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1 毫秒
1.
目的:观察哌替啶配伍异丙嗪在鼻窦内窥镜手术中的作用。方法:选择须行鼻内镜鼻窦手术的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对照组32例。观察组在局部麻醉完成后手术开始时肌注哌替啶100mg 异丙嗪50mg;对照组不用哌替啶 异丙嗪,病变严重程度及手术范围两组相同。结果:术中镇痛、镇静观察组效果较好,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P<0.05),术中、术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有差异(P<0.05)。结论:哌替啶配伍异丙嗪在鼻内窥镜手术中有良好效果,能显著改善患者的手术耐受性。  相似文献   

2.
局麻和全麻下施行鼻内窥镜手术的临床效果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比观察在局麻和全麻下进行鼻内窥镜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8年10月至2009年6月收治入院的134例慢性鼻窦炎患者,按随机数表分为全麻组和局麻组,在全麻或局部麻醉下进行鼻内窥镜手术.比较两种麻醉下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术后1个月和6个月慢性鼻窦炎手术治疗效果.两组的术后镇痛效果采用长海痛尺进行评分.结果 局麻下术中出血量较全麻明显减少(P<0.05);两组的术后镇痛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鼻窦炎患者采用局部麻醉方式下进行鼻内窥镜手术较全身麻醉患者出血量少,术后镇痛无明显差别,在术后1~6个月治疗效果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故可认为局部麻醉下进行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更为安全、方便、经济.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与舒芬太尼镇静麻醉在鼻内窥镜手术中应用效果。方法:80例接受鼻内窥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联合镇静组与对照组,联合镇静组使用氟比洛芬酯加局麻加静脉注射咪唑安定和舒芬太尼,对照组仅用局麻。比较两组患者术前5min(T1),手术开始后5min(T2),15min(T3),30min(T4)及术后10min(T5)的血压(BP)、心率(HR)、呼吸(RR)、血氧饱和度(SpO2),术中出血量,恶心、咽部不适发生率及术后的满意率。结果:联合镇静组在血流动力学的稳定、舒适性方面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无一例恶心。术中联合镇静组呼吸频率慢、血氧饱和度低,但叫醒后可维持在90%以上。结论:氟比洛芬酯加咪唑安定、舒芬太尼联合在鼻内镜手术中的应用安全可靠,患者舒适,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咪唑安定联合地佐辛在腹部手术硬膜外麻醉中的镇静、镇痛及预防术中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 将腹部手术行硬膜外麻醉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I,Ⅱ组),各30例,Ⅰ组静脉滴注咪唑安定后静脉滴注地佐辛;Ⅱ组静脉滴注咪唑安定后静脉滴注芬太尼.注药后不同时段观察两组患者生命体征的改变、术中镇静程度、术中内脏牵拉反应等.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和平均动脉压同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药后5、15、30、60 min的OAA/S评分Ⅱ组高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Ⅰ组遗忘程度优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咪唑安定联合小剂量地佐辛用于硬膜外麻醉镇静、镇痛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高频喷射通气在深度镇静麻醉下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8月择期行ERCP手术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频喷射通气组(H组)和普通鼻导管吸氧组(C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静注芬太尼1μg/kg,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H组使用高频喷射呼吸机行高频通气辅助呼吸,C组单纯使用鼻导管吸氧。指标观察的时间点分为入室后(T0)、诱导后(T1)、十二指肠镜过食道时(T2)、Oddi括约肌切开时(T3)、手术结束时(T4)和苏醒时(T5),记录各时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_2)和呼吸末二氧化碳浓度(ETCO_2);记录术中并发症及苏醒情况。结果 与C组T1、T2、T3、T4时血氧饱和度(SpO_2)相比,H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组患者术中体动和低氧血症发生率均较C组少,苏醒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内镜操作医生满意度比较,H组满意度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频喷射通气在深镇静麻醉下ERCP术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2):96-99
目的对比分析咪唑安定复合芬太尼与罗哌卡因行产科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产科择期手术患者172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所收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咪唑安定复合芬太尼进行麻醉,观察组患者给予罗哌卡因进行麻醉。对比两组患者术中不同时段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血氧饱和度(saturation of oxygen,Sa O2)、OAA/S的评估分数和术后不同时段的镇痛评分(VAS)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20 min、40 min、60 min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OAA/S评分、术后各时段的V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在产科手术麻醉中安全性更高,镇痛、镇静效果更好,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更少,相比咪唑安定复合芬太尼更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硫酸镁在鼻内窥镜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拟行鼻内窥镜下鼻息肉摘除、鼻窦开放术60例患者随机分为硫酸镁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各30例。