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即外阴鳞状上皮增生和硬化性苔藓两种病因不明的外阴疾病,过去称外阴色素减退疾病,是女阴皮肤和粘膜组织发生变性及色素改变的一组慢性疾病. 相似文献
2.
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是女性外阴皮肤和黏膜组织发生色素改变和变性的一组慢性疾病,包括外阴硬化性苔藓、鳞状上皮增生及其他皮肤病。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目前多报道与免疫、炎症、细胞凋亡与增殖、遗传及局部环境有关。临床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的目的主要是缓解症状,多采用局部用药及物理治疗的方法,逆转病理改变,阻止其进一步发展,尚无根治方法,明确其病因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拟从病因学角度深入展开探讨,为更有效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外阴上皮内非瘤样变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是一组慢性疾病,根据1987年国际外阴疾病研究协会与国际妇科病理学家协会共同制定的新外阴皮肤疾病分类法,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分为外阴鳞状上皮增生、外阴硬化性苔癣及其他皮肤病.因其病因不明确,临床上许多治疗方法虽能暂时控制其症状,但复发率较高.故临床医师正努力探索各种方法以提高患者的治愈率,降低复发率.该文就外阴上皮内非瘤样变治疗进展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4.
杜则玲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3,9(6):818-820
目的探讨超声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NEDV)的疗效。 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南京市浦口区中心医院妇科收治的73例NEDV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接受治疗顺序号随机分为:超声治疗组(n = 36)和药物治疗组(n=37)。两组病例年龄和病程长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组织学变化(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南京市浦口区中心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征得受试对象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结果超声治疗组患者的外阴瘙痒症状基本消失,患处上皮不同程度恢复正常,治愈及显效率共为91.7%。同一组中不同病理类型NEDV患者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显效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超声治疗NEDV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5.
骶管阻滞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骶管注射法治疗慢性盆腔疼痛(CPP)的有效性、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04年11月~2008年6月86例CPP患者采用骶管注射法治疗,分别于治疗6~12个月(22例)、1~2年(18例)、2~3年(16例)后通过复诊和电话随访比较治疗前后疼痛缓解程度。结果:随访6~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6个月,94%(81/86)患者疼痛消失或显著改善,5例部分缓解。结论:骶管注射法治疗CPP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效果显著的特点,是治疗CPP的有效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阴真皮组织内血管形成与外阴皮肤黏膜上皮内非瘤样病变(NNEDV)及外阴上皮内瘤变(VIN)的关系。方法: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染色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菌素抗生物素—过氧化物酶(S-P)法。结果:VEGF在外阴硬化性苔藓(LS)和VIN组织中的高表达与正常皮肤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LS组织中存在微循环障碍,局部缺血缺氧,代偿性刺激血管生成因子表达增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探讨小儿骶管阻滞麻醉在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疗效及安全。方法200例小儿疝修补术,随机分为两组,A组:0.7%利多制习组,B组:1%利多卡因组。每组采用骶管阻滞麻醉注入局麻药1ml/kg。结果两组麻醉阻滞平面可达T10及以下,但A组低浓度下不能完全满足小儿腹股沟疝修补术的麻醉镇痛需求,术中HR、SpO2较术前有所增加,并伴有肢体运动,切开皮肤时常规追加镇痛药。B组镇痛校好,术中HR、SpO2平稳,无需追加静脉镇痛药。结论小儿腹股沟疝修补术可安全有效地选择1%利多卡因骶管阻滞麻醉。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1991年以来,应用骶管阻滞于新生儿~3岁小儿睾丸及腹部手术。方法简便操作容易,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20例,男性91例,女性29例。年龄自出生后30分钟~3岁。手术历时最长3小时,最短30分钟。效果:优112例(98%),欠佳6例(5%),(其中腹部3例,下腹部3例),失败2例(1.8%),均为隐皋下降术。麻醉方法除新生儿及2~3岁部分能配合外,骶管阻滞前先行基础麻醉,避免操作时躁动。侧卧位时保证呼吸顺畅。穿刺成功后常规方法注药。1.术前用药:术前20分钟,阿托品0.01~0.02mg/kg肌注。 相似文献
9.
10.
