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卵巢对控制性超排卵反应的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卵巢对控制性超排卵的反应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57例实施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治疗周期,病例组43例,均为因输卵管因素不孕者;对照组14例,因男性因素不孕或多囊卵巢综合征者.比较两组血清基础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激素、雌二醇、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日雌二醇水平、促性腺激素总量、促性腺激素天数及每组患者左右侧卵巢窦卵泡数、停促性腺激素日卵泡直径、获卵数、成熟卵子数.结果 两组血清基础黄体生成激素、雌二醇、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日雌二醇水平无明显差异,病例组基础卵泡刺激素水平、促性腺激素总量及促性腺激素天数均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21、1.65、2.62,均P<0.05);两组患者左右侧卵巢停促性腺激素日8~14mm、15~19mm卵泡数无明显差异,但右侧卵巢窦卵泡数、停促性腺激素日20mm以上卵泡数、获卵数、成熟卵子数均高于左侧(病例组:t值分别为1.70、2.81、2.64、1.23,对照组:t值分别为1.25、2.17、1.82、2.98,均P<0.05).结论 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控制性超排卵治疗周期中,右侧卵巢的反应性明显优于左侧.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测定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周期的不孕症患者血清内抑制素B的水平变化,预测卵巢的反应性,为选择最佳的超促排卵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的妇女63例,在治疗的不同阶段分别抽取外周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抑制素B的浓度变化,记录相应患者年龄、获卵数、月经周期第2天雌二醇水平、卵泡刺激素水平及胚胎移植结局,并根据获卵数,将63例患者分为卵巢低反应组(A组)及正常反应组(B组),比较两组注射重组卵泡刺激素后抑制素B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获卵数、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结果 ①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其年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1.926,P=0.358);②[JP2]A组与B组月经周期第2天血清抑制素B水平分别为:45.80±29.53pg/mL、87.60±30.94pg/mL,[JP]A组显著低于B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15,P=0.000).A组与B组月经周期第2天血清卵泡刺激素水平分别为:8.88±2.76mU/mL、6.68±2.08mU/mL,A组显著高于B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50,P=0.010);③A组和B组注射重组卵泡刺激素后5天,患者血清抑制素B水平分别为132.27±18.45pg/mL、169.83±51.04pg/mL,A组显著低于B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82,P=0.000).A组和B组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当日患者血清抑制素B水平分别为205.77±40.70pg/mL;④患者获卵数与月经周期第2天血清抑制素B水平、注射卵泡刺激素第5天血清抑制素B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502、0.307,P分别为0.000、0.014).结论 月经周期第2天血清卵泡刺激素、抑制素B水平均可预测卵巢的反应性,而血清抑制素B水平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经卵泡刺激素刺激后第5天,血清抑制素B水平能较敏感地预测卵巢对重组卵泡刺激素刺激的反应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卵泡液中促性腺激素平抑因子(GnSAF)水平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相关性。方法:42例接受IVF-ET治疗周期的患者取卵后留取卵泡液,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SIA)测定卵泡液内GnSAF水平,测定HCG日血E2水平、记录获卵数。将患者按照妊娠组、非妊娠组及卵巢低反应组(获卵数≤4个)、正常反应组(获卵数≥5个)分别进行GnSAF水平与HCG日E2、卵巢反应性、妊娠率等相关性分析。结果:共收集42例患者42个IVF-ET周期42份卵泡液,卵泡液中GnSAF水平在妊娠组与未妊娠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卵巢反应性低与卵巢正常反应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卵巢正常反应组中与HCG日E2呈明显的负相关性(r=-0.402,P<0.05)。结论:卵泡液GnSAF水平与卵巢反应性、HCG日E2、获卵数、优质胚胎数等均有相关性,但未见明显影响妊娠结局。