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选择我院1990年10月~1992年6月间,首次放疗鼻咽癌患者104例,通过CT检查观察鼻咽癌侵犯咽旁的范围及放疗后肿瘤消退情况。结果发现,咽旁肿瘤消退时间与远期控制有关,肿癌消退缓慢,提示预后不良。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是肿瘤的临床分期,临床分期越晚,肿瘤局部复发及远隔转移越多。  相似文献   

2.
鼻咽癌常规放疗与后程适形放疗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鼻咽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放射治疗是鼻咽癌的主要方法,三维适形放疗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其最大优点是可使肿瘤在得到高剂量的同时,正常组织得到有效保护。鼻咽癌后程三维适形放疗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降低放疗反应,我院自2001年始行鼻咽癌面颈联合野+3DCRT后程推量照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鼻咽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多发生在东南沿海地区,锦州地区也不少见。该病多发生在40岁以上,近些年来有关青少年鼻  相似文献   

4.
鼻咽癌放疗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鼻咽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 ,放射治疗是鼻咽癌的首选治疗手段。但放疗期间 ,特别是面颈联合野照射患者 ,口、咽粘膜及皮肤反应较大 ,常会影响到治疗的进程。故在放疗中口、咽粘膜及皮肤的保护及放疗后的正确护理非常重要。我科 1998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对86例鼻咽癌患者进行放射治疗 ,无 1例因心理问题或放射反应重而终止治疗 ,全部顺利完成治疗计划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86例鼻咽癌患者 ,其中男 6 7例 ,女 19例 ,年龄 17~ 75岁 ,平均年龄 4 2岁。全部患者均经病理学证实。2 护理2 1 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5.
鼻咽癌放疗不良反应的预防与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廖金莲 《广西医学》2007,29(3):444-445
放射治疗是鼻咽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如何有效地预防和治疗放疗不良反应的发生,是保证放疗顺利进行及提高疗效和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我科2005年5月至2006年9月共收治的鼻咽癌放疗患者128例,现对放疗不良反应的预防和护理进行探讨,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适形调强(IMRT)对鼻咽癌治疗的作用及疗效.方法 自2004年10月至2008年1月,选择60例鼻咽癌患者利用TOPSLANE DMLC IMRT系统,采用热可塑面膜固定头颈肩部.行颅底骨至锁骨下区层厚3mm CT扫描;图像重建,勾画出病灶及重要功能器官的轮廓.肿瘤靶区(GTV)为临床检查、CT、MRI及PET -CT等影像检查发现的肿瘤病灶,包括原发肿瘤、咽旁和颈部的转移淋巴结,考虑摆位误差外放3mm;临床靶区(CTV)包括鼻咽各壁、咽后及咽侧间隙、颅底、下组筛窦、翼腭窝、后1/3鼻腔和上颌窦及颈深淋巴结,计划靶区(PTV)按照CTV自动外放5mm(后界3mm).计划设计:5次/周,共30~32次,GTVDT=2.0~2.5Gy/次,总DT=68Gy~75Gy.危及器官限制剂量采用文献参考值.采用静态或动态IMRT技术,采用全程适形调强放射治疗.3年局部控制率、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91.7%、88.3%、78.3%和80%.