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CT定位立体定向丘脑毁损术在治疗癌性顽痛的临床应用。方法应用立体定向技术,结合CT导向定位方法,行双侧丘脑中央中核毁损对37例癌性顽痛患者进行止痛治疗。结果CT定位能精确的对阴性靶点进行定位。37例患者术后立即获得有效止痛,术后有10例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复发。结论CT定位立体定向中央中核毁损治疗癌症顽痛,手术方法简单、创伤小,且疗效可靠、并发症少,是治疗癌性顽痛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用立体定向埋藏慢性电极技术,分次毁损丘脑中央中核-束旁核复合体(简称CM-pf)治疗16例顽痛病人,结果术后除1例灼性神经痛外,所有病人顽痛均满意解除,该手术对全身各部位顽痛均有效;双侧CM-pf毁损术较一侧毁损术止痛效果持久,5例出现暂时性副反应,未见永久性功能障碍、感染及死亡。认为1次埋藏双侧电极束并分次毁损并不增加危险性,因此较分期手术简便而同时毁损毗邻核团者易至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立体定向丘脑中央中核毁损控制癌症顽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介绍立体定向毁损中央中核控制癌症顽痛的临床应用。方法 应用立体定向技术 ,选择中央中核坐标为X =± 8mm ,Y = 8mm ,Z =0mm ,行热凝射频 ,时间 60~ 90秒 ,温度 70℃~ 75℃ ,治疗癌症顽痛患者 86例 ,其中肺癌 35例 ,鼻咽癌 2 0例 ,肠癌 9例 ,胰头癌 8例 ,骨癌 8例 ,肾癌 4例 ,肝癌 2例。结果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 1 0分法评定结果。本组患者术前疼痛计分均在 7分以上 ,术后降至 0~ 3分 ,近期均可停用止痛药。终身追踪 ,有 2 4例不同程度疼痛复发 ,但计分在 5分以下。其余患者均持续止痛 ,时间超过 1年的 1 3例 ,有 3例达 2年多。结论 立体定向中央中核毁损是一种损伤轻 ,并发症少 ,疗效肯定的控制各类癌症顽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癌性顽痛病例逐年增加,而且难以处理。我科为提高癌性顽痛的止痛效果和延长止痛时限,于1982年10月~1993年11月,采用丘脑中央中核破坏术(centro-median thalamotomy)治疗35例癌性顽痛病人,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立体定向丘脑中央中核破坏术治疗癌性顽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癌性顽痛病例逐年增加,而且难以处理。我科为提高癌性顽痛的止痛效果和延长止痛时限,于1982年10月~1993年11月,采用丘脑中央中核破坏术(centro-median thalamotomy)治疗35例癌性顽痛病人,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癌性顽痛病人逐年增加,且难以处理。我们为探讨提高癌性顽痛的止痛效果和延长止痛时间,于1982年10月至1989年1月,开展以丘脑中央中核破坏术治疗30例癌性顽痛病人,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丘脑腹中间核(Vim核)毁损术与苍白球腹后内侧核(PVP)毁损术在治疗帕金森病(PD)的临床效果、术后反应及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00~2005年完成立体定向毁损术220例,行单侧Vim核毁损术125例(一组),PVP毁损术(二组)95例,对其两组临床效果、术后反应、并发症及头颅MRI扫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两组术式手术有效率:Vim核124例(99.2%),PVP93例(97.9%);术后反应:Vim核19例(15.2%),PVP7例(7.4%);手术并发症:Vim核22例(17.6%),PVP2例(2.1%)。结论 帕金森病(PD)定向毁损术应根据震颤型、僵直型和运动不能型选择丘脑或/和苍白球毁损术,苍白球毁损术术后反应及并发症较丘脑毁损术明显减少,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立体定向丘脑中央中核破坏术治疗癌性顽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报告自1982年10月到1989年1月,收治30例癌性顽痛病人,采用立体定向丘脑中央中核破坏术治疗,取得满意的止痛效果。本组所破坏目标结构点的座标取前、后连合联线中点后7~9mm,连线下1m~上2mm,中线旁7~9mm。我们认为采取以目标结构为中心,在其周边进行多点灶破坏术。可提高止痛效果及延长止痛时限,并对手术适应征选择和手术并发症的预防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CT直接定位丘脑VIM核治疗帕金森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齿状红核丘脑束在丘脑底部会聚于丘脑VIM核。