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维生素甲及其同类物的作用,在肿瘤学中日益受到重视。到目前为止,在流行病学和临床上,特别是在大量的动物实验中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近来,体内和体外的研究日益增多,需要把这方面的工作进行综述和评价。维甲类化合物是指维生素甲及其生理性代谢产物,以及所有合成的同类物。这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自70年代以来对维生素甲及其衍生物(简称维甲类)的研究,特别是在抗癌领域中的研究,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人们不再局限在维甲类具有促进生长,维持上皮组织正常机能,参与视紫红质合成的一般概念上,而是从分子水平上来充分认识其复杂的生物学效应。动物实验表明,维甲类对化学致癌诱发的膀胱癌、支气管上皮癌、  相似文献   

3.
维生素甲类化合物(retinoids,简称维甲类)作为预防和治疗肿瘤的药物日益受到重视。实验表明维甲类能阻断癌遗传表型的表达,可抑制许多动物和人的恶性细胞类型的生长,且能诱导细胞分化。其作用机理虽未完全明瞭,但新近认为蛋白激酶C级联系  相似文献   

4.
维生素甲类化合物(retinoids)是一大类天然或合成的具有维生素甲结构或活性的化合物。维生素甲在体内由视黄醇氧化变成视黄醛,再经氧化变成维生素甲酸。它们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对脊椎动物的生长发育、组织细胞的增殖分化具有很强的调节作用。视黄醇与生殖功...  相似文献   

5.
近十几年,学者们做了大量工作,试图应用维甲类来抑制各种器官的癌前变化和癌变过程。现将有关研究资料简要综述于下。一、气管和肺使用维生素甲抑制肺癌形成的动物实验开展比较早。Saffiotti用金黄地鼠作实验,由气管注入3毫克苯并芘和3毫克三氧化二铁,共10次。一组不继续处理。结果:34%产生鳞状上皮化生,21%发生鳞癌;另一组在用苯并芘处理后一周开始,每周接受二次维生素甲(5毫克溶于0.1毫升玉米油)胃管注入,结果:鳞状上皮化生出现率为4%,鳞癌只一例,占2%。该作者认为维生素甲能抑制呼吸道粘膜柱状上皮的鳞状化生和鳞癌的形成。之后,Grocker等培养哺乳期的地鼠气  相似文献   

6.
维生素甲类化合物的抗癌及防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Chu(1965)及 Saffiotti(1967)分别报告维生素甲类化合物可阻断多环烃引起前胃癌、宫颈癌,以及苯并芘诱发的肺癌以来,这类化合物在肿瘤防治上的潜力已引起广泛注意。一、维生素甲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远在1929年Euler等及Moore同时报告胡萝卜素是维生素甲的重要来源,在植物中广泛存在,其化学结构如下。1931年Karrer等证明维生素甲,(视黄醇)的化学结构如下。可见,β-葫萝卜素由两分子维生素甲组成。  相似文献   

7.
自Chu(1965)及Saffiotti(1967)分别报告维生素甲类化合物可阻断多环烃引起前胃癌、宫颈癌,以及苯并芘诱发的肺癌以来,这类化合物在肿瘤防治上的潜力已引起广泛注意。一、维生素甲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远在1929年Euler等及Moore同时报告胡萝卜素是维生素甲的重要来源,在植物中广泛存在,其化学结构如下。  相似文献   

8.
许多上皮组织在缺乏维生素甲时不能进行正常的细胞分化和生长,有些可能发生癌前病变——鳞状化生。如气管上皮的器官培养物,当缺乏维生素甲时失去正常的柱状纤毛上皮和粘液细胞,但加入维生素甲后就使角化的现象逆转,而鳞状细胞又变为柱状纤毛上皮和粘液细胞。前列腺器官培养物在化学致癌物引起的损害形成  相似文献   