放疗结束后3个月I级、II级和III级口干反应分别为21例占35%、36例占60%和3例占5%.结论 调强放疗技术能对治疗鼻咽癌的各靶区达到很好的剂量分布,达到较高局部控制率,并降低了周围危及器官剂量和急性治疗反应,提高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适形调强(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对鼻咽癌治疗的作用及疗效.方法 自2004年10月至2007年1月,选择60鼻咽癌患者利用TOPSLANEdMLC IMRT系统,采用热可塑面膜固定头颈肩部.行颅底骨至锁骨下区层厚3mm CT扫描;图像重建,勾画出病灶及重要功能器官的轮廓.肿瘤靶区(G T V)为临床检查、C T、M R I及P E T-C T等影像检查发现的肿瘤病灶,包括原发肿瘤、咽旁和颈部的转移淋巴结,考虑摆位误差外放3m m;临床靶区(C T V)包括鼻咽各壁、咽后及咽侧间隙、颅底、下组筛窦、翼腭窝、后1/3鼻腔和上颌窦及颈深淋巴结,计划靶区(PTV)按照CTV自动外放5mm(后界3mm).计划设计:5次/周,共30~32次,GTVDT=2.0~2.5Gy/次,总DT=68Gy~75Gy.危及器官限制剂量采用文献参考值.采用静态或动态IMRT技术,采用全程适形调强放射治疗.结果 3年局部控制率、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91.7%、88.3%、78.3%和80%.放疗结束后3个月I级、II级和III级口干反应分别为21例占35%、36例占60%和3例占5%.结论 调强放疗技术能对治疗鼻咽癌的各靶区达到很好的剂量分布,达到较高局部控制率,并降低了周围危及器官剂量和急性治疗反应,提高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鼻咽癌放疗后大出血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宁雪坚 《华夏医学》2005,18(1):122-123
鼻咽癌常见于我国南方各省,由于其独特的解剖结构及生物学行为,其治疗手段以放疗为主,鼻咽癌放疗后并发症较多,其中鼻咽癌放疗后大出血发生率低,但来势凶猛,病死率高,现对笔者经治的10例鼻咽癌大出血患者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鼻咽癌是原发于鼻咽黏膜被覆上皮的恶性肿瘤.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较高,放射治疗是鼻咽癌的首选治疗方法.鼻咽癌的放射治疗可分为根治性放射治疗和姑息性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常引起一些全身反应或局部反应.急性反应可给患者带来痛苦,严重反应可使患者中断放疗.我科自2006年8月至2011年8月对296例鼻咽癌行放射治疗的患者实施安全、有效的护理措施收到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鼻咽癌放疗并发症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韦艳华  毛丽莉 《右江医学》2006,34(6):685-687
鼻咽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尤其在我国南方两广地区是高发区。患者最初来院就诊主要是以鼻塞、涕血、耳鸣、头痛、面麻、复视症状及鼻咽部肿块、颈部肿块、颅神经麻痹体征为主。放疗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因鼻咽癌照射野多,疗程长,常出现不同程度的放疗反应,形成放疗并发症,甚至中断放疗。因此,放疗患者需要承受癌症及放疗的双重打击,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都有相当的挑战[1],加强对患者放疗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给予心理支持,及时对症处理,保证放疗过程的顺利进行。现将我科2003年1月~2006年5月收治的160例鼻咽癌患者放疗并发症的…  相似文献   

