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抚触对新生儿神经发育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抚触对新生儿神经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产科出生的正常足月新生儿50例,随机分为抚触组和对照组,分别在出生后3 d、7 d、14 d、28 d进行新生儿神经行为(NBNA)评分,并于6个月龄时行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测定。结果:接受抚触的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及神经心理发育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抚触对新生儿的脑及神经行为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杨园园  梁爽  陈华 《护理研究》2014,(10):79-80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对早产儿体格及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将62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早产儿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音乐疗法,比较两组早产儿体重、身长、头围的变化及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查法(NBNA)评分。[结果]观察组早产儿出生后2周内体重的增长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早产儿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身长和头围的增长及NBN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音乐疗法可促进早产儿体格发育,对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个体化发育支持对早产儿体格及神经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实施个体化发育支持,对两组患儿随访至产后42d,分别于患儿出生时、出院时及产后42d应用新生儿智力发育指数(MDI)量表、新生儿神经行为量表(NBNA)、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对两组患儿智力发育、神经行为及心理运动发育进行评定,并记录两组患儿产后42d体重增长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干预后头围、身长、体重增长较对照组明显(P0.05)。观察组出院时、产后42d时MDI评分、NBNA评分、PD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发育支持可促进早产儿体格发育,有利于早产儿神经功能及智力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对早产儿体格及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将62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早产儿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音乐疗法,比较两组早产儿体重、身长、头围的变化及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查法(NBNA)评分.[结果]观察组早产儿出生后2周内体重的增长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早产儿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身长和头围的增长及NBN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音乐疗法可促进早产儿体格发育,对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抚触及穴位按摩对促进双胎早产儿生长发育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抚触及穴位按摩对双胎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期间病情稳定的双胎早产儿54例,随机分为抚触组和对照组两组,抚触组给予抚触及穴位按摩,对照组按早产儿护理常规护理.第30天时观察体重、身长、头围的增长,在纠正胎龄至40周时进行20项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并作组间比较.结果接受抚触及穴位按摩的早产儿体重、身长增长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头围的增长及行为神经测定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抚触及穴位按摩对双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及行为神经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探讨抚触的早期干预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选择没有并发症的早产儿6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早产儿生后第1天开始抚触,3次/d,15min/次,于生后42d测量的体质量、头围及身长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神经反射测试中踏步反射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抚触对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何小芳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3,(7):1573-1575+1578
目的:探究观察抚触联合音乐疗法对早产儿啼哭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7月泉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早产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接受抚触联合音乐疗法,对照组接受常规围产期护理,对比护理对2组早产儿啼哭的影响,分析2组早产儿护理前后睡眠质量、发育情况、神经发育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早产儿在观察期间的啼哭次数以及啼哭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时2组早产儿的头围、身长、体质量、睡眠时间、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评分法(NBNA)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生6周时观察组患者的头围、身长以及体质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早产儿的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的NBN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早产儿联合开展抚触联合音乐疗法有助于改善其啼哭症状,提高其睡眠质量,同时有助于改善早产儿的体格发育以及神经发育,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抚触干预对早产儿神经行为影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抚触对早产儿神经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出生的早产儿60例,系孕周31~36周自然分娩或选择性剖宫产儿,随机分为抚触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综合护理措施及育儿指导相同的情况下,抚触组增加抚触护理并随访半年.对两组早产儿在出生后1个月进行神经行为评分(NBNA):3个月、6个月进行智能发育指数(MDI)和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测查及对比分析.结果 抚触组在出生后1个月NBN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个月、6个月两组MDI和PDI测查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抚触对早产儿神经系统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袋鼠式护理对早产儿神经行为与体格发育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妇幼保健院出生并入住新生儿科的早产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色球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研究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予以袋鼠式护理。两组早产儿均从出生开始进行护理干预直至纠正孕周至40周,比较两组早产儿神经行为发育指标、体格发育指标、喂养指标及家属满意度。结果 护理干预前两组早产儿神经行为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纠正孕周至40周,研究组早产儿神经行为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早产儿头围、身长及体质量增长均优于对照组,达全肠内营养日龄短于对照组,平均加奶速度小于对照组,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给予早产儿袋鼠式护理干预能够有效促进其神经行为发育与体格发育,提高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抚触对高危新生儿行为神经测查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出生的60例首次新生儿行为神经测查(NBNA)正常但〈38分的足月高危新生儿,随机分为抚触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综合护理措施及育儿指导相同的情况下,抚触组增加抚触护理,分别于出生后第14天再次进行NBNA评分进行观察对比。结果抚触组NBNA评分高于对照组,新生儿行为能力、主动肌张力、原始反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抚触对新生几的脑及神经行为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高危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及测查结果有正面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抚触对新生儿睡眠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60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抚触组和对照组各300例,抚触组采用双手对婴儿全身各部位皮肤、肌肉进行抚触1个月,比较两组新生儿的发育指标及睡眠情况。结果抚触组新生儿睡眠时间平均延长2h;出生后第5天黄疸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出生后30d头围、身高、体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通过对新生儿皮肤抚触,使新生儿入睡快、睡眠时间延长,睡眠质量提高;头围、身高、体重增加明显,加快了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增加新生儿肠蠕动,促进胎粪排泄,降低黄疸指数。  相似文献   

12.