观察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芬太尼、丙泊酚、维库溴铵的用量和术中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变化。结果 A组和B组相比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芬太尼、丙泊酚、维库溴铵和术中MAP、HR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硫酸镁在鼻内窥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可以降低血压、减慢心率、减少麻醉药和肌松药的消耗。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高浓度/低容量与低浓度/高容量左旋布比卡因镇痛液在胸科术后硬膜外镇痛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开胸手术肺癌患者5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浓度/低容量组(A组)与低浓度/高容量组(B 组),每组29例,两组术前、术中措施、麻醉及术式均相同,于手术结束前15 min,A组用0.25%左旋布比卡因100 ml,B组用0.125%左旋布比卡因200 ml硬膜外镇痛,两组镇痛时间均为48 h。观察两组术后4 h、8 h、12 h、24 h及48 h视觉模拟镇痛评分( VAS)、Ramsay镇静评分、Bromage运动神经阻滞评分、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和不良反应。结果 B组各时点VAS、Bromage运动神经阻滞评分,平均动脉压均低于A组(P均<0.05),但B组各时点的Ramsay镇静评分高于A组(P均<0.05),两组心率、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高浓度/低容量相比,低浓度/高容量左旋布比卡因镇痛液用于胸科术后硬膜外镇痛,具有镇痛、镇静效果好、运动神经阻滞效应轻、平均动脉压波动大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深度镇静止痛在经内镜逆行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临床效果。方法 214例ERCP患者通过2种不同镇静止痛法,甲组采用芬太尼与丙泊酚静脉缓推镇静止痛,乙组采用安定与杜冷丁镇静止痛,比较两组止痛镇痛效果和生命体征变化(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及手术时间和术后不适。结果 2组生命体征均有不同变化,甲组平均动脉压及血氧饱和度下降明显,乙组心率增快明显,但都在正常范围(P>0.05),甲组镇痛效果优于乙组(P<0.01),诱导时间、清醒时间快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深度镇静在治疗性ERCP中镇痛效果好,可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乳腺疾病患者的硬膜外麻醉期间的管理方法.方法:选择ASA在II~III级的年龄超过60岁的老年女性乳腺疾病患者,进行硬膜外麻醉操作,术中监测记录心电图(ECG),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等指标的变化,记录试验剂量、麻醉平面的变化.结果:麻醉后15min、45min患者的MAP、RR、HR分别与基础值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选择合适的局麻药浓度、容量,加强监测,合理应用辅助镇痛镇静药物,针对老年女性患者乳腺手术采取硬膜外麻醉能够取得安全、满意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盐酸羟考酮注射液用于取环手术的止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将2015年7月到10月进行取环手术的患者,根据是否应用盐酸羟考酮注射液镇痛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37例,实验组术前5min静脉注射盐酸羟考酮注射液,对照组术前5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术前、术中及术后5min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术中出血、手术时间及不良反应等。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观察术中盐酸羟考酮注射液的镇痛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术中疼痛程度明显减轻(P<0.05),手术并发症明显减少(P<0.05),术中及术后血氧饱和度降低(P<0.05),术前、术中、术后平均动脉压,术前、术中、术后心率,术前血氧饱和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羟考酮注射液用于取环手术镇痛效果确切,且能够减少手术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取环手术镇痛药物。  相似文献   

12.
张梅英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5):1824-1825
目的:观察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复合麻醉用于无痛人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88例自愿人工流产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仅单纯给药丙泊酚,实验组先静脉给药芬太尼,再静脉注入丙泊酚。记录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心率、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和平均动脉压,并比较两组的镇痛效果。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心率、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均比较稳定,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复合麻醉,用于无痛人流临床效果显著,麻醉效果好于单独使用丙泊酚麻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监护麻醉在鼻内窥镜鼻窦手术(FESS)中的应用。方法以芬太尼和咪达唑仑诱导,静脉泵注异丙酚维持。监测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血压与脑电双频谱指数。结果手术出血量20~200ml,Ramsay镇静评分4~6级,术后清醒时间2~8分钟,术中BIS值60~80,有2例术中改全麻,术中术野清晰,可唤醒,术后恢复良好,全部患者无麻醉死亡。结论监护麻醉可满足FESS的麻醉要求,具有安全、苏醒迅速、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瑞马唑仑复合阿芬太尼在日间手术麻醉中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秦皇岛军工医院行日间手术麻醉的100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联合丙泊酚复合阿芬太尼麻醉,研究组联合瑞马唑仑复合阿芬太尼麻醉,术中发生体动时分别加注丙泊酚或瑞马唑仑,直至体动消失。