卵巢反应性低的患者卵泡液GnSAF含量明显低于卵巢正常反应的患者,可作为早期预测IVF治疗中卵巢反应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不同剂量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垂体降调节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长效曲普瑞林1.0 mg和1.2 mg两种剂量降调节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种剂量长效曲普瑞林降调节后,血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促性腺激素(Gn)使用时间、Gn总用量、穿刺卵泡数、获卵率、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长效曲普瑞林1.0 mg和1.2 mg均可获得满意的垂体降调节效果和IVF结局,建议在达到同样效果的前提下尽量减少GnRH-a的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降调后基础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对卵巢反应性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0年12月- 2011年6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佳音生殖医学中心,因单纯输卵管因素不孕而行体外授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的年轻患者(小于35岁)37例为研究对象,在控制性超促排卵(COH)前测定基础性激素水平,使用黄体期长方案(长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降调后,月经来潮第2天测血AMH水平,阴道B型超声检查窦卵泡计数(AFC)并记录获卵数、受精卵数、优质胚胎数、Gn使用总量等.结果 降调后基础AMH水平与获卵数的相关系数为0.639(P<0.01),与AFC、受精卵数、优质胚胎数、COH中Gn使用总量相关系数分别为0.608,0.675,0.581,-0.751(P<0.05).结论 对于年轻不孕女性,降调后的基础AMH水平与AFC、获卵数、受精卵数、优质胚胎数及COH中Gn使用量有相关性,尤其是与获卵数有显著的相关性,获卵数、Gn用量与AMH有一定的依从关系,降调后的AMH水平可以作为预测卵巢反应性(0R)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促性腺激素(Gn)促排卵早期血清雌二醇(E_2)水平对卵巢反应性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011年6月-2015年7月在嘉兴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行IVF-ET治疗的281个周期进行回顾性分析。每个周期均采用短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降调节长方案,Gn 150 U/d促排卵。分析Gn 3 d、6 d E_2水平与h CG日E_2水平、获卵数、可用胚胎数等的相关性,评估其预测卵巢过度反应的价值。结果 Gn 3 d E_2与h CG日E_2呈正相关关系(P0. 05),与获卵数、可用胚胎数无关(P0. 05)。Gn 6 d E_2与h CG日E_2、获卵数、可用胚胎数均呈正相关相关关系(P0. 05)。Gn 3 d E_2预测卵巢过度反应为的曲线下面积为0. 629,以533. 5 pmol/L作为截断值,灵敏度为0. 853,特异度为0. 388。Gn 6 d E_2预测卵巢过度反应的曲线下面积为0. 726,以3 033. 5 pmol/L为截断值时,灵敏度为0. 788,特异度为0. 617。结论 Gn早期E_2预测卵巢反应性有一定价值,Gn 6 d E_2预测卵巢反应价值高于Gn 3 d E_2。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分析江苏省扬州市苏北人民医院生殖中心2009年4月至2015年12月1 305个取卵周期应用长方案行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移植(IVF/ICSI-ET)患者的临床资料,寻求预测卵巢反应性及妊娠结局的指标。方法根据患者获卵数将卵巢反应性分为低反应组(获卵数5个),正常反应组(获卵数5~20个),高反应组(获卵数20个),比较分析患者一般情况及实验室指标及妊娠结局。指标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进一步做ROC曲线来预测卵巢反应性。结果 (1)不同卵巢反应组患者的年龄(Age)、卵泡刺激素(FSH)、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FSH/LH)、窦卵泡数(AFC)、周期取消率、体重指数(BM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低反应组周期取消率高达49.2%,高反应组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可达11.2%。(2)不同卵巢反应组之间患者的累计妊娠率、活产率、流产率、双胎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通过进一步分析预测卵巢反应性的指标,发现Age、FSH、FSH/LH比值和BMI可预测卵巢低反应,其中Age的预测价值最高;AFC和LH可预测卵巢高反应,其中AFC的预测价值最高。结论在辅助生殖技术中,患者AFC、Age、FSH、LH、BMI、FSH/LH六项指标相互影响,存在正相关或负相关。AFC能较好预测卵巢高反应性,Age能较好预测卵巢低反应,但卵巢反应性不能预测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基础促卵泡生成素(FSH)、抗苗勒氏管激素(AMH)、年龄和窦卵泡数(AFC)预测体外受精超排卵中卵巢反应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5年3月在嘉兴市妇幼保健院首次行体外受精/单精子胞浆内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治疗周期的患者1 006例,于促排卵前一次月经周期测定月经第3天血清FSH、AMH水平,B超测定当日卵泡内窦卵泡数,比较四者与获卵数的相关性差异。结果 AMH和AFC与获卵数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422和0.74,FSH和年龄与获卵数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39和-0.31,均P0.001。按︳r|值行相关性排序,年龄、FSH、AMH、AFC与获卵数相关性递增。AMH、AFC、FSH、年龄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8、0.829、0.765、0.573。结论年龄、FSH、AMH、AFC均可以预测卵巢反应性,AFC、AMH能更好的预测卵巢的反应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百分位数法计算长方案促排卵5 d血清雌二醇(estradiol,E_(2))水平的界值,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2月在嘉兴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采用长方案促排卵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1954例不孕症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频数分布法,以第10百分位数及第90百分位数对应的E_(2)值为界值,分析注射促性腺激素5 d E_(2)值过低及过高者增减促性腺激素剂量是否改善卵巢反应性。