9.
任正刚  汤钊猷  刘银坤  沈月芳 《肿瘤》2001,21(5):346-348
目的 维甲类药物的分化诱导作用受特定组织表达受体的影响,了解肝 癌组织表达维甲酸受体和维甲类X受体的表达,以便选择特异的维甲类药物治疗肝癌。方法 根据GeneBank的序列,设计对RARα、RARβ、RARγ、RXRα、RXRβ、RXRγ基因的6对引物,用RT-PCR的方法检测18例肝癌组织在肝癌组织表达率分别为44.4%(8/18),16.7%(3/18),77.8%(14/18%),88.9%(16/18),77.8%(14/18),16.7%(3/18);癌周肝硬化组织分别为27.8%(5/18),0%(0/18),61.1%(11/18),77.8%(14/18),55.6%(10/18),0%(0/18)。这些受体亚型表达的阳性率在肝癌组织似高于癌周肝硬化组织,但统计学亚型表达的阳性率在肝癌组织似高于癌周肝硬化组织,但统计学无显著意义(P>0.05),以β-actin为内标测定RARs和RXRs的相对表达量,RXRβ相对表达量高于癌周肝硬化组织(配对秩和检验,P=0.0208)。结论 由于肝癌组织表达有RARs和RXRs,提示除了应用全反式维甲酸治疗肝癌外,尚探讨RXRs选择性维甲类药物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在被维甲类化合物诱导分化过程中细胞形态、细胞周期及端粒酶基因表达方面的变化,探讨其作用机理及临床意义。方法:查耳酮酸(R9158)及丁羟胺酸(R8605)均为新一代合成维甲类化合物,采用工作浓度10^-6mol/L,加入两个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SH-SY-5Y和SK-N-SH的培养基,作为观察组;与观察组同浓度的DMSO分别加入两个细胞系的培养基,作为溶剂对照组。分别观察用药前后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及凋亡、原位杂交细胞化学(ISHH)方法检测端粒酶基因(hTR )的表达。结果:1.SH-SY-5Y细胞在药物处理后第5天明显的神经突起形成,形态类似成熟神经元。SK-N-SN细胞在药物处理后7天内均无明显变化。2.流式细胞分析发现,SH-SY-5Y细胞在药物处理后第5天明显地阻滞于G1期,S期比例显著减少,G2/M期比例基本不变,并有少量细胞凋亡。SK-N-SH细胞在药物处理第3天及第5天均无明显差别,仅第5天有个别细胞凋亡。3.显微镜下观察,SH-SY-5Y细胞于药物作用5天后,hTR阳性细胞显著减少,SK-N-SH细胞则无明显变化。结论:新合成维甲类化合物R9158及R8605诱导维甲酸敏感细胞SH-SY-5Y发生形态学分化,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端粒酶基因(hTR)表达显著减少,而维甲酸耐受细胞SK-N-SH则无此变化。端粒酶与其他基因相互关联,是维甲类化合物诱导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分化过程中重要的调控靶点。  相似文献   

11.
蒋玉玲  董彭春 《实用肿瘤杂志》1990,5(4):243-244,255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造血干细胞的疾病,表现在外周血一、二系或全血细胞减少,骨髓各系表现有病态造血。部分病例可转化为急性白血病。目前,对MDS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自发现维生素甲类化合物(Retinoids)能诱导白血病细胞分化、抑制某些癌前病变及肿瘤生长以来,维生素甲类化合物在肿瘤防治上的作用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注意。1980年Honma等观察了维生素甲的衍生物维甲酸(Retinoic acid)对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HL-60的诱导分化作用。1982年Itri等提出维甲酸对MDS及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有治疗作用。此后,也见有应用维甲酸治疗MDS的报告,有一定的效果。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研制的维胺酸(4-Hydroxycarbophenyl,Retinamide,简称RⅡ)经实验证明,对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HL-60也有诱导分化作用,毒副作用远远低于维甲酸。我科自1987年2月开始  相似文献   

12.
所谓宫颈癌的比学预防就是用药物(包括天然的和人工的药物),对宫颈癌的癌前病变(宫颈非典型增生)进行阻断治疗.即使它预非典型增生逆转为正常或阻断其向宫颈癌方向发展,从而达到预防宫颈癌的目的。我们以N-(4一款酸末基)维生素甲项胶,简称维胶破栓剂宫颈局部使m进行了可行性试验和临床!一四期试验.在可行性试验中宫颈局部使用维腹腔,对全身无任何毒剧作用(包括肝、肾功能和血象),局部刺激症状也较轻,如有分泌物增多、轻度烧灼感,除1例自带中伴有少显血丝外,患者均能耐受.一般高部刺激症状,随着坚持用药,症状逐渐减…  相似文献   

13.
维甲类化合物Ro13-7410对HL-60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维甲类化合物Ro137410对HL60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刘小珊娄陵生张莉萍周建芳唐宗山黎学先蒋纪恺康格非既往研究表明,HL60细胞在被全反式维甲酸(RA),二甲亚砜(DMSO)等诱导分化时,伴有端粒酶活性的明显下降。我们在以往的工作中发现,合...  相似文献   

