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腹部X线平片和CT对小儿肠梗阻的诊断价值,重点探讨小儿绞窄性肠梗阻的CT表现。材料和方法:收集2002年1月-2004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手术证实肠梗阻23例,术前24h均拍摄腹部正侧位X线平片,其中14例行腹部CT扫描。结果:23例肠梗阻术前诊断正确率:腹部X线平片为69.6%(16/23):CT为100%(14/14)。其中,绞窄性肠梗阻术前诊断正确率:腹部X线平片为38.9%(7/18);CT为90.9%(10/11)。11例绞窄性肠梗阻的主要CT表现包括:小肠壁增厚9例;CT平扫肠壁密度增高7例和“靶征,,2例;CT增强扫描肠壁强化低于正常者6例,3例延迟扫描强化。肠系膜血管增粗水肿5例,4、肠壁积气4例,腹水6例。结论:CT诊断小儿肠梗阻,特别是显示肠绞窄,较腹部X线平片优越。  相似文献   

2.
3.
大肠梗阻的CT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肠梗阻是一种较常见的疾病,占急腹症行手术治疗病人的2%~4%。随着急腹症病人CT检查的增多,大肠梗阻的诊断也随之发生了较大变化,CT检查成为明确大肠梗阻位置、形态以及进行病因诊断的最有价值和最重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髋臼骨折CT与X线平片检查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CT与X线平片检查在髋臼骨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照分析18例髋臼骨折CT、X线平片及临床治疗随访资料。结果18例髋臼骨折中前壁骨折4例,前柱骨折4例,后壁骨折2例,后柱骨折2例,复杂骨折6例。伴有盆腔内软组织肿胀11例。其中X线平片误漏诊4例。CT检出骨碎片27块,X线平片检出12块,其中关节腔内游离骨碎片CT检出17块,X线平片检出4块。股骨头脱位7例,伴股骨头骨折3例,其中X线平片漏诊1例。结论CT显示关节腔内碎骨片,确定骨折分型及了解盆腔软组织受损情况优于X线平片检查。  相似文献   

5.
<正> 小肠梗阻是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快速、正确地诊断肠梗阻的部位、病因、性质及严重程度,无疑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随着CT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和CT重建技术的进展,其在小肠梗阻部位、病因、性质及梗阻程度的诊断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成为研究热点。现对46例小肠梗阻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CT检查对小肠梗阻部位、病因、性质、程度及肠壁血供状况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X线平片和CT在脊柱骨折诊断中的联合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常规X线和CT扫描二种影像方法在脊柱骨折诊断中联合应用的价值。方法:对120例X线平片和CT扫描诊断为脊柱骨折的病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20例中椎体骨折共144个,76例X线侧位片椎体后缘连线(PVBL线)光滑,44例有不同程度异常。CT扫描稳定性骨折59例,不稳定性骨折61例,三柱骨折中椎管无狭窄10例,狭窄23例。结论:脊柱外伤性骨折影像诊断应注重常规X线平片和CT扫描检查的互补作用。X线片仍是首选检查方法,有利于多个椎体连续或跳跃性同时骨折的检出,发现有椎体骨折均应做CT扫描,以判断骨折的稳定性与半发症情况,有利于临床及正确处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巨大肺大泡胸部X线平片和CT的诊断价值及与局限性气胸的鉴别诊断。方法对6例经手术证实的巨大肺大泡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行X线胸片和胸部CT扫描。结果病灶体积占整个胸腔30%~80%,4例病灶位于左侧胸腔,2例病灶位于右侧胸腔。其中有3例胸部X线平片误诊为局限性气胸。胸部CT能显示巨大肺大泡的内部结构、肺大泡壁及正常肺组织的受压情况。结论巨大肺大泡易于误诊,胸部CT检查对正确诊断巨大肺大泡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X线及CT联合应用对胆石性肠梗的阻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胆石性肠梗阻患者的X线及CT表现。结果:10例患者中2例胆结石位于十二指肠,4例胆结石位于空肠,3例胆结石位于回肠,1例胆结石位于横结肠,结石直径2.5~6.5cn2,平均3.5cm;4例出现胆囊一十二指肠瘘,1例出现胆囊一结肠瘘,1例出现胆囊一十二指肠一结肠复合瘘,瘘口平均直径约1.5cm,其影像学表现包括肠管扩张积气积液、梗阻段肠腔内环形高密度结石影、胆囊积气及消化道造影剂外漏。结论:X线及CT联合应用可明确诊断胆石性肠梗阻,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9.