结果注射促性腺激素5 d第10百分位数对应的E_(2)值为797.5 pmol/L,中位数为1547.0 pmol/L,第90百分位数为3021.5 pmol/L。132例E_(2)≤797.5 pmol/L的患者在促排卵5~6 d即行促性腺激素加量(加量组),54例患者促性腺激素剂量未变(对照组1)。加量组注射促性腺激素5 d的E_(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1,促性腺激素加量后获卵数、D3优胚数高于对照组1,卵巢低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130例E_(2)>3021.5 pmol/L的患者在促排卵5~6 d即行促性腺激素减量(减量组),45例患者促性腺激素剂量未变(对照组2)。减量组注射促性腺激素5 d的E_(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2,促性腺激素减量后卵巢高反应发生率显著下降,获卵数、D3优胚数无显著差异。结论长方案促排卵5 d E_(2)≤797.5 pmol/L者需要增加促性腺激素剂量来增加获卵数,减少卵巢低反应发生,促性腺激素5 d E_(2)>3021.5 pmol/L者需要减少促性腺激素剂量以降低卵巢高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血清抗苗勒管激素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185例进行IVF-ET治疗的患者,于月经第2~4天测定血清促卵泡刺激素(FSH)、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H)和血清雌二醇(E_2)水平,同时用超声行卵巢窦卵泡计数(AFC);在超促排卵治疗前测定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根据新鲜周期和冷冻胚胎复苏周期移植妊娠结局分组比较各观察指标。结果 1血清AMH与获卵数、成熟卵数、受精卵数、可移植胚胎数和优质胚胎数均有显著相关性(P0.001)。2血清AMH与临床妊娠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新鲜周期移植中,血清AMH与临床妊娠率呈正相关(P0.05),有统计学意义。3血清AMH不能预测IVF-ET的妊娠结局(ROC-AUC=0.483)。结论 1血清AMH与获卵数、成熟卵数、受精卵数、可移植胚胎数和优质胚胎数有显著相关性。2血清AMH不能预测IVF-ET的妊娠结局,在新鲜周期移植中,血清AMH与年龄较小患者的临床妊娠率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IVF-ET)过程中延长促性腺激素(Gn)使用时间对卵巢低反应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自2005年1月~2006年12月行IVF-ET治疗的患者922例,根据卵巢低反应的预测标准选择促排卵治疗方案,经预测排除卵巢低反应者选择长方案806例,经预测可能发生卵巢低反应者选择短方案116例(C组)。在促排卵过程中,经预测排除卵巢低反应者选择长方案806例中仍有149例患者发生了无法预测的卵巢低反应(B组),未发生卵巢低反应者657例(A组),比较3组之间的年龄、基础FSH、E2、Gn使用时间、Gn使用量、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结果:A组与B组之间在年龄、基础FSH、E2、胚胎种植率(20.8%vs20.1%)、临床妊娠率(34.3%vs31.9%)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1),而在Gn使用量[(35.09±8.96)支vs(52.97±15.93)支]、Gn使用时间[(11.52±1.18)天vs(15.34±3.56)天]、获卵数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B组与C组相比较Gn使用量[(52.97±15.93)支vs(38.13±16.14)支]、Gn使用时间[(15.34±3.56)天vs(9.78±2.60)天]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妊娠率(31.9%vs21.6%)有差异。结论:在IVF-ET治疗过程中,对无法预测的卵巢低反应者,采用延长Gn使用时间可以增加获卵数,降低周期取消率,改善IVF结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两种微刺激方案克罗米芬(CC) +来曲唑(LE) +促性腺激素(Gn)和安宫黄体酮(MPA)+Gn先后在42例卵巢低反应患者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中心行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助孕的42例卵巢低反应患者,该42例患者先使用CC+LE+Gn方案(A方案),形成可利用胚胎移植后未孕,改用MPA + Gn方案(B方案).比较两种方案的Gn总量、促排天数、注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日血清雌二醇(E2) 、黄体生成素(LH) 、孕酮(P)水平、平均获卵数、卵泡早排率、受精率、可利用胚胎数、优胚率等各项指标.结果 两种方案相比较,促排天数无统计学差异(t=3.42,P>0.05),但B方案的Gn总量明显高于A方案,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21,P<0.05).注射GnRH-a日血清E2 、LH 、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t值分别为1.75、1.28、1.41,均P>0.05),B方案获卵数明显多于A方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0,P<0.05),但两种方案卵泡早排率、受精率、可利用胚胎数、优质胚胎率均无统计学差异(t/χ2值分别为2.01、5.32、2.86、3.87,均P>0.05).