笔者自2001年以来,用利多卡因复合液行骶管阻滞疗法治疗腰损伤,其中有106例急性患者均一次性治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梅杰民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3,(20):40-41
目的观察骶管神经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1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取骶管神经阻滞治疗,对照组采取药物保守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0%,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骶管神经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疗效好、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骶管阻滞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100例1~8岁患儿随机分为(I组)氯胺酮+地西拌,(II组)氯胺酮+骶管阻滞。观察HR、MAP、SPO2及苏醒时间。结果 I组切皮、开腹时、HR、MAP明显升高,苏醒时间明显长于II组。结论小剂量氯胺酮+骶管阻滞麻醉平稳、苏醒快。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聚焦超声在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超声波的穿透性、定位性原理对216例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治愈65例,好转78例,有效46例,总有效率为87.5%。结论:聚焦超声是目前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骶管阻滞麻醉后配合静脉使用抗菌素在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本院妇科门诊诊断慢性盆腔炎患者,经知情自愿选择,190例予1%利多卡因20ml行骶管阻滞后平卧,再予静脉滴注青霉素640万,0.5%甲硝唑200ml,另55例对照组只予静脉滴注相同抗生素。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78%,明显高于对照组69.09%(p<0.05)。结论经骶管阻滞麻醉后给药治疗慢性盆腔炎是一种安全可靠、方法简单、效果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自1993年3月~1997年6月,采用骶管药物阻滞加骨盆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8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变的机理.方法 提取自体骨髓血中的干细胞,在外阴病变部位多点注射.结果 10例患者均行干细胞种植1次,其中治愈3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1例.结论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可明显恢复病变部位的皮肤,是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变的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氯胺酮+异丙酚辅助小儿骶管阻滞麻醉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小儿骶管阻滞麻醉辅助氯胺酮+异丙酚的安全性及效果,并与单纯辅助氯安酮或异丙酚作比较。方法选择下腹部、会阴部、下肢手术患儿105例,ASAⅠ~Ⅱ级,年龄1~7岁,在基础麻醉下行骶管阻滞,随机分为三组辅助用药(用微泵持续输注):Ⅰ组,氯胺酮25μg.kg^-1.min^-1;Ⅱ组,异丙酚120μg.kg^-1.min^-1;Ⅲ组,氯胺酮10μg.kg^-1.min^-1异丙酚45μg.kg^-1.min^-1。结果三组综合麻醉效果满意,均能满足手术要求;术中镇静评分Ⅰ组4.23±0.6,Ⅱ组3.95±0.5,Ⅲ组4.12±0.6,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注药后2minHR、MAP、SpO2变化有明显差异;术后苏醒时间Ⅰ组明显长于Ⅱ、Ⅲ组(P〈0.05);苏醒期恶心呕吐、精神症状、躁动不安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Ⅲ组明显少于Ⅰ、Ⅱ组(P〈0.05)。结论氯胺酮+异丙酚辅助小儿骶管阻滞麻醉效果可靠,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于单纯应用氯胺酮或异丙酚辅助小儿骶管阻滞。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骶管阻滞与硬膜外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应用价值,并对骶管阻滞的技术操作及适应证和禁忌证进行探讨.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采用骶管阻滞(骶管组),于骶管腔注入(曲安奈德40 mg、维生素B1 100 mg、维生素B12 1 mg、2%利多卡因100 mg,用0.9%氯化钠稀释为20~30 ml),2周1次,3次为1个疗程.并与硬膜外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硬膜外组)的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骶管组为93.3%(112/120),硬膜外组为82.5%(99/1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骶管组、硬膜外组优良率分别为85.0%(102/120)、93.3%(112/1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差率分别为15.0%(18/120)、6.7%(8/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骶管阻滞和硬膜外阻滞均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疗法,能较快解除神经根压迫症状和强迫体位.而骶管阻滞较硬膜外阻滞操作简单、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与探讨超声聚焦治疗女性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期间收治的外阴上皮内非瘤样患者共70例随机性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给予超声聚焦治疗,对照组35例给予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于患者接受治疗后的1周、1个月、3个月以及半年对其进行随访,按照相关临床标准统计得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达到92.0%,治愈率达到56.7%,与对照组相比,其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超声聚焦对女性外阴上皮内非瘤样进行治疗,效果良好,不仅能有效地改善瘙痒症状,还能较好地恢复外阴皮肤弹性,具有安全、方便、无创等优势,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骶管阻滞与硬膜外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应用价值,并对骶管阻滞的技术操作及适应证和禁忌证进行探讨。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采用骶管阻滞(骶管组),于骶管腔注入(曲安奈德40mg、维生素B1 100mg、维生素B12 1mg、2%利多卡因100mg,用0.9%氯化钠稀释为20~30m1),2周1次,3次为1个疗程。并与硬膜外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硬膜外组)的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骶管组为93.3%(112/120),硬膜外组为82.5%(99/1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骶管组、硬膜外组优良率分别为85.0%(102/120)、933%(112/1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差率分别为15.0%(18/120)、6.7%(8/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骶管阻滞和硬膜外阻滞均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疗法,能较快解除神经根压迫症状和强迫体位。而骶管阻滞较硬膜外阻滞操作简单、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