大肠梗阻是一种较常见的疾病,占急腹症行手术治疗病人的2%~4%.随着急腹症病人CT检查的增多,大肠梗阻的诊断也随之发生了较大变化,CT检查成为明确大肠梗阻位置、形态以及进行病因诊断的最有价值和最重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肺淋巴管肌瘤病的X线平片和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肺淋巴管肌瘤病的X线平片和CT表现,并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肺淋巴管肌瘤病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4~48岁,平均33岁.所有病例均行X线平片和CT平扫,其中5例行CT增强扫描.结果 X线平片显示肺纹理增粗,可见广泛网状病变.CT扫描及薄层多平面重建清晰显示双肺弥漫性囊腔的详细情况,并发气胸及胸腔积液各6例.结论 对肺淋巴管肌瘤病,X线平片可提示病变的存在,而CT扫描和重建图像则具有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检查在诊断绞窄性肠梗阻中的价值。方法:对CT诊断并经手术证实的32例绞窄性肠梗阻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分析内容包括肠系膜血管改变、肠壁强化程度及腹水情况等,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2例绞窄性肠梗阻主要征象有病变段肠管无强化和强化减弱(23/32,72%),腹腔积液(21/32,66%),系膜血管改变和网膜浑浊、密度增高(18/32,56%)。结论:肠壁强化程度减退、漩涡征、肠腔积血及腹腔积血是绞窄性肠梗阻比较可靠的征象。螺旋CT检查是诊断有无绞窄性肠梗阻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螺旋CT平扫对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CT平扫在诊断绞窄性肠梗阻的价值。方法:对34例经手术证实的绞窄性肠梗阻的平扫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肠壁增厚水肿、靶征、腹水、肠系膜水肿、漩涡征和鸟嘴征是诊断绞窄性肠梗阻的可靠征象,肠壁增厚失去分层改变、局限性肠壁密度增高、腹水或肠液密度增高及肠壁、门脉积气则高度提示肠壁坏死。结论:CT平扫能快速有效地诊断绞窄性肠梗阻。  相似文献   

13.
机械性肠梗阻CT诊断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总结机械性肠梗阻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分析30例经手术(16例)及临床(14例)证实的肠梗阻CT及临床资料,比较腹部平片与CT对肠梗阻存在、定位、病因、有否绞窄以及治疗方法选择的价值。结果:CT证实肠梗阻存在100%,平片的70%;病因诊断准确性CT为96%,平片13%;CT能对肠肿瘤及时发现并分期(9例),及早诊断肠绞窄(2例)及发现肠外肿块(4例),有助于及早选择外科治疗,结核、局限炎症、肠套叠等首选保守治疗,常规CT检查发现肠管异常扩张应扩大扫描范围,往往能发现引起肠梗阻的病因(本组因此偶然发现肠肿瘤3例)。结论:肠梗阻或疑有肠梗阻的病人在平片、B超诊断信息不足时尽早CT检查对于明确病因,治疗选择及改善预后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肠梗阻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CT检查对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3 6例肠梗阻患者的腹部X线平片和CT表现进行分析。其中 2 4例行手术治疗 ,12例行胃肠减压、抗感染保守治疗。 12例有腹部手术史。结果 :腹部X线平片和CT准确显示梗阻程度的病例分别为 2 0例 ( 5 5 .6% )和 3 4例 ( 94.4% )。CT直接准确诊断梗阻病因 19例 ,包括结肠直肠癌 16例 ,肠系膜囊肿伴绞窄性肠梗阻 1例 ,结肠淋巴瘤合并肠套叠 1例 ,结肠脂肪瘤合并肠套叠 1例。 12例有腹部手术史者中 10例为粘连性肠梗阻 ,2例为麻痹性肠梗阻 ,结合手术史 ,CT诊断无误。结论 :对梗阻病因的判断CT明显优于腹部X线平片 ,CT可显示狭窄移行段的形态 ,有助于判断病因 ,可为临床确定治疗方案提供较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B超、腹部x线平片诊断肠梗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0年10月我院经手术证实为肠梗阻的21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64层螺旋CT检查135例;B超检查167例;腹部x线平片196例。比较三种方法术前诊断正确性。结果:64层螺旋CT、B超、腹部x线平片对肠梗阻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94.1%、86.8%、72.4%;对肠梗阻部位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80.7%、63.4%和53.5%;对梗阻原因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2.9%、59.2%、34.1%;对绞窄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76.7%、58.1%和27.9%;64层螺旋CT对肠梗阻、梗阻部位和梗阻原因的诊断与B超、x线片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B超与x线片相比也具有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64层螺旋CT对肠梗阻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明显优于B超及腹部x线平片检查,对临床及时制定治疗方案有极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64层CT冠状位重组图像对肠梗阻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分析64层CT冠状位重组图像对肠梗阻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男40岁,女60岁,平均年龄51岁)可疑肠梗阻患者,每位患者均行增强扫描。2位医生独立对CT定位像,CT横断位,以及横断位结合冠状位图像进行分析。诊断可信度分为1~5级。结果:25例除外肠梗阻,75例患者经手术治疗。2位医生利用CT定位像、横断位、横断位结合冠状位图像诊断肠梗阻的平均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88%和83%,90%和86%,91.5%和87%。CT横断位结合冠状位图像诊断可信度高于横断位。结论:64层CT横断位结合冠状位图像可清晰显示梗阻部位。冠状位图像可增加诊断可信度,对诊断肠梗阻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7.