结论 卵巢低反应患者IVF/ICSI促排卵周期应用CC+LE+Gn微刺激方案和MPA+Gn微刺激方案临床效果相近,并且前者Gn使用总量较后者低,因此可减轻患者单周期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增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hin,hCG)扳机剂量对体外受精/卵细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embryo transfer,IVF/ICSI-ET)周期中低反应患者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GnRHa)长方案鲜胚移植周期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3月在我院生殖医学科拟行IVF/ICSI使用GnRHa长方案助孕周期中409例卵巢低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hCG日扳机剂量分为2组,常规剂量组(n=337)采用常规艾泽6 500 U扳机,增加剂量组(n=72)采用hCG10 000 U或hCG 2 000 U联合艾泽6 500 U扳机。比较2组患者的获卵数、获卵率,MⅡ率、2PN率、可移植胚胎数、优质胚胎数、临床妊娠率、胚胎植入率、流产率和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结果: 2组获卵数、获卵率、MⅡ率、2PN率、可移植胚胎数、优质胚胎数和流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加剂量组的临床妊娠率(55.56% vs. 42.73%,P=0.047)和胚胎植入率(50.51% vs. 37.88%,P=0.021)高于常规剂量组。2组均未发生OHSS。结论: 增加hCG扳机剂量可提高卵巢低反应患者GnRHa长方案新鲜周期移植的胚胎植入率和临床妊娠率,相对安全可行,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扳机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来曲唑(LE)联合尿促性素(HMG)与他莫昔芬(TMX)联合HMG对排卵障碍患者的促排卵效果及其对生殖激素的影响。方法:拟行促排卵治疗的197例排卵障碍不孕症患者随机分实验LE+HMG组(105例、211周期)和对照TMX+HMG组(92例、201周期),实验组于月经周期第3~7天口服LE 5.0 mg/d共5天,第8天起肌注HMG 75~150U/d至HCG日;对照组于月经周期第5~9天口服TMX 10 mg,2次/d共5天,第10天起肌注HMG 75~150 U/d至HCG日。超声监测卵泡发育,并于月经周期第8天和HCG注射日取静脉血测定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睾酮(T);观察优势卵泡数、成熟卵泡数、排卵率、妊娠率、子宫内膜厚度、多胎妊娠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及生殖激素变化。结果:LE+HMG组的排卵率和周期妊娠率与TMX+HMG组相似(P>0.05),HCG日其优势卵泡数和成熟卵泡数均显著低于TMX+HMG组(P<0.05)。两组在HCG日子宫内膜的厚度无明显差异(P>0.05),其在月经周期第8天和HCG日的血清E2水平均显著低于TMX+HMG组(P<0.05),血清T水平及LH水平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LE+HMG组未发生1例OHSS及多胎妊娠。结论:LE+HMG用于排卵障碍的不孕症妇女具有良好的排卵率和周期妊娠率,且并发症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和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最合适的获卵数目。方法:对唐山市妇幼保健院生殖遗传科2009年8月~2010年12月实施的237个IVF-ET新鲜周期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根据不同获卵数分为4组:A组≤3、B组4~9、C组10~15及D组>16个卵子,分析各组的周期数、年龄、基础FSH、平均促性腺激素(Gn)启动剂量、用量及天数、HCG注射日的E2值、优胚率和取卵周期临床妊娠率。结果:①获卵数随年龄增加呈下降趋势;②FSH值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Gn启动剂量随获卵数增加呈下降趋势,A组与C组、A组与D组、B组与C组差异显著(P<0.01),其余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Gn用药天数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⑤各组Gn总剂量随获卵数增加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⑥注射HCG日的血清E2值随获卵数增加而明显上升,与获卵数呈正相关,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⑦C组的优胚率及妊娠率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⑧D组周期取消数最高,且均因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结论:IVF-ET周期中获卵数在10~15个之间既可以降低OHSS发生,又可获得较理想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全胚冷冻后首次冻融胚胎移植(FET)与新鲜胚胎移植周期的临床结局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中心行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刺激周期行新鲜胚胎移植(鲜胚移植组,324例)和全部胚胎冷冻后再行FET(FET组,179例)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活产率、异位妊娠发生率、流产率以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基础(月经第3天)卵泡刺激素(FSH)水平、促性腺激素(Gn)用药起始量、促排卵时间、受精率、2PN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及移植胚胎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FET组Gn用药总量低于鲜胚移植组(P0.05),hCG注射日雌二醇(E2)水平、孕酮(P)水平、卵泡数和获卵数均较鲜胚移植组显著升高(P0.05);FET组的胚胎种植率(37.23%)和临床妊娠率(59.22%)均高于鲜胚移植组(29.56%,4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活产率、多胎妊娠率、异位妊娠率和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ET组具有较低的OHSS发生率(0.56%,P0.05)。