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质量管理指标体系的研究,为建立持续改进的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质量体系提供有益参考。方法:通过文献调研、专家咨询等方法,总结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在质量管理、临床试验数据和临床试验研究人才队伍建设等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风险,对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临床试验质量管理指标体系,以及相应质量改进的措施。结果:建立一个适宜的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质量评价管理工具,用以开展质量风险监测和管理,支持和帮助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结论:对临床试验各个环节进行风险识别,初步建立评估指标体系,为临床试验质量管理的效果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近年来我国医疗器械行业高速发展,医疗器械新产品不断涌现,高质量的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是保证获得可靠临床试验证据,从而使产品获得药监部门批准、进入临床使用的必要条件。2014年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新发布的《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认定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将会驱动更多的医院在原有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的基础上,专门建立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本文从试验审批、试验风险、试验周期、试验器械、研究参加人员和研究报告评审等方面,整理和归纳了医疗器械临床试验与药物临床试验的实施差异,并提出了相应质控对策,希望能为计划建立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的医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胡薏慧  元唯安 《中国药事》2018,32(12):1616-1619
目的:通过解读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现场核查要点,以规范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过程。方法:从临床试验条件与合规性、临床试验部分、临床试验数据管理、受试产品的管理4个方面,分析现场检查的注意事项。结果:目前,我国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质量距离"核查要点"还有一定的差距,申办者、合同研究组织、研究者、临床试验机构都应该进一步学习相关法规,提高临床试验质量,确保上市后的产品安全。结论:以《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现场检查要点》为标准,是保证试验数据真实、完整、规范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李天任  邵安良  魏利娜  陈亮  徐丽明 《中国药事》2019,33(10):1121-1128
目的:医疗器械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中动物试验是重要手段之一,医疗器械临床前动物试验研究是许多Ⅲ类医疗器械,特别是创新型医疗器械进行临床试验研究之前需要开展的重要项目。本综述为规范开展医疗器械临床前动物试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本文在归纳国内外医疗器械临床前动物试验研究领域的法规、标准的基础上,参考了《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的框架对医疗器械临床前动物试验研究的考虑要点进行了归纳整理。结果:本文从人员、设施、仪器设备和实验材料、试验系统、标准操作规程、研究工作的实施、总结报告以及质量保证和资料档案等几个方面,归纳总结了医疗器械临床前动物试验研究的考虑要点。结论:本文为医疗器械临床前动物试验研究提供更全面的理解,为开展动物试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注册分类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研究中伦理初始审查意见,为今后医疗器械临床试验伦理审查材料准备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伦理委员会2018年至2023年1月医疗器械临床试验伦理初始审查意见,并对问题进行分类,比较不同类型问题在不同注册分类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研究中及新版《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颁布实施前后的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合计收集50份伦理初始审查意见,主要集中于与志愿者知情同意及安全和获益相关的问题。两类问题的发生率分别为80.00%和66.00%。同时,两类问题的发生率均在新版《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实施后呈现明显下降趋势。结论:提示相关从业人员在临床试验伦理材料准备的时候一定要把志愿者的权益和保障放在首位,并且不断更新对法律法规的认识,以规范项目的伦理申报。  相似文献   

6.
非诊断类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方案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医疗器械临床试验项目日趋增多,相关行政部门对其监管也越来越严格。本文就非诊断类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方案设计的问题与体会归纳总结如下。1开展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的背景临床试验是医疗器械产品设计确认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刘珊珊  张云娟  王健  董丹丹 《中国药事》2022,36(9):1018-1025
掌握目前山东省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提升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质量的策略。方法:通过查询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结合对临床试验机构开展问卷调研和现场调研,对山东省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及相关专业备案情况、承接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项目情况、临床试验团队构成、人员培训、临床试验管理等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各方面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目前山东省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还存在着临床试验团队专职人员配备不到位、临床试验团队人员培训不足、临床试验质量管理制度不完善、研究者临床试验水平有待提高、相关监管法规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建议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制定科学完善的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管理制度和标准操作规程,配备临床试验团队专职人员,加强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完善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法规体系建设,探索创新监管模式,不断提升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质量,促进体外诊断试剂行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王健  冯巧巧  刘珊珊 《中国药事》2024,38(3):292-297
目的:提高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各参与方的风险意识,提升质量管理水平,为构建医疗器械科学监管提供保障和技术支撑。方法:结合多年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监管经验和检查资料,分析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各个环节的风险因素,提出纠正预防措施。结果与结论: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各产品之间风险差异大,良好的方案设计较困难,对主要研究者的依赖性强,目前的监管模式单一。加强全方位的风险管理,将有效提升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质量管理水平,促进整个医疗器械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载药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是该类器械上市前最重要的考核指标之一,作为药物和器械的组合产品,要求研究者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较普通医疗器械更高,试验质量直接关系到产品上市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通过分析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和载药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的质控要点,总结经验,提出针对医疗器械临床试验领域的相关建议。目前载药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在法规、人才培养、机构监管等层面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改进,以提升临床试验质量。  相似文献   

