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肉萸散外敷涌泉穴治疗顽固性口疮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温经通阳药物外用结合中医经络理论治疗顽固性口疮的疗效;方法:采用自拟肉萸散(吴茱萸、肉桂、葱白)外敷涌泉穴,治疗顽固性口疮30例,总有效率100%(其中治愈93%,好转7%);提示:肉萸散外敷涌泉穴治疗本病治愈率高,方法简单,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2.
临床资料 本组 30例中 ,男 18例 ,女 12例 ,年龄最大 2岁 ,最小 8个月 ,病程 10 d~ 2个月。治疗方法 吴茱萸 6 g,胡黄连 6 g,共为细末 ,加适量醋、面粉共调 ,敷足心 ,一夜取下 ,次夜再行。治疗结果  30例患儿全部有效 ,治愈 2 4例 (口角流涎及伴随症状全部消失 ) ,有效 6例 (口角有少量流涎 ,伴随症状基本消失 ) ,平均用药 4d。体会 小儿口角流涎多由于营养过丰 ,饮食不节 ,致使脾胃受损 ,热蕴心脾 ,或孕妇过食辛辣炙 ,胎热内盛 ,蕴积心脾所致。脾开窍于口 ,在液为涎 ,脾脏积热循经上蒸 ,廉泉不能制约 ,故见口涎不断 ,质黏 ,口臭。心…  相似文献   

3.
湿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损害之一 ,笔者近 3年来用参萸硫磺散外敷治疗湿疮 38例 ,效果满意 ,现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38例中 ,均为门诊病人 ,其中病程最短者 10d ,最长者 2浕 ;男 2 3例 ,女 15例 ;年龄最小者 8岁 ,最大者 6 2岁。2 治疗方法用吴茱萸 30g ,苦参 18g ,乌贼骨 2 1g ,硫磺 6g。共研细末 ,拌匀备用。敷药前先清洗患部 ,然后用香油将上述药物调成稀膏 ,均匀敷于患处 ,一般敷药面积超过患部周围 1cm~ 2cm ,包扎固定 ,隔日换药 1次 ,3次为 1疗程。3 疗效分析3 1 疗效标准 治愈 :皮损及瘙痒感消失 ,随访 1浕未复发 ;有效…  相似文献   

4.
笔者采用现代生物膜促渗技术 ,于天津南开大学生物系细胞研究所协助研制的中药薄荷、冰片配制而成小儿退热贴剂 ,于 1997- 12~ 1999- 0 5 ,采用该药穴位外敷法对 6 1例中医辨证为风热外感之发烧患儿进行了临床观察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选择门诊患儿共 96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 (退热贴 ) 6 1例 ,对照组 (小儿解热丸 ) 35例。中医辨证为风热外感证。证见发热 ,无汗或有汗 ,咽痛 ,咳嗽 ,舌质红 ,苔薄白 ,脉滑数。发病 2d以内者。治疗组男 34例 ,女 2 7例 ;年龄 :3岁以内 36例 ,3~ 6岁 14例 ,7~ 9岁 6例 ,10~ 14岁 5例。病种分布 :治疗组…  相似文献   

5.
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期间,笔者采用青霉素静滴结合头针治疗外感风热型咳嗽22例,并设青霉素静滴组21例作对照,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南京市中医院急诊科门诊及住院的外感风热型咳嗽患者43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2例:男性13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43±5.76)岁。对照组21例:男性11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42±4.83)岁。1.2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1)咳嗽为主要症状,可为干咳,或者咳嗽有少量痰液,伴或不伴发热;(2)肺部听诊呼  相似文献   

6.
吴萸外用治疗儿科疾病举隅江苏省镇江市第三人民医院(212003)顾解民吴萸“利五脏,去痰冷逆气”(名医别录),为厥阴肝经主药。其性辛热,具有温中散寒、开郁化滞、疏肝暖脾、助阳益肾、逐痰降逆诸多功效。吴萸粉敷有关穴位,外用治疗小儿因寒、湿、痰、食等所致...  相似文献   

7.
涌泉穴外治在儿科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涌泉穴为足少阴肾经之井穴,居要冲之地.位于足掌心前1/3与2/3交界处。临床常用针刺涌泉穴配合人中等穴抢救治疗高热惊厥,近来有作者运用药物敷贴涌泉穴治疗儿科疾病取得了显著疗效.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以自拟止咳方加减治疗外感风热咳嗽108例,结果治愈102例,好转2例,无效4例,认为风热犯肺和燥邪伤肺是本病的基本病机.止咳方“疏风清热,润肺止咳”,取得了治愈率94.4%、总有效率96.3%的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9.
喉痹是五官科常见病之一 ,主要有风热喉痹与虚火喉痹两型 ,其中由风热邪毒侵袭所致者称风热喉痹。自 1 995年以来 ,我们采用自拟的喉痹散外治本病 5 4例 ,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5 4例中男性 36例 ,女性 1 8例 ;年龄 1 0~ 75岁 ,平均 38岁 ;病程 1~ 2 5天  相似文献   

