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了解我国医院医务社会工作的开展情况,为推进医务社会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向全国二级以上医院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医务社会工作在全国各个地区均有开展,成立专门机构的约占调查总数的7.9%,仅有17.5%的医院将医务社会工作作为常规工作开展,医务社会工作服务内容主要包括志愿者运营管理、患者心理疏导等。结论:我国医院医务社会工作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地区发展不均衡,专业人才缺乏、岗位职责不明及社会认同度低是制约医务社会工作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医务社会工作由于有关部门和机构对其价值缺少认同基础,缺乏刚性政策、社会福利政策对其工作的支持,导致医务社会工作发展较为艰难。为此,相关部门和机构应当立足于社会工作价值目标的实现,将社会工作纳入现有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构起医务社会工作者的岗位管理制度、以医疗救助体系为核心的社会支持制度和政府对于医务社会工作的激励制度,以此推进医务社会工作的平稳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日本医务社会工作的特征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社会对医疗服务需求的扩大使我国发展医务社会工作成为必然。日本医疗机构的医务社会工作从社会福利的角度,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就医和社会生活方面的援助工作。其相关政策对医务社会工作的资格和工作内容均有明确规定,从而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科学的专业性援助。因此,了解日本医疗保健机构中的医务社会工作,对我国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有一定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描述了临终关怀与医务社会工作在实务运用及价值体现方面的紧密联系,介绍运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医务社会工作方法介入临终关怀,针对临终患者、家属、不同群体等方面开展专业服务,分析目前我国医务社会工作在临终关怀服务中发挥实际作用局限的现状以及面临伦理、观念、技能等方面的困境,就临终关怀理念、团队建设等问题提出了社会工作推动临终关怀服务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医务社会工作现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我国开展医务社会工作的现状,为建立医务社会工作调解医患冲突机制提供途径。方法:通过文献查阅、现场调查等方法,了解医务社会工作在我国大陆和香港、台湾的发展现状。结果:我国的医务社会工作已经起步,但现状不容乐观,仍存在着诸多困难和问题。结论:要加大对医务社会工作的宣传力度,政府要从制订政策、落实岗位等方面支持这项工作,同时要加强对医务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推进医务社会工作机制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推进医务社会工作机制建设,促进医患和谐与社会和谐。方法对医疗机构建立医务社会工作机制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工作切人点进行分析与思考。现状:医务社会工作的价值没有得到普遍重视,医务工作与社会工作缺乏有机结合,社会工作的功能和优势在医疗工作中没有得到发挥。结论:加快推进医务社会工作机制建设,是多方共同实现“以病人为中心”模式的需要,有利于增进医患之间沟通与协作,促进医疗服务与质量的提高和实现医学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7.
医务社会工作是在医院中开展带有医学特色,围绕医务工作开展的社会工作,它既有别于医院的行政、医疗管理、信访接待等工作,又有其专业的工作要求和方式。在我国,在现代化医院中开展医务社会工作的条件已成熟,在全人医学时代,医务社会工作已经成为医疗服务团队中的重要一员。本文就将着重于社会工作、医务社会工作的概念,在现代化医院中开展社会工作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等方面进行简单阐述,以期能让读者对医务社会工作者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医务社会工作的出现与发展是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在医院里采用“类医生”的发展模式是我国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趋向,即给予医务社工岗位及编制、发挥医务社工处理各类医患问题的能力、多层面的推介医务社工。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几种医务社会工作实务模式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岚  孟群 《医学与社会》2010,23(2):36-38
医务社会工作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分析我国现行的医务社会工作实务模式,总结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务社会工作实务模式,对促进医务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国当前的医务社会工作正处于萌芽阶段,其理论基础、价值观、伦理观都未充实,亟待医务工作者、众多学科学者、政策制定者进行深入研究,并建立健全医务社会工作的各项制度,使此工作有据可依。其中还对医务社会工作的功能、职能和工作方式进行了叙述。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医疗救助制度是在政府主导下的覆盖城乡贫困人口的一种医疗保障制度,对于保障贫困人口的健康权、社会公平与正义及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医疗救助制度在取得较大成效的同时也还存在着筹资水平低,制度设计有待改进等问题。对比笔者认为,医疗救助应建立与我国经济水平同步增长的筹资机制;医疗救助对象界定应扩大到医疗费用支出过大的低收入人群;进一步完善救助内容;提高救助的比例;管理体制上应充分与其他医疗保障制度的衔接,推广"一站式服务"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2.