抚触术对新生儿健康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抚触对新生儿健康的影响。方法:将200例正常足身月新生儿随机分为抚触组与对照组,对100 例抚触组新生儿进行抚触,每天2次,每次15min。对照组100例新生儿按常规护理,30d评估两组的各项指标。 结果:抚触组的新生儿头围、身长、体重,神经行为,经皮胆红素动态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抚触术可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和神经行为的发育,减轻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抚触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收治入院的早产儿72例,随机分为抚触组和对照组各36例。采用国际抚触法,对抚触组36例进行抚触,每天两次,每次15分钟,持续15天,对对照组除不进行抚触外,其余综合护理措施同抚触组,观察比较两组早产儿头围、身长、体重增加量,奶量增加量,胎粪排清天数,住院天数。结果:抚触组早产儿头围增加量比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身长增加量比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体重增加量比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奶量增加显著(p<0.01),胎粪排清天数明显缩短(p<0.05),住院平均天数比对照组缩短(P<0.05 )。结论:通过对早产儿抚触可促进消化道功能正常反应,有利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婴儿体外循环(CPB)术后实施抚触配合穴位按摩护理对免疫的影响.方法:将152例行CPB手术先心病患儿分为抚触组和对照组各76例,抚触组实施抚触配合穴位按摩护理,对照组实施心外科术后常规护理,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 d、4 d、8 d等时间点抽外周血,检测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比值)、IgG、IgM、IgA及补体C3的变化.结果:术后1 d、4 d两组NK、CD3+、CD4+/CD8+、IgG、IgM、IgA、C3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术后8 d对照组NK、IgG、C3及两组IgA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4 d、8 d NK、IgG及术后8 d C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先心病婴儿于CPB术后实施抚触配合穴位按摩护理,可提高免疫功能,迅速恢复身体机能,改善远期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抚触对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朱悦萍 《护理与康复》2005,4(5):325-326
目的观察抚触对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的影响,以便更好护理新生儿.方法将132例足月(剖宫产)正常新生儿按1:1配对分成抚触组(n=66例)和对照组(n=66例),抚触组在出生满24 h后进行抚触,并测量体重;对照组不做抚触.观察两组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的恢复情况.结果抚触组的新生儿在出生第3天至第7天体重恢复明显快于对照组,两组体重增减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抚触对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的恢复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个体化居家照护模式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迎  邓颖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5):1774-1777
目的探讨个体化居家照护模式对早产儿生长发育指标包括体重、头围、发育商的影响,为完善家庭护理持续支持提供实证依据。方法本研究对照组97例早产儿,对其照护者实施常规出院后健康指导,包括日常护理、出院带药用法及喂养指导;观察组93例早产儿,运用个体化居家照护模式对其照护者进行指导,包括定期电话随访,对早产儿照护者给予心理支持、个体化喂养指导,指导家庭早期干预。分别测量两组早产儿3个月和6个月时的体重、身长、头围及发育商,评价两组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指标状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3个月时体重[(4615.98±668.08)g比(4999.46±619.28)g;t=4.009,P〈0.05]和6个月时的体重[(6655.67±613.22)g比(261.94±430.77)g;t=7.855,P〈0.05];3个月时的身长[(54.40±2.45)cm比(56.55±2.97)cm;t=5.462,P〈0.05]和6个月时的身长[(63.20±2.66)cm比(65.01±2.73)cm;t=4.616,P〈0.05];3个月时的头围[(36.67±1.30)cm比(37.84±1.40)cm比t=5.995,P〈0.05]和6个月时的头围[(39.62±0.93)cm比(40.75±1.33)cm;Z=-7.897,P〈0.05];3个月时的发育商[(97.09±3.59)比(99.31±2.15);Z=-5.144,P〈0.051和6个月时的发育商[(96.18±4.36)比(98.18±2.46);Z=-3.402,P〈0.05],各观察指标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早产儿家庭照护者实施个体化居家照护模式指导,能够提高照护者的照护能力,利于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提高其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高危新生儿脑瘫预防及智能发育等的影响。方法将163例高危新生儿随机分为干预组83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只接受常规治疗及定期评估;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施行早期环境干预和综合康复功能训练。结果干预组第30天新生儿行为神经(NBNA)评分及3、6、12、18、24个月的发育商(DQ)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头颅CT复查(3个月时)及后遗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对高危新生儿施行早期环境干预和综合康复功能训练,可降低脑瘫及智能低下的发生率,对提高患儿存活质量和整体人口素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袋鼠式护理对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喂养、行为及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极低出身体质量早产儿162例,按照实施的护理干预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各8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本研究袋鼠式护理,比较两组喂养相关指标,分析干预后两组体格发育情况及干预后两组NBNA神经行为测定结果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平均加奶速度大于对照组(P<0.05),达全肠内营养日龄早于对照组(P<0.05),母乳喂养率大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体格发育指标中,身长增长、体重增长及头围增长情况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BNA神经行为测定结果中,行为能力、被动肌张力、主动肌张力、非条件反射、一般反应能力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的袋鼠式护理,能有效的提高患儿母乳喂养效率,促进机体体格及行为能力发展,且干预过程中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