 ,对术中及术后所获得的有关病因信息进行归纳剖析。结果 在本组玻璃体混浊接受玻璃体切割手术的患者中 ,老年患者以视网膜静脉阻塞和不明原因多见 ;年轻患者以静脉炎、近视多见。结论 老年患者无明确病因的玻璃体混浊应尽早行玻璃体切割术 ,以利于患者视力的尽早恢复 ,有助于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口服荧光素钠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眼科2013年10月至2015年3月采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88例(101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1眼联合术前空腹30 min口服荧光素钠为观察组,50眼未口服荧光素钠为对照组,所有患者采用标准三切口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手术。术后随访1~12个月,平均8个月。比较两组患眼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并分析观察组术前术后视网膜电流图(ERG)的b波波幅情况。结果随访1个月,观察组视力不同程度提高48眼(94.1%),不变2眼(3.9%),视力下降1眼(2.0%),对照组视力提高46眼(92.0%),不变2眼(4.0%),下降2眼(4.0%),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6、12个月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眼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及术后ERG比较b波波幅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荧光素钠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玻璃体切割手术中的应用有利于识别玻璃体残留的皮质,彻底清除玻璃体皮质并且提高手术成功率,ERG的b波检测显示荧光素钠对视网膜未见明显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25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白内障合并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术后视力、手术后并发症、原发眼底病类型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术后随访3~24个月,25眼中18眼(72.0%)视力提高,视力>0.05者占68%(17/25),其中>0.2者占32%(8/25)。2眼术后因玻璃体再次出血再次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无一例发生视网膜脱离复发。术后早期常见并发症为角膜水肿、前房反应、一过性高眼压,较少见的并发症是葡萄膜炎、黄斑水肿,晚期并发症为后囊膜混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术后并发症高于其他组。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割治疗白内障合并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安全有效,有利于术中基底部玻璃体彻底切除和后段手术操作的顺利进行,有利于术后视力快速恢复。  相似文献   

10.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外路手术影响视功能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影响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外路手术术后视功能恢复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69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巩膜外路手术患者、术后观察视网膜复位情况、视力及并发症。结果:术后并发网膜下出血3例,玻璃体出血2例,玻璃体混浊加重18例,青光眼9例,白内障2例,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形成和加重23例。患者手术解剖复位率达92.3%,术后视力有所提高,但视功能恢复不理想。结论:视网膜脱离巩膜外路手术术后视功能恢复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患者年龄,视网膜脱离的时间、范围,PVR的程度,是否累及黄斑区及程度,术中冷凝的量,放液,屈光的改变,术后并发症等。  相似文献   