11.
对7例经病理确诊的初治鼻咽癌患者采用西门子ARTISTE图像引导的自适应放疗系统进行治疗规划,患者均采用同步整合加量调强放疗( SIB-IMRT )技术(作为 IMRT组),放疗10次后对所有患者进行第2次CT断层扫描,并以此重新勾画靶区设计新的计划( ART1);第21次后进行第3次CT 断层扫描,并以此重新勾画靶区设计新的计划(ART2)。治疗结束后进行第4次CT断层扫描。分别比较3组计划的靶区和危及器官的体积变化及剂量学差异。结果显示,放疗过程中肿瘤体积和腮腺体积都明显缩小,并且两侧腮腺的外侧界向中心平均位移为4.5(1.6~9.2)mm。3种计划的肿瘤靶区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 IMRT相比, ART1左右侧腮腺平均剂量分别减少了0.42 Gy (1.68%)(P=0.019)和0.79 Gy (3.04%)(P =0.013), ART2相对于 ART1,左右腮腺平均剂量再次减少分别为0.86 Gy(3.50%)(P =0.001)和1.04 Gy(4.13%)(P =0.035)。  相似文献   

12.
诱导化疗联合放疗在中晚期鼻咽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诱导化疗联合放疗对中晚期鼻咽癌的客观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90例病理证实的鼻咽癌病例随机分为常规放射治疗组(45例)及诱导化疗 放疗组(45例).常规放射治疗:鼻咽原发灶DT 70 Gy,颈部预防照射DT 50 Gy,转移灶DT 65~70 Gy;诱导化疗:第1~5天行DDP 20 mg、5-Fu 500 mg静脉滴注.结果化疗加放疗组和单放组治疗后,3个月鼻咽肿瘤消退率分别为91.11%、93.33%和82.22%、84.44%(P<0.05),颈淋巴结肿大消退率分别为77.78%、84.44%和62.22%、66.67%(P<0.05).结论对中晚期鼻咽癌行放、化疗联合有助于提高局部控制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鼻咽癌病人调强放疗和常规放疗的早期急性不良反应情况。方法:45例Ⅰ~Ⅲ期鼻咽癌病人分为调强放疗组(25例)和常规放疗组(20例)。常规放疗采用面颈联合野+锁骨上野及耳前野+后颈电子线野,靶区剂量2Gy/次;调强放疗设定7~9个适形野,靶区剂量2.2Gy/次。研究调强放疗和常规面颈联合野放疗病人的皮肤反应、口干反应和口腔咽部黏膜反应。结果:所有病人放疗后鼻咽及周围病灶明显消退。调强放疗组的皮肤反应多为Ⅰ级,口干反应多为Ⅰ、Ⅱ级,口腔黏膜和咽部反应为Ⅱ级。而常规放疗组的皮肤反应和口干反应多为Ⅲ级,口腔黏膜和咽部反应为Ⅲ级。适形调强放疗的轻度急性反应(Ⅰ级)要明显多于常规放疗,调强放疗组中重度急性副反应(Ⅲ、Ⅳ级)明显少于常规放疗组。结论:采用适形调强放疗技术可明显减轻鼻咽癌病人放疗的口干、口腔咽部溃疡、咽痛、吞咽困难和皮肤反应等早期放疗反应。  相似文献   

14.
180例鼻咽癌调强放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鼻咽癌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的实施,观察近期疗效,并分析其急慢性不良反应.方法 鼻咽癌IMRT初治患者180例,按1992年福州分期标准,Ⅰ期13例,Ⅱ期52例,Ⅲ期86例,Ⅳ期29例;鼻咽和上颈淋巴引流区作IMRT,原发灶GTV照射中位剂量72.6Gy(70.4~83.6Gy),2.2 Gy/f,下颈淋巴引流区予颈前切线野照射,50~70Gy/2Gy/f.结果 随访中位时间24个月(12~48个月),1、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00%、94.4%,1、2年无局部复发率分别为96.4%、93.3%,无区域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8.3%、97.5%,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90.1%、82.4%.N分期是影响无远处转移生存率的最重要预后因素(P=0.04).最严重的急性不良反应是放射性黏膜炎,Ⅰ~Ⅳ级分别为26.6%、43.8%、23.3%、1.1%.晚期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口干,Ⅰ级37.2%,Ⅱ级7.3%.结论 鼻咽癌IMRT靶区剂量高,周围正常组织受量小,不良反应轻微,是一种治疗鼻咽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同步加量调强放射治疗(SMART)计划与常规适形放疗(CRT)计划应用于鼻咽癌放疗的剂量学特点。方法选择23例鼻咽癌患者,分别用SMART束流调强放疗(SMART)计划(SMART组)和常规放疗(CRT)计划(CRT组)进行计划设计。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分别评价2组靶区、腮腺、周围正常组织受量情况。结果SMART组各靶区的受量与适形度均高于CRT组(P〈0.05),而腮腺等正常组织受量明显低于CRT组(P〈0.05)。结论SMART调强适形放疗能有效减少患者的周围正常组织受量,提高靶区的适形度和平均剂量。  相似文献   