14.
实验表明,维生素甲可减少小鼠的诱发性大肠癌,但其毒性较大而使用受限。国内徐世平等通过改变维甲酸的末端基团,合成了一系列维甲酸的酰胺和酯,其中N-(4-乙氧羰基苯基)维生素甲酰胺[N-(4-Etho-xycarbophenyl)Retinamide](简称维胺酯或RI)毒性较低,对化学诱发小鼠前胃上皮增生与癌变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本文研究了RI对DMH诱发小鼠大肠癌的保护作用,并对其作用原理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以小鼠前胃癌细胞系(MFC)为研究对象.用维甲酸(RA).维胺酸(RⅡ)及9158等维甲类化台物为诱导分化剂,作用于MFC细胞后.观察维甲类化合物诱导分化后引起MFC细胞的一些特性的改变及用其处理后的癌细胞作为“减毒括瘤苗”进行免疫治疗的探索。实验结果表明维甲类化台物作用于MFC细胞后,  相似文献   

16.
镍维甲酰胺对HL-60细胞凋亡及端粒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维甲类化合物N-(4-羧基苯)镍维甲酰胺对人白血病系HL-60的作用及对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应用剂量反应曲线,台盼蓝排斥法,光镜,电镜,流式电流细胞仪等观察N-(4-羧基苯)镍维甲酰胺对HL-60细胞的作用,应用TRAP-ELISA法测定端粒酶活性下降。[结论]N-(4-羧基苯)镍维甲酰胺作用于HL-60细胞可使HL-60细胞发生凋亡。抑制细胞端粒酶活性。对端粒酶活笥的作用比同等浓度的全反式维甲酸强,这对进一步研究并开发其临床应用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7.
维甲类化全物Ro13—7410对HL—60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小珊  蒋纪恺 《癌症》1998,17(6):428-430,440,F002
目的:探讨合成的第三代维甲类化合物(E)-4「2-5,6,7,8-tetrahydro-5,5,8,8-tetramethyl-2-naphthalenyl-1-propenyl」benzoic acid(Rol3-7410)对白血病细胞HL-60的影响。方法:采用NBT还原能力测定检测细胞分化,电和程序性细胞死亡检测试剂盒鉴别凋亡细胞,Fura-2/AM荧光法测定胞浆内Ca^2+浓度,PCR-E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随着核科学(医学)的快速发展,核事故或辐射暴露(故意或非故意)所造成的电离辐射是一种重大威胁,也是一项重大医疗问题。针对电离辐射损伤的机制,辐射防护药可分为以氨巯基化合物为代表的含硫辐射防护剂(甲类辐射防护剂)和以免疫调节剂、多糖、雌激素等为代表的辐射防护剂(乙类辐射防护剂)。含硫化合物作为研究较早的一类辐射防护剂,因其快速、有效的防护效果,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合成出了以氨磷汀、二甲基亚砜、Prc-210等为代表的较为有效的辐射防护剂。本文对近年来氨巯基类辐射防护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辐射防护剂的开发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癌肿(白血病与肝癌)诱导分化疗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关林 《中国肿瘤》1996,5(7):11-13
“八五”期间,我们对癌肿诱导分化剂的开发,全反式维甲酸临床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和肝癌),诱导分化治疗作用机制作了研究。一、寻找新的分化诱导剂筛选出一批新的有效的分化诱导剂。其中新型推甲类7个、天然产物3个、源哈类1个,其中部分新型维申类化合物已申请了国内和日本、欧美等国的专利。在新的癌分化诱导剂的药理(细胞与分子水平)学研究中发现在细胞被诱导分化时,PKC呈浓度时间依赖性增高,细胞膜PKC及蛋白磷酸化水平升高。细胞分化启动受c-myc、c-fos、N-ras、p53等癌基因的调控。FCM检查发现分化诱导剂主要将细…  相似文献   

20.
郭昌月  韩锐 《中华肿瘤杂志》1994,16(3):163-166,T008
应用化学致癌剂3-甲基胆蒽(3-MCA)、促癌剂TPA转化Balb/3T3-A31细胞的体外二阶段化学致癌模型,探讨了第三代维甲类化合物R8923及全反式维甲酸(RA)的癌化学预防作用。接种1.5×104个正常Balb/3-A31细胞于60mm直径玻璃平皿,经3-MCA(2μg/ml)、TPA(100ng/ml)处理,可使细胞恶性转化,产生16.0±1.58个细胞转化灶/每皿;转化细胞在软琼脂中克隆形成率为138.6±14.47/103细胞。10-6M浓度的R8923及RA均可抑制细胞恶性转化,其转化灶分别为11.2±0.84个/每皿和9.2±1.10个/每皿;细胞在软琼脂中克隆形成率分别减少为66.1±7.67/103细胞和64.8±4.46/103细胞。结果表明,R8923及RA均有抑制3-MCA、TPA转化Balb/3T3-A31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