10.
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对小儿风热夹滞型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9年2月收治的68例小儿风热夹滞型外感发热患儿,随机分为2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利巴韦林颗粒治疗,观察组采取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比较2组疗效及主次症状积分及临床症状消退时间。结果观察组脘腹胀痛、发热、恶风寒、面色潮红、咳嗽、出汗及咽部红肿症状积分较对照组低,且疗效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咳嗽、发热、咽痛、鼻塞消退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小儿风热夹滞型外感发热给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疗效显著,有效降低各症状积分,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银翘石斛散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银翘石斛散,是在古方银翘散的基础上加减而成。方法:50例因外感发热的患儿均采用中医辛凉解表,清热解毒方药治疗。方剂由银花、连翘、野菊花、牛蒡子、蒲公英、大青叶、淡竹叶、白茅根、桔梗、枇杷叶、石斛、赤芍、薏苡仁等药物组成。治疗结果:显效39例、有效7例、无效4例。结论:银翘石斛散具有良好的退热效果,能明显减轻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2.
外感风热型耳聋是一种温病初起缓慢发生的感音性耳聋,其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内耳血供障碍、病毒感染有关。患者多能听到较大声响,但不能辨清语音,听力时好时坏,并伴有高音性耳鸣,属耳鼻喉科中常见难症之一。临床若单纯西医治疗,效果欠佳。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外感风热型耳聋40例,取得满意疗效,并与单纯西医治疗30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14.
15.
何平  唐彦  程毅  王艳芬  苏艳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9):1153-1154
目的:观察栀黄退热散外敷不同穴位配合泰诺林口服对小儿外感发热的退热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临床试验,纳入外感发热患儿180例,随机分为泰诺林对照组,外敷神阙+泰诺林组,外敷涌泉+泰诺林组,在泰诺林口服基础上,两个治疗组分别予栀黄退热散外敷神阙和涌泉,观察用药前、用药后1/2h、1h、2h、4h、6h、8h体温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栀黄退热散外敷特定穴位配合泰诺林口服,在退热幅度和退热持续时间上均优于单用泰诺林(P<0.05);两个治疗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中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栀黄退热散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有效、安全、方便,其配合西药退热剂使用具协同效应,外敷神阙和涌泉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穴位刺血治疗风热型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诊断标准90例患儿,选取少商、商阳、关冲、大椎及双侧耳尖穴进行刺血治疗,每隔12 h治疗1次,4次为一疗程。结果:90例中痊愈65例,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4.44%。结论:穴位刺血是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非常有效的中医外治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正>温阳派,又称"火神派"或"扶阳派",诞生于清末同治、光绪年间,以郑钦安为代表,理论上推崇阳气,临床上强调温扶阳气,认为"万病皆损于阳气","阳气无伤,百病自然不作。有阳则生,无阳则死"。以擅用附、姜、桂等辛热药物著称的一个医学流派。  相似文献   

18.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60例均为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及荆门市石化医院的门诊患儿。 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3~7岁者16例,8~14岁者14例;辨证属风热型者24例,外寒里热型者6例;兼证挟痰者11例,挟滞者12例,挟惊者6例;病情轻度者4例,中度者18例,重度者8例;病程<1  相似文献   

19.
中药外用治疗小儿外感发热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小儿外感发热是小儿时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尤以婴幼儿期最为多见,在儿科急性感染性疾病中占首位.主要的病原体是某些病毒和细菌.本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病,大多为散发性,偶尔亦见流行.婴幼儿患本病时症状大多较重,而年长儿则多较轻,以发热恶寒、咳嗽、流涕为主要临床表现.单从临床表现很难分清是病毒还是细菌感染,加之病原诊断学尚未普及,本病西医以休息、多喝水及对症治疗为主,同时加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甚理想,滥用抗生素现象日趋严重,由此产生诸多毒副作用.为探讨一安全、有效、方便的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方法,自拟方剂小儿退热散敷神阙穴,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杜康 《辽宁中医杂志》2011,(7):1405-1406
目的:观察桑杏前桔汤对外感风热咳嗽的疗效。方法:将160例外感风热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用桑杏前桔汤随症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两组咳嗽症状改善及整体疗效情况并做比较。结果:治疗组咳嗽症状改善及整体疗效情况都明显优级于对照组。结论:桑杏前桔汤对外感风热咳嗽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