11.
李建强  张秋玲  黄扬 《吉林医学》2013,34(22):4499-4500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硅油填充术治疗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疗效。方法:对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患者采用闭合式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硅油填充手术。结果:共治疗575例(636眼),术后观察(平均1~3个月):视力提高477例(占75.0%),视力无变化113例(占17.8%),视力下降46例(占7.2%)。结论:闭合式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硅油填充手术治疗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可有效降低术后再出血、视网膜脱离、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12.
马岩  刘学洲  孙伟光 《吉林医学》2007,28(16):1742-1743
目的:探讨术前超声检查对老年性白内障的诊断以及判断手术禁忌证、选择术式和评估术后视力预后的临床分析。方法:对78例126眼老年性白内障行超声检查,观察晶状体、玻璃体、眼底及球后回声情况,测量眼轴。结果:老年性白内障伴有:①玻璃体轻、中度混浊,术后视力0.5~1.0,对视力恢复无影响;②玻璃体重度混浊,术后视力≤0.5,对视力恢复有一定影响;③高度近视(眼轴≥26mm),仅施行白内障摘除术,术后视力0.4~0.8,不必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④视网膜脱离等为白内障手术的禁忌证。结论:超声检查眼部,操作简便,晶状体图像显示清晰,可做出直观性图像诊断,对手术方式的选择及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合并白内障采用超声乳超化联合玻璃体切割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40例(40眼)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白内障患者,所有患者采用闭合式23G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病情况。结果共治疗40例(40眼),在患者出院后(平均6至24个月)时间里进行走访调查,其中34例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视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恢复,4例患者经过治疗后后视力仍无明显改善,2例患者治疗无效导致视力恶化,其中有17例患者合并有不同程度或多种的并发症发生,分别为角膜水肿、眼压升高、术后炎症反应、葡萄膜反应、后囊混浊,合并并发症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超声乳化联合23G玻璃体切割治疗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手术治疗可有效解除术中因白内障混浊对手术术野的干扰,降低患者因玻璃体切除术后短期内行白内障手术的二次费用,具有较好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微创性,避免患者术后白内障复发,手术创面小,缩短了患者的恢复和住院时间,有效改善患者视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高度近视引起的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成功率。方法:55例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均行三切口闭合式玻璃体切割术。术后随访6个月~1年,观察术后视网膜复位及术后视力恢复情况。结果:初次手术视网膜脱离解剖复位率为81.82%(45/55);再次手术9例(1例放弃治疗),其中6例视网膜复位,经两次手术全部病例手术成功率为92.71%(51/55)。36例术后视力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15例术后视力与术前相同,4例视网膜未复位患者,视力降至光感。结论:玻璃体切割术后绝大多数患者获得解剖学复位和视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15.
覃振华  黎作为 《吉林医学》2013,34(9):1603-1604
目的:探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Vitreoretinal surgery,VRS)治疗复杂性眼外伤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的74例复杂性眼外伤的临床资料。术后常规回访3~27个月,平均9.5个月。依据Ryam和Allen的标准,对治疗效果进行分级;术前术后对视力变化进行比较。结果:功能痊愈56例(76.0%),解剖痊愈10例(13.5%),未痊愈8例(10.5%);术后患者视力相比术前有显著性提高(P<0.05)。结论: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是治疗复杂性眼外伤的最佳选择,且伤后尽早行手术治疗,预后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6.
方明喜 《当代医学》2014,(25):55-55
目的 观察讨论早期玻璃体手术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血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信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自2003~2010年间应用早期玻璃体手术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血管炎患者300例(300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伴有玻璃体出血,药物治疗1个月后无效,改行三切口玻璃体切除术,术中联合视网膜激光治疗,术后视治疗效果决定进行补充激光治疗。随访1年,通过视力检查和视网膜厚度评价治疗效果。结果300例(300眼)患者均接受玻璃体切除视网膜激光治疗,术后共87例(29.0%)接受术后补充激光治疗。平均视力水平由术前(0.09±0.02)提高到(0.31±0.05),平均视网膜厚度由术前(699.32±100.81)μm下降到术后(512.21±91.45)μm(P〈0.05)。结论 早期玻璃体手术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血管炎可以有效提高患者视力,预防和控制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预防视网膜坏死,临床疗效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使用氩激光行视网膜光凝术治疗视网膜裂孔的疗效及其并发症.方法:对73例干性视网膜裂孔使用氩激光行视网膜光凝术,观察其封闭视网膜裂孔的疗效及其并发症.结果:术后裂孔全部封闭,无1例发展为视网膜脱离.术后第1天视力下降,眼压升高;第3天后视力和眼压无明显变化,未增加视网膜和玻璃体出血,未见角膜、虹膜损伤和晶状体混浊.结论:氩激光行视网膜光凝术是治疗视网膜裂孔简便、有效而且安全的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2型糖尿病白内障患者术前闪光视网膜电图振荡电位波幅和潜伏期与眼底病变和术后视力恢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75例2型糖尿病白内障患者,在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前行闪光视网膜电图振荡电位总波振幅及其子波的波幅和潜伏期测定,术后行眼底检查、矫正视力测定,比较患者术前OPs各子波振幅、潜伏期、OPs总波振幅与术后眼底所见、视力恢复之间的关系,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术前OPs各子波、OPs总波振幅与眼底病变和白内障术后视力恢复程度明显相关.结论: 术前振荡电位中OPs总波,子波OPs1~4的波幅的降低程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2型糖尿病白内障患者眼底视网膜病变的程度和视力恢复程度,潜伏期的检测意义不如振幅.  相似文献   

19.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已挽救了不少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的有用视力 ,但有相当数量的患者术后发生白内障或白内障加重 ,其发病率报道不一 ,非糖尿病性玻璃体出血玻璃体切除术后白内障发病率为 3 2 % ,2年以上达 4 6%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术后为 1 7%~68%。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眼内填充术后白内障发生率可高达 1 0 0 % ,取出硅油后白内障的发生亦不可避免。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的白内障已使相当数量的患者最终视力下降 ,其白内障的摘除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1 术后白内障的形成原因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的晶体混浊主要表现为核硬化和后囊下混浊两…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经透明角膜缘切口25G玻璃体切割手术系统(TSV25G)在婴幼儿先天性白内障手术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7例(28只眼)婴幼儿先天性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例(8只眼)为早产儿,在行早产儿视网膜疾病筛查时发现先天性白内障。12例(20只眼)为足月产婴幼儿,因家长发现其白瞳症而就诊。所有患儿在全身麻醉下通过25G玻切头经透明角膜切口行晶状体切除、后囊膜环形切开以及前部玻璃体切割手术。手术后随访3个月至1年,观察术后视力、眼压、前房反应、虹膜后粘连、后囊膜混浊等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17例(28只眼)术后视力较术前均有提高。术后前房反应轻,无虹膜后粘连、后囊膜混浊、低眼压、眼内炎、黄斑囊样水肿和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婴幼儿先天性白内障,通过25G玻切头经透明角膜切口行晶状体切除、后囊膜环形切开以及前部玻璃体切割手术,具有操作容易控制、手术创伤小、术后炎性反应轻等优点,能有效抑制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有助于视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