记录两组患者进入手术室至出手术室时心率(heart rate, HR)、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 SpO2)、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BP)。采用警觉/镇静评分(alertness/sedation score, OAA/S)评估两组患者镇静状态。记录两组患者术中体动比例、苏醒时间、恢复室停留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手术开始时(T1)至手术结束时(T3)时HR、MAP、SpO2及OAA/S评分与术前(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3时对照组HR、MAP、SpO2及OAA/S评分较T0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患者T1、术中(T2)、...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辅助连续硬膜外麻醉在腹部手术中的疗效观察。方法择期行阑尾切除术的患者60例,连续硬膜外麻醉后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A组静脉给予右美托咪啶镇静,B组静脉给予等容量0.9%氯化钠注射液。记录两组患者麻醉期间内脏牵拉反应、寒颤反应、不同时间段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及警觉/镇静评分(OAA/S)评分。结果与B组比较,A组术中牵拉痛发生率、寒颤发生率明显减少(<0.05);A组患者HR在使用右美托咪啶15min后有一定程度的下降(<0.05)。A组OAA/S评分在用药15min后与术前及同一时间点B组相比均有下降(<0.05)。结论手术开始前经静脉给予一定剂量的右美托咪啶辅助硬膜外麻醉可提供良好的镇静、镇痛效果,减轻硬膜外麻醉下阑尾切除时的牵拉反应和寒颤反应,呼吸抑制轻微,但应加强血流动力学监护。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与普通结肠镜检查相比,研究老年患者中一氧化二氮联合咪达唑仑镇痛镇静方法的可行性。方法将2014年1月~2014年12月在笔者医院自愿行一氧化二氮联合咪达唑仑镇静镇痛结肠镜检查的388例60岁及以上的老年患者作为无痛肠镜组,同期行普通肠镜检查的174例老年患者作为普通肠镜组,对其镇静程度、检查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不良反应、医患满意度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无痛肠镜组患者以轻中度镇静为主,肠镜进镜检查时间为6.6±2.7min,明显短于普通肠镜组(7.6±3.9min,P<0.05),恢复时间为50.0±14.5s,术中心率和平均动脉压较术前降低,但在安全范围内,血氧饱和度无明显改变。无痛肠镜组医患满意度及不适反应均显著优于普通肠镜组(P<0.05)。结论一氧化二氮联合咪达唑仑镇痛镇静在老年患者结肠镜检查操作中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江岸柳 《吉林医学》2012,33(29):6311-6312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控制性降压用于鼻内窥镜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鼻内窥镜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两组。Ⅰ组(20例)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醚控制性降压,Ⅱ组(20例)采用七氟醚麻醉。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均采用咪达唑仑、芬太尼、丙泊酚和罗库溴铵。观察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麻醉前(T1)、手术开始后10 min(T2)、手术开始后60 min(T3)、手术结束拔管后即刻(T4)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变化。结果:Ⅰ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较Ⅱ组显著减少(P<0.05);Ⅰ组患者术中MAP、HR明显低于术前(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控制性降压用于鼻内窥镜手术能有效减少出血量,改善手术野,缩短手术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不同浓度舒芬太尼用于下肢骨折手术后患者自控皮下镇痛(PCS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9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I-Ⅱ级骨科下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S1组(舒芬太尼2.5μg/kg)、S2组(舒芬太尼3.0μg/kg)和S3组(舒芬太尼3.5μg/kg),每组30例。舒芬太尼背景剂量为1.5ml/h,自控镇痛(PCA)1.5ml/次,锁定时间为5min。记录3组术后2、4、6、8、12、24、48h镇痛评分和镇静评分;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及不良反应情况;记录患者48h后对术后镇痛的总体满意度。结果:S2、S3组患者镇痛评分明显低于S1组(P0.05),S1组镇痛效果不理想;3组患者术后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MAP、HR、R、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3组恶心/呕吐的发生例数明显多于S1、S2组(P0.05);3组中,S2组的总体满意度最高(P0.05)。结论:3.0μg/kg舒芬太尼用于骨科下肢骨折手术后PCSA镇痛效果完善,有良好的镇静作用且不良反应少,总体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在假体隆乳手术中应用芬太尼联合异丙酚行静脉麻醉,观察其镇痛镇静效果。方法:随机抽取80例患者,分成局部麻醉组和复合麻醉组,观察镇痛镇静效果及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的变化。结果:复合组麻醉组在美容整形手术中镇痛镇静效果确切,其血压、心率较局部麻醉组心率、血压平稳。结论:芬太尼异丙酚静脉麻醉复合肿胀技术用于隆乳手术的麻醉镇静、镇痛效果好,消除了单一局部麻醉的缺点,过程平稳,对呼吸、循环功能干扰小,不良反应少,是一种理想的麻醉方法,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用于无痛人流中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用于无痛人流中的效果观察.方法 选择无痛人流的健康早孕妇女110例分为瑞芬太尼、丙泊酚治疗组丙泊酚观察组以微量泵静脉泵给药.结果 治疗组麻醉前后心率、平均动脉压均无明显改变,观察组在麻醉后血氧饱和度有所下降,平均动脉压与麻醉前相比下降亦明显.结论 瑞芬太尼、丙泊酚联合用药,用药简单,相互配伍,镇静镇痛作用增强,镇静镇痛完全,能充分体现两者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