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各项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是医院的生命线,在现代医院突飞猛进和社会医疗保障体制改革的今天,人们对医院的质量管理的优劣,越来越予高度的关注.我院近年来在提倡"以人为本"和"以章为纲"的管理模式中,始终把抓医疗质量管理作为医院工作中心来抓,以社会效益第一,医疗质量第一,提高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强医疗质量监督管理及提高医务人员的医疗质量意识、服务意识为切入点来提高医院的整体医疗质量.本文从强化管理意识,加强队伍建设;制定相应人才培养措施;重视急诊急救工作;重视新技术、新疗法;完善规章制度、加大质量监督;转变医务科职能、改进管理模式等七个方面对如何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3.
医疗体制改革呼唤医务社会工作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王卫平 《医学与社会》2004,17(2):1-4,11
医务社会工作是在医疗卫生保健中所实施的社会工作,文章就我国医务社会工作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医务社会工作的内容、方法及社会功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随着药学服务这一全新的理念在我国医药行业的兴起,医药图书馆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大力拓展以药学服务为重点的药学信息工作也是医药图书馆的职责,医药图书馆应在药学服务的实践中不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我国医疗服务的供、需和组织三方处于强烈不满、相互指责的状况,另外,媒体的负面报道推波助澜,使得医疗卫生事业社会形象不佳、医患信任程度剧降、纠纷和冲突频发,医务人员的执业环境恶化。同时,医院和医务人员对政府的抱怨日益加重,认为一切都是政府主导的医疗服务补偿机制所致。2005年随着"看病贵"等问题与医改挂钩,社会的指责正逐步聚焦政府。毫无疑问,任何类似看病贵等问题演化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必然是政府所拟定的政策存在问题。政府已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承诺解决,然而,匆忙应对的新一轮医改能否解决医疗服务供、需和组织三方的问题,令人担忧并有待关注。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改善医患关系的策略,分析了医患关系所处的社会经济背景和医疗事业所面临的社会经济形势;指出应转变传统的求医观念、施医观念、恩赐观念和治病观念;强调作为医方应广泛深入地向社会各界宣传医疗行业的特点及改革情况,使群众辨明医疗服务档次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医疗服务效率与医疗质量效益的关系、福利医疗与经营医疗的关系、社会风险与医疗过失的关系、医者医德与医学伦理的关系,同时要落实医疗体制、制度、机制方面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7.
系统地论述了医学期刊所具有的社会功能、经济功能和文化教育功能及我国医学期刊的结构,包括类别结构、出版频率结构、学科结构、语种结构、内容结构、载体结构、时间分布结构和管理结构等八个方面;指出我国医学期刊是一个宠大的期刊体系,只有把医学期刊作为一个开放的整体,对其功能和结构进行研究,对现有的医学期刊进行合理的调整,建立新的、科学的医学期刊布局,才能使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与利用。  相似文献   

18.
日本医学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对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要概述了日本医学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的特点,并结合我国信息服务工作的不足提出了改进医学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的建议,以期对我们今后的服务工作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9.
在医学伦理学视角下,医患关系是依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和伦理规范所形成的一种包含生物、心理和社会等综合因素在内的特定社会关系.伦理属性是医患关系的基本属性。在当前的医疗实践中,医患关系空前紧张,医患冲突不断,医闹事件频频发生,医患不和谐已然成为社会焦点而备受关注。为使医疗中的人性得以回归,建构体现平等合作的新型医患关系,以医学伦理学为视角,从提高医患伦理素养、重筑医患信任关系、重塑尊重生命和人格的医学人文精神、维护医患双方主体地位的平等、提供人性化医疗服务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论证.以期为我国不断深化的医疗体制改革指明方向和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针对民族医学院校贫困生存在的如心理压力大、自卑感强、人际关系欠和谐等问题,探讨贫困生的心理困境,论述伦理关怀在高校贫困生资助中的重要意义,从关怀伦理的维度,论证伦理关怀在民族医学院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的必要性:有利于贫困生身心健康及全面发展、有利于实现高校的德育目标、有利于促进校园的和谐发展、有利于民族医学生的团结、有利于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