胆石性肠梗阻的CT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CT对胆石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证实的胆石性肠梗阻患者的CT检查资料。所有病例均有胆囊结石、胆囊炎病史1~10年,并经B超和临床证实,其中5例有明确胆囊炎反复发作病史。发病时患者出现持续性中上腹痛,腹胀,恶心,呕吐,3例患者出现停止肛门排气排便典型肠梗阻症状,5例患者表现为不全性肠梗阻症状。结果所有病例CT图像上均可见胆囊窝结构紊乱,邻近胃窦或十二指肠降段壁增厚,胆囊空虚,胆囊及肝内胆管积气。1例胆石位于十二指肠降段;4例结石位于空肠段,其中2例结石位于屈氏韧带处;另3例结石位于回肠末段。结石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2.7~5.0cm,梗阻以上肠管扩张,积气积液明显,可见液平面。3例完全性梗阻病例梗阻以下肠管空虚,5例不全梗阻病例梗阻以下肠管内仍可见少量气体及液体,结肠内可见粪便气体混合影。8例均在术前经CT得到正确诊断,准确率为100%。结论CT对胆石性肠梗阻的诊断准确性高。凡65岁以上老年人出现间歇性不完全性机械性肠梗阻,特别是既往有胆道病史而无腹部手术史者,应考虑胆石性肠梗阻的可能,应行CT检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8.
绞窄性肠梗阻肠系膜及其血管改变的CT研究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目的对经CT检查、有肠系膜及其血管(MRV)改变的30例绞窄性肠梗阻(SO)进行分析,探讨CT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30例SO,均行CT平扫,其中20例行增强扫描,均显示有不同形式的MRV改变。26例经手术、4例经临床证实,包括粘连性肠梗阻9例,肠扭转8例,肠套叠6例,肠系膜血管闭塞性肠梗阻4例,内疝3例。结果所有病例经CT检查可发现11种CT征象,并可分作:(1)直接征象:包括肠系膜血管闭塞2例,肠系膜水肿及其血管增粗并形态异常19例;(2)间接征象:包括肠壁水肿增厚24例,CT强化肠壁异常6例,肠腔大量积液13例,肠袢特殊形态10例,肠壁、肠系膜出血各1例;(3)并发症征象:包括肠壁间积气3例,肠系膜门脉积气1例,肠系膜积气1例,腹水和气腹共11例。结论急腹症CT检查如能显示MRV改变,结合其他CT征象和临床,可以对SO术前作出诊断。同时也能观察到传统x线不能显示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对少见病因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4例经手术证实的少见病因肠梗阻的CT征象及临床表现,CT检查为全腹部平扫。结果:14例均有不同程度肠梗阻临床表现。梗阻病因分别为肠病型T细胞淋巴瘤2例,腹茧症1例,成人肠套叠3例,闭孔疝2例,胆石6例。结论:MSCT不仅能准确诊断肠梗阻,还有助于明确肠梗阻的少见病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 MSCT 对肠石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证实的肠石性肠梗阻的 CT表现。结果:17例患者中共有结石23枚。肠梗阻17例(17/17),肠石形态为类圆形6枚,长条状10枚,不规则型7枚,均表现为小肠粪球征。9枚位于上消化道,14枚位于下消化道。1例伴有肠系膜旋转。3例伴有肠系膜密度增高。6例肠壁增厚,3例增强肠壁强化减弱。3例伴有腹水。结论:MSCT 具有较高的密度分辨率及空间分辨率,结合多平面重组(MPR)及临床资料,可以对肠石性肠梗阻作定性、定位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