16.
刘文峰 《甘肃医药》2014,(6):410-411
目的:观察多西紫杉醇联合放疗用于中晚期鼻咽癌的实际疗效,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中晚期鼻咽癌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21例,采用多西紫杉醇联合放疗进行治疗;以及对照组21例,采用单纯放疗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5年生存率。结果:应用多西紫杉醇联合放疗治疗的观察组临床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及5年生存率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西紫杉醇联合放疗用于中晚期鼻咽癌的治疗,具有疗效显著,安全可靠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鼻咽癌调强放疗剂量分割模式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 方法 选取2011 年6 月- 2013 年3 月我科收治的98 例鼻咽癌患者。应用螺旋断层治疗技术,改变了传统剂量分割模式,具体处方剂量为:鼻咽部原发肿瘤(pGTV nx ) 及可见的转移淋巴结(pGTV nd ) 67.5 Gy/30 F ,高危临床靶区(CTV 1 ) 60 Gy/30 F ,低危临床靶区(CTV 2 ) 54 Gy/30 F ,5 次/ 周。根据RECIST 1.0 版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价近期疗效,参照RTOG/EORTC 标准,在治疗结束时和治疗结束后一个月评价急性反应。根据LQ 放射生物模型计算改变剂量分割模式的生物等效剂量(biological effective dose,BED)。 结果 随访1 -22 个月,中位随访12 个月。鼻咽部原发灶和颈部转移淋巴结消退率分别为90.8% 和93.9%。皮肤、黏膜、唾液腺、咽食管1 - 2 级急性反应发生率分别92.8%、89.8%、96.9%、98%,3 - 4 级急性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1%、7.1%、0%、2%。对于肿瘤组织,本组单次2.25 Gy,总剂量67.5 Gy,照射30 次/40 d 即67.5 Gy(30×2.25 Gy) 剂量分割模式的BED 为62.9 Gy,等效于单次2 Gy,总剂量72 Gy。对于正常组织晚期反应,等效于单次2 Gy,总剂量70 Gy。 结论 改变调强放疗剂量分割模式治疗鼻咽癌的近期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轻,患者可耐受,同时缩短了总治疗时间,相应地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8.
单药多西他赛联合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飞  贾霖  况小红  李惠  王允 《四川医学》2009,30(7):1076-1078
目的 观察多西他赛(国产艾素)单药联合放疗与顺铂(DDP)加5-氟尿嘧啶(5-FU)联合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比较.方法 47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对照组23例,治疗组单药多西他赛35mg/m2,1次/周,同期直线加速器放疗;对照组顺铂30mg/m2,第1~3天,5-氟尿嘧啶500mg/m2,第1~5天,同期直线加速器放疗.结果 近期疗效评价,鼻咽原发灶及颈部淋巴结(CR+PR),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内两组无疾病进展生存率(P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治疗组恶心、呕吐及口腔粘膜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单药多西他赛治疗鼻咽癌,近期疗效相似,不良反应轻微,可耐受,是局部晚期鼻咽癌可选择的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和常规放射治疗(conventional radiotherapy,CRT)在鼻咽癌放疗中的剂量学特点和临床疗效。方法:收集47例行IMRT的鼻咽癌患者(IMRT组),在制定IMRT计划的同时利用放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TPS)制定一套CRT放疗计划,利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ose volume histogram,DVH)、95%靶区覆盖率(95% target volume dose,V95)、放射生物模型预测的正常组织并发症概率(normal tissue complication probability, NTCP)评价两种放疗计划的临床剂量学特点。为了从临床上进一步验证该差异,另外收集47例同期行CRT的鼻咽癌患者(CRT组),比较和评价其与IMRT组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差异。结果:计划比较中,IMRT计划的各靶区V95均超过96%(96.83%~99.99%),尤其是亚临床病灶靶区的V95明显优于CRT计划。且IMRT计划的脑干和脊髓等正常器官受照剂量明显低于CRT计划。临床观察结果显示,IMRT组的局部和完全缓解率、3年无进展生存率以及总生存率均优于CRT组。IMRT组的3级急性放射反应亦明显少于CRT组。晚期放射反?khgr;?IMRT组未出现≥3级的口干反应,而CRT组1年后仍有21%患者有≥3级的口干反应。结论:IMRT能提高鼻咽癌靶区剂量,较CRT能有效地减少周围危险器官的受照剂量,减轻急慢性放射反应。  相似文献   

20.
鼻咽癌放疗后无进展生存者的生存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后无进展生存者的生存质量与相关影响因素及调强放疗技术在改善鼻咽癌放疗后患者生存质量的意义。方法参考FACT-H&N量表,制定"鼻咽癌患者生存质量调查问卷"。选择2004年1月—2008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一科收治的有完整资料并经复查无进展的鼻咽癌患者96例,进行放疗后的生存质量问卷调查。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生存质量影响因素,将患者分为调强放疗组(55例)及常规放疗组(41例),比较两组附加关注及特殊症状和治疗不良反应领域评分。结果鼻咽癌放疗后无进展生存者生存质量总得分为(66.6±9.7)分,得分最低为功能状况。附加关注及特殊症状和治疗不良反应主要体现在不能进食固体食物、吞咽困难、口干、声音嘶哑方面。性别、年龄、婚姻、文化程度、家庭月人均收入、临床分期及放疗技术为生存质量独立影响因素。调强放疗组及常规放疗组在进食情况、口干、声音嘶哑、交流情况、头晕头痛、耳鸣、听力下降、龋齿、颈部活动受限、张口困难、记忆力下降、味觉减退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性别、年龄、婚姻、文化程度、家庭月人均收入、临床分期、放疗技术在多个维度上影响鼻咽癌放疗后无进展生存者的生存质量。调强放疗技术在改善生存质量方面优于常规放疗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