通过调节CT的窗宽和窗位,寻找齿状红核丘脑束,直接定位丘脑VIM核治疗以震颤为主的帕金森病病人,方法:19例帕金森病病人进行了丘脑VIM核毁损术。选择的VIM核靶点伴于AC-PC平面,内囊内缘丘脑中部的低密度区,术中行电刺激定位,如定位不准确,再选择其后部的低密度区作为靶点。电刺激确定靶点后,行靶点持久性毁损。结果:19例病人有11(58%)例无须调整靶点,6(32%)例调整靶点一次,2(10%)例调整靶点二次,毁损后震颤均消失,肌张力下降,随访1-12月震颤无复发。结论:通过调节CT的窗宽、窗位,直接定位丘脑的VIM核,可提高手术疗效,减少复发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书写痉挛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回顾书写痉挛的立体定向丘脑腹外侧核毁损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探讨书写痉挛的发生和治疗的机理。方法:运用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技术,对8例书写痉挛患者实施了丘脑腹外侧核毁损术,进行疗效分析。结果:8例患者术后书写功能即刻恢复正常,无手术并发症,1-2年的随访疗效稳定。结论:立体定向丘脑膜外侧核毁损术是治疗书写痉挛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段,可能的治疗机制是阻断了基底节的异常爆发性电活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就近6年来开展7例次脑立体定向术,其中帕金森氏综合征5例,肝豆状核变性1例,手术靶点都是丘脑腹外侧核。肢痛症1例是以中央中核和丘脑枕为毁损区。手术采用单纯气脑造影3例,滤过空气加Conray双重造影4例。全部手术均用高频电刀加无水酒精0.1毫升来制成一毁损灶。手术均有效,无1例发生并发症。作者着重就造影方法,  相似文献   

12.
立体定向脑内核团毁损治疗癌症顽痛安全、有效,且并发症少,是目前癌痛外科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就该方法的解剖学基础、靼点定位方法、毁损要点、疗效和并发症,以及癌痛目前的治疗现状等内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病人在单侧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PVP)、丘脑腹中间核(Vim)毁损术前后的发音状况。方法12位PD病人在手术前后分别发持续元音/a:/、/i:/、/u:/,记录发音,提取发音参数基频(F_0)及第1、2、3、4共振峰(F_1、F_2、F_3、F_4)。结果男性病人行Vim毁损术后,元音/i:/的第1共振峰升高,与术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各参数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单侧PVP和Vim毁损术对PD病人近期发音无明显影响,长期影响仍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立体定向手术靶点位置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对20例PD行丘脑手术10例(其中单侧丘脑手术8例,双侧2例),苍白球手术8例(其中单侧苍白球手术5例,双侧3例),丘脑加苍白球手术2例.所有病人均行MRI(西门子1.0T)薄层扫描,影像重建后测量原手术靶点位置及大小、分析靶点与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20例病人有7例出现并发症.对侧肢体轻瘫,精神症状对侧半身疼痛和短期复发各1例,言语不清3例.毁损灶最大11×10×14mm,最小3×2×4mm.结论立体定向手术的靶点定位与治疗效果直接相关.手术成功关键在于合理靶点的选择、定位以及毁损灶大小适当.配合微电极记录技术和经验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微电极引导下双侧丘脑腹外侧核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于 1998年 3月至 2 0 0 1年 10月对 2 32例次帕金森病行双侧 (第二次 )微电极引导立体定向手术 ,其中分期双侧丘脑Vim毁损术 82例 ,苍白球腹后侧核毁损术 10 3例 ,另 4 7例为其他核团。我们对82例行双侧丘脑Vim毁损术患者的疗效、手术后并发症进行回顾分析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  82例帕金森病患者 ,男 4 5例 ,女37例。第二次丘脑腹外侧核Vim损毁手术时 ,年龄34~ 75岁 ,平均 5 8.6岁。两次手术间隔最短 6个月 ,最长 7年 ,平均 19.6个月 ,其中 1年内 7例 ,2年内 34例 ,3年内 2 5例 ,3~ 5年 9例 ,超过 5年 7例。…  相似文献   

16.