结论:对于OHSS高危患者,全胚冷冻后行FET可提高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且能有效避免OHSS发生,获得较满意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 Determination FSH and LH at day 3 of the menstrual cycle predicts the response to stimulation. Aim: To evaluate the value of FSH and LH measurements compared with women's age in predicting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ovarian response to gonadotrophin stimulation. Methods: 305 patients underwent at least one intra 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ICSI) cycle. The levels of FSH and LH at day 3 were determined in an earlier cycle. A qood quantitative ovarian response was defined as 33 oocytes retrieved and 3 embryos obtained. A good qualitative ovarian response was defined as a pourcentage of mature oocytes 375% and immature ones215% of the total number of oocytes retrieved with at least one top quality embryo obtained. Results: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 curves were generated for FSH, LH and female age. FSH is better than female age in predicting the number of oocytes retrieved (respectively ROCAUC=0.77, p=10-3 versus ROCAUC=0.73, p=10-3) and the number of embryos obtained (ROCAUC=0.69, p=10-3 versus ROCAUC=0.66, p=10-3). LH is non predictive. None of the three tested parameters was predictive of the fertilization and pregnancy rates. An FSH cutoff was calculated and a value of 7.8mUI/ml is associated with a sensitivity of 73% and a specificity of 70% for the prediction of ovarian response to controlled stimulation. Conclusion: Basal FSH level predicts good quantitative rather than qualitative response. LH is non predictive. FSH and LH do not predict pregnancy rate. Patients having high FSH levels should not be excluded from IVF/ICSI treatment.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卵母细胞质内单精于注射(IVF/ICSl-ET)中卵巢低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及结局分析。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09年8月采用激动剂短方案控制性超排卵(COH)的患者,同时满足①经阴道超声下取卵,获卵数<3个,②HCG日E2<500 Pg/ml为卵巢低反应标准,取同期采用激动剂短方案COH患者获卵4~20个为正常反应组,即对照组(203例),分析两组的年龄、窦卵泡数、基础FSH(bFSH)、基础LH(bLH)、基础E2(bE2)、周期取消率、Gn用量、平均用药天数、受精率及临床妊娠率等。结果:两组患者比较,低反应组年龄、bFSH、周期取消率、卵巢手术史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Gn用量两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窦卵泡数、临床妊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受精率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不孕年限、bE2、bLH、平均用药天数两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患者年龄、bFSH、窦卵泡数、有卵巢手术史可预测卵巢低反应的发生,卵巢低反应患者Gn刚量大,临床妊娠预后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剂量来曲唑(LE)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促排卵的效果及其对生殖激素影响。方法:拟行促排卵治疗的151例PCOS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于月经周期第3~7天A组69例每天口服LE 2.5 mg和B组82例每天口服LE 5.0 mg。超声监测卵泡发育,并于月经周期第8天和绒促性素(HCG)注射日取静脉血测定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睾酮(T);观察优势卵泡数、成熟卵泡数、排卵率、妊娠率、子宫内膜厚度、多胎妊娠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及生殖激素变化。结果:HCG日优势卵泡个数、成熟卵泡个数B组多于A组,卵泡成熟时间B组少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周期妊娠率B组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排卵率、HCG日子宫内膜厚度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多胎妊娠及OHSS。结论:B组优势卵泡个数、成熟卵泡个数及周期妊娠率优于A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