10.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的实施,完善了我国医疗器械的监管体系,结束了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多年来无法可依的局面.然而<规定>实施的四年来.实施者感到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有法难依,管理者对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的监管存在一些问题. 笔者认为.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规定>实施中缺乏技术支持与相应保障.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方案是<规定>的技术核心,是实施临床试验和评定受试产品安全性有效性的依据,因此应在"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方案"中寻找技术支持与保障.  相似文献   

11.
临床试验的伦理审查:招募受试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招募合格的受试者在临床试验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而且可能是最困难、最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受试者招募的伦理审查主要包括招募的方式,受试人群的选择与激励补偿措施。招募方式必须考虑尊重隐私与自愿参加的原则,避免强迫和不正当影响。受试人群的选择必须考虑受益和负担公平分担和试验人群的代表性问题。对受试者参加试验的激励补偿必须考虑合理补偿与避免过度劝诱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Shah RC 《Drugs & aging》2011,28(6):421-428
Alzheimer's disease (AD) is a neurodegenerative condition associated with cognitive loss, behavioural changes, functional ability decline and caregiver burden. Given the worldwide public health impact of AD, novel interventions to reduce suffering experienced by AD patients need to be developed. Foods may offer a mechanism for intervention complementary to drugs, devices, biologicals and vaccines. Apart from foods with health claims (including dietary supplements), medical foods are also being explored as an intervention option.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describe how medical foods may complement other interventions for AD patients by: (i) defining what a medical food is; (ii) discussing whether AD is a condition amenable to medical food intervention; (iii) reviewing current clinical trial data on medical foods used in participants with AD; and (iv) highlighting steps needed to establish a more comprehensive framework for developing medical foods for AD. While medical foods may be defined differently in other countries, the US Orphan Drug Act of 1998 defined a medical food as a food formulated for enteral intake, taken under physician supervision, and intended to meet the distinctive nutritional requirements identified for a disease or condition. For AD to be amenable to medical food intervention, it must: (i) result in limited or impaired capacity to ingest, digest, absorb or metabolize ordinary foodstuff or certain nutrients; or (ii) have unique, medically determined nutrient requirements; and (iii) require dietary management that cannot be achieved by modification of the normal diet alone. While these criteria are most likely met in advanced AD, identifying unique nutritional requirements in early AD that cannot be met by normal diet modification requires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AD pathophysiology. A PubMed search using the terms 'medical food' and 'Alzheimer', limited to clinical trials published in English with human participants with AD aged >65 years and supplemented by other articles known to meet the inclusion criteria, revealed that only two medical foods, AC-1202 and Souvenaid? with Fortasyn Connect?, have clinical trial results available for discussion. As medical food development for AD is a relatively new endeavour, a window of opportunity exists for all stakeholders to develop a comprehensive framework for assuring that medical food interventions for AD achieve the highest possible scientific and ethical standards to warrant commercialization.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临床试验期间国内外临床试验方案、研究者手册、知情同意书这三个关键要素中关于药物警戒监管的差异,为我国科学监管提出建议,从而加强新药临床试验期间安全性风险控制及受试者保护。方法:通过文献和法规研究,对比临床试验期间国内外临床试验方案、研究者手册、知情同意书这三个关键要素中关于药物警戒监管的差异,就如何更好应用临床试验方案、研究者手册、知情同意书保护受试者展开讨论。结果与结论:临床试验方案、研究者手册、知情同意书是临床研究中关于风险控制和受试者保护的关键安全性管理要素。我国临床试验期间上述三项管理要求的指导原则尚待完善,目前规定大多仅基于ICH的普遍要求,缺少基于国内行业现状的监管及指导。  相似文献   

14.
摘 要伦理委员会在药物临床试验受试者权益保护中扮演的角色至关重要。儿童药物临床试验是当前药物临床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其中残疾儿童作为受试者的临床试验更是存在较大的特殊性,其伦理审查也面临一定的挑战和个性化问题。我国对于残疾儿童药物临床试验的伦理审查相关的指导原则和法制存在较大盲区,因此亟需借鉴国际上针对该领域研究的相关成果进一步完善我国药物临床试验的伦理审查体系。本文从国际上残疾儿童临床试验伦理研究概况、残疾儿童生物伦理学研究关注要点等方面综述了残疾儿童药物临床中特殊的伦理问题。同时本文还引用两个国外临床试验案例来进一步阐明涉及残疾儿童的药物研究的伦理审查过程中需要思考和关注的问题,以期为我国残疾儿童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审查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通过查阅英国药物临床试验法律法规、指南、相关文献,并对历年绩效数据进行统计后发现,英国药物临床试验审评时限比较注重科学性和灵活性,对技术审评与伦理审查程序采取并行的安排,并建立了上市后临床研究和研究者发起的科研性临床研究的审查机制等内容值得我国借鉴。我国现行药物临床试验管理制度,较好地保证了受试者的安全,但仍要把握对临床试验制度要素的控制,不仅在程序上要层层把关,还要尽可能提高审查的效率,使新的疗效好的药物尽快在我国上市,以满足我国人民的用药需求。  相似文献   

16.
Ⅰ期临床试验必须遵循《赫尔辛基宣言》和《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试验前充分评估受试者(预期和非预期的)风险,试验中严格遵守试验方案和标准操作规程(SOP),保障受试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