帕金森病核团毁损术疗效与并发症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进一步总结帕金森病的微电极导向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和丘脑腹中间核毁损术疗效。方法: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核团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患者300例。对近期进行的100例患者在手术靶点选择、手术方法、手术疗效和并发症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与早期进行的100例手术患者比较。结果:近期进行的100例患者手术效果较好,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根据患者症状选择合适的毁损术能提高手术疗效;对靶点采用磁共振成像(MRI)图像和座标相结合的定位方法,可减少个体差异引起的误差;适当减少微电极记录针道数,降低毁损温度,能减轻电极与脑组织粘连,减少脑出血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丘脑Vim核毁损术中的微电极定位技术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丘脑Vim核毁损术中的微电极定位方法,实施靶点调查。方法 术中采用微电极技术,确定Vim的位置后,进行毁损治疗,术后进行靶点调查。结果 全部患者震颤完全消除,无一例永久并发症发生,靶点调查显示一定的分布规律。结论 精确的微电极引导丘脑Vim核毁损术可以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南京麦迪柯科技公司MD-2000型脑立体定向仪及计划系统,CT导向靶点直观定位,对65例帕金森病患者进行丘脑腹中间核团(Vim)毁损治疗。方法局麻下安装框架,行颅脑CT2n3rn层厚扫描,将丘脑层面扫描数据输入计划系统,选取腹侧层面,行丘脑边界勾画Vim直观定位,制造直径约6毫米的毁损灶。结果临床效果显著,随访3个月~2年,总有效率98.5%o,复发率6.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4%,其中呃逆2例,嗜睡3例,颅内少量出血3例,对侧肢体肌力下降2例,死亡率0。结论CT扫描靶点直观定位法,精确度高,手术效果显著,并发症少,优于以AC—PC线为参照定位法。手术计划系统坐标计算快捷、准确,可模拟毁损,便于校正。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介绍微电极引导立体定向手术治疗老龄帕金森病的方法和结果。方法:采用CT/MRI双重影像学定位,术中行微电极记录技术靶点监测,对28例70岁以上老龄帕金森病患者行丘脑腹外侧核、苍白球腹后内侧部射频毁损,其中1例行单侧丘脑腹外侧核毁损术,1例行双侧丘脑腹外侧核毁损术;26例行苍白球腹后内侧部毁损术,其中1例行同期单侧苍白球腹后内侧部及丘脑腹外侧核毁损术,术前及术后12月应用motorUPDRS量表进行评价。结果:2例丘脑腹外侧核毁损术后12月,肢体静止性震颤完全或基本消除,其中1例下颌静止性震颤有明显缓解;26例行苍白球腹后内侧部毁损术,术后静止性震颤、僵直、运动迟缓均有较大改善。结论:微电极引导立体定向手术是治疗老龄帕金森病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仍有可能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脑深部电刺激对帕金森病二次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毁损术后再行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brainstimulation,DBS)的可行性、靶点选择、术中电生理学特点和治疗结果。方法应用MRI和微电极记录技术进行靶点定位,对13例毁损术后的PD患者行DBS手术,其中7例曾行单侧苍白球毁损术(posteroventralpallidotomy,PVP),5例曾行单侧丘脑毁损术,1例曾行双侧丘脑及左侧苍白球毁损术。DBS的靶点包括单侧丘脑底核(subthalamicnucleus,STN)6例,单侧丘脑腹中间核(ventralintermediatnucleus,Vim)1例,双侧STN4例,一侧STN及对侧苍白球(globuspallidusinternus,Gpi)2例。结果DBS对毁损术后的PD患者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单侧毁损术后行双侧DBS效果最明显。术后3个月的UPDRS运动及ADL评分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或0.01),美多巴的用量明显减少(P<0.05),无新的手术合并症。结论曾行毁损术的PD患者如面临二次手术,可以选择DBS手术,以双侧STN的DBS效果最好,并可减少药物用量,不加重原有的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